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何时也不变坏的永久安乐。这样辨认了有漏皆苦、无漏为乐之后,就知道修殊胜的无漏果是合理的。
这里,一是要确认生在六道任何处都是苦的自性,没有机会得安乐;二是要确认无漏果有何时也不变坏的安乐。这样就能把心转成唯一希求无漏果。也就是,一旦认识到有漏皆苦,就不再希求从世间法中得乐。看到在六道中除了得苦之外得不到乐,就会打消从中求乐的妄想。好比黄连,没有认清它的品质时,会妄想从中得到美味,一旦见到这上面只能得苦味,得不到美味,就会放下贪求。像这样,以前是幻想在世间法中求到安乐,认识苦谛之后就会打消这种妄想。这是心态上会有的第一种变化。
进一步认识到获得无漏果就得到了永不变坏的安乐,因此就发起此生唯一希求无漏果的断定的心。以前不知道还有无漏果这回事,所以发不出希求之心。现在认识到无漏果享有永不变坏的安乐,因此就念念只希求得无漏果。这是心态上会有的第二种变化。
平时我们一再强调修出离心,具体怎么修,要点就在这一颂里。特别地,修净土的三资粮,最关键的是修往生的愿,要点也在这一颂里。往生的愿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怎么让心厌离娑婆呢?关键是看到娑婆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苦的自性。怎么让心欣求极乐呢?关键是认识到往生极乐世界能获得永不变坏的安乐,而且这是凡夫一生有希望修成的易行道。极乐世界是凡夫带业能往生的净土,一往生就以佛力住持,登上了不退转位,从此再不会生烦恼、再不会造业,恒时受用的是无漏安乐,这就是极乐净土最不可思议之处。能生起这一层认识,就更会体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由此也就能发起誓求往生的愿心。具体要按《往生论注》说的观察门,对极乐世界国土、佛、菩萨三方面的二十九种功德,做具体的观察。这样能非常直接地引生求生极乐的愿心。
下面首先讲怎么认识六道的任何生处都唯一是苦,没有机会得安乐。这又要从局部到总体、从粗到细逐渐生起认识。首先是观察六道中每一道的情况,之后归纳在三苦中从总体上认识有漏皆苦。
在观察六道的状况时,首先这样问:我生在这一道时,有没有机会得安乐呢?比如问:我生在三恶趣中,有没有机会得安乐呢?生在八热、八寒等地狱中,除了遭受焚烧、寒冷等苦之外,没有机会灭除烦恼,得到真正的安乐。如果生在饿鬼界里,也只是遭受饥饿、干渴等苦,没有机会灭除烦恼、现前安乐。如果做牛马等旁生,也只是在役使、愚痴、杀戮等苦中度过,没有机会灭除烦恼、现前安乐。所以生在三恶趣里除了得到苦之外,没有机会现前安乐。
接下来问:如果我生在人间,有没有机会得安乐呢?生在人间,也只是得到生老病死的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的苦,以及恒时处在五取蕴苦当中。暂时有一点五欲乐受,也很快消失,转成忧伤、哀愁等苦。所以人的一生只是在饱尝苦味,没有机会得到安乐。
再接着问:生在阿修罗道,有没有机会得安乐呢?阿修罗嫉妒心强,一生都只是在嫉妒、斗争中度过。在见到天人比自己圆满时,内心无法接受而陷在热恼当中。这样就发动战争试图夺取天界,在和天人交战时,感受身体割裂等大苦。所以生在阿修罗界也是除了得到苦外,没有机会灭除烦恼、现前安乐。
