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九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不可能灭除点金剂一样,我们相续中的业和烦恼,如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根本不可能摧毁这种菩提心。

  正如昨天所讲,即便是业力深重的凡夫人,也可以生起世俗菩提心。当然,这个人的心胸必须要宽广,不然的话,他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觉得帮不了任何人,每天都是心烦意乱的,这种人可能很难生起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真正发愿要度化众生,而且也没有“我再也不度化众生了”的想法,那你的相续中就有了菩提心。以前我也再三讲过,菩提心并不是要时时刻刻挂在心上、念在嘴里,走路也好,上厕所也好,“我要具足菩提心,我要具足菩提心”,不管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都这样念着、想着,实际上并不需要这样,任何一个戒体,在没有遇到违品毁坏之前,一直都会在相续中存在。有些人认为自己发菩提心是六、七年前的事了,隔了这么长时间,菩提心在不在也不知道。由于没有学习过佛法,很多人对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相续中有各种各样的疑惑,如果大家能多学一点佛法,令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那我们相续中的疑惑无明,还有一些愚痴的行为就会逐渐灭尽的。

  辛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颂词中虽没有“如意宝”这几个字,但以“极珍贵”来体现的,印度、藏地各大讲义中都说此颂是以如意宝为喻进行宣说的。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众生导师(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佛陀)以无碍的智慧进行观察,彻见菩提心就像如意宝一样珍贵,凡是想超出三界轮回的人,一定要想尽办法坚定行持菩提心。

  所谓的导师,可以商主为喻进行宣说。在古印度,商主经常带领很多商人到海中取宝,具有慧眼的商主会通过智慧来鉴别真宝、假宝,以挑取真正的如意宝。得到了如意宝以后,它能遣除众生的疾病、灾难、困难、阻碍,赐予名声、财富、地位等一切世间的悉地(利益)。这种如意宝,唯有具智慧的商主才能得到。同样,三界导师佛陀经过漫长的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获得了彻见万法真相的智慧,依靠这种广大无比、不可思议的智慧进行观察,最终发现想要直接或间接消除众生的各种痛苦,必须依靠如意宝般的妙药,而这个妙药,就是佛陀于不同根基众生前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为主的显密教法,在这所有的教法当中,犹如醍醐般的精华就是菩提心。这种菩提心与如意宝没有差别,如意宝能满足一切世间所需,而菩提心,则能使有缘众生究竟获得圆满的佛果。

  因此,菩提心是非常珍贵的,我们来到人间能遇到如此殊胜的菩提心教言,确实是非常荣幸。噶当派的大德最重视的就是菩提心,在所有的上师中,他们对传菩提心的上师最尊重,甚至阿底峡尊者也是如此。因为菩提心非常珍贵,比如,有人送你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你肯定认为此人的恩德最大,同样的道理,在所有的佛法中,利他的菩提心最珍贵、最难得,任何能让你发起菩提心的人或法本都值得最尊重。

  按照华智仁波切的传统,宁玛巴的寺院每年都要讲一遍《入菩萨行论》和《大幻化网》。华智仁波切在世时,很多寺院都遵照这个规定,现在虽然很多寺院没有这样的传统了,但在我们学院,每一年每个班没有不讲《入菩萨行论》的,这是学院的一种传统,也是一种要求。前段时间我讲过,在印藏浩如烟海的论典经典中,为什么唯对《入菩萨行论》如此重视,原因就包括以上讲的种种缘起和道理,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三思。当然,现在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菩提心的珍贵,也不知道《入菩萨行论》的重要性,但修行到了一定的时候,比如说再过二十年,你们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一定会发现当年学习《入菩萨行论》确实是自己世间生活及修行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以上讲了众生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发现菩提心最为珍贵,凡想出离轮回的众生,都应该修持此心。关于轮回的痛苦,《法华经》中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整个三界没有任何快乐,变苦、行苦、苦苦等每天都在折磨逼迫着我们,暂且不说佛教中形容的痛苦,世间上的战争、灾难、恐怖分子袭击、瘟疫、传染病等痛苦也非常难忍。对一个大乘修行人而言,如果愿意离开这个火坑般的轮回,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持菩提心,否则,离开了菩提心而想以其他的方法解脱轮回,这是相当困难的。

