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住轮番净心法▪P14

  ..续本文上一页而对症赐药。病人于医于药倍加信赖,欢喜饮用,故能药到病除,获得自在安乐这是情理中的事。此时矫正凡夫的想法:进入佛法的八正道,安住无漏法味之中,这是佛子的不共优点,极为稀有。否则虽随如来出家,外现僧相,但内心烦恼纷飞妄想纷呈,身在僧房心驰尘寰,二六时中与无常、痛苦、无我偶有交涉;而光阴任苒,岁月蹉跎,不苦学而信心难起,未真参法味无从品尝,致使邪见之刺日多,烦恼之根渐深,信心之日渐晦,精进之鞭荒置。渐渐年高腊长,处于高位更加放纵,后世入三途中任千佛现身,也无法挽救,枉费无量劫来积善之果,袈裟底下失去人身,可怜可怜,何颜以对上师三宝?

  佛陀已明明白白的为我们指示了解脱圣道,若依教奉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对法义有所觉受,即可趣入资粮道。资粮道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福德资粮与闻思的智慧资粮。若正见生起则安住见解之中渐次入加行道。加行道的主要任务是心中时常忆念无常、苦、无我,渐次第六意识串习成性,并融入无我智慧之中。若第六识转变成无我智慧,则入见道。此时一切修法极为自在无须刻意用功,如船入大海任运航行。时常安住见道所悟境界即为修道。最后一切颠倒分别及烦恼种子完全清净,再无可修入无学道,其实修法也并非难如登天,只是一个修正习气的过程而已,让那些非常习惯熟悉的颠倒分别非理作意慢慢的淡薄疏远,以至彻底驱除,让陌生的正知正见反复串习熏陶,使它们与自己越来越亲近熟悉,最后与自己的心打成一片如水乳交融。

  俱生我执自然而然无须观察就毫无犹豫的认为我我我,我的眼、我的耳……不须费力,但无我空性从来都没生起过。若把它俩位置交换一下,相续中的正知正见能如此顺理成章的安住,则一切颠倒的非理作意自然如命断之蛇永不复生。那时一切俱生我与我所执如冰消瓦解,无我杲日高悬心中,绽放智慧禅定的花朵,散放浓郁的妙香。所以大家应把眼光向解脱方向转,把精力向解脱道上用,当来有永恒的法宴任我们享用!

  世尊在大小乘的一切经典中,都再三强调闻思修对每个修行人来说都同等重要,而且其次第不能随便跨越,要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都特别重视闻思修行,并苦口婆心的劝诲弟子,要谨遵佛语数数发起精进,闻思修并进。对教法的弘扬与传播,是佛法兴衰的关键。要振兴佛法就要弘扬教理,培养僧材。如民国时期的太虚大师大力倡导培养僧材讲经说法。能海上师、法尊法师等历尽千辛万苦入藏求法,树立讲闻佛法的芳规。只有佛理深入人心,才能使佛法根深蒂固,发扬光大,作佛弟子切不可置教法之兴衰于不顾,切莫忘记循祖师们的脚步,继续行持力挽狂澜,扭转末运。

  此法如理如量的修持后,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比喻说明,内心会生起如此的觉受:自然觉知此五蕴如空屋,本来没有我的存在,虽然没有我但身心相续仍如河流相续以及天降大雨般连续不断。其前后刹那都互为异体,前不是后,后也不是前。若前是后,则尚未存在的现在就应该生起。若后是前,则前面的永远无法生起。一切众生身心相续刹那生灭不住,如河流日夜不停的流淌,其中无主宰无作者,又如空屋般。麦彭仁波切又以形象的比喻为我们说明,如日暮黄昏之时光线暗淡,路边横置一条花绳,由于视觉的错乱,误见成一条花蛇,不由心生恐惧。但借灯一照或正睛细瞧,不觉哑然失笑。同样,细观五蕴中色蕴是微尘假立而成,受想行属于刹那的心与心所法,识蕴是刹那的分别与无分别识,它们暂时的聚合怎么会产生一个永恒、实有、不变的我呢?所以最初以第六意识分别心修人无我的总相,这个总相不能观成如兔角、石女儿根本没有。虽然在“没有”上人无我与它们相同,但修人无我时却不同,果仁巴大师在因明注疏中说,在修行时,心中要仔细观想自己或其它众生,而且要明清,当对这个众生的五蕴起执著时,观察此蕴身是刹那无常迁变的,是被三苦八苦所逼恼的,其中哪个是我?哪个是我所。了知其中根本无我,不起我与我所的执著,这时安住修,压伏我与我所执。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初机修行人没有广说人无我,而是把侧重点放在对修持人无我有极大助益的异体观、无常观、痛苦观上,若此三如理修持,则人无我的修悟智慧便水到渠成。自在的安住于人无我的空性中。

  丁五、开示具体修法的窍诀:

  若散失时则复然,如前依次作观察,

  有时亦于无次第,种种观察任一思。

  若心安住过久,不能继续安住之时,则又如前一样对异体、无常、痛苦、无我依次作观察,引生定解,并安住其中。若一一观察心容易厌倦烦乱,则不必拘泥于次第,时尔思惟痛苦,时尔思维异体,觉得哪个容易相应就观察哪个,任其自然,过分勉强牵制反而效果不好。但无论如何,务使心融法中为关要。

