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等於虚空,那你怎麽去认识它?如果认识的有相就说是真,就不认识看不到的真正空相,如何去认知。若相逢这个是有相,相逢也不对,不相逢也不对,但是如果真正的佛性跑出来,不认识它怎麽办呢?
我们按语说:相逢(证得)自性的空体是本体界,既逢本性空性,应认识它,若不相识必未相逢。我已经讲了,真正的空,悟了以後再回到原始点的时候,什麽都没有了,但是有一个了了的知觉在,如果是在二禅境界,眼、耳、鼻、舌、身五根都不起功用,所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没有感觉,五识、五根都不起作用,剩下来的是意识,若心不起心动念的话,就是住在空中,就如虚空也是不动的,但有一个了了的觉知在。
色身所具有的意根是很主观的,它是第六意识,想或不想都在它,现在若不起想,眼、耳、鼻、舌、身等五识都不见了,但我还有一个了了的知觉,这个不是它,又是谁?什麽也没有,但还有一个觉知在,这跟我们刚刚讲的还没有破色身的人,一个念头都不起被气压抑住,压住你的念头,那种功夫不一样,那你会说有什麽不一样?就像隔一道墙一样,此心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像那迟迟钝钝没有感觉,像七、八月睡懒觉,昏昏沈沈、迷迷糊糊,那种是「空」吗?那不是空!「空」应该是觉知历历,但就没有一觉可用,没有一心可求,都清清楚楚,所以你还觉得什麽都没有,其实那个还不是空,虽有个清清楚楚的觉知在,只是一念不起,但这也不是它,所以相逢不见得相识,那怎麽相识呢?
昌禅师就说了:「既相逢为什麽不相识呢?」上述修行者第一阶段要悟的是「空」,是否见空,要有过来人印证或提示。若行者破黑漆桶,八识法尘扬起(翻种子),七识脱黏不再执取此法尘,自然空性现起,此可说真悟得空。悟空後,面对一切法能「住境不生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至此境界,当可说是真的相逢。大部份至此境界的人,理法清楚,洞知世尊所说之法,相逢定当相识。就怕未至此境界,常误认自己已悟得空,但相逢某境界时,却乃有狐疑,问题不断,倒底是这样吗?故有传承的宗门,都会印证该法脉的境界。
如果你看到自性无念或自性光明,你就说:「喔!就是这个。」其实这个非那个,那个也非这个。有同学在报告中有提到:「该是这个!」我也没告诉她,其实并不是这个。很多同学常自以为是,也不虚心参问,因她在世间禅中,也不能说她不对,只是没有进入无上菩提之路。修行的一个指标是---过程间有无翻种子,翻种子的时间是否有好几年之久,这是真开悟者,也要花好几年来调伏内心污垢。当心寂静下来时,空性才算是真的显露出来。行者此时当能面境无所黏,也无丝毫的烦恼能困扰他。
前几天有位大德写信来,他说很有幸读到我们那本《禅修的经验与体验》,他看了很多禅书,虽然不打坐,但可以坐在椅子上修禅坐,他好像脚有问题的样子,结果他看了一篇印象最深的,此位同学是在慧炬上过课的,後来也有来法尔。她在文章中写找空,说「空」是什麽?她一直找,天天就想着「空」是什麽境界,突然有一天睡觉的时候,要醒不醒之际,旁边的声音或人们的动作都清清楚楚,但没有一个分别,这是有空体面境的样子。打坐到最清楚的时候,心要清清楚楚,但又没有挂碍,不知道自己在那里,只有个了知的心。当然这位大德,也还没有突破色身的束缚,也没有禅宗所要求的开悟境界。
