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释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离城大约有六、七里路这样子,在城东南上。因为他急于想要见佛的关系,也就把佛感动了,佛大约也就放光照他。佛这一放光照他,这个须达多长者也就以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谁不知这时候还是半夜的时候,这出城,城门还没有开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这个门就开了。于是乎,这须达多也就从城门走出去了。走出去,顺着这个光就去见佛去了。
因为珊檀那长者对他讲佛在甚么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儿,一看见佛,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好,也不懂礼节,也不懂对佛应该叩头顶礼。于是乎这时候,就有四个天人来化现,做比丘的样子,到佛这个地方,先长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后又右绕三匝;在佛的周围,这么绕了三次。那么他看见这四个人,对佛这样子行礼,于是乎他也这样行礼。佛就给他摩顶,佛问他来做甚么?这个须达多就说:「佛,您太好了。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佛,这一次见着佛了,我简直地就不想离开您。请到与我家庭相近的那个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说:「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你可有地方吗?我这儿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常常都跟着我同住同食,你有这么大的地方吗?」须达多长者说:「我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个相当的地点。」
于是乎须达多长者就回到他家里去,各处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个地方可以相当。找来找去就找到只陀太子的这个花园子。他看这个地方,离舍卫国又近,是又相当,这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这个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但是这是太子的花园子,怎么可以能买得到呢?于是乎,就请人去向祇陀太子说,要买他花园子。祇陀太子就和他讲一个笑话;说笑话,不是讲真话,讲一个笑话。那么怎么说这个笑话?说:「可以,他想买吗?他这么多的钱,想要买我的花园子。好了,他用金砖,把我这花园子的土地都给我盖满了,我就卖给他。我就要这么多钱。」
那时候,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了,那要很多很多钱。祇陀太子在他的想象中,他绝对不会买了。为甚么呢?这个钱用得太多了嘛!一寸金就一寸土,谁能买得起啊!孰不知这个须达多长者钱多得很,他对请佛说法,这是特别诚恳;钱再多,他也要来做这件事。于是乎,就把家里仓库所藏的这个金砖,都拿出来,就铺祇陀太子这个花园子;一铺果然就给铺满了。
这时候,这个祇陀太子也毛了,心里也就觉着不安乐。为甚么?他本来不卖的,那么和人说个笑话,人家现在已经铺满了。他就对须达多长者说了,说:「我不能卖我这个花园子。你把你这金砖收回去了,我不能卖的。我以前和你讲是讲笑话,不是讲真的。我以为你舍不得这么多钱,现在你果然铺满了。我这个花园子,你给我多少钱也不能卖的。」须达多长者说:「你不能卖?你是将来做国王,做皇帝的。皇帝的口,说甚么都要有信用的,不可以打妄语的,不可以撒谎的。所以,你就卖也应该卖了,不卖也要卖的。为甚么呢?你现在说出话就没有信用,将来你做皇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相信你,没有人信任你啊!」
祇陀太子一想,哦!这回当上了,自己本来舍不得卖花园子,说了个笑话,就被他不卖不可以。就说:「那好了!我这个花园子里边的土,虽然你用金砖盖满了,可是我这个树的地方你没有盖满了。我这个有树的地方,你没有金砖盖着。那么这回,我们两分好了,这个园子就是你供养佛的,这个树就是我供养佛的。这回你还有甚么话讲?」
须达多长者一想,果然这是有道理的,那个树上没有铺金砖的。如果不答应,那个树他要砍去了,又没有那么美观了。于是乎,好了!那你愿意两分就两分了,我们两分。所以就是「祇树」,因为祇陀太子是太子,是个君,就把他这个名字放到前边。「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他是个臣,所以他的名字放到后边。那么这个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这花园子,就是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买来的。这须达多,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善施」。善,就是善恶那个善;施,就是布施的施。所以,他善于作布施。那么现在就布施,请佛来;就造庙,做说法聚会的一个场所。这是「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这个「大比丘」,讲了好多次。「与」,就是共,就是共同。「大比丘」,就是乞士、怖魔、破恶,有这么三个意思。所以就保存原来这个梵音,没有翻译。「众」,就是很多的。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最初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度这个五比丘之后,他一观察,就有一个摩诃迦叶。这个摩诃迦叶,那时候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一般人都叫他叫「老大仙」,有五百个弟子。释迦牟尼佛以智慧来观察,哦!我要如果把这个摩诃迦叶度过来,就很多人都会相信佛法了。于是乎他就到那儿度摩诃迦叶。哈!这个摩诃迦叶一看,释迦牟尼佛来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也就是一个老比丘,也就是一个和尚的样子,到那儿去,迦叶睬都不睬他,不理释迦牟尼佛。
