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安然自在,内心保持永恒的清凉寂静。当我们获得同样的证悟时,生起无量功德,内心法喜充满,自然而然会对佛法生起强烈信心与感恩之情。欲报佛恩而发四宏誓愿尽未来际弘法利生,让佛法的光明普照世间。
丁二、获得止观双运道:
远离烦恼波浪故,此时无浊之意海,
类似圣者自在境,获得寂止三摩地。
心于安住寂止中,看视心性证胜观,
此仍三乘所共许,亦为最初入门道。
颠倒妄想的风平息之后烦恼之波自然平静下来,意海澄净离垢,与诸圣者自在的境界相似,获得寂止三摩地。当安住此寂止三摩地中之时,心自然观照它的本性,引生证悟的胜观智慧这是三乘道所共同承认的修法,也是最初入门的一个方便道。
趣向解脱涅槃的入门法很多。因为众生垢障习气根机的差别,所以佛开示八万四千修行法门,但都为趣入解脱涅槃,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然而止观二法却可赅罗一切行门,而且是最直接最紧要的。一切法门宗派所开示的修法都为达到现前此二法,最终入于止观双运境界,断惑证真。汉地天台止观、贤首法界观、唯识观等。藏地宗喀巴大师的传世之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广说止观。不但大乘,声闻独觉乘的最终修法也是引生止观双运境界。大小各宗止观的意义虽然深浅不同,但都必须具足止观。犹如车的两只轮,或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初下手时容许有所侧重,但究竟而言,若偏废一边就是邪的修法。经中说:“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凡夫人被五毒烦恼挠乱不安,最初需以止的修法压伏它们,使心如秋水平静澄清,波浪不兴。然后借助正见之慧日遣除隐藏在其中的烦恼种子,如斩草除根永不复生。所以止是定的源,观是慧的因。如经云:“无碍清净慧,悉从禅定生。”所以想现前禅定智慧必须修止观。
依以上开示的修法成就寂止,依寂止引生三摩地,安住三摩时观照心性,证人无我、法无我的胜观智慧,此时止观双运,寂照双融,断烦恼业障,证相应果位。如果成就定慧二法,那么可任运成办自他二利事业。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这个修法是三乘的共道,是上乘法的基础,所谓百丈高楼从地起,所以要扎实打基础。从我本人来说,对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信心很大,对这个法的信心很强,以前把颂词背得滚瓜烂熟,行住坐卧都能忆念思惟法义,也曾多次相似的观察安住修。此法确实对初学者特别相应,修后效果很显著。这并不是说我依靠此法已经彻底断除烦恼,证得圣果,而是能在粗大烦恼生起的同时,立刻了知凡夫人的过患,马上树立正知正念,用这个修法观照起贪嗔的对境,很快知道自他都是业障漏法,是支离破碎的,是痛苦无常、无我的,烦恼立即平息下来。所以对这个法,我没有一刹那的疑惑心,依此法百分之百能生起修法的功德,若基础打得好,那么逐渐对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的正行也能顺利修上去。这在我心中有个坚定不移的信解。我障深慧浅,心中特别明白,刚开始只能修这个法。由于幸遇大成就者的上师传给我这个法,令我能观察安住,所以此心甚为安妥,无须东奔西跑求很多高深的法。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每修一次都会法喜充溢。此法圆满,可以得到圣者果位。
丙三(彼之必要)分三:成为大小乘显密修法之共同加行、修后的功德。
丁一(成为大小乘显密修法之共同加行)分三:略说显宗般若及如来藏光明、略说金刚乘中的幻化网时轮金刚大圆满法、正义。
戊一、略说显宗般若及如来藏光明:
何时缘起如幻化,诸法本来无生故,
无有法我空性中,远离一异等二边。
何时现见缘起诸法如幻化般的显现,但正在显现之时,一切都是无生的空性。在究竟时一切如幻的显现为无生的空性,都同时消尽于法性之中,没有一体多体法生灭法,常断、来去法,现前远离一切戏论,无有任何差别的般若大空性。
所谓:“大般若佛母,诸佛佛子生。”般若是诸佛之母,诸菩萨之正因。不但菩萨,连二乘声闻若远离般若,也不能得证罗汉果。《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缘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皆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所以《大智度论》中也说般若是四圣者之母。
般若可分为基般若,道般若与果般若。基般若指法界的本性,无论佛出世与否,众生成佛与否,它都恒时保持大空离戏的本性,从来都没有迁移变化过。道般若观待修道而言,又因入定与出定的差别而有出定的单空修法,与入定离戏大空性的修法。究竟的果般若就是实相法身的本性。所以观待三种般若安立三种智慧,即文字般若通达基的本性,观照般若通达道的境界,实相般若入于果的法身本性。
