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谛观缘起法性空无烦恼▪P2

  ..续本文上一页终这个肢体在水里游,变幻着姿势。我们思想就像那个一样,变来变去,变来变去。修行人呢,要把它放松、放松,不要变,要让它浮在水面。原来所有它腿能变、脚能变、手能变的就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的根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静静地、静静地在那边的时候,让这个生命,这个身体跟水,跟这世界连成一体,这就进入第八意识的状态了。

  我们网站上有部视频《大脑的奥秘》,是一个美国的脑科学家,一个女的讲的一段,是关于她自己脑中风。当那个的时候她也有点怕,因为她是脑专家嘛,这个现象好像是脑中风的现象。接下来她想,我是研究脑的,现在这个在我身上发生了,那太好了,我来研究研究这到底怎么个现象,她这时候就用心记下当时的状况。她分别的那半边脑开始脑溢血,工作停下来的时候,另半边脑的功能还存在。这时候她就发现太奇妙了,原来整个生命都跟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其实这个脑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左右大脑,一个其实就是直观的,这个生命跟天地就是一体的,另一半边的大脑是逻辑的,它就让你跟天地之间不一样,你就是你。我们现在所发展的就是那边,分别心的这一边大脑,其实这个已经就偏掉了。你想,那这个脑把它关闭掉行不行呢?关闭掉其实也不行,关闭掉它就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它这个大脑让你生命感觉一种混沌的状态,就是说它会散乱掉,它会迷失在那个混沌的状态里。

  那我们修行,我们人怎么用左右大脑呢?就是要让它分别心停在另一半大脑的跟天地同体的感觉里,这个同体的感觉要通过理智来固定它,这个是对的。要通过分别心,就是左大脑的分别心是来保护右大脑的,右大脑跟天地一体的呢,正好让我们这个生命处在最佳状态里。这个道家里面修行叫“抱朴守一 ”,这边的大脑它就是跟宇宙是同一体的,它很敏感地感受到生命不是孤独的,生命本身就是大脑里面的一个能量源,所以色、受、想、行,这个行阴里面,就是说我们平时这个行阴,就变成了无常,变成了社会的变幻,种种的变幻。但是按照法里面的话,这个行阴就变成了灌顶和加持。密宗就是说,它修行如果安住在这个行的里面的话,那就可以进入灌顶位,那你这个单体生命在这整个宇宙里面,你跟宇宙连接的时候,那充电是很快的,所以这样子的充电方式,我们的脑细胞苏醒是很快的,叫无上正等正觉。什么叫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就是本有的开发了,百分之百的脑细胞,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现在沉睡着,百分之九十八的脑细胞沉睡着,就是因为没有这个能量。然后有一点能量都用在分别心上,有一点能量都这样耗掉了,然后一直就是个穷光蛋,我们是能量的一个穷光蛋。所以我们修行人就是要安贫守道,就是说把生命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安住在这里。所以你看小乘的修法证阿罗汉,那个大乘的修法,大乘菩萨,金刚乘的修法,比如说,安住在什么样子的修法里面,多长时间可以成佛,某一种修法是十几世,十六世,有一种是七世,有的是三世,有的一世,甚至一生就可以成佛。

  我刚才讲的这个就是说,你生命就是安住在这左右大脑,它直接跟宇宙是同体的。但是如果没有左大脑的分别,安住在这个同体里面它也是混沌的,它也得不到受用的,就像一个石头放在那,它也是跟宇宙同体的,但是它并不知道这种同体是最好的状态,这个逻辑思惟用在哪里呢?要用在帮助,就是左脑和右脑相互帮助,好像我们医生看出我们每个生命体的DNA的螺旋增长一样的。我们再用意识状态,安住在这样子的跟宇宙同体的一个生命,就是说它就也会形成,就是跟我们显出来的DNA的那个旋转一样,我们这个生命也会跟那个合在一起了。

