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本性。
頌曰:縱現樂亦遷變性,生起痛苦之因故。
輪回中雖然看似有安樂,但因爲它是遷移變化的原故,所以也是引生痛苦的因。
全知大法王無垢光尊者說,叁界六道的一切法,都是變化性、無常性、痛苦性,被苦苦、變苦、行苦所折磨的衆生沈溺于水深火熱的輪回中,真是悲慘。痛苦的本性是苦苦,由樂變爲苦是變苦,無論苦樂刹那變化是行苦。大聖文殊妙吉祥菩薩的應化身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論》中雲:”輾轉投生叁有中,不斷感受叁大苦。“
那麼有人會問,一切衆生真的都在受苦嗎?不一定吧,不幸轉生在叁惡趣當然是沒有安樂可言,但安住于無色界、色界禅定,享受欲界天種種欲妙的天人,生在溫柔富貴鄉、處于權勢尊勝位的人們,又怎能說沒有安樂呢?就是一般的黎民百姓,若是妻賢子孝,吃穿無憂,也是生活得其樂融融啊。
真的如此嗎?暫不忙說明對錯,且引教據理,就人生在世的際遇分析一下。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妙法蓮華經》中雲:”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在此,佛陀將業障煩惱充斥的叁界輪回喻爲危樓,朽腐敗壞,危機四伏,大火四起,即將成爲灰燼。其中,羅刹厲鬼、凶神惡煞狂飛亂舞,毒蛇猛獸縱橫出入,互相殺害損惱。佛陀不由得興大悲而用盡方法勸誘引導令出其中。全知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中也說:”于叁惡趣中主要爲苦苦所惱,欲天諸人衆,主要爲變苦所惱,色無色界天衆,主要爲行苦所縛。是故無論于輪回中隨生何處,皆爲痛苦之性,猶如火坑,故當斷除貪欲之心精勤于解脫道也。“叁苦平等逼迫于叁有一切衆生,如《毗奈耶經》雲:”輪回具苦蘊,苦苦與變苦,行苦八分苦,衆人受劇苦。“人們被煩惱的繩索所牽引來到這世間,無論你如何掙紮奮鬥,只要沒解脫輪回,就注定擺脫不掉痛苦與不幸。在叁有輪回之中,六道循環往複如水車之輪旋轉不息,衆生被無明昏醉,在輪回的大夢中,時爾天人、時爾修羅、時爾人、時爾畜牲、時爾餓鬼、時爾地獄,被煩惱的業識所鼓動,不斷投生,不斷死亡,但無論受生何處都被痛苦的幽靈追隨。痛苦的烏雲籠罩的叁有中,痛苦熱惱無有止息,無法清淨,如處在四面燃火的深坑,如被猛獸追逐、怨家尋逼,如處囹圄牢獄之中,恐怖絕望,無有出期。
讓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體驗一下,我們是否被苦痛所緊緊羁縛,牢牢圍困。世間幸福美滿身心永恒安樂的人極爲罕見,命運多舛,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四大不調身苦,心事難成神苦。《中觀四百論》雲:”勝者爲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所謂的”一年叁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或”艱難苦痛繁雙鬓“。人生短短數十寒暑,都在淒風苦雨之中受盡滄桑。欲壑難滿,貪欲膨脹,物欲、權欲、色欲等等處處引誘,心中無一刻一時能安甯平靜,再加各種令人傷神費心的屑事萦繞斬不斷理還亂。人生自古都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其中的苦痛與辛酸誰也無法代替。有的苦可暫時通過醫藥緩和或控製,但很多苦自己無法躲避和改變,萬般無奈只好人爲刀俎、我爲魚肉般的坐以待斃。一苦未消一苦又至,隨著時光的流逝,可怖的痛苦幽靈,卻加緊腳步向人們襲來,勢不可擋。如剛蹭破的肉皮上撒上鹹鹽,痛上加痛,苦上添苦,化膿流血;或如毒癰尚未痊愈膿瘡又發,父親剛死,母親又亡——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自嘗自飲人生的這杯苦酒。所以無論生在何處,都只會苦上加苦,雪上加霜的感受苦苦。無著菩薩的《佛子行叁十七頌》雲:”叁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弘一大師雲:”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歡樂幸福似乎與人們的緣份很薄,苦苦追覓卻越來越遠,而且就算與你邂逅,很快就會消逝無迹,只留下無限的惘怅與恍然若失的悲哀。人們之所以對未來進行美好的憧憬與對過去無限的顧念,正說明缺少吉祥與安樂。幸福如絢麗多彩的彩虹,存在時美麗動人,但當失去時會引生更大的痛苦。變苦就是這樣,當人們傾心的享受著幸福安樂之時,它總是瞬間離去,讓人無法接受,悲痛欲絕。人生大戲場上最感動人的悲劇大都是最美好東西的毀滅。大悲觀音菩薩化身的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雲:”現在擁有的片刻安樂,瞬間也將變成痛苦。例如食用利益身體的飲食後,腹內飽足,覺得很幸福時,沒想到胃裏生了寄生蟲,突然患了嚴重的浪踏病,痛苦不堪。現在充滿快樂之時,突然被怨家趕走了家畜,大火燒毀了房屋,突然遭受病魔的損害,或聽到別人的惡語中傷等,快樂瞬間變成痛苦……“縱然如天人衣食自來,享受種種天境中的欲妙,但如龍樹菩薩所說,最終他們也會有樂極悲生之時——五衰相現,墮入惡趣之中。