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一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知、正念、不放逸来守护根门,于白天晚上三时当中,务必要护持自己的相续。”阿底峡尊者亦是如是强调的。

  前面也讲过,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但在《大乘阿毗达磨》中,对它的对境、形相、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宣说。所谓的正念,就是于过去之事不忘而心不散乱。它的对境是过去之事,形相是不忘,作用是心不外散,正念应该具足这样的条件。比如说,我是个修行人,不能忘记自己以前发过菩提心,有了这种念头的摄持,心就不会往外散乱。听说有些居士学习了《入菩萨行论》以后,不去社会上的各种娱乐场合,杜绝一切无意义的交际往来,从现在开始他的行为有所调整,这就是正念。因此,正念是忆念善法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一定要认识。

  所谓的正知,《般若经》中是这样定义的,在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三门,知道自己在坐着、在说话、在做事、在睡觉……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所以,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三门,这叫做正知;始终不忘行持善法,就叫做正念。正知正念的基本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混淆。

  现在有些人,不管是讲经说法也好,参加讲考也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对佛法一点都不负责任。问他“什么叫正知?”“正知就是一种善法。”“什么叫正念?”“正念就是正见。”将学到的佛教名词乱用一气,这是不合理的。要知道,物理、化学等世间学问中,每个字也有它严格的用法,假如你没有用对,很多事情就乱套了。再比如器械说明书中的术语,你若随便加上其他的意思,用法就完全不对了,到时候你要负责任的。所以,我们宣讲佛法或者著书立说时,一字一句应该谨慎,不能随随便便乱说,甚至解释一个正知正念,也有它固定的专用词语,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此,寂天菩萨在印度那烂陀寺合掌祈请大家:要想真正守持菩萨戒,永远变成一个大乘修行人,必须要护持正知正念。当然,假如连正知正念都没搞懂,以其来护持戒律是根本不可能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倘若没有戒律,就像是空中建花园一样,什么功德都得不到。但要护持戒律的话,务必以正知、正念、不放逸三者来进行护持。”这是护戒的一种方法,没有这种方法,就不能护持自己的戒律和道心。

  世间上有些人,今天是个非常好的佛教徒,再过几年以后,就根本不去寺院了,也跟佛教团体没有关系了,天天都忙他的世间法。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失去了正知正念,以致修行半途而废。因此,我非常希望凡是皈依佛门的人,临死之前不要退失对三宝的信心,而不退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有正知正念。如果没有正知正念,那就没有自觉了,没有自觉的话,凡夫人不可能做什么好事。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能失去正知正念!

  庚二(未护之过患)分三:一、未护正知正念之过患;二、未护正知之过患;三、未护正念之过患。

  辛一、未护正知正念之过患:

  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被病魔缠身的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无能为力。有些教言书中也讲了,身体强壮的人一旦染上疾病,就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一下子就不能动了,甚至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有些人即使有点小感冒,也两三天一直躺在床上,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平时爱开玩笑的人,生病之后也无精打采、萎靡不振,这些都是病魔所致。同样,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正知正念,着了烦恼的魔,也没有力气成就各种善法。

  有些人着了嗔恨的魔,对某人生起嗔恨心,在嗔恨心没有消失之前,让他背书、修心、听课,干什么都不能成功。有些人对某个对境产生贪心,在没有办法对治之前,做任何善事也软弱无力。前一段时间,我问几个人:“你们学习的状况怎么样?”有个居士就说:“那个人肯定学得不好,因为她在谈恋爱。”他这样一说,我觉得说得太过分了,也不一定是这样吧。后来想了一下,也确实如此,假如白天晚上的心思都在那上面,学习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所以,一般在家人当中,贪心、嗔心、嫉妒心等烦恼非常多,只要烦恼缠绕着你的心,修行是不会成功的。

  就像一个人生病以后,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同样,如果自己的心被烦恼所扰,没有获得自在,即使坐在闻法的行列里也没有用。有些出家人特别想家,白天也想晚上也想,就连睡觉的时候,也做梦跟家人团圆过中秋节,(今天是中秋节,是吧?)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平时上课时法师再怎么讲,他也听不进去,肯定在那个时候正好睡觉。所以寂天菩萨有些颂词的内容,希望大家还是要再三地琢磨。

  当然,如果烦恼没有控制我们的身心,那我们在善法方面就有一种勇气、一种力量。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比如一个班里有七八十位出家人,有些人亲近善法,平时的情绪很稳定,这说明他相续中的烦恼鲜少;有些人两三天内还可以,后来今天生病了,明天心情不好了,后天又如何如何了,说明他要么有身体的病,要么有心里的病,不管怎么样肯定有病!有这些病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的,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大多数都是这样!

  因此,大家应该记住寂天菩萨的这个教言,作为一个凡夫人,始终一点烦恼都没有,这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经常学习一些高僧大德的行为,那你到临死的时候,假如没有严重的烦恼病来缠绕,应该会有一种勇气的。以前色达有位活佛非常了不起,他去印度求学的经历也相当感人,他生前发愿每天念两万遍莲花生大师心咒,后来在六七十岁接近圆寂时,他实在拿不了念珠,就让别人在旁边计数,直至临死前每天的咒语都没有间断过。我还见过一些高僧大德,明后天圆寂的,今天去看他,精神还非常不错。不像我们有些人,人还没有死,死相就已经现前了,一提起善法,什么力气都没有,总是奄奄一息的。听说外面有些学习的人,提起《入行论》或者因明,就开始打瞌睡,一讲到世间上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便醒过来,跟大家有共同语言了。这就是烦恼魔已经缠住了自己的心。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以那些高僧大德为榜样,尽心尽力地学习他们,一旦相续中生起了烦恼,马上以正知正念进行断除。这样不断地下工夫,实际上也不是特别困难。

  这次学习《入行论》,很多人的贪嗔痴烦恼、恶劣习气应该有所改变。藏传佛教中有种说法:“这个人的行为非常不如法,可能从来没有听过《入行论》。”《入行论》似乎成了调伏身心的一部论典。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夸大,学过这部法和没有学过的人,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你们听完以后,所作所为应该有些变化,这也是我的一个希望!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