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十七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还是痛苦,都会将其作为修行的助缘;愚者则完全不同,快乐对他的修行没什么帮助,痛苦对他的修行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愚者与智者之间确实有很多差别。

  当然,在家人由于生活压力相当重,每天有许许多多的琐事装在脑袋里,不管到哪个环境中,不可能马上以佛法摄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尽管如此,你们以后能不能将生活方式及心态稍微转变一下呢?作为世间人,学佛的时间很少,力量也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应该用一种强迫的手段,不管自己的分别念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习惯稍微改变一下。

  前不久,我们将《净土教言》发放各地,很多地方的人觉得这么一个小本子,还要学一个多月,有什么可学的,进而生起傲慢心。看到这些人的傲慢,我心里有点不高兴,马上就出了四十八个问答题发给大家,也算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吧。看了这些题以后,很多人才纷纷知道“哦,这个小本子中原来有这么多内容”,才感到有一种学的价值。其实,不管《净土教言》也好,《入菩萨行论》也好,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听过好多次了,但现在还在参加辅导,还需要继续听受。你们城市里的人,本来就对佛法学得不是很好,成天又把时间浪费在乱七八糟的吃喝玩乐上,为什么还要如此傲慢呢?如果没有认认真真学的话,不一定学得懂啊!

  壬二(别说)分六:一、供养无主物;二、供养身体;三、意幻供养;四、发愿供养;五、无上供养;六、赞叹供养。

  子一(供养无主物)分二:一、真实供养;二、供养彼等之原因。

  丑一、真实供养:

  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

  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

  〖如《等持王经》中云:“十方世间界中净水、平原中所长之鲜花、珍宝等未属他者所有物皆当供养。”〗世间中清净的水、平原上的鲜花、珍宝等,不属于别人所管,也无有主人的这些财物,全部可以用来供养诸佛菩萨。〖世界上所有争奇斗艳的鲜花、珍贵的果实,应有尽有的各种妙药,品种各异的奇珍异宝,令人舒心悦意具八功德的净水,〗虽然每个颂词后面没有写“供养诸佛菩萨”,但“总说”已将供养的对境讲得很清楚了,就是要供养佛法僧三宝。

  我们平时见到鲜花都可以供养,比如说杜鹃花、梅花、木兰花,还有藏地的大愿花、怙主花,见到这些花之后,一定要想:这么好看的花,一定要供养诸佛菩萨。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夏天时,经常到外面的花园或鲜花遍地的草原上去,念诵仪轨供养诸佛菩萨。我们也要养成这种习惯,平时不管是在屋子里,还是去花园散步,见到这些美丽的花,马上就观想“供养诸佛菩萨”。

  “珍果”可以解释为珍宝组成的果子,或者平时我们所说的水果,比如梨子、苹果、香蕉、枇杷、芒果。以前有个小孩到别人家去做客,看到佛前供了一些水果,便问:“我特别想吃这个,可不可以给我啊?”主人说:“给你也可以,但这是供养莲花生大师的,你最好先问一下,莲花生大师同意就行。”于是这个小孩问:“莲花生大师,我很想吃这个水果,你可不可以给我?”然后,他压低自己的嗓音,粗声地说:“可—以—”之后就拿下来吃掉了(众笑)。

  不过,乔美仁波切曾说:供品不能随便吃,可以倒在一个干净的地方。但是,现在汉地在处理供品的问题上争执比较多,扔在垃圾桶里不干净,倒在别人房顶上也不行,若能真正观想这是诸佛菩萨赐给我的,就像会供品一样,那吃这些供品也可以。藏地有些寺院开法会时,有时候也将供品分给大家,大家观想诸佛菩萨说“可—以—”,然后就可以享用了(众笑)。当然,这个问题上,大家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关键是不能以贪心来享用。

  有些在家人每天都要去买菜,这时候如果看到了很好的水果,马上应该想“供养诸佛菩萨”。同样,星期六、星期天到街上或者公园,如果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也应当一一观想供养诸佛菩萨,并发愿:以此功德,希望我相续中的菩提心早日生起。这样一来,你去公园也是有意义的。藏地在夏天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鲜花,有一次我去宗塔草原,看到那里的花真是美得无法形容,于是心里特别快乐,赶紧拿个仪轨念诵,观想将这些花供养诸佛菩萨。所以,平时如果有这种习惯,不管我们到哪里去,肯定都有修行的机会,只不过有时候自己的正知正念不够罢了。

  “种种诸良药”指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百合、丁香、中药、藏药等,凡是能够治病的,都可以观想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珍宝物”,如珊瑚、玛瑙、琥珀、金、银,还有铁、铜等等,也都可以供养诸佛菩萨。

  “悦意澄净水”亦可作为供养。平时我们打水时,首先向诸佛菩萨献新,这也是一种供养。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说:“印度的水特别浑浊,不能供养,但藏地的水特别澄清,仅仅将水作为供养,也可以圆满所有的资粮。”以前法王去印度的时候,那里的水基本上是过滤净化了的,算是比较清净,但像藏地这样澄清的水,是绝对没有的,有时候到了藏地,看到这里的水、蓝天、白云,好多都是自然的供品,心里特别舒服!

  我们平时供水是最容易的,不用花什么钱,也不像买水果那样要生吝啬心,如果每天早上在佛前供七杯水,然后念一下供养咒,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功德却是相当大的。为什么藏传佛教中要供七杯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大地上走了七步,为了纪念这个缘起而供水七杯。

  〖如云:“清凉香轻柔,澄清无有垢,饮时不损喉,饮已不伤腹。”〗所谓“八功德水”,《毗奈耶经》和一些讲义中皆有记载,天界和人间都有八功德水,对此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讲,特别清净的人间水,也可称之为八功德水。

  有哪八种功德呢?“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

  关于“八功德水”,汉传佛教净土宗的《阿弥陀经》中,唐代版本与清代版本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方法。以前我看过一篇专门介绍八功德水的论文,每处功德都讲得特别清楚,但在这里没有必要广说。总之,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如果见到清净的水,山谷里也好,大江大河里也好,马上就要想“供养诸佛菩萨”!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十七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