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十七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還是痛苦,都會將其作爲修行的助緣;愚者則完全不同,快樂對他的修行沒什麼幫助,痛苦對他的修行也沒什麼幫助。”所以,愚者與智者之間確實有很多差別。

  當然,在家人由于生活壓力相當重,每天有許許多多的瑣事裝在腦袋裏,不管到哪個環境中,不可能馬上以佛法攝持,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盡管如此,你們以後能不能將生活方式及心態稍微轉變一下呢?作爲世間人,學佛的時間很少,力量也很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應該用一種強迫的手段,不管自己的分別念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將自己的習慣稍微改變一下。

  前不久,我們將《淨土教言》發放各地,很多地方的人覺得這麼一個小本子,還要學一個多月,有什麼可學的,進而生起傲慢心。看到這些人的傲慢,我心裏有點不高興,馬上就出了四十八個問答題發給大家,也算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吧。看了這些題以後,很多人才紛紛知道“哦,這個小本子中原來有這麼多內容”,才感到有一種學的價值。其實,不管《淨土教言》也好,《入菩薩行論》也好,我們這裏有些道友聽過好多次了,但現在還在參加輔導,還需要繼續聽受。你們城市裏的人,本來就對佛法學得不是很好,成天又把時間浪費在亂七八糟的吃喝玩樂上,爲什麼還要如此傲慢呢?如果沒有認認真真學的話,不一定學得懂啊!

  壬二(別說)分六:一、供養無主物;二、供養身體;叁、意幻供養;四、發願供養;五、無上供養;六、贊歎供養。

  子一(供養無主物)分二:一、真實供養;二、供養彼等之原因。

  醜一、真實供養:

  鮮花與珍果,種種諸良藥,

  世間珍寶物,悅意澄淨水。

  〖如《等持王經》中雲:“十方世間界中淨水、平原中所長之鮮花、珍寶等未屬他者所有物皆當供養。”〗世間中清淨的水、平原上的鮮花、珍寶等,不屬于別人所管,也無有主人的這些財物,全部可以用來供養諸佛菩薩。〖世界上所有爭奇鬥豔的鮮花、珍貴的果實,應有盡有的各種妙藥,品種各異的奇珍異寶,令人舒心悅意具八功德的淨水,〗雖然每個頌詞後面沒有寫“供養諸佛菩薩”,但“總說”已將供養的對境講得很清楚了,就是要供養佛法僧叁寶。

  我們平時見到鮮花都可以供養,比如說杜鵑花、梅花、木蘭花,還有藏地的大願花、怙主花,見到這些花之後,一定要想:這麼好看的花,一定要供養諸佛菩薩。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夏天時,經常到外面的花園或鮮花遍地的草原上去,念誦儀軌供養諸佛菩薩。我們也要養成這種習慣,平時不管是在屋子裏,還是去花園散步,見到這些美麗的花,馬上就觀想“供養諸佛菩薩”。

  “珍果”可以解釋爲珍寶組成的果子,或者平時我們所說的水果,比如梨子、蘋果、香蕉、枇杷、芒果。以前有個小孩到別人家去做客,看到佛前供了一些水果,便問:“我特別想吃這個,可不可以給我啊?”主人說:“給你也可以,但這是供養蓮花生大師的,你最好先問一下,蓮花生大師同意就行。”于是這個小孩問:“蓮花生大師,我很想吃這個水果,你可不可以給我?”然後,他壓低自己的嗓音,粗聲地說:“可—以—”之後就拿下來吃掉了(衆笑)。

  不過,喬美仁波切曾說:供品不能隨便吃,可以倒在一個幹淨的地方。但是,現在漢地在處理供品的問題上爭執比較多,扔在垃圾桶裏不幹淨,倒在別人房頂上也不行,若能真正觀想這是諸佛菩薩賜給我的,就像會供品一樣,那吃這些供品也可以。藏地有些寺院開法會時,有時候也將供品分給大家,大家觀想諸佛菩薩說“可—以—”,然後就可以享用了(衆笑)。當然,這個問題上,大家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關鍵是不能以貪心來享用。

  有些在家人每天都要去買菜,這時候如果看到了很好的水果,馬上應該想“供養諸佛菩薩”。同樣,星期六、星期天到街上或者公園,如果看到了五顔六色的鮮花,也應當一一觀想供養諸佛菩薩,並發願:以此功德,希望我相續中的菩提心早日生起。這樣一來,你去公園也是有意義的。藏地在夏天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鮮花,有一次我去宗塔草原,看到那裏的花真是美得無法形容,于是心裏特別快樂,趕緊拿個儀軌念誦,觀想將這些花供養諸佛菩薩。所以,平時如果有這種習慣,不管我們到哪裏去,肯定都有修行的機會,只不過有時候自己的正知正念不夠罷了。

  “種種諸良藥”指各種各樣的藥物,比如百合、丁香、中藥、藏藥等,凡是能夠治病的,都可以觀想供養諸佛菩薩。“世間珍寶物”,如珊瑚、瑪瑙、琥珀、金、銀,還有鐵、銅等等,也都可以供養諸佛菩薩。

  “悅意澄淨水”亦可作爲供養。平時我們打水時,首先向諸佛菩薩獻新,這也是一種供養。以前阿底峽尊者來藏地時說:“印度的水特別渾濁,不能供養,但藏地的水特別澄清,僅僅將水作爲供養,也可以圓滿所有的資糧。”以前法王去印度的時候,那裏的水基本上是過濾淨化了的,算是比較清淨,但像藏地這樣澄清的水,是絕對沒有的,有時候到了藏地,看到這裏的水、藍天、白雲,好多都是自然的供品,心裏特別舒服!

  我們平時供水是最容易的,不用花什麼錢,也不像買水果那樣要生吝啬心,如果每天早上在佛前供七杯水,然後念一下供養咒,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但功德卻是相當大的。爲什麼藏傳佛教中要供七杯水呢?因爲釋迦牟尼佛降生時在大地上走了七步,爲了紀念這個緣起而供水七杯。

  〖如雲:“清涼香輕柔,澄清無有垢,飲時不損喉,飲已不傷腹。”〗所謂“八功德水”,《毗奈耶經》和一些講義中皆有記載,天界和人間都有八功德水,對此解釋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講,特別清淨的人間水,也可稱之爲八功德水。

  有哪八種功德呢?“清涼”,喝起來特別清爽,可以消除酷熱,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質甘美香甜,沒有任何臭味;“輕”,礦物質含量少,飲後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對身體不會有任何損害;“柔”,水感柔軟可口;“澄清”,不渾濁,很清淨;“無有垢”,沒有任何雜質;“飲時不損喉”,喝完後對嗓子沒有傷害;“飲已不傷腹”,喝了以後不會鬧肚子、生病。

  關于“八功德水”,漢傳佛教淨土宗的《阿彌陀經》中,唐代版本與清代版本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方法。以前我看過一篇專門介紹八功德水的論文,每處功德都講得特別清楚,但在這裏沒有必要廣說。總之,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如果見到清淨的水,山谷裏也好,大江大河裏也好,馬上就要想“供養諸佛菩薩”!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