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察无力为,
诸烦恼亦尚未生,于舍性中而休息。
凡夫心力薄弱,稍事修持就不能胜任,很容易产生疲倦。此时观察安住的力量发不起来,而且烦恼分别非理作意也没有生起时,无须强硬着头皮去修,而应于无记舍心中让疲劳的心休息。
凡夫人心力怯弱,容易对修法起畏惧心,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每次禅修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于轻松快乐满足当中结束。这样能够激发对禅修的信心、勇气与兴趣。莲花生大师云:“初修禅座时宜短,座数应多如水滴,屋檐滴水短时持,如是久修定有益。”所以修法要松紧适中,如玛吉拉准佛母云:“不紧亦不松,彼有正见要。”禅座中的休息极为重要,本文中开示于一般的平等舍心中放松休息。若有般若正见当安住如幻单空或离戏大空性中休息。或有大圆满的见解与境界则可将一切分别心融入法性觉空智慧光明中休息。如宁玛巴大法王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虚幻休息》中所示,或如禅宗祖师潇洒自在不离自心觉性而“饥来吃饭困来眠”,随处歇脚于心性之中,那是何等的自在与安乐。
颂曰:一旦倦消复原力,又复如前分别察,
如是伺察之心识,正知正念而安住。
休息之后疲劳消除,心力恢复时,又要转动观察安住修的轮子,因为很久熏习的非理作意非常坚固,没有很强的定解慧灯,靠暂时的压制就如按捺水中葫芦,一松手它又冒出来。所以要以正知正念守护心相续,不断的以观察安住修法与它斗争,逐渐稳固定解。古德云:“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所以恒时用正知正念的警察看守自心,切勿放纵非理作意的盗贼入于心房偷去功德财宝。或者如沩山禅师所说,“旦牧一头水牯牛”。要睁大双眼看着它,紧牵缰绳,手中不离鞭子,一入田地坏人庄稼时,立刻发现,力挽缰绳,用鞭猛抽,让它回到路上。这样兢兢业业,小心守护,痛加鞭责,渐渐野性薄弱,最后驯服得温温顺顺,骑在它的背上,平平稳稳,欢然吹奏回家曲。
颂曰:设若忘失正念时,烦恼又复再生起,
见敌应持兵器般,分别伺察再发起。
倘若正知正念的慧眼稍一疏忽,这头不驯的心牛烦恼的野性便又发作起来。此时主人应立刻警醒,将其调教,不能顷刻怠惰。如在沙场偶一疏忽大意兵器脱手落地,敌人马上就要到来。此时刻不容缓,当敏捷的捡起兵器立刻将敌人制灭。
所以烦恼的敌人入侵欲断我正知正念定解之慧命,于此生死关头,我当速执利剑,将彼一刀了决。如《入行论》云:“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由此可见观察安住必须轮翻交替进行,不能偏废一方不可稍有疏忽。否则忘失正念,随烦恼转,已入虎穴尚不知危险。观察修是为了真正的安住修服务,若习惯纯熟不说白天,就连梦中也会如是修行。
颂曰:如黑暗中现光明,如是伺察分别心,
纵小于恼能妨害,大者治恼何须说。
如理观察对于象黑暗一样的非理作意,如光明一样,所至之处无幽不照。如理观察的分别心即使力量很小,也能妨害烦恼的恣行。那么力量很大的观修遣除烦恼又何须说呢?所以这样的修法初时,虽然力量很弱小,也能压制烦恼对它做妨害,随着修力的增长强大,则其断除一切非理作意、一切颠倒分别一切烦恼业障,简直势如破竹,直取圣者的果位也不在话下。
颂曰:轮回有为诸过患,如是观知有多少,
无为涅槃量亦等,当知无上寂清凉。
三有轮回之中,以我们的智慧力观察内外有为法的无边过患,尽我们所知的量有多少,无为涅槃的功德也同样有多少。故而当知,安住涅槃的境界时,寂灭了的一切烦恼苦厄,将化为最极无上的清凉安乐。
如众生的五蕴可分成十二处,十八界,每一界处又可再详细分析,以致无穷。同样,轮回中的众生无尽,烦恼业障无尽,那么轮回的过患也就无尽。反之寂灭了这无尽过患的涅槃,其一一对应的功德尽海墨也难以宣说穷尽。《中阿含经》云:“佛明达诸法,见无量善德。”《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流转生死,经历苦恼,于中悲号涕泣,泪出为多耶?为恒水多乎?尔时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观察如来所说义,经历生死涕泣之泪,多于恒水。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说无有异。汝等在生死,泪多于恒水。所以然者?于生死中亦更父母终云,于中坠泪不可称计。长夜之中父母,姊妹,妻子,五亲及诸恩爱,追慕悲恋不可称计。是故,比丘当厌患生死,去离此法。”又说在生死中所流血也比恒河水多。
而且其他经中说我们在生死中单单转生为白狗的数量都难以言尽。曾经印度有位达磨多大圣者。一天,他正在为僧众烧火,有两位出家人久闻尊者才慧超绝、坐禅第一,前来参访。当他们看到尊者正在烧火,就诧异的问道:大德圣人,您的威名遍满整个南赡部洲,为什么委屈自己给僧众烧火呢?尊者回答说,你们应当知道,每当我忆念在生死中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时,假使用我的头手做柴薪为僧众烧火我都再所不惜,何况其它的身肢呢?没什么难的。我于往昔五百世中,世世转生为狗,饥饿渴乏。其中只有两次饱餐,一次是有人饮酒大醉,在道路边呕吐,我得了一顿饱足。又一世作狗时,生在一对贫穷夫妻家,主人熬粥盛在器中,有事情暂时离开,我饥饿难当,把头伸入器中吞食,饱足之后头却拔不出来,主人回来,嗔心大发,执刀将我的头砍下。追忆五百世作狗的过程中,仅获两次饱食,还为此丢掉性命,所以深知生死轮回漫长而久远。五道之中,任生何处,没有不受苦的,所以我现在不怕辛苦劳作,又怎么会推辞为僧众烧火呢?