人中最尊最勝莫過轉輪王、國王、皇帝、元首、主席等,但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這是自然規律,世間沒有不落的太陽,當太陽的光芒最燦爛耀眼時,也正說明它即將衰落。在輪回的戲臺上我們也曾無數次扮演過神通廣大、福報無邊的梵天、帝釋、轉輪聖王。彼時縱橫自在,安樂無比,而今……?!曾經我們也是福蓋世人,德被四方,權握一手,君臨天下,文臣武將雲湧圍繞,號令八方,臣伏天下。處金壁輝煌之宮殿中,鍾鼓齊鳴,百樂齊奏,嫔女妃後擁簇左右,歌舞升平,各種享用極盡華奢,而今……?!輪回劇的導演只會編導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爭、堆際必倒、高際必墮的悲劇。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醜角們正情景交融、聲淚俱下的置身劇情中時,忽然一聲鑼鼓響,帷幕落下,頓時茫然,不知歸處何在。當我們從尊勝快樂的地位一落千丈,處于貧困潦倒、失意悲慘的窘境時,才恍惚覺得世間一切安樂享受猶如夢景而黯然傷神。《入行論》雲:”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複見。“又雲:”夢受百年樂,醒時卻還無。“歎普天之下的群生,何不猛醒,認知真相,尋一條究竟安樂的解脫路!《親友書》雲:”世間應供帝釋天,以業感召亦墮地,縱然成爲轉輪王,亦複轉成爲奴仆。即使長期于天界,享受婀娜之天女,複墮地獄遭碎斷,感受極難忍之苦。長住叁十叁天上,足踏柔軟極惬意,複淪煻煨屍糞泥,同熏難忍之苦味。與諸天女相倚喜,美麗園中共嬉戲,複將爲諸劍葉林,斬斷手足與耳鼻。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豔彩容,舍身步入無灘河,熾門難擋受熱浪,欲天界中大樂者,梵天離欲得安樂,複成無間獄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總之,輪回中所謂的安樂、幸福、名稱、美譽,其實無一恒常穩固,皆是痛苦的本性。
如上苦苦、變苦屬苦之果,對此人們易于體會,但無論苦、樂、不苦、不樂,因其刹那遷變,最終一定會成爲痛苦之因。無著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說,譬如肩負重擔,隨重擔荷負多久,就會有多久的壓力與不安樂,同樣五取蘊聚的重擔也是如此,只要一刻安住存在,就會有粗大煩惱和痛苦伴隨,所以是行苦。有了它,雖然現在未生起苦受,然而它會依靠各種途徑製造衆多難以名狀的痛苦,所以行苦能遍及苦苦、變苦等一切苦。而且我們所妄執的樂受,其實大都是這種痛苦轉變爲另一種苦的一個過程。如長時行走奔波,稍事休息就覺得是安樂,但很明顯,這只是行走的痛苦轉變成安坐之苦的一個過程,其中根本沒有樂。若坐便是樂則再長時間安坐,也不應産生痛苦。然而現實恰恰相反。所以一切行住坐臥之四威儀,現見都會産生苦。所以一切行皆是苦。《四百論》雲:”如安樂增長,現見反成苦,如是苦增長,然非可轉樂。“《難陀入胎經》雲:”難陀,行住坐臥諸威儀中,應當了知別別是苦,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臥,彼則于彼,唯別受苦。難陀,然由彼被威儀之苦,暫間斷故,遂于余余新生衆苦,妄想樂想,難陀生唯苦生,滅唯苦來,生唯行生,滅唯行滅。“由此可見無記受住都包含了苦因,那麼苦受就更不言而喻,所以,五蘊每刹那間,都唯生苦。
戊二、了知五蘊是一切痛苦與過患的來源:
諸蘊乃爲苦根本,叁有所生皆痛苦。
色受想行識五蘊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叁有中所産生的一切全部都是痛苦的本性。
此五蘊身心是過現未來出生一切苦的容器,衆苦依之而住,苦苦、變苦、行苦充滿其中。且因其造作諸過惡業,成熟後世五蘊,並由此五蘊承受前世的一切惡業苦報,如老病死等。五蘊剛剛産生之時,就是行苦的自性,因爲一切的行是隨往昔無明煩惱業力所轉。
五蘊是衆苦的來源,而且時時刻刻都被衆苦所逼,猶如烈火焚燒的薪柴,槍械射擊的靶子,蚊蟲密集叮咬的牛身,盜賊洗劫的村落。五蘊最初生苦,中間老苦,最後死苦。被猛厲的痛苦襲擊時難忍而愁苦,不堪容忍屈辱時淒苦,四大不調及與不悅意境相觸後生起病苦,重疾纏身令心中憂戚煩悶而悲苦,長此以往,憔悴呻吟並于內心焦躁絕望而慘然泣苦,不能如意求得心中所願而求不得苦……這樣從各各角度觀察,則深刻了知五蘊乃爲苦本。
色蘊是遭受痛苦逼迫損害的緣,所以它是感受苦的處所。受蘊能感受領納痛苦,所以它是承受痛苦的容器。想蘊由虛妄分別而成爲生起苦的最初之門,所以是苦的依處。行蘊與識蘊是作者與知者,所以是苦的源泉。《中般若經》雲:”須菩提,近取五蘊乃有漏法,故爲諸苦之處,諸苦之所依,諸苦之器,諸苦之源也。“
有人會說:”止止不須說,我苦極難忍,何須反複說,不說苦如是,說之有何益?“他們認爲人生本來就很苦,不說也知道,說了也不會減少,所以何苦零丁洋裏歎零丁,惶恐灘頭說惶恐。其實他們有所不知,佛陀宣說苦谛的密意在于讓衆生了知叁有輪回中的一切內外諸法全部是痛苦的本性,讓衆生知苦,怖畏痛苦,厭離苦,進而修行斷苦。所以宣說苦谛必要極大,世人大多認爲佛陀說苦是消極悲觀,其實自身有病強痛難忍,卻不敢尋醫問藥…
《觀住輪番淨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