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福州长庆慧 禅师上堂,大众集定,师乃拽出一僧。
(缘起现象界,禅师拽出一僧何用?启教大众之契机。)
师曰:「大众礼拜此僧!」
(尽未来际,此僧当可成果位,大众应礼拜。)
师又曰:「此僧有什麽长处,便教大众礼拜?」
(现此小沙弥,何值大众顶礼,师欲破大众贡高我慢心,灭除我执也。)
众无对。
(大众尚未理会得禅师之教机。)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在禅师的眼里,或者是一位有境界的修行者来讲,众生是平等的,没有智慧高低等差别。但是,现在很多趋炎附势的人,也就是说会拍马屁的人多,一般的社会人士,都是锦上添花的一大堆,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哪个当官当得大,大众就赶快去拍马屁,这在《楞严经》中讲叫做随风转舵,哪个下台就将他踢掉,这个上台就巴结这个。
随风转舵的人,最後会出生做什麽?做那种微小的昆虫或微小的蛆之类。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世间的利益,脸色善变,趋炎附势,这样不好。修行人要保持一个平常心,下台的人我们同情他,上台的人是福德好才上去,不见得上去就不会掉下来,世间事本来就无常,所以抱着平常心,这个人不错,我们当然恭维他,他的德行不好,一上台就为非作歹,我们就敬而远之。
很多修行的人也会看不起初学者,「唉呀!这个你不懂,你才学佛多久?我比你久,我知道!」像日本传统的高年级者可以打低年级的学弟一样,反正年资久就是”先辈”(前辈),前辈可以打後辈的一样。修佛法的人要有平等性,众生平等,在《圆觉经》里讲得很清楚,「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久习的你不要说这个人很了不起,就很注重他;刚开始学佛法的,什麽都不懂就轻视他,这样不好。
以前老太婆之类的佛弟子最喜欢提说她吃素多久了,好像吃素就能成佛一样,吃得越久,好像资历越深,「你吃素吃了多久了?」,「我吃3年」,「才3年而已,我已经吃了30 年了!」,意思就是说你还早得很呢!但是不要小看只有吃素3年的人,当他发奋图强,智慧也一样一直在冲上来。而素食30年的人,嘴巴在念佛,心不在念,根本个性、习气不转,只会看不起人家!这有没有心病?当然还是有心病!光吃素吃得久,拜佛拜得久,没有真正能够从内心证到平等法有什麽用?不能当生成就。
2. 释题
这个公案「礼拜小僧」,主要在破掉对表相的执着,怎麽可以叫老僧(师父)来礼拜小沙弥呢?笑死人了,大家的看法一定都是这样,但实际上禅师有禅师的用意在。一个修行人只会执着於表相,对人我、高低,分得很清楚,就是「我执」重的象徵,尤其中国人受儒家五伦思想影响深远,容易建立人际关系,但对修解脱道者,若不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面对一切众生,则心地处於权谋之趋势下,怎麽能得自在解脱?古僧大德的风 是不依附权贵,但与高官显达往来,也不一定要叫骂人家为政治和尚,前者现起没有我执相,而後者能做到即无法执。
「礼拜小僧」主要在破掉自己的贡高我慢心态,修行所现的状态无所谓对错,但可显示当时的修证层次。譬如说,行者见人不理不睬,是如如不动,无知的人会以为贡高我慢。我们面见佛像应五体投地顶礼,这是在去我执慢心,但也有些高僧大德,平时要礼佛也有点困难,因悟一切无我、无我所,何来所谓佛像?故我说修行层次很难去界定,但也不要一向入空,而犯了贡高我慢而不自知。
3. 语体文解
福州长庆慧 禅师上堂了,大众才集合完毕,师乃拽出一小僧,禅师就从沙弥中抓出一位小和尚出来。这件事的缘起不是大家讲的,是日常生活所现的事相,所以说是缘起现象界。
禅师拉出来一位小僧後,师即对大众说:「大众礼拜此僧!」禅师就说大家向这位小和尚顶礼膜拜。
禅师这麽做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要破除大众贡高我慢的心。为什麽每一个寺庙里的佛像做得那麽大?大就很有威严吗?不是这样的,其实佛像不在於大小,当然要配合大殿的高度才相称,「大」会给我们世间的人看了,觉得「我好渺小」,所以应该向佛学习,不要动不动就说「我成佛了」,或者说「我也是佛」,这是没有真正证悟的人,才会说此种话,是错认境界而迷失的人。