  颂曰:于此数数作观察,有时观察他蕴聚,

  有时观察自蕴聚,有时观察诸所作。

  对上所示的内容数数观察,有时观他人的五蕴身心,有时观察自己的五蕴身心,有时对总的所作法进行观察,了知它们都是所作性,有漏法,是异体、无常、痛苦的本性,究竟证悟诸法无我。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必须精进努力,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再三思惟法义,哪一法容易相应就全力以赴的思惟安住。如对他人产生贪嗔嫉妒等恶分别或他人损害自己时,对自他哪个起执著就去观察它,并任力安住。有时统观一切有为所作法无我,迁变,痛苦,令人厌舍,使人哀伤,渴望解脱出离。这样依法思法、修法、住法,则无论任何烦恼都可对治,净化相续。如此闻思修的智慧如上弦月般不断增上圆满,则虽住轮回如游花园,自在的享受法乐。

  颂曰:贪著何亦如此破,总之思察此四者。

  无论对何法生起贪著皆应依此破斥,总之,当断除一切非理作意,恒时思察此四法的深义。

  心对自他众生的身心何法执著贪恋,都以异体、无常、痛苦、无我的法义去观察它,若它的本性是此四者那无须贪恋它们,以此断除一切贪染执著。此四法如金刚杵,任何贪欲及其对境都可摧毁。

  末法时代,众生福报浅薄,善知识罕少,难得脚踏实地的圆满闻思,更加现代文明所产生的文化垃圾严重染污众生相续,引发烦恼烈焰,罪恶业障如火如荼,这样的顽固相续发起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产生修法功德与验相极为艰难,所以倍尝物质文明的苦果——痛苦、空虚、无聊等。即使心生厌烦寻求解脱,却将诸佛菩萨的教法视如故纸旧物,束之高阁,盲修瞎炼者比比皆是,着魔入邪的随处见闻,而且把歧误和黑帽子都扣在佛法上。呜呼,诚可悲也。世人培育人才尚需百年,何况成为开悟成就的佛门龙象?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所以,应当息心下意,让烦恼火先平息下来,信心的皎月显现出来,精进的铠甲披在身上。这一系列的过程都由闻思修来完成。佛法为调心法门,首要的工作是让法融入心。否则心中没有佛法,不解佛法,不修佛法,不悟佛法,不证佛法,外面的一切都如影事,声称宏法利生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只有舍弃虚浮华奢,弄奸取巧的把戏,诚实、质朴稳扎稳打的切心、切身思维修行方能真实体验受用佛法甘露妙味。如祖师所告诫:“老实修法”,“死尽偷心”。

  最后起座时将观察与安住修的一切善根都以清净的发心殊胜为方便,依靠甚深的愿文作广大回向,尤其回向佛法兴盛,因为佛在《狮子吼胜鬘经》中说一切愿都可摄在护持兴盛佛法的愿王之中。所以回向佛法兴盛功德最大。

  颂曰:放置非理作意者,伺察之轮转不息,

  生定解如伺察量,于此种种所缘中,

  心能明确诸观察,应入相续不间断。

  如草一一燃火般。

  将非理作意的邪妄分别搁置,冷却,让伺察、安住之轮连续转动起来,定解随着伺察量的不断增上,也日趋稳固,此时对种种所缘境都能在心中明观其无常、痛苦、无我的本性。心相续中不间断的如此观修,其功用力如熊熊烈火将如草薪般的非理作意一一烧成灰烬。

  在这里开示引生定解的观察修的重要性与它的功德,所以劝请修行人要数数伺察,如轮旋转不息,即入定时安住定解,不断稳固,出定后时时忆念此定解,通达熟练时,自在任运无须造作的于一切时处修持四法。此时对业障所现的一切毫无介意,凡所见闻无非修法的助缘,厌离心应运强劲,迫使身心加大马力追求解脱,此时虽在世间而常离世间诸过。可以说“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

  颂曰:我于往昔诸时中,心生非理之作意,

  寂灭分别众相续,此位安置观察修。

  往昔未值佛法之时,我心中恒时生起非理作意,致使流浪生死之中,难得解脱。今天我应该以观察安住修的正见武器彻底消灭铲除非理作意。

  有人说没办法观察和安住修,虽然很想修,但是如老虎吃天无法下口,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办?首先不要着急烦燥,也不要对修法起厌倦心,做什么事都有个习惯和适应的过程,所以一步一步来,先多读颂词,理解含义,把法义玩味的很熟悉,象刻在心上一样,修起来自然驾轻就熟,容易得到加持。此时再具体的观察安住修。若书本一合,则“四大”法皆空,那思惟什么?观察什么?又安住什么?纵然学法量如海际而烦恼故我也是情理当中的事。又有一类人,在上师三宝的加被下,略解法义,稍稍体验到一点法味就生大我慢,如老母鸡才下了一个蛋就喋喋不休的叫半天,这只是丧失功德、毁灭法财的一个恶因而已。检验修法的真正标准是:内观自己的信心、出离心、大悲心,看其是否增上,贪嗔痴傲慢是否淡薄。这是华智仁波切、全知麦彭仁波切、全知法王如意宝所谆谆告诫,让学人必铭记于心的最胜教言与叮咛。

  颂曰:设若生起疲倦时,对治伺…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