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和造像的意义▪P4

  ..续本文上一页福的对象。后来传到中国,有盛传于世的画作“十八罗汉图”,就是由原来的十六罗汉,加上达磨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者是降龙、伏虎二尊者,相传习久,而变成十八罗汉,就是我们现在在许多道场大雄宝殿里所见列于两侧的十八罗汉。又有根据经典常有“五百比丘”、“五百声闻”之说,塑造而成的五百罗汉群像,更是栩栩如生,气象万千。

  

  阿罗汉的特征是独善己身,但是当年跟随在世尊身边的阿罗汉们,协助世尊弘化四方,所谓 “外现声闻仪,内秘菩萨行”,所以称之“大阿罗汉”。我们向他们学习的是,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的涵养,有缘就出来帮助社会大众,否则就专注于充实自己,进德修业以待机缘。所谓“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己身”。

   地藏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九华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孝道),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爱心),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落实)。所以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纵然不是在这四大名山,一般比较大的道场也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大都有单独供奉的殿堂。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不但指地下的宝藏,同时也包含了地面上一切生长的物质。大地含藏万物,养育众生,佛用大地来比喻我们的心地。它有无量的智慧、德能和才艺,乃至于一切无量,都是从心地所生。依照心地法门修行就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代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简单讲就是孝亲尊师。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地藏菩萨的孝行,学地藏菩萨的好学以及尊师重道。

  

  “孝”中国古圣先贤非常重视,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殊不知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什么是孝呢?中国文字的确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孝”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孝。“孝”是会意,就是教你体会这个意思。父子是一体,西方人父子有代沟,孝就没有代沟,孝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也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自体。比如说,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过世几年、几十年,甚至于已经几百年,几千年,根本没见过面,为什么还要拜他?还要祭祀他呢?生命是一体嘛!这个就是“孝”的观念。西方人没有这种观念,所以他们问中国人为什么祭祖先?几千年前的祖先,你认识?你知道?你们为什么要祭他?他永远无法理解。但是儒与佛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和平要从哪里做起?要从这基础上做起,离开这个基础,和平只是口号,绝对不能成为事实。儒、佛的教育都是致力于孝道的发扬光大。

  

  佛法是师道,但师道是建立在的孝道基础上,否则佛法也无以成立。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是三福。三福中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法的基础。地藏菩萨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孝养父母,孝养父母不但是衣食的供养,还要让父母身安、心悦、志趣超迈(佛道),这才是世出世间之大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伦常义务。推而广之,对子女要慈爱,对兄长要恭敬,对弟妹要友爱,对朋友要讲信义,这是把孝道落实到不同的对象上,正是孟夫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法说的更究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就是“孝名为戒”,对一切众生没有孝顺奉养之心,就是犯戒。所以把地藏菩萨的孝道提升,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孝亲的范围很广,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除了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呀!让父母常生欢喜快乐,才是尽孝。父母期望我们成圣成贤,希望我们在社会上做好人,为社会大众造福。如果我们做不好就是不孝。父母希望子女有智慧、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子女做不到,这是不孝。从小处看,童年做学生,功课不好,使父母操心失望,也是不孝。在学校里品德不好,不孝。身体不好也不孝。不尊敬老师也不孝。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也不孝。成年之后进入社会,不服从领导的安排,令父母忧心也是不孝。不能与同事互相合作,不孝。不能善待员工也是不孝……。由此可知,孝道之广大,佛法所说,尽虚空、遍法界,唯一孝道而已矣。

  