  极少数的在家人问:听《入菩萨行论》会不会发财?有人说“会发财”,有人说“不会发财”,但我想不能说“不会发财”,如果你好好学习《入菩萨行论》,好好地发菩提心,依靠三宝的加持力,想发财也会实现的,因为菩提心能赐予三士道的一切所需,所以依靠菩提心,能够发财,能够治病,不管是心里的病还是身体的病。当然,身体的病最好还是去医院看,至于心里的病,我觉得《入菩萨行论》是最好的良药,尤其是现在的在家人,经常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生活压力和痛苦,对这些人而言,听《入菩萨行论》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听完了这部论,你们可能感觉不管是亲人怨敌,还是工作生活,实际上跟梦境没什么差别,大大减少了对世间的执著,自然增上了种种快乐,这对治疗心病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中国的心理医生不是特别多,大家若能依靠《入菩萨行论》这一妙药,还是很有必要的。

  〖能将一切众生带到解脱城享受功德宝珠的唯一商主就是无与伦比的佛陀,佛智周遍所知万法,除此之外其他众生无法衡量。〗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远离了一切过患,以大智慧彻见万法真相,如理如实、无碍通达一切,这是其他任何众生都无法相比的。世间上的人不管怎么出名、怎么了不起,是什么头衔的科学家,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跟佛的智慧比起来,简直相差太远了。

  〖佛陀以无量的智慧认真全面观察诸法时,彻底照见此菩提心最为难得,功德巨大,弥足珍贵。《华严经》中云:“诸宝之中如意宝堪为宝王,同理三世中遍知智慧照见法界对境,诸人天与诸声闻缘觉之有漏无漏善根皆不及发菩提心如意宝王之价。”〗在所有的珍宝中,如意宝是无上宝王,同样,在声闻、缘觉、人、天人等一切有漏、无漏的善根中,菩提心的功德是最大的。虽然表面上参禅、念佛、转经、顶礼等有各种功德,但实际上,这些功德根本无法与发起一瞬间的菩提心之功德相比。去年很多人说要去拉萨或绕神山,我当时告诉过你们:不管去多少次拉萨、转多少圈神山,都无法与一刹那修菩提心的功德相比。所以,菩提心是佛所宣说的功德相当大的一个修行方法,这一点,希望大家永远记住。〖因此,想要远离痛苦的所有众生,理当坚定不移善加受持菩提心。〗

  辛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

  现在很多人的修行就是为了获得人天福报,比如修四禅、四无色界,为健康而修药师佛,为往生极乐世界获得快乐而念阿弥陀佛,为了调节身心而坐禅等等。我去南方的时候,有一位居士语重心长地对我讲:“你要多修禅定啊,这对你的身体很好。禅定能调节四大,你在坐禅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这样的话,身体的四大也在坐禅,如此一来,它们就不劳累了,你的病自然而然就会好了。”给我传授了很多殊胜的教言。这种为健康而修禅定,实际上属于随福德分善根,只能获得一点人天福报。就像每次佛教节日的时候,汉地大大小小寺院里有许多烧香拜佛的人,若有机会偷听他们的发愿,就会发现为来世、为度化众生而发愿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让我事业成功”、“找到一个好对象”……这些都是随福德分,用完以后就没有了。但不管怎么样,三宝的加持力是无欺的,只要因缘具足、自己心很诚的话,也会赐给你所求的。

  还有一种善根,是声闻、缘觉欲求自己永脱轮回获得寂灭的善根,这叫做随解脱分善根。此善根同样也有穷尽,一旦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再也没有了,若想趋入菩萨道获得佛果,必须又要重新积累资粮。

  这两种善根此处用芭蕉树作比喻。关于芭蕉树,有不同的说法,有些注释说它生过一次果就枯干了。但据我观察,现在的芭蕉树并不是这样,它每年都可以生果,最后可能到一定年限才不能生果。尤其是广东、海南一带,有些芭蕉树的果可以吃,跟香蕉树没多大差别,只不过品种略有不同。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时,他老人家经常拿着香蕉说这是芭蕉树的果,也问过很多印度人“芭蕉树的果是不是生一次就没有了”,他们说“可能不是”。尽管这种树的特点跟很多讲义中说的不同,但我想它的意思可能是,该生的果生完以后就会穷尽,不会再产生了,比如说芭蕉树最多能活几百年,几百年之后就不会再生果了。也许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但菩提心的善根并不是这样,它就像如意树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们获得佛果之前,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弥勒请问经》中云:“弥勒,譬如,流入大海之所有水经数劫亦不尽,弥勒,如是为发心所摄之善法直至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之间不会耗尽;弥勒,又譬如,肥沃土壤可令任何种子茁壮成长,如是以菩提心所摄之善根亦将不断增上。”

  因此,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的善根应该多多益善,它不是用完后就灭尽了,不然的话,圆满资粮需要不断重新造善业,这会非常困难。无论积累任何善根,哪怕是念一句观音心咒,也都应以菩提心来摄持,若能如此,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所以,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议,很多高僧大德特别重视它,原因也在这里。〖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其他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一般生果以后自然穷尽,而菩提心的妙树…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九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