诸佛出世以种种譬喻言词,广说种种经教法理,无非使众生理解,接受,了悟,趣入佛所证的境界。即《法华经》中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佛二十二年广谈般若,有的经中说,佛从成道至双林示寂之间一直都在宣说般若。《护国请问经》中云:“空性寂静无生理,众生未解故漂泊,悲尊以多百方便,及百正理令彼悟。”正因佛的法身最尊最胜,具无量恒沙功德妙用,所以文字般若及观照般若的功德利益也就无有穷尽。闻思般若功德利益也就特别大。圣天菩萨的《中观四百论》云:“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在此颂词中,前两句开示菩萨出定时的境界。此时菩萨面前山河大地内外诸法都无欺的显现,但正在显现时,菩萨都能了知凡所显现都如幻化物、如眼花、如梦影、如水中月、如谷响、如乾达婆城、如阳焰。其胜义的本性都是无生的空性,所以菩萨安住在这幻化空性中时,能彻底断除有边的实执。此时可显现前所未有的很多功德。所以,特别是当烦恼正在显现时,我们应即时觑破,安住它的胜义空性。虽然显现但如被打断的蛇不能为害。一切时处都安住如梦如幻的境界中积资忏障。如是久久修持断除实有习气,身心会特别轻松,特别自在。如是修习,向外诸法如梦如幻,尤其安住心的如梦如幻境界,如两木互相磨擦,当生起火时,把两块木头都会烧尽。此时如梦如幻的分别心所观修也会同时寂灭,现前不可思议离戏法界大空性的般若智慧。此时彻底消除寂灭分别心所安立的一切名言实执,无取无舍,离一异、常断、生灭、来去的一切戏论,入于不可思议的各别智慧境界。如《罗睺罗赞叹佛母经》云:“不可言思智慧到彼岸,不生不灭如虚空体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敬礼三世如来之佛母。”此境界是菩萨入定与佛的自证境界,在此境界中离言绝非,寂灭一切相状,断除一切分别,使自然智、无师智任运显现。《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但如何就一切相离一切相、入法身佛位?只有般若能除一切颠倒梦想,消殒一切妄想作意,离一切迷乱相。要证法身、断二障,圆满二种资粮,成就一切功德都必须依靠般若空性。生起般若智慧的理论依据为《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经典以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入中论》等论典。在《入中论·日光疏》中专门引用了全知麦彭仁波切为实修而造的《中观甚深见之引导》的全文,当参阅。《日光疏》的本论也深广抉择了般若修法,教证理证确凿可信,严谨治学之士也可参考一下。
那依般若证悟的境界如何呢?
颂曰:无二平等法界性,乃为大乘道所证。
无二、双融、一味的大平等法界是大乘道不共的所证境界。
大乘的境界中,一切互相观待的差别生灭法的根本分别心如云雾消融虚空般,现前大无为法的境界。此境界没有观待的轮回与涅槃,轮回无须舍,涅槃不用取,安住平等一如的境界中。这是二转*轮所侧重宣说的大平等般若。它侧重于宣说法界胜义大空离戏的一面。但真正的法界也并非断灭的顽空,而是有不可思议法身光明的显现。此大光明与大般若无二无别双融一味,所谓“真空妙有。”空彻底空,有周遍有,二者是有机而完美的结合体。所以下面从光明的角度宣说三转*轮的内容。
颂曰:殊胜光明之法界,亦为善逝如来藏,
了悟此性即证得,不住有寂大涅槃。
殊胜大光明的法界,又称善逝或在众生时叫如来藏,若能了悟它的本性,即证得不住三有轮回边与寂静涅槃边的清净大涅槃。
一切众生都具有法身光明的如来藏本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现见亲证。所以佛在金刚座现前菩提时,三叹奇哉,而说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去除妄想,则自然智慧光明顿然显现,尔时迷乱分别念前的轮回与小乘寂灭涅槃都融入法性不可思议大光明的大涅槃境中。
如是现前的大涅槃有什么功德与特点呢?
颂曰:此乃胜净与大乐,大无为之恒常法,
本具功德之大我,无上般若波罗蜜。
此大涅槃有四种特性:胜净、大乐、恒常、大我。在三转*轮的《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以及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等中都以见清净的名言量抉择如来藏的光明,宣说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此处依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宣说此四德。
论中说彻底遣除烦恼障与所知障称为胜净。远离漏法痛苦的本性,是本来清净的大智慧,感受本来清净的胜义本体称为大安乐。一切有为的生灭法都息灭,现前法界智慧自相的大无为法,它恒时不灭而安住称为恒常法。此大无为法不依因缘所生,也不观待有法的坚固大法身,寂灭一切戏论,获得上列殊胜的自在果位,称为大我。此处所说的常乐我净,完全不同于凡夫颠倒妄执的自我或神我,或耽著轮回的有漏安乐,也不是妄执诸法为恒常的常有我及自在天的特性,更不是妄执男女有漏垢秽身为清净的净。因为他们是分别的世俗漏法,给它安立常乐我净显然是错误的,前面已以教理证明一切漏法…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