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P5

  ..续本文上一页个人的师父;现在佛入涅槃了,我们的师父没有了,怎么办呢?我们要以谁为师呢?在我们这里头,应该选出来一个人做师父啊?没有师父是不可以的。

  

阿难一听,他说,对的、对的,这个问题应该问的。那么第四个呢?第四个问题是甚么呢?阿那律说:「你不要着急,我当然要告诉你。你慢慢等一等。」阿难说:「我不能等了;我不能等了!你快告诉我!我现在着急得不得了!你还要等哪?」阿那律尊者说:「你不等啊?你不等,我还不说了呢!」哈!阿难说:「你现在慈悲,你不要把我急死了,你快告诉我吧!」阿那律说:「哦,你都要陪着佛去死,怎么现在你又怕死了呢?」阿难说:「你不要讲笑话了,快告诉我啦!」

  

于是乎,阿那律尊者告诉他,说,第四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甚么呢?说,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恶性比丘--恶性比丘就是坏和尚,他虽然出家了,但是他不守规矩,很坏的,这个时候佛在世,佛可以管住他,处理他。那么佛灭度,入涅槃之后,这个恶性比丘怎么样处理呢?哦!这个问题真是最重要。为甚么呢?他认为我们大家都是同等的、同学的,所以你管不了他。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好了!那我现在就以这四个四事来请问于佛,看看佛怎么样答复?

  

阿难得到阿那律尊者这四个问题的指示,于是乎,阿难眼泪也干了,这鼻涕也没有了;虽然没有洗脸,但是,不像哭的那个时候,那么样难看了。于是乎,就慌慌张张,跑到佛住的房间里头去。佛在这个时候,他正在入定。阿难这时候,也真不能等了,说:「佛,世尊,我现在有很重要的问题要请问你,你现在可以答复我吗?」佛一听,这个小孩子、小弟弟,又是小徒弟,还这么顽皮,有问题问哪!佛说:「当然!我可以答复你嘛!你有甚么问题啊?」他说:「我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佛的问题。」嘿!「是佛法的问题,是啊,一切的和尚的问题;这些个问题,我现在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要来请问佛的慈悲指示。以前我听了这么多经,开了很多的智慧,但是遇着这个大事了,也就不能处理了,一定要请问佛。」佛说:「好了!你讲了。」

  

他说:「第一个问题,在佛入涅槃之后,我们要结集经藏,编订佛所说的经典。那么在每一部经的前边,应该用甚么字可以代表这个佛经呢?」佛说:「这是第一个问题吗?」阿难说:「是的。」这第一个问题,佛说:「我告诉你,这个经典前边,开始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阿难说:「那我记住了,这个『如是我闻』。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怎么样解决?」佛说:「你第二个是甚么问题啊?你要讲啊!」阿难说:「哦!我还没有讲的吗?那么现在我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到甚么地方去住啊?这么多人怎么办哪?这个开销怎么办哪?生活怎么样维持啊?」佛说:「哦!这个是小问题呀!」

  

阿难一听,哦!我认为是很大的问题,怎么你说是小问题呢?佛说:「你们到甚么地方住去啊?到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依四念处而住。」甚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要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那住的地方也有了。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槃,哪一个是我们的师父啊?是不是这个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是大迦叶?或者是年纪中等的,是谁啊?是憍陈如?再如果最年轻的,我是不能做人的师父,我阿难是最年轻的。」佛说:「哎!你也不要做师父,憍陈如也不要做师父,是这个大迦叶更不需要做师父。」「那么说我们这师父是谁啊?」佛说:「你们的师父,你们要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波罗提木叉就是律藏,就是以戒为师,说是,所有的出家人,都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所以,你想做出家人,一定要受戒的;要不受戒呢,那你就没有师父,一定要受戒的。因为这个,所以凡是出家,都要受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要受这三种的戒,才是出家人。那么现在我们这儿,这三个受了沙弥戒、菩萨戒,没有受比丘戒。所以现在,这个出家人祗是一半的出家人,不是整个儿的出家人。所以,要以戒为师。

  

阿难说:「哦!那这师父我们也有了。可是我们有同学啊,有这个恶性的比丘,那应该怎么办哪?佛住世的时候,您可以管这个六群比丘。」

  