  那你看地藏菩萨两边的这个“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就是我们生命最简单的DNA的螺旋形式,所以地藏菩萨如果安住这个的话,那祂到哪儿,哪儿众生就解脱,可以被祂超拔出来,那个力量非常非常强大的。

  我们现在这个生命是一个个体的,分别的意识占主流。那边的呢,那边的跟世界同体的,跟万物同体的。有的人通过入定,比如说修行,抑制这个分别,把分别心放下、放下,放松、放松,然后让另一边大脑跟天地同体的越来越显显显,让我们感受到,在定当中感受到,确实是天地同体的,和万物是一元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修行要培养无我,我们不杀生啊,这就是因为那个生命就是我。为什么你会杀它,因为我的观念越强,为了我,我要有营养,我所以才会吃它杀它,杀它吃它。这个我执越重,就是痛苦越深。

  修行啊把心柔软下来、柔软下来,比如说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或者念佛经的时候,自己打坐的时候,还要柔软、柔软、柔软,柔软到我都没有掉了,这个没有也像一道门一样的,一下子进入到这道门里来,这也叫修行的境界。人真的进到一个无我的状态,是我们修行要努力的。你没有感受过这个,好像你这生命没有亲自尝过,唉!也确实可以无我,确实可以跟天地同体,甚至天地也没有的,我师父跟我讲,修行三年不提一个天字,就能够成就一样。

  我想了很多年,为什么不提这个天,因为我们的分别意识里面才会有天地,当你真的跟天地同一体的时候,是没有天地的感觉的,表现在生理上面,我们身体的感受就是什么呢,当你的生命真的那样的时候,你身体的脉跟天地宇宙通的,跟道家里面讲的那个大周天一样。

  我们现在的脉都锁住的,因为我执、我执,越我执,这个脉越锁住,能量就跟孤岛一样,越用越少。这世福报享完了,糟糕了,福禄寿就尽了。如果我们的这个脉跟天地能够一体,甚至这个天地还是有生命性的,有一层天、二层天、三层天,悟得高的话,过去修道说与天地同寿,死而不亡。我们讲寿字嘛,这个寿字在《道德经》里叫“死而不亡,谓之寿”。像我们师父他就修到这个,他虽然去世,我们认为他去世,但是他还存在,好多人都看得见。

  这次到新加坡,法心在那,师父有话赶快带给我。作为我来说,我还是好像定在人间这道里面一样的,如果我要完全进入那种状态的话,有时候也是的,弘扬佛法的这个力量有时候会彰显。但是我们要有个信心,我知道是这条路,我知道这条路,像地藏菩萨也是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你看诸佛祂已经成佛了,祂进入涅槃门,然后祂来众生界,祂以另一种形式。连阿罗汉都是,最后祂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不以这个肉身的形式来了。

  如果这些你能够明白,你就知道佛教为什么要你这样,为什么叫小不忍则乱大谋,毕竟它是小事情嘛,那生意值多少钱嘛,你看破这个了,你觉得可笑,他把那个当天大的事。那对我们来说,我们心里面有更高的价值观念了,我生命要往哪个方面去发展。你谈生意去了,但是你一边在做,你智慧还是可以超越嘛,你对他们就是对他们的方法嘛,也可以随时不做,都无所谓的,对不对,你可以随时不做。

