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住轮番净心法▪P10

  ..续本文上一页本性。

  颂曰:纵现乐亦迁变性,生起痛苦之因故。

  轮回中虽然看似有安乐,但因为它是迁移变化的原故,所以也是引生痛苦的因。

  全知大法王无垢光尊者说,三界六道的一切法,都是变化性、无常性、痛苦性,被苦苦、变苦、行苦所折磨的众生沉溺于水深火热的轮回中,真是悲惨。痛苦的本性是苦苦,由乐变为苦是变苦,无论苦乐刹那变化是行苦。大圣文殊妙吉祥菩萨的应化身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云:”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

  那么有人会问,一切众生真的都在受苦吗?不一定吧,不幸转生在三恶趣当然是没有安乐可言,但安住于无色界、色界禅定,享受欲界天种种欲妙的天人,生在温柔富贵乡、处于权势尊胜位的人们,又怎能说没有安乐呢?就是一般的黎民百姓,若是妻贤子孝,吃穿无忧,也是生活得其乐融融啊。

  真的如此吗?暂不忙说明对错,且引教据理,就人生在世的际遇分析一下。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中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在此,佛陀将业障烦恼充斥的三界轮回喻为危楼,朽腐败坏,危机四伏,大火四起,即将成为灰烬。其中,罗刹厉鬼、凶神恶煞狂飞乱舞,毒蛇猛兽纵横出入,互相杀害损恼。佛陀不由得兴大悲而用尽方法劝诱引导令出其中。全知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中也说:”于三恶趣中主要为苦苦所恼,欲天诸人众,主要为变苦所恼,色无色界天众,主要为行苦所缚。是故无论于轮回中随生何处,皆为痛苦之性,犹如火坑,故当断除贪欲之心精勤于解脱道也。“三苦平等逼迫于三有一切众生,如《毗奈耶经》云:”轮回具苦蕴,苦苦与变苦,行苦八分苦,众人受剧苦。“人们被烦恼的绳索所牵引来到这世间,无论你如何挣扎奋斗,只要没解脱轮回,就注定摆脱不掉痛苦与不幸。在三有轮回之中,六道循环往复如水车之轮旋转不息,众生被无明昏醉,在轮回的大梦中,时尔天人、时尔修罗、时尔人、时尔畜牲、时尔饿鬼、时尔地狱,被烦恼的业识所鼓动,不断投生,不断死亡,但无论受生何处都被痛苦的幽灵追随。痛苦的乌云笼罩的三有中,痛苦热恼无有止息,无法清净,如处在四面燃火的深坑,如被猛兽追逐、怨家寻逼,如处囹圄牢狱之中,恐怖绝望,无有出期。

  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体验一下,我们是否被苦痛所紧紧羁缚,牢牢围困。世间幸福美满身心永恒安乐的人极为罕见,命运多舛,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四大不调身苦,心事难成神苦。《中观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所谓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或”艰难苦痛繁双鬓“。人生短短数十寒暑,都在凄风苦雨之中受尽沧桑。欲壑难满,贪欲膨胀,物欲、权欲、色欲等等处处引诱,心中无一刻一时能安宁平静,再加各种令人伤神费心的屑事萦绕斩不断理还乱。人生自古都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其中的苦痛与辛酸谁也无法代替。有的苦可暂时通过医药缓和或控制,但很多苦自己无法躲避和改变,万般无奈只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般的坐以待毙。一苦未消一苦又至,随着时光的流逝,可怖的痛苦幽灵,却加紧脚步向人们袭来,势不可挡。如刚蹭破的肉皮上撒上咸盐,痛上加痛,苦上添苦,化脓流血;或如毒痈尚未痊愈脓疮又发,父亲刚死,母亲又亡——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尝自饮人生的这杯苦酒。所以无论生在何处,都只会苦上加苦,雪上加霜的感受苦苦。无著菩萨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云:”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弘一大师云:”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欢乐幸福似乎与人们的缘份很薄,苦苦追觅却越来越远,而且就算与你邂逅,很快就会消逝无迹,只留下无限的惘怅与恍然若失的悲哀。人们之所以对未来进行美好的憧憬与对过去无限的顾念,正说明缺少吉祥与安乐。幸福如绚丽多彩的彩虹,存在时美丽动人,但当失去时会引生更大的痛苦。变苦就是这样,当人们倾心的享受着幸福安乐之时,它总是瞬间离去,让人无法接受,悲痛欲绝。人生大戏场上最感动人的悲剧大都是最美好东西的毁灭。大悲观音菩萨化身的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云:”现在拥有的片刻安乐,瞬间也将变成痛苦。例如食用利益身体的饮食后,腹内饱足,觉得很幸福时,没想到胃里生了寄生虫,突然患了严重的浪踏病,痛苦不堪。现在充满快乐之时,突然被怨家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突然遭受病魔的损害,或听到别人的恶语中伤等,快乐瞬间变成痛苦……“纵然如天人衣食自来,享受种种天境中的欲妙,但如龙树菩萨所说,最终他们也会有乐极悲生之时——五衰相现,堕入恶趣之中。人中最尊最胜莫过转轮王、国王、皇帝、元首、主席等,但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世间没有不落的太阳,当太阳的光芒最灿烂耀眼时,也正说明它即将衰落。在轮回的戏台上我们也曾无数次扮演过神通广大、福报无边的梵天、帝释、转轮圣王。彼时纵横自在,安乐无比,而今……?!曾经我们也是福盖世人,德被四方,权握一手,君临天下,文臣武将云涌围绕,号令八方,臣伏天下。处金壁辉煌之宫殿中,钟鼓齐鸣,百乐齐奏,嫔女妃后拥簇左右,歌舞升平,各种享用极尽华奢,而今……?!轮回剧的导演只会编导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争、堆际必倒、高际必堕的悲剧。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丑角们正情景交融、声泪俱下的置身剧情中时,忽然一声锣鼓响,帷幕落下,顿时茫然,不知归处何在。当我们从尊胜快乐的地位一落千丈,处于贫困潦倒、失意悲惨的窘境时,才恍惚觉得世间一切安乐享受犹如梦景而黯然伤神。《入行论》云:”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又云:”梦受百年乐,醒时却还无。“叹普天之下的群生,何不猛醒,认知真相,寻一条究竟安乐的解脱路!《亲友书》云:”世间应供帝释天,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成为转轮王,亦复转成为奴仆。即使长期于天界,享受婀娜之天女,复堕地狱遭碎断,感受极难忍之苦。长住三十三天上,足踏柔软极惬意,复沦煻煨尸粪泥,同熏难忍之苦味。与诸天女相倚喜,美丽园中共嬉戏,复将为诸剑叶林,斩断手足与耳鼻。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艳彩容,舍身步入无滩河,炽门难挡受热浪,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欲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总之,轮回中所谓的安乐、幸福、名称、美誉,其实无一恒常稳固,皆是痛苦的本性。

