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机说法 契合佛理

  因机说法 契合佛理

  传喜法师海南开示08.3.11

  这次我们出来因缘比较殊胜,十个人中已具足了佛的四众弟子。昨天我们乘坐的飞机也象是专机一样,机长、乘务长等对出家师父是非常恭敬,照顾得非常周到,我们也很感谢。

  我每次坐飞机都很珍惜,佛教的经典包括伏藏经典里都有说,当一个人升到不同高度的时候会产生相应高的智慧,我特别记得这些,那湛蓝湛蓝的天空是修行非常好的增上缘。所以当飞机飞到万米以上高空的时候,我都要念一些特殊的经咒,莲花生大师的伏藏经典我也要念一念。

  我和海涛法师曾经也在高空一起修过法,那时候我觉得缘分很好,就把内心里白玛邓登尊者的法拿出来,在高空中我们也传过法,传白玛邓登尊者的《大圆满前行》,这跟其他的《前行》不太一样,是从本性上讲的。

  昨天我们的因缘也很特殊,机长、乘务员等四个人在高空的飞机驾驶舱里受三皈依,我在授的时候心里面就在观想:愿云层覆盖下的芸芸众生乃至空中所有的一切众生,都能够一起皈依三宝。在那么高的高空受三皈依,这几乎还没有过,所以我们昨天共同造了一个很好的缘起,这些殊胜的缘起是会产生殊胜的功德的。

  佛法的修行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昨天在飞机场我也跟出家师父们讲:我们出家人在外面走,要有威仪要如法,哪怕不开口都可以弘法,都可以给众生种善根。但是我们也需要自我调整,像空中小姐的那种威仪,我们要比她们做得更好,能够保持微笑就是跟众生结善缘。我们防护威仪就是戒恶;对众生慈悲就是修善,不能一看到外面的境界,就迷失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出家人如果迷失了自我,众生的福田也就消失了。所以我觉得出家人还是应该保持一种淳朴的情感,保持那些传统的美德,这也是我们修行人的一种修养,那样的话,诸佛菩萨的慈悲也就含藏在里面了。

  佛法的教育是机会教育,怎样对众生的机,让他们对佛法心生欢喜,是要用智慧多动脑筋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慢慢、慢慢地契合诸佛菩萨的心。契合了佛菩萨的心,你就超越了文字相,就不会在教的表面文字上去理解佛法了。就像中国古代的诗词,诗意不在字句上,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心的意境。

  佛法更是这样,一字有无量义,如果我们不能契合佛菩萨的本义,跟佛菩萨的心不通,那么“口念弥陀心散乱,念破喉咙也枉然”。各宗各派不管是显密净律都是一样,所以佛法上我不太去分学显的、学密的,佛法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传承的不同,师父教化弟子的方法不同,那是佛法的一种方便,殊途同归终点都是一样的。

  众生的根机不同,说教的方法因人而异,这在佛菩萨是一点矛盾也没有的。但是我们弟子就分:我是跟舍利弗的;我是跟目犍连的,又由于戒律上意见的分歧,佛教里最初的教派就开始分出来了。慢慢地又说:我是跟弥勒菩萨的;我是跟观音菩萨的。佛法本来是让我们解脱的,结果不但没有解脱,反而更执着了,这是很可悲的。

  很多人问我:师父你是学什么宗的?显宗还是密宗?我说:我是学释迦佛陀的,佛陀的教法都是我的皈依处,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都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给大家皈依,只是证明你入佛门了,虽然是你的皈依师,也是无量三宝当中的一份子。教化你的时候传递的是诸佛菩萨的慈悲智慧,所以你们应该放大心量地来观想:师父是总集三宝功德于一身的,体现了佛菩萨救度我们的恩德。但作为我个人来讲,我也是三宝弟子也是一个业障凡夫。我面对弟子的时候,我可以代表三宝,但不能说我超越三宝,这是不可以的,而且百千万亿的三宝也同时授我的皈依戒。

  虚云老和尚在广东云门寺的时候,已经113岁了,造庙要挑砖头,那砖很大一块就有40斤重,老和尚一下要挑4块,一百六十斤呐,弟子们不忍就帮他抢过去。老和尚就说:现在给三宝地里挑的是土砖,以后的果报就是金砖,你们要得资粮,我老和尚就不要得资粮了吗?本来那批砖预计要三天挑完的,结果老和尚一带头半天就挑完了。

  积累资粮就是这样,我们要圆满福慧二资粮,说是要三大阿僧祗劫,但佛陀给我们作出了精进修行的榜样,本来弥勒菩萨和世尊是同时发心的,阿难和世尊也是同时发心的,后来世尊勇猛精进,二资粮先具足,就先他们而成佛了。

  有听过我以前光盘的,听我讲过一些自己的修行,怎样积累福报什么的,其实讲这些不太好,这些是需要保密的,真修行人不言他人过,也不扬己德。有时我照镜子一看,哎哟,嘴唇又薄了一点,赶快打坐抿着嘴巴不开口,几个小时后嘴唇好像又厚了一点,然后讲讲又薄掉了。弘一大师说:自己好处要掩藏几分,他人过失要掩藏几分,是应该这样子的,否则有点伤口德。

