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 禮拜小僧

  

(一)公案本文

  

福州長慶慧 禅師上堂,大衆集定,師乃拽出一僧。

  

(緣起現象界,禅師拽出一僧何用?啓教大衆之契機。)

  

師曰:「大衆禮拜此僧!」

  

(盡未來際,此僧當可成果位,大衆應禮拜。)

  

師又曰:「此僧有什麽長處,便教大衆禮拜?」

  

(現此小沙彌,何值大衆頂禮,師欲破大衆貢高我慢心,滅除我執也。)

  

衆無對。

  

(大衆尚未理會得禅師之教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在禅師的眼裏,或者是一位有境界的修行者來講,衆生是平等的,沒有智慧高低等差別。但是,現在很多趨炎附勢的人,也就是說會拍馬屁的人多,一般的社會人士,都是錦上添花的一大堆,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哪個當官當得大,大衆就趕快去拍馬屁,這在《楞嚴經》中講叫做隨風轉舵,哪個下臺就將他踢掉,這個上臺就巴結這個。

  

隨風轉舵的人,最後會出生做什麽?做那種微小的昆蟲或微小的蛆之類。所以我們不能爲了世間的利益,臉色善變,趨炎附勢,這樣不好。修行人要保持一個平常心,下臺的人我們同情他,上臺的人是福德好才上去,不見得上去就不會掉下來,世間事本來就無常,所以抱著平常心,這個人不錯,我們當然恭維他,他的德行不好,一上臺就爲非作歹,我們就敬而遠之。

  

很多修行的人也會看不起初學者,「唉呀!這個你不懂,你才學佛多久?我比你久,我知道!」像日本傳統的高年級者可以打低年級的學弟一樣,反正年資久就是”先輩”(前輩),前輩可以打後輩的一樣。修佛法的人要有平等性,衆生平等,在《圓覺經》裏講得很清楚,「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久習的你不要說這個人很了不起,就很注重他;剛開始學佛法的,什麽都不懂就輕視他,這樣不好。

  

以前老太婆之類的佛弟子最喜歡提說她吃素多久了,好像吃素就能成佛一樣,吃得越久,好像資曆越深,「你吃素吃了多久了?」,「我吃3年」,「才3年而已,我已經吃了30 年了!」,意思就是說你還早得很呢!但是不要小看只有吃素3年的人,當他發奮圖強,智慧也一樣一直在沖上來。而素食30年的人,嘴巴在念佛,心不在念,根本個性、習氣不轉,只會看不起人家!這有沒有心病?當然還是有心病!光吃素吃得久,拜佛拜得久,沒有真正能夠從內心證到平等法有什麽用?不能當生成就。

  

2. 釋題

  

這個公案「禮拜小僧」,主要在破掉對表相的執著,怎麽可以叫老僧(師父)來禮拜小沙彌呢?笑死人了,大家的看法一定都是這樣,但實際上禅師有禅師的用意在。一個修行人只會執著於表相,對人我、高低,分得很清楚,就是「我執」重的象徵,尤其中國人受儒家五倫思想影響深遠,容易建立人際關系,但對修解脫道者,若不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面對一切衆生,則心地處於權謀之趨勢下,怎麽能得自在解脫?古僧大德的風 是不依附權貴,但與高官顯達往來,也不一定要叫罵人家爲政治和尚,前者現起沒有我執相,而後者能做到即無法執。

  

「禮拜小僧」主要在破掉自己的貢高我慢心態,修行所現的狀態無所謂對錯,但可顯示當時的修證層次。譬如說,行者見人不理不睬,是如如不動,無知的人會以爲貢高我慢。我們面見佛像應五體投地頂禮,這是在去我執慢心,但也有些高僧大德,平時要禮佛也有點困難,因悟一切無我、無我所,何來所謂佛像?故我說修行層次很難去界定,但也不要一向入空,而犯了貢高我慢而不自知。

  

3. 語體文解

  

福州長慶慧 禅師上堂了,大衆才集合完畢,師乃拽出一小僧,禅師就從沙彌中抓出一位小和尚出來。這件事的緣起不是大家講的,是日常生活所現的事相,所以說是緣起現象界。

  

禅師拉出來一位小僧後,師即對大衆說:「大衆禮拜此僧!」禅師就說大家向這位小和尚頂禮膜拜。

  

禅師這麽做有兩個意義,一個是要破除大衆貢高我慢的心。爲什麽每一個寺廟裏的佛像做得那麽大?大就很有威嚴嗎?不是這樣的,其實佛像不在於大小,當然要配合大殿的高度才相稱,「大」會給我們世間的人看了,覺得「我好渺小」,所以應該向佛學習,不要動不動就說「我成佛了」,或者說「我也是佛」,這是沒有真正證悟的人,才會說此種話,是錯認境界而迷失的人。