  如上苦苦、变苦属苦之果,对此人们易于体会,但无论苦、乐、不苦、不乐,因其刹那迁变,最终一定会成为痛苦之因。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譬如肩负重担,随重担荷负多久,就会有多久的压力与不安乐,同样五取蕴聚的重担也是如此,只要一刻安住存在,就会有粗大烦恼和痛苦伴随,所以是行苦。有了它,虽然现在未生起苦受,然而它会依靠各种途径制造众多难以名状的痛苦,所以行苦能遍及苦苦、变苦等一切苦。而且我们所妄执的乐受,其实大都是这种痛苦转变为另一种苦的一个过程。如长时行走奔波,稍事休息就觉得是安乐,但很明显,这只是行走的痛苦转变成安坐之苦的一个过程,其中根本没有乐。若坐便是乐则再长时间安坐,也不应产生痛苦。然而现实恰恰相反。所以一切行住坐卧之四威仪,现见都会产生苦。所以一切行皆是苦。《四百论》云:”如安乐增长,现见反成苦,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难陀入胎经》云:”难陀,行住坐卧诸威仪中,应当了知别别是苦,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卧,彼则于彼,唯别受苦。难陀,然由彼被威仪之苦,暂间断故,遂于余余新生众苦,妄想乐想,难陀生唯苦生,灭唯苦来,生唯行生,灭唯行灭。“由此可见无记受住都包含了苦因,那么苦受就更不言而喻,所以,五蕴每刹那间,都唯生苦。

  戊二、了知五蕴是一切痛苦与过患的来源:

  诸蕴乃为苦根本,三有所生皆痛苦。

  色受想行识五蕴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三有中所产生的一切全部都是痛苦的本性。

  此五蕴身心是过现未来出生一切苦的容器,众苦依之而住,苦苦、变苦、行苦充满其中。且因其造作诸过恶业,成熟后世五蕴,并由此五蕴承受前世的一切恶业苦报,如老病死等。五蕴刚刚产生之时,就是行苦的自性,因为一切的行是随往昔无明烦恼业力所转。

  五蕴是众苦的来源,而且时时刻刻都被众苦所逼,犹如烈火焚烧的薪柴,枪械射击的靶子,蚊虫密集叮咬的牛身,盗贼洗劫的村落。五蕴最初生苦,中间老苦,最后死苦。被猛厉的痛苦袭击时难忍而愁苦,不堪容忍屈辱时凄苦,四大不调及与不悦意境相触后生起病苦,重疾缠身令心中忧戚烦闷而悲苦,长此以往,憔悴呻吟并于内心焦躁绝望而惨然泣苦,不能如意求得心中所愿而求不得苦……这样从各各角度观察,则深刻了知五蕴乃为苦本。

  色蕴是遭受痛苦逼迫损害的缘,所以它是感受苦的处所。受蕴能感受领纳痛苦,所以它是承受痛苦的容器。想蕴由虚妄分别而成为生起苦的最初之门,所以是苦的依处。行蕴与识蕴是作者与知者,所以是苦的源泉。《中般若经》云:”须菩提,近取五蕴乃有漏法,故为诸苦之处,诸苦之所依,诸苦之器,诸苦之源也。“

  有人会说:”止止不须说,我苦极难忍,何须反复说,不说苦如是,说之有何益?“他们认为人生本来就很苦,不说也知道,说了也不会减少,所以何苦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其实他们有所不知,佛陀宣说苦谛的密意在于让众生了知三有轮回中的一切内外诸法全部是痛苦的本性,让众生知苦,怖畏痛苦,厌离苦,进而修行断苦。所以宣说苦谛必要极大,世人大多认为佛陀说苦是消极悲观,其实自身有病强痛难忍,却不敢寻医问药…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