  有时候是实在不忍心看别人走错路,你不讲,他又不知道,声闻戒里出家人如果看到他人的过失,应当谏一遍,两遍,三遍,这是佛给我们的智慧,如果你看到别人被烦恼侵蚀而不去提醒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是不对的。菩萨戒为了帮助别人情愿自己遭罪,为了救度众生宁愿自己下地狱。所以我就想:算了,只要大家少犯点错,嘴唇薄就薄一点吧。但是,我还是尽量不去讲别人的过失,实在对大家有警戒作用的,我也不会提名,只是把它作为一种事例来警惕大家。很多时候,我还是用自己学佛的亲身经历来给大家现身说法,这其实是有过失的,我这里也是一种发露,大家作为菩萨也是见证。

  我这样讲,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体谅末法时期弘法的难处,出家人并不像你们昨天安排得那么风光,我们但求不要有违缘就可以了。所以这次来之前,我再再地提醒这边:我们实际一点,第一不讲排场,也不贪人多人少,我们大家一起来体验佛法分享佛法;第二可能的话,我们想深入地把佛菩萨的威德力,开显到我们这个低级的世界来,让众生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这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很投入,一方面也希望外在的违缘越少越好,这样的话,我们短短的十天就会生出长长的福德来,就像念佛的“于一刹那生净土”,一刹那是短暂的,但却能感受到佛法永恒的力量。

  极乐世界是超越彼此的,真正的西方不是东西对立的西方,而是指一切万法的归宿,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西方象征生命的回归。从理性上来讲: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轮回的状态是迷失的状态;念阿弥陀佛是觉悟的状态。轮回的状态是有限有量、有生有灭的;觉悟的状态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觉悟是心灵的一种高度,当它提升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你会发现心灵确实是不生不灭的。

  我们低层次的第六意识有着猛烈的生灭现象,就象汹涌的波涛起伏不断,而第七意识不是汹涌的波涛相,它却像宽阔的长江水那样迁流不断。凡夫对自己心的状态根本不认识,更谈不上去驾御它。西藏的大德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心好比一匹野马,正念好比栓马的绳,正知喻为马的主人。如果你没有正知正念的话,这匹野马一定会狂奔乱跑,以至把你重重地摔下马来。

  众生追求外在的物质、追求所谓自身的价值,都是因为迷失了真心,被贪嗔痴这匹野马驮着乱蹦乱跑,想下都下不来。怎样才能解脱这些烦恼痛苦呢?只有通过修行,真正掌握心的本质,才能够驾御这个心,自在地遨游在万法迷乱的法相上,而不被境界所迷惑。佛陀放弃皇位出家修行,返观内照超越色身的束缚,证到了心灵的正遍知、无上正等正觉,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佛性带来了没有啊?(众:带来了)带来了,你们佛性有没有“正觉”啊?也是有的,只是没有“无上”也没有“正等”。是什么障住了我们的佛性了呢?是身见,也就是我见,死命地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这个“我执”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所以声闻乘首先要破身见,也叫见惑,身见破了就是了了分段生死,之后还要破思惑,这就是声闻、缘觉法。

  我们光从理论上明白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发大心,在六度万行的事相上去磨炼,这就是菩萨乘,布施、持戒、忍辱,把这些障碍一个个破掉,然后达到正等,最后达到无上。我们每个人现前都有这个本觉,所以都有成佛的资本,但是被我执被自己的业力所困。佛看到我们众生太可怜了,就把自己亲证的怎样转凡成圣的方法告诉我们,希望我们也能够成佛。

  但是佛再慈悲也不能替代我们解脱,因为,迷是你的心迷,觉也要你的心觉,所以佛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讲因果,讲迷的现象,讲苦的本质,就是让我们能早点觉悟,生命的本质是用来修行的。最后,佛陀看因缘成熟了才讲了出世的本怀: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因为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本觉,成佛是现成的。

  心灵是没有障碍的,佛的心和众生的心是一体的、是相通的,所以忆佛念佛,佛的功德就会印现到众生的心里。祖师比喻得好:“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就讲到密了,净土宗是大密宗,是佛的悲愿,佛的本怀,净土法门是可以即身成就的法,所以又称为圆顿法。

  但是需要众生彻底的信心,即身成就靠什么身?靠法身;靠什么渠道?靠凡夫分别意识里的信心。通过凡夫坚定的信心,佛陀果地的功德才能印现到我们的心里,把我们内在本性的法身引发出来,所以只要我们对佛有皈依、有信愿,我们的业障佛可以暂时代我们扛着,所以叫带业。然后依我们的信心和佛陀的悲愿,我们念佛可以生到佛的大愿的生命中去,我们的那朵莲花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悲愿。

  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显现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阿弥陀佛,药师佛也是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也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也是阿弥陀佛。

  从金刚乘的角度来诠释净土,物质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有情世界是阿弥陀佛法性悲…

《因机说法 契合佛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奉献生命之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