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五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很多弘法利生的事情没办法展开。但有些人特别啰唆,一方面浪费金钱,一方面也耽误时间。所以大家在说话时,应该像光孝安禅师那样,不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尽量说对众生与佛法有利的语言。该说的,就要说出来;不该说的,还是尽量少说。希望我们的发心人员,语言比较简略,不要喋喋不休。除了特殊情况外,本来两分钟可以说完的事,不要转弯抹角,两个小时还说不完,这样听者也特别累。

  有些人的说话是这样,做事情也是这样,尤其大城市里的人,每天都是没完没了,我有时候看后特别想说,但可能说了也不起作用。那天我问一个居士:“你从学院回来后精进吗?”“唉,城市里哪有精进的人啊?我还算不错了,每天念一遍《喇荣课诵集》,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反正城市里的人就是这样。”可见,他们耽著劣事的懒惰非常严重。

  包括山里的修行人,也没有必要做一些琐事。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云:“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我们住在深山里的人,如果整天希求名声,或者自己当木匠,拿个铁锤在屋子里装修,用这些来消磨时间,还不如念一点咒语。虽然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像前辈大德那样住山洞,但起码也不要为了房子耽误很长时间,否则不太像一个修行人!

  三、自轻凌懒惰:

  有些人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说:“我天生特别笨,现在又一大把年纪,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工作特别忙,丈夫不争气,孩子不听话……我这样的人业力深重、烦恼重重,有什么资格修行呢?修行人应该像你们这样,反正我是没有希望了,这一辈子已经完蛋了!”这种自暴自弃、甘于堕落的人,其实心里也有一种懒惰。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利因素肯定存在,也会有一些烦恼障碍,但只要肯精进,不管再忙、再累、再怎么样,也有成就的机会。所以大家要自强、自信,不然在当今社会中,恐怕很多修行人都会倒下去。有漏的身体,谁没有疾病?谁没有烦恼?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很精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心的力量比较强,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意义的尽量放下,有意义的就坚持到底。

  以上讲了三种懒惰,大家首先务必要认识,认识之后,下面分别讲了断除的方法:

  庚二(断除方法)分三:一、断除同恶懒惰;二、断除耽著恶事懒惰;三、断除自轻凌懒惰。

  辛一(断除同恶懒惰)分二:一、认识因;二、断除彼。

  壬一、认识因: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

  同恶懒惰的产生有三种因:一、贪图舒适快乐的感受;二、喜欢躺卧床席,爱好睡懒觉;三、对轮回的痛苦不起厌烦心。有了这三种因,便会屡屡生起强烈的懈怠。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讲了同恶懒惰的一些因,基本上与本论相同。下面一一具体分析:

  一、“贪图懒乐味”:有些人对行持善法一点兴趣都没有,平时不愿意念咒,也不愿意闻思,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很多人常说:“我要养养身体,稍微放松一下。”放松什么呀?我们也没有被绑起来,四肢本来就是放松的。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三界轮回的众生,无始以来都在放松,如果再劝放松的话,简直是太过分了 。

  有些人整天坐在家里,像马上要离开人间一样,连上课都不愿意,其实身体一点病都没有。甚至有些年轻人,明明身体非常好,却请病假不上课。我通过某些途径了解,有些据说非常严重的“病人”,身体特别健康,一看他的脸色和饮食,就知道精力充沛,应该没有病。但由于他的相续中有了同恶懒惰,只要一有机会,就在家里靠着或躺着,什么也不做,好几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这样他觉得很舒服:“我的选择很好啊!你看现在请了病假,法师也都开许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得不得了!”然后在屋子里自己跳舞。这就是同恶懒惰的一种因。

  二、“习卧嗜睡眠”:假如身体姿势不端正,要么靠着、要么躺着,气脉会不通畅,进而引起身心昏沉,这样之后,懒惰自然而然会生起。

  其实,我们的睡眠是可以断除的,否则对修行有障碍。修行人应该学会调整睡眠,纵然无法完全断除,尽量减少也是可以的。倘若保持坐姿端正,则不需要睡得那么多。《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一书中,有位96岁的瑜伽圣女,她从不躺下睡觉,而是彻夜静坐。作者问:“您为什么不用睡觉?”她回答道:“喜欢瑜伽三昧的人,为什么要睡得像猪一样?”

  三、“不厌轮回苦”:对轮回没有厌离心,对轮回的苦好像没有感觉,所以就睡得特别香。太阳都已经出来了,但把窗户关得黑黑的,还在那里蒙头大睡。这种人从来不观想轮回痛苦,如果观想一下,肯定会睡不着的。修行好的人,之所以睡眠非常少,就是对轮回痛苦、人身难得等道理深信不疑,因此他不贪爱睡眠,并不是他失眠了。

  去年我去深圳“弘法寺”时,本老(本焕老和尚)刚满100岁,听他的侍者说,老和尚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必须起床。我们寺院也有位老堪布,今年82岁,他不管在别人家还是自己家,清晨四点必须起床念经,从不间断。这些老修行人不管是八十岁、一百岁,一生中已经用了那么多时间修积善法,但是仍想到人身很难得,临走前应该为来世多准备资粮,于是还在精进用功。可是我们有些人,刚学佛没几天,修行也特别差劲,却想继续睡下去。这些老年人如果四点钟就起来,年轻人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就算两点钟起不来,也不能迟于五点钟。但事实上呢,有些人七八点钟还在被窝里,起来时也是一边打哈欠,一边睡眼惺忪、迷迷糊糊。

