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P7

  ..续本文上一页业感境界并非堪忍实有地存在,其实它和梦境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一旦转生饿鬼界的业障消尽而得以超升,那么这一切内障、外障的迷乱境界刹那之间就会如梦醒一般荡然无存。

  作为人,白天的饥渴同样也是业障习气的迷乱显现。中国古代的曹操带领大军出征,那时刚好六月天,天气很热,一个上午下来,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但高山之上找不着一丝泉水,曹操说:“前面不远处,就有一片梅林,等一会,大家可以去摘新鲜的梅子来解渴。”因为梅子很酸,士兵们听后,口中都涌出唾液来,口渴也都解除了,其实前面哪有梅林呢!

  曾经有人行脚,也是一路找不着水喝,最后在荒郊野外,借着星光,找到了一个水坑,一伙人痛饮一番,觉得水坑里的水又清凉,又甘甜,比醍醐还要沁人心脾呢!第二天曙光初透,他们才发现,那是一个污浊不堪的脏水坑。如果这时让他们去喝同样的水,恐怕恶心得难以下咽吧!所以白天的苦乐感受也都是唯心幻现的,并没有实有的自性。

  颂曰:

  梦现醒时知为假,梦时不知醒现假。

  醒者说:“晚上做梦后,到了白天只要回想一下,就可以了知梦为虚假,但白天的显现,晚上做梦时根本不知道它是虚假的。因此梦境的显现法是虚假的!”

  无论是善妙的梦境还是恐怖的恶梦,世间的愚人都能在醒觉的状态下了知其为虚假;有些凡夫尽管非常聪明,但对白天的显现法都和愚夫愚妇一样非常耽著,根本就无法理解它也是虚幻不实之法。

  就象有些初学者,由于世俗习气染污得比较深,尽管每天白天都很精进,但梦境中的显现仍旧大多是恶劣习气的反映:在梦中杀生,说粗恶语,生强烈的嗔恨心……一旦梦醒后,他一方面很懊恼——自己的业障太重,另一方面又很高兴——这些恶行幸亏只发生在梦中,完全是虚幻无根的,一阵短暂的情绪波动,几分钟后就会平静下来,他更注重这活生生真实的白天,倘若白天杀生,说粗语,发嗔恨心的话,结果就不可收拾了!决不象刚才——睁开眼睛梦境就烟消云散,轻则在大众前忏悔,重者可能就被驱摈出佛学院了。

  凡夫众生在做梦时,不知道自己在梦境中,总认为还是醒着的,因此把梦境中的一切都执为白天的显现一般,以至于在梦境中处处耽著,梦见悦意之事则狂喜不已,梦见违缘痛苦又烦恼难耐!更不用说还能在梦中洞知白天的显现为虚假的了!这主要是因为第六意识的明了意识落入昏沉,只有独头意识起作用,对梦境本身都无法如理观察,也就更不可能超越梦境去观察白天的显现法。

  颂曰:

  由梦能知醒现假,醒时于梦有何害?

  梦者照样不卑不亢:“晚上的梦境在白天不存在,所以你认为它是虚假的。同样,你白天的显现在梦境中也是不存在的,对梦境并没有什么损害和助益的作用。如果我梦中显现为虚假,你白天显现同样不是真实的。如果你认为你是真实,也必须承认我是不虚妄的!我们还是平等的!”

  白天的显现法同样是因缘集聚后虚妄的显现法,非为真实,否则它应该在梦境中无欺地显现。有些病人作过手术,麻醉药效期过后,伤口很痛,以致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然而当他身体太过虚弱疲累而进入睡眠时,他在梦境中通常都忘了自己伤口的痛疼,往往等到从深度睡眠状态进入到醒前的浅度睡眠状态时,由于身识的作用,他才又感觉到刀口上火辣辣的痛,以至于在“哎哟”的呻吟声中醒来。

  有些道友没答好上午的讲考测验,以致于一天的情绪都很低落,甚至带着懊恼钻进了被窝。但一入梦境他心头的愁云忧雾已被一扫而光。梦中由于殊胜的缘起,上师特意为少数弟子灌大圆满顶,并亲自为弟子作加持,当他来到上师面前献上供品时,上师慈祥地用手摸顶。在欢喜、感动、崇仰的交织中,他流出了晶莹的泪珠。醒梦互隔,心情迥异,此刻的他已记不起自己白天讲考错误的尴尬场面。

  总之,醒者尽管对自己的显现法很执著,但由于它没有堪忍的体性,只要因缘不具足,它就永远无法进入梦境,因而观待于梦境,白天的显现法并非真实不虚。阿底峡尊者说过,梦的比喻很殊胜,通过白天对梦境中色、声、香、味、触、法的观察,得出其为虚假的结论,由此进一步观察发现白天的色、声、香、味、触、法的显现同样也是虚妄不实。

  丙二、智慧大王派遣妙慧作出公正裁决

  分四:智慧大王派遣妙慧审判员,总说裁决结果,分别作出奖励与惩罚,对二者作教诫 。

  丁一、智慧大王派遣妙慧审判员

  颂曰:

  此后智慧大圣王,派遣妙慧审判员,

  于彼诤论二者言,汝等如此之诤辩,

  具有众多已足够,我为汝二作裁决。

  正当醒梦二者诤辩不休时,三世诸佛智慧总集的文殊大智圣王洞察缘起,派遣了一位妙慧审判员,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一板一眼地对诤论的双方说:“若要依随你们各自的分别念而辩论下去,还有很多很多,可能会没完没了。但通过你们方才所辩论过的内容,就足够作出谁对谁错的裁决来。我会公正处理这场诤辩,正确者给以奖励,错误者则要受到惩罚。最终消除你们之间的分歧!”