丙二(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分二:暂时清净烦恼、获得止观双运道。
丁一、暂时清净烦恼:
何时修后于自他,五蕴及诸有为法,
了达异体及无常,痛苦本性与无我。
内心生起胜定解,勿须功用勤作中,
诸法见如破烂相,时能摧伏烦恼矣。
何时对自他的五蕴身心以及一切有为法,作观察与安住修后,了达其本性为异体、无常、痛苦、无我。对此漏法蕴身的此四特性引生坚固殊胜定解,无须功用,任运观察安住修习,能了知体验到内外诸法破烂不堪,这时依修法之力即能轻松地摧伏烦恼。
在此开示修此法后所出现的验相与功德。若如理如法的循序渐进,踏实修行,深刻了知内外一切凡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诸法都可分析割离成众多部分,迁变、飘摇无常不稳固无实有,支离破碎,且每一刹那都为三大苦所束缚。尤其内外诸法都被行苦所逼迫,在这其中永远无法找到什么实体、实质、主宰、永恒的我。出入定都能任运忆念安住这个境界,一切时中都感觉诸法是支离破碎、无有一个坚固的实体,此时修法力极为稳固,可以摧伏烦恼断除痛苦。但真正的修行人不该因为出现一点境界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应了知分别心无始来含藏无量的种子习气,所以修法的过程中也会引发出各种各样相应的境界,如跋山涉水行走远路则可在路边见到般般景象,但不能去执著,古人云:“莫爱风光无限好,此身犹是未归人。”应以正知正念时常守护心牛,让它刹那不离修法见解,切忌贪恋半路风光而耽误回家。若已经获得如上正量的验相,则内心轻安自在,烦恼轻微薄弱,五毒烦恼逐渐退减,出离心、信心功德如夏日涨潮般一时涌现,对世间一切五欲八法彻底看破放下。但修法必须具足大信心与大精进方能出现种种吉瑞验相。若一边积资忏障一边精勤观修而不出现验相,则诸佛菩萨说大妄语欺诳众生,但这绝对不可能。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云:“世尊!此日月轮可使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终无有异。”诸佛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绝对不可能欺骗我们。经中说宁可入拔舌地狱也不能说诸佛有妄语。所以面对如海的法宝,我们若不能浸润其中、饱尝法味,应当向自身、自心检点反省。百丈禅师云:“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所以我们对法要有强烈的欲求,如饥得美食,病遇良医一般,全力制服烦恼分别心,根除种子,涤净习气。沩山禅师所云:“研穷法理,以悟为则。”专研佛法不是为了名闻利养,不要大材小用,要把佛法的妙用发挥在根本上,要用法药治好我们这些患了烦恼重病的病人。敬劝诸位切莫虚度人生耽延时光,古人云:“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转增意味。”
初学者由于无始习气对佛法感到生疏,心情浮燥,难以入道。此时要耐心修持,戒骄戒燥,消灭妄想,死去偷心,坚固道心,以淡薄的心修法,日久功深,自然见效。如莲池大师云:“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就是说众生的欲求永远无法满足,但消灭妄想,降伏烦恼后,便无处不自在。否则出离心不强,道心不坚,没有彻底看破放下,修法一时难以得力。这样日久生疲生厌,必然落入世间八法、套上名关利锁,难出尘寰。如《法句经》云:“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侵,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入。”内心中装入、消融佛菩萨的经论及智慧,信心清净,诚信因果,追随佛菩萨的足迹去实践,一定会达到他们的境界。
千生万劫积累善根成熟,方能于五浊之时投身大悲世尊释迦牟尼佛的教下出家,值遇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切勿错过良机。看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科学家或者各种外道,他们全部意识都不离非理作意的邪分别。即使偶有新发明或所谓的真理,不过是迷乱境界中的一些暂时规律,只能让众生更加迷惘。如一头被蒙上眼睛的驴,围着磨道打转转却自以为经历了千山万水,以为已经造福人类,但有哪一位科学家不为痛苦逼恼?他们不断的证明科学成果的错误与缺陷,没有一个人发现永恒的真理,没有一个人能解决痛苦的根本问题。只有佛法可以令众生获得解脱自在,任世界如何变幻,任别人如何打击、辱骂,…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