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7· 剑触不得

  (一)公案本文

  僧问四川布水岩禅师曰:「宝剑未磨时如何?」

  (识起迷情于所有习气未净尽,是何境界,将如何自处?奈未能开悟者,何有剑可磨?)

  禅师曰:「用不得!」

  (色阴、受阴区宇不灭,有剑也枉然,因不能起用故!)

  僧曰:「磨后如何?」

  (几经锻炼,任运自在后,剑磨得锐利后当如何?)

  禅师曰:「触不得!」

  (因太锐利故,故触不得。乱用宝剑,总会伤物,行者能不慎乎哉!)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未开悟行者,体性真如不显,无剑可磨!开悟后行者,心起灵知灵觉心,并能随心所起而成办一切事。无知之徒,不知去除妄想习气心病,却以此能用之心,依其喜怒哀乐而随意起心用,伤人、伤物无数,总是造业之举,永处轮回之苦处。禅宗行者见真如性后,能体知无始劫以来,妄习未尽,虽微细、极微细等妄习,还是要尽量去除,此即是磨炼宝剑。故赶紧磨剑结果,使自性真如大量显现,并使妄想习气,贪、瞋、痴三毒尽除,则清净自性自然显现。

  当自性真如体现起时,真如体能知遍一切处,有缘众生随念起处,即能觉知,菩萨能知能觉,而能不住境生心,了知真如体所现的一切法尔现象。知而能不执,是为不即不离,在不即不离中,也能起一切佛事,协助一切有情众生,利益一切事物。

  外道、非真佛子,或是无知学佛者,每当有剑踪现起时,不知去磨剑,去除妄习;而求名闻利养者,用此剑去为众生做生财算命之事,若也趋利、趋名而为,就是用此剑去造无量无边业。更有甚者,会用此剑去为非做歹,如有人言行不如己意,即用此剑伤害其人;或知有人修行有点样子,会用此剑去干扰他人。无知之徒总会用此剑去造业,而错认为这是修行的结果及能力。实不知得此剑之时,正好是要磨剑的开始,若不将此剑磨亮一点、学无为一点,不能证入真如无为的境界。

  当然,每个修行人,都有他宿世因缘,该学什么法、会追随什么人,就会得什么果报及境界。若我们今生有幸,能闻正法,能行正行,能用六度来修大乘,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过无量无边的境界,最后希能得无上正等正觉,或于菩提道上能世世增长,不再走错路,不再于外道、世间禅定中绕圈子,则今生已不虚此生,更要努力以赴,得个什么结果,才能不虚此生。故要深入经藏,能依佛陀经典的教诲,时时刻刻地用功,才能在有生之年,得个道理来。

  

  2.释题

  本公案名为「剑触不得」,亦即宝剑触碰不得,这是世俗人的说法,修行人对此的体悟应会有不同。当然大家都知道,所谓世间的宝剑非常锐利,是触摸不得的,不然不小心时,会为宝剑所伤害到。这公案的「剑触不得」不是在说人不能去触摸宝剑,而是告诉修行人,当您已开悟后,此真如宝剑现起时,您不能去利用此宝剑于人、事、物上,也就是说不能随便去想某些人、事、物。

  此修行人应该学习古圣先贤,专心于「执杖牧牛」事,心念有所起时,即能警觉而制止之,不然会去伤害到混然不知的人、事、物。修行人应使这头野牛能更乖巧、听话,使自己的习气能断掉贪、瞋、痴、慢、疑等种种毛病,也能去掉六十二见使,能超越廿种烦恼根本。如此做法就是在磨剑,剑磨后不是要用么?锐利之真如剑不能去乱用,若能随缘应缘,就这样即能做很多佛事,这是禅宗行者所特有的能力与作事的风范,与其它宗门是不同的。

  无为法是禅宗或大乘行者修习的最后目标,当真如无为体性真显露时,不受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大小习气、毛病所覆盖,此时这把宝剑即锐利无比。但此行者并不会去使用它,而以自性真如应一切缘,缘生缘灭间都能不再有用此剑的感觉。在不用宝剑中却能完成诸多利益众生事。所以禅宗祖师大德言:「禅宗行者不要落在无事匣子里。」意即宝剑不是自己发心而用,而是随缘应缘而用,如此行者能体知它在用时,心灵会有所感知,常有感知即不落在无事匣子里,此心是不是常在做利益众生事,自己当能知道。

  

  3.语体文解

  僧问四川布水岩禅师曰:「宝剑未磨时如何?」

  有一僧问四川布水岩禅师说:「宝剑未磨时如何?」一把宝剑的初胚打好以后,还没磨以前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老上师常讲的开悟的行者有「素法身」,法身本来清净,但是因为还没有究竟,修行人也还摸不清它,故说是「素法身」。法身本来是不跟你的习气毛病连结在一起的,但是你习气还不净尽的时候,法身虽有了,但是现不起它的功用。所以我们要知道,有了宝剑后,是要好好地用心来磨的。