这位来信的大德,对这段话有很多感受,但是对於後面注解的《圆觉经》那段搞不清楚。《圆觉经》提及「已入地者随顺觉性」,经云:「有照有觉,具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此名已入地者随顺觉性。」这里行者还有一菩提觉知,有此可知的觉知,此觉碍可为碍。在六结使的动、静、根、觉、空、灭中,其真实的境况要搞清楚,有这个觉就有碍,要能觉而无碍,就要悟空。眼、耳、鼻、舌、身等根,甚至於意根,这六根所生的六识,不管超越叁度空间或是四度空间的觉知,还是有觉碍,那就没有办法解脱,所以为什麽一定要修入空观,把你的觉碍为碍的毛病断掉,这样断觉碍,才能真正入空。
《圆觉经》讲的很清楚,你连觉碍的碍都没有的话,就像你身体的头被人家砍断了,你的头会有知觉、会去胡思乱想,把它砍断的话,身体已经没有那个觉了,那才真正悟空,既然已经没有头了,还会有谁再来砍你的头呢?没有头可以被砍了,自然就潇遥自在、解脱了。
我不知道别的法师怎麽讲这一段,我们不去讲理论,讲实际的境界,圆瑛老和尚实在很了不起,以前经典上没谈到过六结使,他可以把《楞严经》里面讲的「六结使」搞懂了,因为他从观世音菩萨所讲的境界,或从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里体会,一条巾打六个结,这六结不是六个东西,而是每根都打了六个结,其实只在说一根,如耳根就具有六个结使。
释迦牟尼佛问阿难:「这六个结,要你把它打开来,让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该怎麽解呢?」阿难说:「当然是一个一个解。」没有错!是一个一个解,但从这头解?还是从那里解呢?动静根觉空灭六结,要从何来解?当然如果以修行来讲,是由「灭」先迷失,後就是「空」迷失,再来是「觉」迷失、「根」迷失、「静」迷失、最後是「动」迷失的倒回沦坠。但你现在是要求解脱,当然是是要从这边「动」解起,对动尘不动,对静尘不执着、不喜爱,对根(眼、耳、鼻、舌、身、意)所现的六根异能要能抛开,如此就进入心的状态,就有所觉知,有觉就有碍,还是被抓住了,这个要破灭,觉碍破灭了,也就是说头只有一个,已经被砍断了,那谁还会再来砍头呢?所以要了解:真正的悟,是要悟真空;为断觉碍, 能以空来灭它。
禅师说既然相逢这本性空,就一定会相识。那为什麽会不相识呢?就是你没有相逢,您看的还是这一边,还是生灭法的这一部份,还没有找到原来不生灭的体。
我们按语说:不相逢,始不相识,乃因微细的习气没断尽,所以狂心未歇故,狂妄的心发生在那里?在觉结使上!这个「觉」,很厉害的,你很执着外境的话,什麽境界它都会喜欢去插一手,人家肚子里怀的是男胎或是女胎,你也知道,别人家大小事你也知道,但知道干什麽?你管那麽多做什麽?所以这种觉不灭的话,就会被一切因缘来转。有的人就说:这个人有光、这个人有声、…,认为不得了。在佛法里,这些都是不行的,都是凡夫相,因为他们生天死後照样要轮回的。所以你微细的习气不灭的话,就不会回到本来。
碰到因缘来,小事你说这简单,不会被转,但大的业障来的时候,还是照样迷糊,搞得人仰马翻。真正悟到空的,也就是没有一个头,虽有个觉知,但不被一切境界来迷惑。若觉而知道过去、知道未来,知道什麽的,知道的很多,如果又有个清净的心,那就是佛性的本来,那是很好,甚至可以知道八万劫以前的众生因缘,对一切法没有时、空的感觉,那是佛教圣人的境界,这当然是很好。但,若没悟得空性,知一切法有什麽用呢?所以修佛法要有正知见,要舍得放下,才能见到本来,如果觉知後,又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产生的异能上搅和的话,是无法用自己的真心佛性去感知真正的因缘,也就没有办法断去一切跟你有牵扯的因缘。
( 86 年 5 月 20 日 讲於 龙潭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1· 逢必相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