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6· 浪识言闲▪P2

  ..续本文上一页,之後再回过来利用第七识、第六识。但是利用归利用,我不去执着它,因为我解脱了,我不被境转,我们说五蕴身-色、受、想、行、识,《楞严经》告诉我们五蕴是不真实的,「非因缘,非自然性」,意思是说五蕴没因没缘自现起,此现起之五蕴身心感受,不是由佛性来相应,而是妄习来相应,故说非因缘,非自然性。现行者为什麽舍弃五蕴,走过一趟以後,还要再利用这五蕴身呢?因为你懂了就不会怕,不会被它所迷。也许你看到某一位师父动不动就发脾气,修行的人怎麽可以发脾气呢?当然他没有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已经证到一切清净无馀涅槃心,但他发脾气起的都是清净、无着的心,没有坏的念头,因此我们的祖师大德了解此中道理,但没有证到果地佛的境界-还是因地佛的境界。

  

「果地佛」是释迦牟尼佛,德行非常完美;「因地佛」还有很多微细习气。这师父 心未灭,但是他知道这是他的习气,他不被它转,他不会毫无来由的发脾气,是要使那个徒弟知道不可以犯错,发脾气是七情六欲里面的一个,他发了以後就忘记了,他没有记恨的心、没有嫉妒的心、没有分别的心,不会因此整你,跟你过不去。所以心清净後,可以利用五蕴身来利益众生,因为他借用它的功用。

  

问这句话的人是「有性踪」,但不完全清净,该如何用功呢?大同禅师反问说:「道什麽?」,你提出这个问题要我说什麽?因为一切悟入空性之法,若有语言文字相就不对,一切的无上心法用语言文字表示,就离题了。

  

我们说第一阶段要悟到空,悟到体空是要真体会,不能光讲空是怎样,要实证。释迦牟尼佛说叁藏十二部经,只是在指示月亮,这些经典像手指头一样,指向体空,他告诉你这个(体空)是你要去找的,佛法语言文字相的背後是在讲什麽?不要去一个字一个字看,那是看不出东西来的,所以你问这十个字要我说什麽?禅师也有间接意思说,心未明时要闲言语,不要起心动念,让自心更不能清澈下来。

  

僧曰:「想师只有湛水之波,且无滔天之浪!」我们的体性本来是能自然应缘,应缘之时是有相,缘灭法灭,不会有妄想执着,这是禅师清净心。而僧以自境揣测禅师只有微细的波浪,没有滔天的波浪,湛水之波比较好,滔天之浪比较不好,其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别,这样比较,对吗?

  

真正因缘成熟而开悟时,是大澈大悟,其时就是滔天之浪,很大很多的浪,因为对外境觉知心很敏感,刚开发出来像中阴身样很敏感,有现在心的九倍锐利,潜意识的第六感很敏感,预测的都对,现在已经都不错,死时中阴身是现在的九倍功夫,正是太敏感,都与人家的心搅和,很快去受生,有攀缘的心更快,那个跟你有缘,中阴身马上就搭上了。

  

对外境,灵知灵觉都有感应,那就是滔天之浪,看到一个境、一个人,霹雳叭啦,脑筋起了好几个念头:这女孩子长得不错,眼睛很好、鼻子很好、嘴巴也很不错,动了好几个念,这就是我们的心,太浮动了!滔天之浪。为什麽会变小波浪呢?慢慢把心收回来,不要那麽攀缘,不要那麽鸡婆,把心摄受回来,对外境不攀缘,心就死掉了,有没有觉知?有!看到了,不起念,水无痕,这是刚讲的初刹那识。我听到人家对我讲一句话,不管好的、不好的,好像跟我没有关系,这时心没有浮动,这样才能见性,你才能看到你的月亮。所以要长时间的磨练,不是一下子能够证到如如不动的境界。

  

我想师父只有湛水之波,没有滔天之浪,不管水波微微的或强风来的大浪,小巫大巫之分,心还是在动,故说以凡夫的心来测大同禅师之境,怎麽能测?所以大同禅师告诉他说:「闲言语!」你不要在那里胡说八道,一切法要悟入空的境界,嘴巴要封死,心要不动,然後你才能随一切境而不动,所以头一个阶段要悟空,学习禅定力,不散乱、不爱讲话,避免戏论。

  

