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5· 空不碍有

  ()公案本文

  道悟问洪州黄蘗希运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识起迷情于何是佛法大意,佛说一切法,惟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禅师曰:「不得不知!」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无所知故,常住涅槃,寂灭为乐。)

  道悟曰:「向上更有转处也无?」

  (不得、不知后,还有路要走么?转后之境界又如何?)

  禅师曰:「长空不碍白云飞!」

  (了悟性如虚空,了无一物,惟常住空寂本非究竟,能住无为而常为,是为明心见性。继往前行,应转入依空起用而利益群生。行者能不知一法守真空,还如太虚生闪电。)

  

  ()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为佛法,金刚经如是说。《成实论》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1)善说者,如实而说。(2)现报者,使人于现世得果报。(3)无时者,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4)能将者,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5)来尝者,应当自身证悟。(6)智者自知者,智慧者自能信解。

  (1)善说者,如实而说:第一言佛法是世尊善说、如实而说法,是为佛法。依经文、依世尊的教导,如实的演译,不离正题的来说给大众听,亦称为是善说。如果你把邪知、邪见,也是透过讲经说法,传导给众生去听,那就不是佛法,那是蛊惑众生、以盲导盲,会走入地狱道,并不是真正的佛法;虽然《金刚经》里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但是在这里面要把它搞清楚,正、邪虽然都是佛法,但是却不能以邪法来误导,邪法只是用来警惕、让我们没有邪知、邪见,让我们来判断哪一个是对、哪一个是错,然后是要站在对的这一边,之后并不执着。

  (2)现报者,使人于现世得果报:第二个言佛法,也可以讲是因果报应的。佛法,最基本的是建立在因果报应的,是谓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你今生听闻到佛法,然后认真去做,就可以得到心地的清净,可以做到无为的境界,今生就可以证到阿罗汉果,那是现报。而今天种了善因,以后得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再来人间得到阿罗汉果,是未来报;每个人的智慧、冲力,有时候受到你本身发心的影响很大,能不能发永远的上进心,就跟你的资粮又有关系,就是修学佛法的资财,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永远不断的在一个道场、或者听一部经可以永不间断、不缺席的这么听下去;有的人听了一、两次,两、三次就断了。然后在外面流浪了好几年,偶而又出现一、两次,这就是善根不是很俱足,储存的资粮不够,资粮不够就像银行存的钱不够,要花不能如意花。

  (3)无时者,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第三佛法者把它讲成是没有时间的限制,以因果而言,修到怎么清净,应该会得到初禅、二禅、三禅的哪一个境界,但是真正学到正法,知道修行怎么修?内心的习气怎么断?并不受时间的限制。听闻到佛法以后,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我们一般人,大概多少都有流年吉利、不吉利的问题,修行人好日子也要修行、坏日子更要修行,并不受虚空之间,哪一个星宿来影响你。

  (4)能将者,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第四个佛法者能将,能够把不好的人、事、物都转成为菩提,所以佛法者是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能够将顽固不化的导顺一点,对佛法的初基行者能够提升一点,能将一些有基础的小乘行者推向菩萨道,或者能将初地、二地、三地的菩萨行者,让他们心地圆融,推向更高层次的八地菩萨的解脱位。虽然此处说的佛法,对比较高修证的行者,却要划分成正法与邪魔歪道,后者不是佛法,对于世间有些人,号称是在讲佛法,但是所讲的却违背了戒律,一违反戒律,即如蒸沙成饭,根本不可能的。

  (5)来尝者,应当自身证悟:第五个佛法称来尝,对于佛法光说不练,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你要亲自来尝一尝,佛法是什么味道?有的人光说不练,喜欢写文章,也不自己去打坐,佛学院读了半天,也不会打坐,要亲自来尝一尝!什么是佛法?末法时期修佛法要成就,除守清净戒外,要加修禅定与念佛,才能当生有成就。佛法不是光说不练的,佛法是要自己亲自打坐修行,来体会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合成,由地、水、火、风不同的种性,各有什么功用?我们的心、觉受又是怎么样?如何来转它?我们的身心,碰到外在的因缘,又会有什么现象?如何来摆脱?如何让你的心能够回到清净的自性,去应一切善恶因缘,那你就有体证了,要身体力行的去验证佛所说的,在修行过程之间的一切现象,在哪一个阶段有什么现象?要怎么去应对?「来尝者」翻译的很不错,是要来尝试一下而已,不要永远的好像吃定了就放不开,好像抽大麻一样,一 尝下去要放也放不了,有的人说佛法就像这些大麻 烟一样,只要一接触就欲罢不能,为什么?因为它有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等等不同层次的佛法让你去玩,而一门深入 就会有所成就,一走入佛门,里面的风光更是无量无边!

  (6)智者自知者,智慧者自能信解:第六个佛法者是有智慧的人自己知道、自尝自解,不可对人言说的。高层次的佛法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跟你说明,有时候勉强为了教导你们,也就落于语言、文字。禅宗所谓的:「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悟到空以后,四句偈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能够做到空性的时候真性主行,真心应缘之间,明明了了的种种因缘起一切法,你就知道心可以这么去感知一切境,你可以把握得住,也就断了果报牵扯的心念,这是一个境界,而你还可以依真性主行、应缘去利益众生,怎么去利益众生?也不能跟你讲的很清楚,是要你自己去体会,如果我用语言可以跟你这么讲、这么讲,你也不见得做得到,而透过你自己真的来尝一下,就一次也不必多,用完了也不去执着,哪一个时候会自己应缘?也不去在意!这样只有智慧的行者自己知道,有一些还不能讲!

  

  2.释题

  本公案名为「空不碍有」,修空是佛法重要的体会与来尝,若是不能悟得「空」,就不能得到解脱知见。悟空者有大小乘之别,小乘者的悟空是以意解来悟空,可以有十八种理念去探讨空,是谓十八空观,即(1)内空、(2)外空、内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诸法空、(15)不可得空、(16)无法空、(17)有法空、(18)无法有法空,行者思维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思维此十八空理,然后理悟即得有余依涅槃,因未破色身故。登地菩萨要实证空三昧,其中包括「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当菩萨能真证得此三昧时,具足真正解脱知见,就能够得无余依涅槃。大乘菩萨悟得「空」三昧后,当得转「空」为「有」,「空」中包容「有」相,即能悟得「无相」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有法无主,有觉而不住,是谓「圆融」、「空有不二」。

  修高层次的佛法真的要来尝各个修证的过程,住色身境当体会色阴诸魔相,因处色阴行者以「坚固」妄想以为其本,妄执此五根、六尘为实我及实法,执着「有身见」,一执「有身见」即是梵文称为萨迦耶邪见,终不能脱身入于解脱知见中。行者心眼开后或色身破后,即以「受阴」为我,以真性缘所…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5· 空不碍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