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及;同样,对没有证悟无我的凡夫而言,迷乱显现前的轮回极为漫长。”相反,对通达二无我的菩萨来讲,既没有心里的痛苦,也没有身体的痛苦,如果没有痛苦,住在轮回中度化众生有什么困难呢?凡夫的一切痛苦,正如《入中论》所讲,是因为首先有我执,进而产生我所执,有了我执和我所执以后,就像水轮般在轮回中流转,没有自由自在的机会。
有些人说:“在轮回中长期度化众生,那多痛苦啊,我可不敢发大乘心。”这是自己在束缚自己,是非常不好的!每个人应该发大心,否则绝对没办法承办大事。有些人认为:“我现在人老了,又是个女众,没有智慧,身体也不好,肯定不能度化众生。”千万不能这样想。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有责任把佛法弘扬到世间中去。
寺院的建筑金碧辉煌,并不代表佛教兴盛。佛教的兴盛与否,关键是看我们相续中的证法。大家都知道,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教法是三藏十二部等文字教典,证法即我们相续中的戒定慧三学,戒定慧在哪里弘扬得成功,哪里就有真正的佛教。
从直接间接、暂时究竟哪方面来讲,对众生最有利的如意宝就是佛教甘露。倘若佛教甘露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时,我们不但不修持,反而去败坏佛教,那就十分可怕了。因此大家既要自己尽量地修持,真正品尝它的美味,也要到世间中去大力弘扬。
现在弘扬佛法的主要对境,应该是在家人群体。因为按照世界人口比例来看,出家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基本上居住在寂静的寺院中。假如只在偏僻的古寺里弘法,在整个世间中没有弘扬的话,基督教等很多宗教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引诱,使其加入他们的教派。当然,若只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倒是不要紧,谁有方便法,加入他们也无所谓,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唯有佛教才能直接间接、暂时究竟对众生有利,而其他的宗教,暂时虽有善妙的一面,但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并没有佛教那样殊胜。
所以,大家以后应发愿在社会人群中广弘佛教的教义。虽然弘扬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首先应当弘扬世人容易接受的简单道理,待他们成为佛教徒之后,再进一步宣讲见修行果的甚深教言。否则,刚刚遇到一个人,就拉着他讲最甚深的离戏大空性,可能谁都无法接受。因此,这种方便方法不能搞错!
现在大家都得了一份如意宝,这个如意宝是自己好好享用,不分给别人?还是自己也不愿意使用,把它摧毁了?每个人都有使用权,而且因为发心不同,运用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我有时候想:在座的道友中,有些人现在看不出来,但以后肯定在世界上不同的角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成为世间的明灯;有些人虽然希望很大,但到那时也不一定因缘成熟。不管怎么样,我非常希望凡是听到这部论典的人,内心应该发愿帮助一切众生。这样的帮助,不是推到来世的来世,而是要即生中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我们首先要从人群中开始弘扬,如果发了这样的心,善妙的因缘不可思议,一定会是成熟的。大家毕竟听经有一年多了,以后如果真的有利他心,因缘什么地方都可以成熟。现在学《入行论》的人非常多,在弘扬的过程中,个别居士确实有忘我精神,不顾自己的家庭生活,每天想尽办法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应该如此!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不要天天想着:“别人会不会说我?别人会不会想什么?”这个没有必要。你要利益众生的话,各种说法和想法都会有,但这些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以清净心来帮助众生,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总之,真正利益众生的人,心里不会有痛苦,身体也不会有痛苦,所以大家不用害怕:“学佛的人很孤独、很痛苦、很寂寞,我不敢学佛,不如天天懒懒散散地混日子,浑浑噩噩地过生活,这多好啊!”当然,极为愚笨的人可能这样想,但也是极个别人的想法,真正希求真理的人会明白——大乘佛法中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前面讲了学习大乘佛法不会有痛苦,下面是说不但没有痛苦,反而有快乐。很多人可能百思不解其义,但事实就是如此。
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
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
行持六度万行的福德力,将会感召菩萨的身体舒适;已通达诸法无有自性的智慧力,更使菩萨内心安乐。那么为了一切众生处于生死轮回中,慈悲为怀的菩萨怎么会有疲厌痛苦呢?
到了一定的境界时,即便住于生死轮回中,菩萨也是逍遥自在地来去,任运自成地利益众生,一点阻碍痛苦都没有,正如《华严经》所言:“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弥勒菩萨也说:“即使处于生死轮回中,菩萨也绝对不会有丝毫痛苦。”
其实,不安和痛苦,都是以心的执著带来的,如果没有执著,就不会有痛苦。禅宗大德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菩萨的面前,任何显现都是缘起妙用,假如没有实有执著,人间就变成一片净土。上师在教言中也说:“末法时代纵然浊浪滔天,获得法乐的瑜伽士的内心也极其快乐。”
作为菩萨,弘法利生遇到违缘时,有些人认为这会很痛苦,但他们内心的境界非常自在,虽然显现上有一些病痛困难,也的确不像我们凡夫人那样表面看来笑逐颜开,可是内心却闷闷不乐,有很多的压力痛苦积在心里。所以,凡夫的快乐和诸佛菩萨的快乐,性质是完全不相同的。
在这个世间上,有很多很多发了大乘菩提心、披上精进盔甲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除了为众生以外,从来没有自己的事情,即使有人对他造违缘,也一点痛苦都没有。我非常羡慕这些大乘修行人的伟大事业,同时大家也应该发愿:虽然自己现在是凡夫人,但一定要达到这种境界。否则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真是非常痛苦,如果没有内心的自在,仅仅依靠外在的物质享受,永远也快乐不起来!