  这些人为什么精进不起来呢?就因为对佛法没有信心,对轮回的苦没有厌离心。按照《大疏》中解释:“由于不厌离轮回的痛苦,从而沉湎于懒惰的快乐享受中,并由此贪爱睡眠。”若能像高僧大德那样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很多人一定会精进的,不会整天都懒惰,也不会睡得那么香。

  壬二(断除彼)分二:一、生起精进之意乐;二、以加行修持。

  癸一(生起精进之意乐)分二:一、思维今生无常;二、思维后世痛苦。

  子一(思维今生无常)分二:一、决定无常;二、思维迅速死亡而劝勉。

  丑一、决定无常: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

  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这个教言讲了无常的道理。让自己不懒惰的办法,就是修无常,可是很多人的无常修得太差,所以特别懒惰懈怠。在座的道友也是同样,很多人说自己精进不起来,为什么?就是你对无常没有修好,对轮回的痛苦没有观好。如果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好好思维,怎么可能天天散乱放逸?

  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的教言是无常观,前面讲忏悔时也说过:若没有赶快忏悔,死亡来时怎么办?从这个侧面讲了无常。而此处是说:我们修行不精进的原因,就是因为懈怠,要断除懈怠的话,必须从内心观修无常。

  颂词意思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不发觉自身已陷入烦恼的网罟中,被贪嗔痴慢嫉及八万四千烦恼控制束缚,由此定会困入生老死病的轮回监狱中,一步步地迈向死神之口。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亦云:“生命如住阎罗齿,然诸世人不修法,呜呼人行真稀奇!”

  此处可用渔夫的比喻来说明死亡无常。比如,有个渔夫用网把鱼网住了,拉到岸上,投入鱼篓里,那么这条鱼已经被判死刑,没有解脱的机会了。同样,不管是年轻人、老年人,每个人都在无常的网中而渐渐趋入死亡,如果对自身的安危毫不了知,整天处于懈怠状态中,那真是非常可怜!

  世间上的有些人,偶尔会明白这个道理,鞭策自己精进两天,但凡夫有一个毛病——不能长久坚持。昨天我跟有些领导谈话时,不知不觉讲起了尸陀林,一个领导说:“去年我也去过那里,看到尸体后特别害怕,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同样,但回来后便没什么感觉了。”我当时就想起了一个比喻:有些精神病人,神智偶尔会清醒过来,但一会儿又不行了。这些世间人亦是如此,见到好多秃鹫抢吃尸体,当时会觉得不管什么样的人,即使再有钱、再有地位,死后拉到尸陀林,也不过如此而已。但这种正念如果没有经常串习,又会被自己的身心纷乱蒙蔽了。因此,修行人无论住在寂静地或者城市里,都不能离开上师三宝的教言,以此再三提醒自己观修无常。

  既然我们处于死神的口中,现在有什么理由不精进呢?经云:“恐怖死亡魔,随逐诸众生。”恐怖的死魔紧紧跟随着每一个众生,只是大家没有发觉罢了,一旦有人已经死去,才晓得死魔确确实实存在。

  藏地有一个故事:有个人修单坚护法神,结果真的修成了,已经达到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那个修行人对护法神说:“我要接近死的时候,请给我表示一下。”护法神应允了。有一次,单坚护法神对他说:“山那边死了一个男人,是如何如何死的。”他说:“噢,死了是吧?”没有在意。第二次护法神又说:“山下死了一个妇女,是如何如何死的。”那个修行人还是没在意。过了不久,护法神对他说:“你的寿命已尽,马上要死了。”那个修行人开始抱怨:“不是早跟你说过吗?怎么不提前给我表示一下?”护法神说:“我早已表示过了——山那边的男人死了,给你说过;山下的女人死了,也给你说过。当时你只要求“表示”一下,并没有说要明示。”

  我们有些人平常看到尸体,觉得无所谓;听到别人死了,也没什么感觉。但实际上,不管是人也好、动物也好,任何众生的死,都在给我们发信号:“要注意了,你的生命也会这样!”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上师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眼见众多流转中阴身,自己决定不可常住世。”谁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所以不要再拖了,应该赶快修行!

  下一颂用屠夫的比喻来说明无常:

  渐次杀吾类,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如牛见屠夫。

  自己同类的人们逐渐被死主所杀戮,难道没有看见吗?并不是没看见。我们见得非常多,听得也非常多。但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继续贪执睡眠、吃喝玩乐、世间八法,如同屠宰场的牦牛一样愚笨。

  屠宰场的牦牛是已经判了死刑的,它们一一在等待被宰杀。但有些牦牛却毫无反应,仍悠然自在地吃草喝水,好像自己会安好无损。有时候我去宰杀场的牛圈里,真觉得这些牦牛非常笨,即使看见同伴被拉去宰杀,自己也没有丝毫恐怖,甚至表现出很欢喜的样子。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也会一一离开人间,今年死一个,明年死一个,再过几十年以后,我们在座的人基本上都会死,短暂的这几年中,谁先离开也不知道。假如一点都不修持善法,天天贪执世间八法、贪执睡眠,那实在是太没有心脏了。

  大家一定要忆念死亡无常的教言,这样我们的懒惰才会消失,不然的话,精进心没办法提起来。当然,所谓的无常,听是听过、学是学过,但实际做起来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听了这些有加持的教言后,短期内应该会起到一些效果——相信你们很多人明天会起得很早!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五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