  我以前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这个钱,你能合理地赚来,哪怕把它烧掉都有功德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人,没明白道理的人,钱到他手里,他会做坏事啊,真的就是这样。更何况比如说,你把这个钱赚来,你还能用这个钱回馈社会啊,促进一下社会良性的东西。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不要说你做好事了,我这钱赚来不去做那些好事,都给它烧掉都有功德。如果他品德很好,他多赚一点无所谓嘛。不好的,那你不要让他,该赚多少就赚多少。但是这个赚,我前面讲了,钱到你手里只是,一、体现了你有福报,你有这个力量,钱到你手里。要第二步走对了才真正又变成了你的福报。一个是福报显现了钱,然后再把钱变成福报,把它变成福报那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很多人前世修的福报,会布施啊,这一世有福报,但是他没有用好这钱,反而这钱又变成他的罪业,这在社会上太多了,那种人,钱反而变害他的东西了。很多人就是这样的,这世精进地修,又布施啊做功德啊,真的不错,换了一些福报。但是第二世他忘掉了,用那个福报又造了恶业,然后堕落得更深,佛经里也讲到过这些。甚至我们中国文化里面都有讲到,“天,欲以祸之,先以福之”。天要想害你的话,先给你福。“天,欲以福人,先以祸之。”天如果想救你的话,对你好的话,给你一点祸,让你会很谨慎,对你是有好处的。

  像一般性人都认为有个寺庙多好,做寺庙的方丈、住持多好,但印光大师说了,下地狱最快的就是做住持啊。所以历代祖师一般性还不愿做,像我师父以前都发誓不做住持。我师父做住持是七十岁了,硬被这些大和尚推啊,举呀,才做的。否则在普陀山他早做方丈了,他第一个回普陀山的,政府也是先请他做方丈的。他就是记住,我不做方丈,所以他也不接法卷,他虽然修天台宗的,已经是法师了,但是,别人把天台宗法卷要传给他,他不接,因为我们佛教里说接法卷以后就要做方丈,要做住持的。现在也是这样,现在又恢复了,谁要做方丈,你没法卷还不行的。那现在有的为了做方丈去接法卷,他也没学天台宗,他接了一大票天台宗的法卷,现在是这种情况。我师父学得很精通,已经是天台宗法师了,他也不接法卷。

  甚至我有时候发誓,下一世啊投胎在比较贫穷的家庭,也不要长得太好看,身体也不要太健康,发愿这样,确保自己的生命还是能够比较低姿态,不会趾高气扬的嘛,比较低姿态,这样看问题才会有透晰度,脚步比较稳,这样才会有很多的机遇,你会遇到佛法,然后就会很好的状态。如果又有钱,长得又很漂亮,什么条件都很好,身体又很好,你就是遇到佛法:才不需要,我需要佛法干什么。所以很多大德他转世,包括藏传佛教一些大德,他特意转到穷的家,父母的品德很好,但不一定有钱,比较贫穷,一般的家庭里,这样他就会和别人一样体验人生,体验种种的苦,生命为什么是这样,生命的真谛在哪里。一思惟这个,一遇到佛法“啪”就会接上了,因为佛法就是讲这些答案的。这样的话他不会迷掉嘛,一接受到佛法,再好好地修。所以我们有时说富贵修道难,他已经是社会上层了,别人都仰视他,他不知道,不会去思惟人生甚深的那些道理,生命更长远的道理。

  也就是说,你在生意场上,他们不是学佛的,你还可以以生意场的方式,但是内心你要知道,你要超越,你好像扮演那个角色一样,那是过去你的角色嘛。

  信众:现在懒得做了,不想做了。

  师父:如果比如说学佛,那再换也工作,你换一个环境也行。

  信众:有时候不做了吧,不做了干什么。

  师父:干什么,好的事情很多的。

  信众;也可能是,现在想法和以前也不一样,所以看问题也不一样,烦恼就更多。

  师父:最主要有时候你自己境界提高了,你就觉得懒得跟这种人计较,为了那种事还跟以前一样跟他去较量、较劲,有时候也许就是这种状态。过去陶渊明说的那样,不愿为五斗米为小人折腰,对吧,不愿跟他一般见识,跟他斗。人境界不一样。那反过来说,你知道学佛了,那这些众生都会护着,这个职业很好的,其实本身这个你做好也是很好的,真的如果有烦恼,那要回光返照,烦恼其实不是别人给你的,就是你的认知,认知上有问题,通过佛法的智慧要来这样观照,然后超越它。

  整理:妙然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谛观缘起法性空无烦恼》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