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十七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大乘根本戒却没有恢复,这种罪业是超越小乘的。然而,现在很多道场传完菩萨戒后,就再也不管了,你犯了戒没有?你所受的戒条中哪些是根本戒、哪些是支分戒?这些方面几乎没有特别的强调。

  这次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不要只是表面形象,而应该在自相续中真正种下菩提的金刚种子,这是多生累劫当中非常难得的。我们早上修皈依也好、修菩提心也好,大家一定要观自己的心。当然,菩提心的具体修法不太懂的话,过段时间我会给大家讲,总的来讲,好多道友修得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我有时候修得不太好,但如果早上不太困的话,我对这半个小时还是很满意的,自己感觉不错,收获也很大,确实体会到口头上说“菩提心”、“利益众生”,与实际修持中好好观想,这两种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作为一个凡夫人,有时候我的分别念特别乱,整个早上都在想:我今天做什么、需要安排些什么……好像一天要做的事全部在这半个小时内想完了,等到回向的时候,“哦,我到底回向什么善根哪?”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不能说从来没有。不管怎么样,我想慢慢慢慢调整吧,无始以来这个心一直没有约束过,肯定会有这种情况,道友中可能也有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慢慢串习会好的。这次的《入菩萨行论》,虽然是我在这里讲,但实际上,我的修行等各方面是特别差的,在菩提学会的会员当中,我应该是最差的人。这不是说什么谦虚话,我自己经常这样想!

  下面讲还净的方法——失坏了菩萨戒之后,应当如何恢复?以比喻来说,就是我买的空调坏了,是维修还是重新买?以下主要讲这个问题。

  庚三、还净方法:

  〖《菩萨戒二十颂》中云:“大缚罪当重受戒,中缚三人前忏悔,余罪于一人前忏,有无染污依自心。”〗这里是讲无著菩萨的观点。我们如果犯了菩萨戒,按照毁犯的程度不同,有上、中、下三等之别:上等的罪业相当大,如舍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或者犯了很多戒条,这叫做大缚 ,具有这种大罪业的人需要重新受戒;中等的犯根本戒,要在三个具菩萨戒的人面前忏悔;下等的犯戒,虽没有完全犯但有相当程度的失毁,只要在一人面前忏悔就可以了。

  “有无染污依自心”,到底有没有染污,犯的是重罪还是轻罪,是他胜罪还是恶作罪?这要凭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心。

  这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还净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要有人作为忏悔对境。因为我们在一个人面前忏悔后,如果再次犯了戒,又要去他面前求忏悔,便会觉得不好意思、非常惭愧,以此可约束自己继续放逸。所以,无著菩萨要求一定要在人的面前忏悔还净。

  〖《学集论》中云:“梦境中住于,虚空藏前忏。”〗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如果犯了菩萨根本戒,以佛像等三宝所依为对境可进行忏悔,具体而言,上、中、下三种根基的忏悔方法不同:上根者可以像《广方经》中讲的那样,自己安住端坐,心入空性等持,以能忏所忏皆不存在的方式忏悔,即安住于本性而忏悔。

  中根者应在虚空藏菩萨面前忏悔,即观想虚空藏菩萨在面前的虚空中,对他进行祈祷、供养、忏悔,之后在自己的梦境中,虚空藏菩萨将以人等形象指示罪业已得清净。若无此类梦相,自己到黎明时,可告诉黎明:“你在照耀南赡部洲的时候,请转告虚空藏菩萨,我要忏悔罪业,希望能够得以清净。”这样再睡下去,通过虚空藏菩萨的加持,黎明后在梦中也会有上述梦相出现,这是中根者的忏悔方法。听说有些道友早上观想的时候,一会儿就睡着了,醒来时,时间已经过完了,可能就是专门寻找虚空藏菩萨去了(众笑)。

  下根者的观想能力比较差,安住于空性也很困难,这种人最好的忏罪方法就是依靠四对治力来进行忏悔。

  〖本论也说:“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总而言之,我们平时应多念《三十五佛忏悔文》、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以这种方式忏悔相当重要。以前有些弟子问仲敦巴尊者:“若想菩提心圆满生起、圆满受持,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尊者回答说:“有两种方法,一是以七支供来积累善根,二是依四对治力来精进忏悔。”这是传承上师们的教言。

  作为凡夫人,我们不犯菩萨戒是很困难的,阿底峡尊者曾说:“我小乘戒一点也没犯,菩萨戒犯过一点点,密乘戒则犯得特别多。”这些戒条越往上越细、越往上越难守,如果要求每天不舍弃众生、不对众生起嗔心、说话也没有自赞毁他,能做到的凡夫是相当少的。然而,菩萨戒与其他戒律不同,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我们可以每天受持,一旦损毁,通过忏悔能立即恢复,其功德也是相当大。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方面要下工夫。