  丁二、总说裁决结果

  颂曰:

  汝二亦真亦是假,未加观察悉皆真,

  若察一假余亦假,其实彼此是平等。

  “你们二者观待各自而言都是真的,但观待实相本性而言都是虚假的。

  在未加观察的情况下,因为习气成熟的缘故,在梦境中被动物伤害时仍会感受痛苦,站在山顶上仍会感到恐惧……这与白天的境界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稍加观察,我们知道梦中的境界醒后即消失无迹,而白天的显现在梦中也不可能再现,所以二者都是迷乱显现的虚妄法。至于从法界胜义本性的角度来看,梦境与白天的显现法均为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是平等无二的。

  所以,从各方面观察,醒梦二者没有任何区别:暂时来看,二者均为真实之法;究竟观察二者皆为虚妄。而片面地判决一方真实获得胜利,另一方虚妄遭到失败是不对的。”

  丁三、分别作出奖励与惩罚

  颂曰:

  虽然汝二悉非真,梦自许现是虚妄,

  是故公平又正直,醒者本妄拒不许,

  坚执不舍当惩罚。

  “虽然醒梦二者皆是无明习气的虚妄显现,但观待醒者,梦者比较公平正直,因为它醒后承许自己为迷乱虚妄之显现,而且它还告诉醒者,白天也为迷乱虚妄之显现;至于醒者却不太公正,它不但不承认自己是迷乱的显现,而且特别坚固不舍地执著自己是真实无伪的。依此而产生坚固的俱生执著,它是轮回的根源,贪嗔等烦恼的基石,一切痛苦的生处。因此,我妙慧审判员判决醒者罪过很大,应该立即加以惩罚。”

  看到这里,我们不应该泛泛地从文字上滑过,应该对照自己的相续,如果和醒者一样,把白天的种种显现执为实有,纵然听闻了很多般若空性的教义,依旧坚执不舍自己的错误观点,就应该受到惩罚。其实不用审判员来惩罚,他已经在自己惩罚自己了。试问,一个对外境显现法特别执著的人,怎么能够活得自在呢?一句赞美,也许能让他几天飘飘欲仙;而不留意的一句忠告,就将他投入到沮丧的深渊;对于过去他总是于心不甘同时又时时懊悔;对于未来,他有太多的异想天开;至于现在,他却又无所事事如行尸走肉……凡夫都是这样,被业力牵引得喜怒无常,烦恼滋生。明明自己很痛苦,是业障凡夫,却一开口就振振有词:“我好自在喔!我活得很实在!我想哭就哭,我想笑就笑……”在有智慧的圣者看来,这和疯子有什么两样呢?

  颂曰:

  梦虽大痴然正直,醒虽精明实大愚,

  仅因习气固弱别,彼二各果现无别,

  今须随顺梦者后,见解行为应一致,

  言毕以绳缚醒者,将彼付于梦手中。

  “在我看来,梦者的确很愚痴,它不但不知自己已入梦境,而且正做梦时又将梦境中的种种显现执为实有而妄起贪嗔,真可说是“梦里犹做梦,痴上更加痴。”但它还是比较公平正直的,它能够在醒来后知道梦境是虚妄的,承认把梦境执为实有的错误,它能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这一点很不容易。至于醒者表面上看来聪明伶俐,它能指出梦境的虚妄,并且立场坚定地申明白天的显现与梦境有天壤之别,是实实在在的堪忍法,而且言之确凿,似乎很有道理。实际上它却犯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错误,是真正的大愚痴。较之梦者,这是对证悟无生大空性阻碍更大的实执分别心。它越执著于自己的真实不虚,完全不同于虚妄无实的梦境,就越与法界的本性背道而驰。在圣者看来,它引以为自豪之处恰恰也就是它的可怜与可悲之处!

  因为醒者梦者都是习气的迷乱显现,无堪忍自性,而醒者的习气坚固,故凡夫对其显现法实执较强,而梦者的习气比较薄弱,其显现法存在时执著得比较淡薄,二者仅此差别而已。要知道在圣者的境界里,万法皆如幻如梦,平等一味。

  《华严经·十忍品》中云:“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於忍地。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住於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了世皆空寂,不壤於世法。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是名如梦忍。因此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群生。修行如是行,出生广大解。巧知诸法性,於法心无著。”

  如果修行者如醒者一样有强烈的执著,以迷乱痴心妄分孰真孰假,这是与本来平等一味大空离戏的法界本性相违的颠倒分别,会对修行造成严重的障碍,故不得不对醒者你作出惩罚。萨哈尊者云:“虽芝麻许执,其时唯生苦。”你从今以…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住轮番净心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