  我们怎么会懂得孝道呢?怎么知道行孝呢?全是老师教导我们的,所以要奉事师长。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能够完全把它做到,这才是尊师。不只是对老师的恭敬,那没有用处,要把老师的教诲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我们佛门里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叫本师,根本的老师。佛陀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一直传到今天,代代相传。我们始终不能忘本,不忘记根本的老师。我们能够把老师的教诲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那一定象一位哲学家所讲的那样“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但是,如何能活活泼泼的应用在生活上,这才难!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修持,一定要依靠老师教导。所以,我们一生要有成就,师友是很重要的关键。要有好老师、好的同参道友。佛教导我们,孝亲之下重要的,就是尊师重道,奉事师长。亲与师相提并论,这是不可不知道的。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佛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教化众生。并介绍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后人总结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但是在这个地方,它也是表法,表世间最苦之处。所以凡是至极苦难的时间与处所,都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因此地狱当然是他救度众生的场所,因为这里最苦。但并不仅限于地狱,所有有苦难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的身影。比如世间的种种天灾人祸,人们常常形容为人间炼狱,当此之时,所有来帮助这些受难者人们,不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吗?

  

  我们常见的地藏菩萨的形象有多种,一般广为流传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唐朝新罗国王族出身的僧人金乔觉,在唐玄宗的时代,泛舟渡海来到中国,经过安徽池阳时,看见九华山峰峦起伏,林木蓊郁,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得到当时山的主人闵公的护持。而且,闵公的儿子又跟随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又拜自己的儿子道明和尚为师而出家。数十年后,金乔觉以九十九高龄示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因为他生前笃行地藏菩萨的行愿,所以后人便把他当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来尊敬。现在九华山地藏菩萨的肉身宝殿,就是当年金乔觉的修道处。后人为纪念闵公护法之功与道明和尚传法之德,于是就把他们塑成一僧一俗作为地藏菩萨的胁侍。

  

  观世音菩萨

  

  世是世间的意思,不仅仅包含我们这个世间,还包含了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世界的世间。音是苦难的音声,十方世界有苦难,有苦难他就会发出音声,菩萨听到这个音声自自然然就会来帮助,慈悲救苦救难。为什么不叫听世音,而用观?听是耳朵听,观是智慧观。惟有真实的智慧才了解这个音声里面的真实状况。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仁慈博爱,把我们真诚的爱心推广到虚空法界,爱一切众生就象爱自己一样,自他不二。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千手是表双手万能,千眼表观察入微。众生的苦难细微的地方他都能看得很清楚。眼到手到,看到之后没有不帮助的,没有不伸手援助的。

  

  学佛从“孝亲”学起,然后把孝道发扬广大。佛教导我们孝顺一切众生,慈悲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的发扬广大,我们拜观世音菩萨,是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大慈悲心连剧毒都能化解,能消灾免难。若是自私自利,天天向观世音菩萨磕头祷告,供一些香花水果,希望他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消灾免难、万事如意等等这种行为是有罪过的。因为形同贿赂,把观世音菩萨看成贪官污吏了,还以为自己天天拜观世音菩萨,一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保佑呢!其实不然,为什么你得不到菩萨的保佑呢?你是天天在侮辱观世音菩萨嘛!

  

  所以,你在佛门里面求愿, “求”不是向佛求,不是向菩萨求,不是向鬼神求。求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没有求不到的。求不老、求不生病、求不死,都求得到!佛法是智慧的教育,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满足所求。智慧不是从外来的,智慧是每一个人自性里本来具足的。“具足”就是没有欠缺,是圆满的。你的“财富”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德能”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都不是从外来的。外面求来得难,不容易!佛法的求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向内求则有求必应。因此佛法称为“内学”。佛法要从心性中求,也就是从清净心里求,清净心是真心。

  

  所以,如果你求的是恶愿,也就是自私自利的愿是没有感应的。因为真心是仁慈、是博爱,你所发的愿是善愿,善愿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的,绝没有自私的意念,绝没有私人的一丝毫利益,这个感应就非常明显。说到香花水果,我们要知道它们也是表法的。

  

  香

  

  表性香,表戒、定、慧。也就是戒香、定香、慧香。我们无论是看到还是闻到,就要想到我们要修戒、修定、修慧。切记,香不是佛菩萨要闻的。

  

  花

  

  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财富、地位、聪明智慧与健康长寿。但是他不知道修因,没有因哪里来的果?花代表因,花好果就好,…

《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和造像的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修行的方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