佛住世的时候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最不守规矩的,最调皮的,最捣乱的。你这个持戒律的,他就去捣蛋去。可是,在这个六群比丘,当时虽然是不守规矩的,要比现在这个最守规矩的比丘,也没有那个六群比丘那么守规矩,我告诉你们。

  

所以说,恶性比丘怎么办呢?佛说:「哦!那个很容易的,很容易的。」阿难说:「怎么办呢?容易?」佛说:「你要默而摈之。」默,就是和他不讲话;你不要和他讲话。他不是恶吗?他在调皮捣蛋吗?他最不守规矩吗?你们大家不要理他,不要和他说话的,叫他自己觉得没有甚么意思,他就跑了。这叫摈;摈就是迁单,就是他走了。这叫默摈,恶性比丘用默摈。那么这四个问题,佛是这样答复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丰德。丰德,是说到它国家有五欲和财宝很多,人有多闻、解脱这种德行,所以叫丰德。那么这个国,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这个京城。「只树给孤独园」:这「只树给孤独园」有一个公案,在讲经的时候,应该要把它讲一讲。这个「只树」,是纪念波斯匿王的一个太子,叫只陀--只陀太子。只陀也是梵语,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战胜」。战胜,英文就是 fight victory ,打仗打胜了。为甚么叫这么个名字呢?因为波斯匿王和邻国去作战,正在这一天打胜了,就生了这个太子,于是乎,就叫战胜;叫胜利了,这是这个太子的名字。「只树」,就是只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给」就是周济、布施。布施给甚么呢?布施给孤儿和独夫。

  

在中国的周朝,周文王当政的时候,他发政施仁,治理国家,首先他周济这四大穷人。这四种人,在国家里边谓之穷人。四种甚么呢?老而无妻曰鳏,人年老了,没有太太的这个人,这叫鳏夫。鳏夫,这个鳏,就是鱼字边加一个众字;这个鱼,众多了。这个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女人到年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鳏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幼年的人没有父亲,没有母亲,这叫孤儿,孤。老而无子曰独。到年老了,男人也有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妇虽然是俱存,都活着,但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这叫独夫、独妇。那么周文王发政施仁,治理国家,就首先要来照顾这四种的人。这谓之四大穷民,因为无依无靠,没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来照料这种人。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儿园哪,这一类的,照料这个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这个「给孤独」,有个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的名字叫须达多。须,就是须菩提的那个须;达就是通达无碍的这个达;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须达多。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钱的,所以他就周济照顾孤儿,和老年没有子女的这种人,所以叫给孤独。「园」,就是花园子、花园。这个花园,本来是只陀太子的。因为须达多请佛说法,把这个花园子给买过来了。用甚么买的呢?用金砖买的。多少金砖呢?把这一个花园子的地,都用金砖把它铺满了,用这么多的金砖买来的。现在地贵的说是,寸金尺土,这可以说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买一寸的土。

  

那么,怎么这个须达多,他就要买这个花园子来供养佛呢?因为须达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里边去办一件公事。在城里边他就住到他一个老友的家里。这个老朋友就叫,珊檀那,这是梵语。住到他家里了,晚间,这个珊檀那长者在半夜的时候起来了。起身干甚么呢?就庄严舍宅,把他家里悬灯结彩,挂上一点最美丽的东西,令他这个家里边,看着非常美观。须达多一看,他这样地庄严舍宅,这样陈设,就问他了,说:「你是把这个房子收拾这样漂亮,是为的甚么呢?是不是想请国王到你家里来呢?或者你是家里有人结婚吗?不然你为甚么把房子收拾这么样漂亮呢?」珊檀那长者说:「不是,我也不是请国王,也不是有人结婚。」须达多说:「那么你干甚么把房子设备得这么样子好啊?」他说:「我,预备请佛到家里来吃斋,供养佛。」

  

这须达多一听见佛的名字,从来他也没有听见;这个字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也没听过。这时候,他一听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个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竖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了!说:「甚么叫佛呀?」那么珊檀那长者就给他说了:「佛呀,是净饭王的太子,他连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游学游了几年,然后在这个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证果成佛了。」须达多这也是善根发现,他就抓耳挠腮的,不知怎么好。这个时候,一定我要见一见佛。

  

那么这时候,因为他想要见佛的这种的诚心,就感动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竹林精舍。那时候,…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