他以为我是老大仙,一般人都叫我「神仙」了。他也不知道佛的来历,于是乎就和佛一谈论,一研究说法;一说,无论说甚么法都说不过佛,于是乎他就现神通。摩诃迦叶是事火外道,他就放火想把佛给烧了。他有很大的这个火力,会放火。可是这个火,不单不烧释迦牟尼佛,都回去就要烧他自己。于是乎他就没有办法了,这就向佛来投降了,来皈依佛了。他这个老大仙一皈依佛了,他这五百个弟子就都拜佛做师父,就有五百个弟子了,五百零五个。
这个迦叶有三弟兄:摩诃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他这两个兄弟,一个人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两个人又有了五百,这合起来就一千零五个弟子了。以后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舍利弗有一百个徒弟,目犍连也有一百个徒弟,他们两个人都皈依佛了,这就一千二百零五个弟子。又有一个耶舍长者子,他又有五十个徒弟,也都皈依佛了。那么合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这常随众。不过在经上,把那个零数减去了,把那五个弟子减去了,所以就说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其实,这个真实的数目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那么现在,都在一起来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乞。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当尔之时这个时,昨天有五种的讲法,那么相信果前或者会记得,现在可以对大家讲一讲。 Yesterday I talked about this 「time」 that has five components ?「世尊」:怎么叫世尊呢?世尊,是佛十号之一。佛有十种的通号,那么这是十种通号其中的一个名号。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到人间上来,由摩耶夫人右胁而生,由右边这个肋间生出来;生出来,他就周行七步。一生出来,佛就会走的;走了七步,就一个手指着天,一个手指着地,他就说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看!说完了这话之后,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身体。因为这个,所以佛是世尊。
「世」呢?就是世间法,这个「世」不单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世出世间都要尊重佛,都要崇拜佛。所以这叫世尊。「食时」,这个就是佛来给说明佛和我们人没有分别,佛也是要吃饭的。佛,不是说成佛了就不吃饭,也不喝水了;不是的,佛也要吃饭的。所以这「食时」,就到吃饭的时候了;到吃饭的时候,佛吃饭不是这么自在的,很麻烦的。怎么个麻烦呢?又「着衣」:就着起这个衣。
这个衣,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叫安陀会。安陀会是梵语,中文就叫作务衣,就是做工穿的那个衣。那个衣又叫五衣,五条衣,是一长一短。那么第二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七衣。这个衣是出家人穿的。第三就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祖衣,是一百零八块来做到一起的。(上人指着自己身上的祖衣说道:)一二三:这是一,这一行,这是一块。这表示甚么呢?这个这一块,表示一块田,种的田。这有二十五条,一百零八块。所以这个又叫祖衣,又叫福田衣。福田,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服,这个在家人,你供养,就在出家人面前来求福,也就等于种田,把你这功德种到田里一样的,所以又叫福田衣。
所以着这个衣的时候,也有一个咒,叫 :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这没有再比这个再高尚了,这福田衣。那么是到甚么时候可以着这个衣呢?是升座说法可以着这个衣。讲经说法着这个,这叫祖衣,也叫大衣。入王宫,到皇帝的宫院里去吃饭,去赴斋,应供,应该着这个衣;出去化缘,出去乞食,也应该着这个衣。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到吃饭的时候,不是说像我们一般很懒惰的人,睡得到吃饭的时候起身;有人把饭给做好了,送到面前来吃,佛不是这样。
佛就成佛了,有那么大的神通妙用的力量,他…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