  有时候,此宝剑可以觉知很多的东西,我们说动、静、根、觉、空、灭这六结使的前三结使是初修阶段、是在修心、修静。到达觉心生起时,这是破色身开悟的分水岭。一开始修行是用六根,舍识用根,舍五识用六根。悟后,前五根不用,也就是仅用意根,用心就可以感知一切境了,可以觉知一切境了。但这个境不能够空掉的话,就是没有办法做到解脱。所以现不出宝剑的功用,因为你的习气毛病还很重,「素法身」也没有办法好好的用,因为没有能力用。

  在这个时候只有去除我们的习气毛病,也就是祖师大德常讲的「执杖牧牛」,这个时候这头野牛让牠去感知很多东西的时候,感知完了,烦恼也来了,不知还无所谓,知了以后,反而烦恼一大堆,比一般人更多的放不下,这就是没有修空观,所以「觉」要灭,才能生起「空」的境界来。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所有习气未净尽,是何境界,将如何自处?奈未能开悟者,何有剑可磨?」宝剑虽然是找出来,但是没有磨一磨的话,是没有办法用的,你的起心动念不能够将一切境来转,还是被你的习气或外在的业缘来牵扯,没有办法自在。「觉」可以说打破黑漆桶,黑漆桶是一片的黑暗,一般人即使有灯光,闭着眼睛,眼前也是一片黑暗;但如果是心光慢慢发亮的话,没灯光闭着眼睛,还是有微微的光亮;真正打破禅宗所说的黑漆桶的话,法身就活起来了,这时候就有智慧,但是习气大过你的智慧,所以也没有办法用,没有办法转一切境。

  等到你证到空观时,也就是桶底脱落的时候,这个是「桶」,如果底不漏的话,它可以盛很多的垃圾,桶底脱落的话,所有的境界留不住在你的心里面,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因为你的体性本来就有无漏功德性,并不因为你是凡夫,习气很多而不存在的,事实上它还是与您并在的!

  也可以讲我们的法身本来清净,本来是没有烦恼,本来是不被一切境界来粘。等到行者悟了空以后,空也要灭了,空不灭的话,就变成顽空,变成顽固的空,这是不行的,会有空执。所以此时行者要把「空」也灭掉,「空」灭的话,「灭」就生,这个「灭」是对待的意思,对待的「空」,也就是入有境不黏的无相三昧中。我们初期这里的「空」可以讲是绝对的空,才能摆脱一切境的牵扯,这样讲你就可能比较容易了解。

  绝对的「空」,就是有,我也说没有,反正不管真假、有没有,我就是把法空掉,说没有这回事!这是在练功夫,练脚跟、断习气,牧这头牛。然后这个「灭」生的话,可以有「有」的境界,但是已能无碍,这个桶底盛很多的水,留不住,所以就渗下去,你的心在可以起一切念时,因由桶底漏出去了,故能没有挂碍。

  宝剑未磨的行者境界就不一样了,此行者能了知一切因缘、一切相,但放不开,能知道有习气相应,烦恼无量,所以这个就是没有证到空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卡。要进入这一个境界也是不简单的,跟你宿世因缘、跟你用不用功、有没有发大心要加紧好好的用功有关系。突破色身 五根、六尘执着的话,就能进入心根,进到心根后有觉结使,才能修空、修灭。这样修行从外境动生的时候,到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等一连串的修证,然后灭也要把它灭掉,这是在说凡夫生死间的生灭法。

  有生有灭的是生灭法,等于说是有为法,生灭灭已,如果生灭法这样走一遍,六种毛病都断尽的话,寂灭现前,寂寂然的「体」能够对待一切境,没有烦恼,不粘一切境的功夫就现了,这是我们要找的本来的面目。六结使没有走一趟的话,你说你修得多好,都是没有用的,都不是真正佛法里面所要修的境界。

  禅师曰:「用不得!」

  宝剑未磨时如何呢?禅师回答说:用不得!当然宝剑没磨的话,钝得很怎能用呢?修行人未打开本来,是不能用的。若稍为打开,就有世间禅的一些现象,若全打开就有素法身现起,两者都可以用一点,但前者不是宝剑,仅有后者才是所谓的宝剑,但宝剑拥有未磨时,还是用不得。按语说:「色阴、受阴区宇不灭,有剑也枉然,因不能起用故!」行者要能将素法身变成法身,又能认识它,最少要在色阴、受阴灭的境界,始能有此能耐。

  你们这一班都是心中心法第一期灌顶的,只有后面那位小姐没有参加,上两个礼拜是第二期遥灌,灌顶完时打电话到大陆给老上师,问有什么指示,老上师说:「没有!但心中心法是心地法门,就是要修心的,不是要去追逐外面的境界。」

  心地法门就是要能断你的心,心才能清净了,也就是在磨剑了,剑磨好后就有佛性了,那时候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你如果没有清净的话,就用不起来,看到什么就粘什么,主观意念很强,个性很强、习气犹存,所有的习气断不了。此时乱用的话是在造业。真正要解脱的话,解脱不起来,要转境转不起来,因为你习气毛病一大堆。

  我们有很多同学说他没境界嘛?他又有一点境界!气机也很旺盛,可以感知一切境,感知归感知,没有办法解套,因为习气毛病照样一大堆,没有办法修你的心地,这样就是没在磨剑。

  譬如有位同学说:「他可以知道那一个人的心地跟他很契合,那一个人跟他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怎么办呢?因为你的心不清净,所以才…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7· 剑触不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