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住輪番淨心法▪P15

  ..續本文上一頁察無力爲,

  諸煩惱亦尚未生,于舍性中而休息。

  凡夫心力薄弱,稍事修持就不能勝任,很容易産生疲倦。此時觀察安住的力量發不起來,而且煩惱分別非理作意也沒有生起時,無須強硬著頭皮去修,而應于無記舍心中讓疲勞的心休息。

  凡夫人心力怯弱,容易對修法起畏懼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每次禅修時間不宜過長,應盡量于輕松快樂滿足當中結束。這樣能夠激發對禅修的信心、勇氣與興趣。蓮花生大師雲:“初修禅座時宜短,座數應多如水滴,屋檐滴水短時持,如是久修定有益。”所以修法要松緊適中,如瑪吉拉准佛母雲:“不緊亦不松,彼有正見要。”禅座中的休息極爲重要,本文中開示于一般的平等舍心中放松休息。若有般若正見當安住如幻單空或離戲大空性中休息。或有大圓滿的見解與境界則可將一切分別心融入法性覺空智慧光明中休息。如甯瑪巴大法王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虛幻休息》中所示,或如禅宗祖師潇灑自在不離自心覺性而“饑來吃飯困來眠”,隨處歇腳于心性之中,那是何等的自在與安樂。

  頌曰:一旦倦消複原力,又複如前分別察,

  如是伺察之心識,正知正念而安住。

  休息之後疲勞消除,心力恢複時,又要轉動觀察安住修的輪子,因爲很久熏習的非理作意非常堅固,沒有很強的定解慧燈,靠暫時的壓製就如按捺水中葫蘆,一松手它又冒出來。所以要以正知正念守護心相續,不斷的以觀察安住修法與它鬥爭,逐漸穩固定解。古德雲:“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所以恒時用正知正念的警察看守自心,切勿放縱非理作意的盜賊入于心房偷去功德財寶。或者如沩山禅師所說,“旦牧一頭水牯牛”。要睜大雙眼看著它,緊牽缰繩,手中不離鞭子,一入田地壞人莊稼時,立刻發現,力挽缰繩,用鞭猛抽,讓它回到路上。這樣兢兢業業,小心守護,痛加鞭責,漸漸野性薄弱,最後馴服得溫溫順順,騎在它的背上,平平穩穩,歡然吹奏回家曲。

  頌曰:設若忘失正念時,煩惱又複再生起,

  見敵應持兵器般,分別伺察再發起。

  倘若正知正念的慧眼稍一疏忽,這頭不馴的心牛煩惱的野性便又發作起來。此時主人應立刻警醒,將其調教,不能頃刻怠惰。如在沙場偶一疏忽大意兵器脫手落地,敵人馬上就要到來。此時刻不容緩,當敏捷的撿起兵器立刻將敵人製滅。

  所以煩惱的敵人入侵欲斷我正知正念定解之慧命,于此生死關頭,我當速執利劍,將彼一刀了決。如《入行論》雲:“故終不稍縱,正念離意門,離則思諸患,複住于正念。”由此可見觀察安住必須輪翻交替進行,不能偏廢一方不可稍有疏忽。否則忘失正念,隨煩惱轉,已入虎穴尚不知危險。觀察修是爲了真正的安住修服務,若習慣純熟不說白天,就連夢中也會如是修行。

  頌曰:如黑暗中現光明,如是伺察分別心,

  縱小于惱能妨害,大者治惱何須說。

  如理觀察對于象黑暗一樣的非理作意,如光明一樣,所至之處無幽不照。如理觀察的分別心即使力量很小,也能妨害煩惱的恣行。那麼力量很大的觀修遣除煩惱又何須說呢?所以這樣的修法初時,雖然力量很弱小,也能壓製煩惱對它做妨害,隨著修力的增長強大,則其斷除一切非理作意、一切顛倒分別一切煩惱業障,簡直勢如破竹,直取聖者的果位也不在話下。

  頌曰:輪回有爲諸過患,如是觀知有多少,

  無爲涅槃量亦等,當知無上寂清涼。

  叁有輪回之中,以我們的智慧力觀察內外有爲法的無邊過患,盡我們所知的量有多少,無爲涅槃的功德也同樣有多少。故而當知,安住涅槃的境界時,寂滅了的一切煩惱苦厄,將化爲最極無上的清涼安樂。

  如衆生的五蘊可分成十二處,十八界,每一界處又可再詳細分析,以致無窮。同樣,輪回中的衆生無盡,煩惱業障無盡,那麼輪回的過患也就無盡。反之寂滅了這無盡過患的涅槃,其一一對應的功德盡海墨也難以宣說窮盡。《中阿含經》雲:“佛明達諸法,見無量善德。”《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雲何比丘!汝等流轉生死,經曆苦惱,于中悲號涕泣,淚出爲多耶?爲恒水多乎?爾時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觀察如來所說義,經曆生死涕泣之淚,多于恒水。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汝所說無有異。汝等在生死,淚多于恒水。所以然者?于生死中亦更父母終雲,于中墜淚不可稱計。長夜之中父母,姊妹,妻子,五親及諸恩愛,追慕悲戀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厭患生死,去離此法。”又說在生死中所流血也比恒河水多。