  

第二個意義是說,盡未來際,此僧可成就果位。每一個人初發心開始修行,都是注定未來會成佛的,但是成佛有快有慢,像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有一世本是兄弟,同時出家。話說在很久很久的時候,有一個國王生了八個太子,因緣成熟了,各自出家去了,剛開始修行時是大家在一起修,但每一個人的發心和精進心不一樣,所以很多兄弟都成佛了,最近成佛者如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佛了,就僅剩彌勒菩薩還沒有成佛!爲什麽?因爲他以前太好遊山玩水,只要逍遙自在,而不志在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先成佛,成爲賢劫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但那是五億多年以後的事情。以前也講過爲什麽他要到五億多年後才成佛,不是現在成佛呢?因爲兜率天天壽四千歲,兜率天一日夜是凡間400年,400 x 360 x 4,000這樣算起來有五億七千六百多年。行者初發心至盡未來際都可以成就果位,所以這樣來看的話,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的。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有位常不輕菩薩 常常不輕視別人的菩薩,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前某世之身。常不輕菩薩每碰到人,不管是認識或不認識,就跟人頂禮,並說:「你未來一定會成佛,我現在禮拜你、恭敬你!」雖然他很慎重的這樣做,但別人都笑他是瘋瘋癫癫的瘋和尚,看到人就說:「你會成佛,我跟你頂禮」,大家都笑他,並自想:「我怎麽會成佛呢?凡夫當然成佛遙不可及,怎麽我們可以成佛呢?」但在常不輕菩薩眼裏,每個人未來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對修行的人或還沒有修行的人,他都很尊敬。慧 禅師假藉此說,這麽一來,一方面是考驗大衆有無慢心,另一方面的用意在說此僧未來會成佛,大衆就禮佛罷!

  

拜完了以後,禅師又反問大衆說:「此僧有什麽長處,便教大衆禮拜?」你們拜什麽呀?他有什麽長處值得你們來禮拜?我叫你們拜,你們就拜,拜什麽,說個道理來聽聽!

  

我們按語說:現此小沙彌,何值大衆頂禮?師欲破大衆貢高我慢心,滅除我的執著。這位小僧也許是剛進門還是現小沙彌相,也許是還沒受具足戒,但很多道場內多的是臥虎藏龍。修行都會有境界的,境界已經有了,尤其是小乘行者有境界後,都會生起貢高我慢心,也就是爲什麽釋迦牟尼佛要宣講一乘佛乘《法華經》時,有500比丘自動離席的原因,此500比丘是修小乘法,心存貢高我慢心,以此因緣不得聽聞《法華經》。

  

什麽叫「小乘法」呢?在四禅天就可以證到5種神通,我們講義裏有談到,如果你有看的話,在四禅天境界裏習氣斷了,心是住一境性,然後起心動念就能成就佛事,因爲你在最清淨的時候,起心動念隨意馬上就可以成就,這時候要學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很快就可以學成的,所以很多修到這裏,不知道真正解脫是從內心去解脫我、法二執,而若不察就很快的産生貢高我慢的心出來。

  

這些神通和釋迦牟尼佛的佛智通在表面看起來,你有的我也有,但事實上,釋迦牟尼佛的漏盡明是小乘行者所沒有的;小乘行者只是證到我空,有神通,所以他們表面是很尊敬釋迦牟尼佛,但內心有一點貢高我慢心,這也是一種因果現象,爲什麽他們不能聽《法華經》呢?《法華經》是一乘佛法,以後你修行修得不錯,有境界的時候,你的化衆過程,也許就跟釋迦牟尼佛弘化的很相像。

  

釋迦牟尼佛證悟後,剛開始講什麽經?證悟當下講《華嚴經》,《華嚴經》有多長?不得了!翻成中文小冊子密密麻麻地有10本,我看《華嚴經》看得很久,因爲不是天天看,是有空時才看一點,共讀誦了一年多。《華嚴經》翻成梵文的不多,翻成中文的更少,有80華嚴和60華嚴兩種版本。

  

《華嚴經》被翻譯成梵文的不多,還很多沒被翻譯成梵文,它儲存在龍王的龍宮中,現在的《華嚴經》是誰翻譯成婆婆世界的文字呢?是龍樹菩薩!他以前是修外道,剛開始學咒語,光會咒術不知修心,咒語會了就可能會爲非作歹。有一次龍樹菩薩跑到龍宮裏去,那時他已修正法,不行邪法了,他看很多的《華嚴經》偈藏在龍宮中,一看歡喜異常,他就一邊看一邊背,回來後就將所背的譯成現在我們的文字。

  

世尊講《華嚴經》總共講多久?共講七天,此七天非人間的時間,故所說經文無量無邊,…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 禮拜小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