子二、有欢喜之因:
以此菩提心,能尽宿恶业,
能聚福德海,故胜诸声闻。
菩萨依靠菩提心的力量,能息灭无始以来的所有罪业,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远远胜过一切声闻缘觉。
第一品中也讲过,不管是任何一个人,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当然,胜义菩提心是最好的,但如果没有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生起的当下,也能遣除无始以来的一切罪障。本论云:“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当你生起菩提心的当下,罪业就像黑暗遇到阳光或秋霜遇到烈日一样,刹那消尽无余。
我们真的需要菩提心,尤其是业力深重的人,如果没有菩提心,暂时的对治恐怕无能为力。小乘经论中也学过,有些人造了严重的罪业,依小乘法门尽心尽力地忏悔,但仍无法清净,最后还是感受了可怕的恶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大乘菩提心摄持。菩提心能无勤快速地圆满一切福德资粮,纵然在放逸、散乱及睡眠的状态中,也能积聚无量无边的善根,所以完全胜过了小乘自私自利的成就。
有些小乘修行人,威仪相当如理如法,某些行为也是大乘佛教徒学习的榜样。但从内心境界上讲,倘若没有大乘菩提心,有些善根不一定长久,要解决生生世世的大问题,恐怕是不行的。相反,如果有了菩提心,虽然暂时身体遇到痛苦或造作一些恶业,但大的善根不会动摇。就像一个企业家,如果他有稳定的资产,即使在小的投资上有所亏损,也不会影响大的生活保障。
因此,我们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有利他之心,这样的利他之心,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无始以来凡夫人的自私自利串习得根深蒂固,一下子让菩提心生起来,恐怕是有一定困难。但不管怎么样,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令菩提心增上,若能做到这一点,无论遇到什么违缘都会快乐,睡也好,住也好,行住坐卧等任何威仪中,善根均会任运自成地增长。
法王如意宝就是如此。当然,世界上的高僧大德和修行人里面,具有菩提心的非常非常多,这一点根本不用怀疑。但就我个人来讲,因为在他老人家面前得过很多殊胜佛法,所以经常喜欢忆念上师的一举一动,有时候自己也是非常羡慕。平时见到他老人家时,表面上看来是在休息,但我经常想:“真正大菩萨不像我们凡夫人,我们做事情非常辛苦,但大菩萨发心不变的话,就像大老板、大总裁一样,即使天天躺在那里休息,资金也会自动运转,根本不用以身体的力量来赚小钱。反之,没有菩提心的话,即使身体再忙,语言再念诵得声嘶力竭,也不一定有特别大的功德。”
当然,所谓的菩提心并不是说大话,说大话的菩提心,我们也看不惯、听不惯。如果真正有了菩提心,所作所为皆勤于善法,不管怎么样都会快乐的。上师如意宝在《快乐道歌》中说:“岁月的月光虽已渐渐隐没,但内心中快乐的红日正在慢慢升起,这是一生中向往解脱、修持佛法的结果。”瑜伽士内心的快乐,是任何快乐也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一直有执著和挂念,始终不会获得自在和解脱。
总之,大家一定要明白,学习大乘佛法根本不用害怕,因为那个时候的心力非常强,无论在轮回中呆多长时间,都是一种快乐。有些人担心:“三大阿僧祇劫那么漫长的时间中利益众生,多痛苦啊!”但如果你的利他心特别强,那么活也可以,死也可以,只要是利益众生都可以,就像我们特别快乐的时候,一百年也过得相当快。
然而,每个人的心态不相同。有些人经常想:“啊,我不活了,我想马上死!”如果你死对众生有利的话,马上死了也可以,但若对众生没有利益,死了也摆脱不了痛苦。所以大家不应该想:“好痛啊、好苦啊,我要离开这个世间。”千万不能想自己的事情!自己怎么样都可以,只要能利益众生,生命长短无所谓。
以前上师在教言中说:“死也快乐,前往清净刹土;活也快乐,成办弘法利生。”真正的瑜伽士,不管怎么样都快乐。而我们呢?死也痛苦,堕入三恶趣;活也痛苦,整天都是生病。虽然每个人的想法不相同,但不管怎么样,我非常希望大家获得内心的自在,真正得到内心的法乐。这样一来,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中,即使成了奄奄一息,快乐的心情也无法言表。
所以大家一定要精勤学习大乘佛法,将所学的知识在内心中反复串习。我们的心犹如调皮的小孩,如果父母好好管教,就有教育成材的机会;如果父母根本不管,这个孩子就可能变坏。每个众生也是如此,只不过看自己能不能管住自己,这是个关键的问题。
今天大概介绍到这里,总而言之,大家心里一定要快乐,学习大乘佛法不要怯懦,应该想:“我为什么不能修行?我为什么不能利益众生?”若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修学大乘佛法并不是特别困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