  而且其他經中說我們在生死中單單轉生爲白狗的數量都難以言盡。曾經印度有位達磨多大聖者。一天,他正在爲僧衆燒火,有兩位出家人久聞尊者才慧超絕、坐禅第一,前來參訪。當他們看到尊者正在燒火,就詫異的問道:大德聖人,您的威名遍滿整個南贍部洲,爲什麼委屈自己給僧衆燒火呢?尊者回答說,你們應當知道,每當我憶念在生死中受無量無邊的痛苦時,假使用我的頭手做柴薪爲僧衆燒火我都再所不惜,何況其它的身肢呢?沒什麼難的。我于往昔五百世中,世世轉生爲狗,饑餓渴乏。其中只有兩次飽餐,一次是有人飲酒大醉,在道路邊嘔吐,我得了一頓飽足。又一世作狗時,生在一對貧窮夫妻家,主人熬粥盛在器中,有事情暫時離開,我饑餓難當,把頭伸入器中吞食,飽足之後頭卻拔不出來,主人回來,嗔心大發,執刀將我的頭砍下。追憶五百世作狗的過程中,僅獲兩次飽食,還爲此丟掉性命,所以深知生死輪回漫長而久遠。五道之中,任生何處,沒有不受苦的,所以我現在不怕辛苦勞作,又怎麼會推辭爲僧衆燒火呢?

  丙二(于相續中生起之量)分二:暫時清淨煩惱、獲得止觀雙運道。

  丁一、暫時清淨煩惱:

  何時修後于自他,五蘊及諸有爲法,

  了達異體及無常,痛苦本性與無我。

  內心生起勝定解,勿須功用勤作中,

  諸法見如破爛相,時能摧伏煩惱矣。

  何時對自他的五蘊身心以及一切有爲法,作觀察與安住修後,了達其本性爲異體、無常、痛苦、無我。對此漏法蘊身的此四特性引生堅固殊勝定解,無須功用,任運觀察安住修習,能了知體驗到內外諸法破爛不堪,這時依修法之力即能輕松地摧伏煩惱。

  在此開示修此法後所出現的驗相與功德。若如理如法的循序漸進,踏實修行,深刻了知內外一切凡所見、所聞、所覺、所知的諸法都可分析割離成衆多部分,遷變、飄搖無常不穩固無實有,支離破碎,且每一刹那都爲叁大苦所束縛。尤其內外諸法都被行苦所逼迫,在這其中永遠無法找到什麼實體、實質、主宰、永恒的我。出入定都能任運憶念安住這個境界,一切時中都感覺諸法是支離破碎、無有一個堅固的實體,此時修法力極爲穩固,可以摧伏煩惱斷除痛苦。但真正的修行人不該因爲出現一點境界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應了知分別心無始來含藏無量的種子習氣,所以修法的過程中也會引發出各種各樣相應的境界,如跋山涉水行走遠路則可在路邊見到般般景象,但不能去執著,古人雲:“莫愛風光無限好,此身猶是未歸人。”應以正知正念時常守護心牛,讓它刹那不離修法見解,切忌貪戀半路風光而耽誤回家。若已經獲得如上正量的驗相,則內心輕安自在,煩惱輕微薄弱,五毒煩惱逐漸退減,出離心、信心功德如夏日漲潮般一時湧現,對世間一切五欲八法徹底看破放下。但修法必須具足大信心與大精進方能出現種種吉瑞驗相。若一邊積資忏障一邊精勤觀修而不出現驗相,則諸佛菩薩說大妄語欺诳衆生,但這絕對不可能。如《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雲:“世尊!此日月輪可使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終無有異。”諸佛菩薩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絕對不可能欺騙我們。經中說甯可入拔舌地獄也不能說諸佛有妄語。所以面對如海的法寶,我們若不能浸潤其中、飽嘗法味,應當向自身、自心檢點反省。百丈禅師雲:“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鑒覺自性。”所以我們對法要有強烈的欲求,如饑得美食,病遇良醫一般,全力製服煩惱分別心,根除種子,滌淨習氣。沩山禅師所雲:“研窮法理,以悟爲則。”專研佛法不是爲了名聞利養,不要大材小用,要把佛法的妙用發揮在根本上,要用法藥治好我們這些患了煩惱重病的病人。敬勸諸位切莫虛度人生耽延時光,古人雲:“風流得意之事,一過辄生悲涼,清真寂寞之鄉,愈久轉增意味。”

  初學者由于無始習氣對佛法感到生疏,心情浮燥,難以入道。此時要耐心修持,戒驕戒燥,消滅妄想,死去偷心,堅固道心,以淡薄的心修法,日久功深,自然見效。如蓮池大師雲:“畏寒時欲夏,苦熱複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就是說衆生的欲求永遠無法滿足,但消滅妄想,降伏煩惱後,便無處不自在。否則出離心不強,道心不堅,沒有徹底看破放下,修法一時難以得力。這樣日久生疲生厭,必然落入世間八法、套上名關利鎖,難出塵寰。如《法句經》雲:“如蓋屋不密,必爲雨漏侵,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入。”內心中裝入、消融佛菩薩的經論及智慧,信心清淨,誠信因果,追隨佛菩薩的足迹去實踐,一定會達到他們的境界。

  千生萬劫積累善根成熟,方能于五濁之時投身大悲世尊釋迦牟尼佛的教下出家,值遇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切勿錯過良機。看古今中外的哲學家、科學家或者各種外道,他們全部意識都不離非理作意的邪分別。即使偶有新發明或所謂的真理,不過是迷亂境界中的一些暫時規律,只能讓衆生更加迷惘。如一頭被蒙上眼睛的驢,圍著磨道打轉轉卻自以爲經曆了千山萬水,以爲已經造福人類,但有哪一位科學家不爲痛苦逼惱?他們不斷的證明科學成果的錯誤與缺陷,沒有一個人發現永恒的真理,沒有一個人能解決痛苦的根本問題。只有佛法可以令衆生獲得解脫自在,任世界如何變幻,任別人如何打擊、辱罵,…

《觀住輪番淨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