第二个意义是说,尽未来际,此僧可成就果位。每一个人初发心开始修行,都是注定未来会成佛的,但是成佛有快有慢,像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本是兄弟,同时出家。话说在很久很久的时候,有一个国王生了八个太子,因缘成熟了,各自出家去了,刚开始修行时是大家在一起修,但每一个人的发心和精进心不一样,所以很多兄弟都成佛了,最近成佛者如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佛了,就仅剩弥勒菩萨还没有成佛!为什麽?因为他以前太好游山玩水,只要逍遥自在,而不志在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先成佛,成为贤劫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但那是五亿多年以後的事情。以前也讲过为什麽他要到五亿多年後才成佛,不是现在成佛呢?因为兜率天天寿四千岁,兜率天一日夜是凡间400年,400 x 360 x 4,000这样算起来有五亿七千六百多年。行者初发心至尽未来际都可以成就果位,所以这样来看的话,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的。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有位常不轻菩萨 常常不轻视别人的菩萨,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前某世之身。常不轻菩萨每碰到人,不管是认识或不认识,就跟人顶礼,并说:「你未来一定会成佛,我现在礼拜你、恭敬你!」虽然他很慎重的这样做,但别人都笑他是疯疯癫癫的疯和尚,看到人就说:「你会成佛,我跟你顶礼」,大家都笑他,并自想:「我怎麽会成佛呢?凡夫当然成佛遥不可及,怎麽我们可以成佛呢?」但在常不轻菩萨眼里,每个人未来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对修行的人或还没有修行的人,他都很尊敬。慧 禅师假藉此说,这麽一来,一方面是考验大众有无慢心,另一方面的用意在说此僧未来会成佛,大众就礼佛罢!
拜完了以後,禅师又反问大众说:「此僧有什麽长处,便教大众礼拜?」你们拜什麽呀?他有什麽长处值得你们来礼拜?我叫你们拜,你们就拜,拜什麽,说个道理来听听!
我们按语说:现此小沙弥,何值大众顶礼?师欲破大众贡高我慢心,灭除我的执着。这位小僧也许是刚进门还是现小沙弥相,也许是还没受具足戒,但很多道场内多的是卧虎藏龙。修行都会有境界的,境界已经有了,尤其是小乘行者有境界後,都会生起贡高我慢心,也就是为什麽释迦牟尼佛要宣讲一乘佛乘《法华经》时,有500比丘自动离席的原因,此500比丘是修小乘法,心存贡高我慢心,以此因缘不得听闻《法华经》。
什麽叫「小乘法」呢?在四禅天就可以证到5种神通,我们讲义里有谈到,如果你有看的话,在四禅天境界里习气断了,心是住一境性,然後起心动念就能成就佛事,因为你在最清净的时候,起心动念随意马上就可以成就,这时候要学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很快就可以学成的,所以很多修到这里,不知道真正解脱是从内心去解脱我、法二执,而若不察就很快的产生贡高我慢的心出来。
这些神通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智通在表面看起来,你有的我也有,但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漏尽明是小乘行者所没有的;小乘行者只是证到我空,有神通,所以他们表面是很尊敬释迦牟尼佛,但内心有一点贡高我慢心,这也是一种因果现象,为什麽他们不能听《法华经》呢?《法华经》是一乘佛法,以後你修行修得不错,有境界的时候,你的化众过程,也许就跟释迦牟尼佛弘化的很相像。
释迦牟尼佛证悟後,刚开始讲什麽经?证悟当下讲《华严经》,《华严经》有多长?不得了!翻成中文小册子密密麻麻地有10本,我看《华严经》看得很久,因为不是天天看,是有空时才看一点,共读诵了一年多。《华严经》翻成梵文的不多,翻成中文的更少,有80华严和60华严两种版本。
《华严经》被翻译成梵文的不多,还很多没被翻译成梵文,它储存在龙王的龙宫中,现在的《华严经》是谁翻译成婆婆世界的文字呢?是龙树菩萨!他以前是修外道,刚开始学咒语,光会咒术不知修心,咒语会了就可能会为非作歹。有一次龙树菩萨跑到龙宫里去,那时他已修正法,不行邪法了,他看很多的《华严经》偈藏在龙宫中,一看欢喜异常,他就一边看一边背,回来後就将所背的译成现在我们的文字。
世尊讲《华严经》总共讲多久?共讲七天,此七天非人间的时间,故所说经文无量无边,…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 礼拜小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