我说禅是心的动相,无禅意境即住涅槃境。你知道事情但心没办法定住,那有什麽用呢?倒不如不要知道还好,有灵知灵觉的心,但是没有办法摆脱它的纠缠,所以为什麽很多人会散乱?不管他有没有修行,碰到冤亲债主来要债,忽然间进入灵知灵觉境界,有一种潜意识智慧、心感,或着一些鬼神打pass,能感受到很多,浪很大看不开,搞得天翻地覆,如果你按步就班学打坐,你就不会出差错。

  

有人修行碰到障碍了,那边找找,这边寻寻,看哪里有道场可解除此困境,如果福德不错,还能去听佛法,障碍就可化除;如果福德不佳,冤亲债主不让你去听佛法,上一节课好不容易来了,下一次又碰到障碍,不是谁要来拜访了,就是什麽事要去做了,如此又不能来上课,反正那件事比上课还重要,它让你错过一回,错过第二回,你就完了,就没有坚定的心来上课。如果你真正懂得活在诸多因缘牵扯之间,虽接触到鬼神之类,有没有智慧能不听他的意思?学佛因缘成熟,你要去听课,但它不让你去听,让你听太多正法,它还能搞什麽呀!你不会听它的了。我们天天讲叁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正法的护法神,只要你用功,他就护持你;你不走正法,他就不护持你,那就很有机会被鬼神所控制而不自知,若是知道,也摆脱不了的。

  

有人说:「老师讲的,我都懂。」光是懂没有用,要能做到才是重要,基础禅修篇是讲一些最基本的理念,中级班应体会体性、事用,这些根本不可讲,要用体会的,你福德够就会悟到那个境界,所以一期课都要上好几年,一直薰习。外面打坐班二个月一期,不管他教得好不好、对不对,只是很简单地教如何打坐,教打坐的姿势,手、脚怎麽摆,或只管数息:一、二、叁、四、五、六、七、八,八、七、六、五、四、叁、二、一 ,经典里面真正的数息不是这样的,当然8万4千法门皆能办道,只是是否锐利、圆通而已。

  

真正修禅是修无上心法,是修自己的心,禅修是要学解脱,所以你要去磨练,不是那麽简单的事,你能做到才来讲,我看有的同学是可以讲课的,偏偏不敢讲,打死我也不敢讲,如果人家问一句话我不懂,不是很糟糕吗?当然很多答话都是率性而出的,如果有人不经思虑,但是人家提问题,你马上能回答,因为是由体性流露出来的缘故,不是学习过了才能答。如果真是学而後能答,这样那也是似是而非,不是真实的。从率性而出来的回答,奇怪!怎麽答得这麽好,而且能从对答之间,认识了很多自性法门,原来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法是从自性而出的,这些不能从外去学的,从外学来的都是外道法。从外在能学的只是打坐入门,教你怎麽打坐、呼吸、数息的方法,若真的已入门就应有智慧,不必教,自己也能懂,一切智慧在你心中。

  

碰到学生发生障碍的问题,要能把他带出来,要能帮他解决问题。某个人跟别人学打坐,开发出灵知灵觉的境界,进而入散乱的情况,仿象若叁星,依稀似半月,就是这样子。但那位居士师父搞不清楚如何处理,认为他是有病,教他把病弄好再来。因此,当你学打坐有境界後,说不定师父的境界比你还低,他没办法教你的,因他懂得比你少,也许师父只会发光,是二禅的境界而已,也许会有点气功、阴阳眼、他心通什麽的。但你若开悟时,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了,他怎麽看得懂你境界?只会把你当做禅病或神经病了呢!他无法教你如何把八识的种子念头打掉,进入体空,他没这个能力的。因为你以前的福德因缘比那位师父好,此师父应该叫你去找能帮你解决的师父才对。以前的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的,他要能看出你是适合走什麽法门的?应再找哪个禅师?禅师看你的样子是修到哪里?那不是有病,而进入散乱阶段,是个过程,可能你真是一个菩萨。所以修行要广结善缘,才能在有障碍时处处逢源,这是很重要的事。

  

回来公案。问了半天你要我说什麽?只能教他闲言语。这种境界进入的话,不管你体会的是对、错,都不能说,让心死掉,体会了很多事都不可说!不可说!释迦牟尼佛常讲到紧要关头也是说:「不可说!不可说!」何况是空性未显,自性未能完全掌握而知时,不适合去谈些戏论的话语,故禅师直叫他闲言语,让心好好沉淀下来吧。

  

( 85 年 11 月 19 日 讲於 法尔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6· 浪识言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