  戊二(论义)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后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净化自相续;二、为利他而修心。

  庚一(净化自相续)分八:一、供养;二、顶礼;三、皈依;四、忏罪;五、随喜;六、请转*轮;七、祈请不涅槃;八、回向福德。

  辛一(供养)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壬一、总说:

  为什么叫“总说”呢?因为下面的意幻供养、真实供养、有主物供养、无主物供养,所有供养的对境全部都是三宝,仲敦巴尊者也说:“修七支供的对境最好是三宝。”所以,大家平时修七支供时,首先要有三宝的所依,如佛像、佛经、佛塔,这样不管是忏悔还是供养,功德都是非常大的。

  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

  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为了受持珍宝菩提心,我今在对境一切善逝、无有分别实无实之垢染的所有妙法以及具有无量无边如海功德的诸位圣者菩萨,〗我们都希望自相续中能生起珍贵难得的菩提心,但无缘无故是不可能得到的,那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在三宝前供养,因为一切如来、不分别有实无实的正法,以及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大乘圣者具有如同大海一般浩瀚无边的功德。

  以何种方式供养呢?〖也就是三宝面前,以想获得佛果的意乐、为一切有情、供品善妙悦意、三轮清净、无有违品的垢染、回向大菩提这六种方式来供养。〗无著菩萨说作供养必须具足六种条件,这一点,大家平时无论作什么样的供养,都一定要想到。现在许多人供养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工作,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依靠三宝的威力与加持,你们心中的愿望也有如愿以偿的机会,但从长远来看,大乘修行人在供养时最好具足以下六种条件:

  第一是为了获得佛果而供养。不管供养什么东西,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身体健康,一定要为得佛果而去供养。

  第二要为利益有情而作供养,不是为了利益自己。噶当派的大德曾说:“以前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凡夫人的行为,现在必须要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所以,改变以前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大多数佛教徒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真正发过大乘菩提心,学佛已经很多年了,但每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端正心态,应该为一切有情作供养。

  第三是供品应该洁净庄严。不能供养有垢染、不清净、脏乱差、腐坏的东西,一定要将最喜欢、最好看、最庄严、最清净的物品陈设在佛像和圣尊面前。

  第四是三轮清净。所供养的对境、能供养的自己、所供养的物品,这三者均以空性见解摄持,在何者皆不缘的境界中供养。这对凡夫人而言是很困难的,若实在做不到的话,那么就想:一切都是空性的,但世俗中我还是要作如幻的供养。这样也可以。

  第五是无有违品的垢染。在供养的过程中,最好是以清净心摄持,不要有嗔恨心、贪心、嫉妒心等,如果有人对上师供养,自己觉得不平衡,非要供养个更大的,这种竞争心也不好。还有,不能有吝啬心,我们在布施的时候,给十块钱实在舍不得,拿五块钱也可以,不管怎么样,发心一定要清净。

  前段时间,有一个乞丐找我要钱,当时我从包里抽出一张,一看是十块钱,心里有点舍不得,暗想“这个有点太多了,最好不要有吝啬心”,然后换一张,竟然拿了一百块钱,自己的吝啬心更大了(众笑)。最后找找找……终于找到了一点零钱。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调整自己心的过程中,出现更大的违缘也不好说。

  第六是将供养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无上的大菩提,这一点相当重要。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作供养,尽量要具备这六种条件。

  为什么要这样供养呢?为了受持珍贵的菩提心。鉴于此,大家在受菩萨戒之前一定要陈设供品。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也是这样,很多弟子在尊者面前求菩萨戒,尊者说:“你们在三宝所依面前好好陈设供品。”于是这些弟子尽心尽力地摆设了许多供品,但阿底峡尊者并不满意,让他们重新再做,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以后,尊者才非常高兴,给他们传了菩萨戒。

  所以,我们真的要受菩萨戒,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一定要先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供养。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学院每年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初转*轮日都要传授菩萨戒,这个时候,上师要求整个大经堂全部用五彩的绸缎装饰,山上的野花、塑料花、灯、水等各式供品也陈设得非常庄严,规模相当壮观。所以一般来讲,受菩萨戒之前,作一些真实供养或者观想供养是不可缺少的。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时修供养,比如见到一个悦意可爱的东西,心里观想“供养三宝”,这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修行。以前学院有个法师到成都的春熙路,看到晚上的彩灯特别庄严,于是就念经观想供养,旁边的一些居士见后非常不解,忙问:“上师,你咕噜咕噜在念什么呀?”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看见任何庄严的东西,最先想到的就是供养诸佛菩萨。当然,人的修行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虽然道理上已经懂了,但真正遇到一些非常好的事物时,根本想不到供养三宝,反而会想: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我的该多好啊!麦彭仁波切曾说:“有智慧的人不管快乐,…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十七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