又接着问:生在欲界天,有没有机会得安乐呢?生在欲界天也只是除了得到苦外,没有机会灭除烦恼、现前安乐。也就是在欲界天只会得到散乱、衰败、死亡、堕落等苦,没机会灭除烦恼、现前安乐。
再具体的观察。首先,欲界天的散乱非常严重。在层出不穷的妙欲面前,天人的心失去了控制,就像一团烈火恒时被风吹动,一刹那得不到安定。(欲天的五欲是美妙的,享受五欲的乐受很大,这让天人的心恒时耽染在欲乐上。天人心中的贪欲好比火焰,外境五欲好比大风,贪欲的火在境风不断吹动下,烧得非常旺盛,所以一刹那也定不下来。)
其次要观察到:天人享受五欲时有乐受,因此心就贪著在上面,而这样的乐受又是坏灭的本性,这两点决定了乐受是坏苦性。换句话说,天人享乐时心耽著在会变坏的乐受上,就像双脚踩在美妙的泡沫上,结局一定是泡沫破灭,一脚踩空,落在忧悲苦恼里。这样就知道:欲天一生亿万年不断享受五欲的过程,实际是亿万年不断加大坏苦的过程。享受的欲乐越多、越久、越强,最后衰败的忧苦就越巨大、越难忍。所以经上说,欲天福报享尽时,有五衰相现的极大忧苦和堕恶趣的极大恐惧,这种苦超过了地狱之苦。
“五衰相现”,是指天福快享尽时,以前光耀的身体变得黯淡无光,很不可爱;以前端坐在座位上泰然自若,现在再无法安住在座位上;身上戴的花鬘也变得枯萎、丑陋,一尘不染的天衣上也出现了垢染,腋下又开始流出汗液。面对这样的衰败,天人生起极大的忧苦,超过他一生享受五欲快乐的总和。
如果天人没有善根,死后就随恶业不自在地堕入恶趣。这样衰败忧愁的同时,又亲眼见到自己即将堕入恶趣,心里的恐惧之苦超过了地狱之苦。天人最后的七天在忧悲、恐惧中煎熬,漫长得就像七百年。
《法喻经》上讲,有位天帝释在五衰相显现时,知道自己命终会生在陶师家所养的母驴胎里,生起极大的忧愁。《折伏罗汉经》上说,忉利天有个天人临终时,五衰相现,自己知道命终后会投在鸠夷那海国一头长着疥癞的母猪肚子里,也是万分忧愁、恐慌,不知所措。
天人的结局是这样悲惨。这暴露出有漏法唯一是苦的自性。这些由烦恼和业造作出来的法,本来就是坏灭的自性,免不了乐极生悲、福尽祸来。欲界天乍看起来有亿万年长期享乐的福报,但终归在福报享尽时,落得空无所有,而且长期的享乐酿成了坏灭时极大的忧伤和恐惧。
欲天还饱受战争、被驱逐、被压迫等的痛苦。在和阿修罗交战时,天人们有的被砍断手脚肢体,有的被砍掉头颅而死。而且,薄福天人在见到大福天子诞生时,心里会备感恐慌、忧愁。弱小天子遇到大力天子发怒,会被驱逐出天宫,受很大的压迫之苦。
接下来问:生在上界天,有没有机会得安乐呢?上界天似乎在长劫中心识不动,实际这不是得了解脱。就像往空中射箭,一旦推动箭飞行的势力丧尽,就会立即从空中坠落,上界天到了引业势力穷尽时,就又从上界坠落下来。
总之,上界天也是由烦恼和业造作的现象。在每个天人身上,都存在生死不得自在的苦。就像灯焰毫无自在,唯一是随灯芯、灯油等因缘而转,因此刹那无法自主。当灯芯、灯油穷尽等时,灯光就当即熄灭。
这里看到,灯光想永远安住是无法做到。灯光对于安住丝毫做不了主,因缘一尽,就当即转入黑暗。这比喻上界对死和安住毫无自在。虽然希望永远安住在定中,没有忧悲苦恼、没有死亡,但能不能如愿呢?能不能永远安住不死呢?实际上一点做不了主。虽然住在定中的时间久一些,但念念还是随惑业而转,毫无自在。到了引业穷尽时,就再也安住不了而宣告死亡。这就是生死不得自在的苦。
天人的心好比是一盏长明灯,不仔细审查,会误以为已经得到永恒寂静。实际上在看似不动的假相里,念念都在受着行苦的侵恼,丝毫不得自在,就像灯光刹那不能自持而坏灭那样。
当初是随着执著有我的萨迦耶见,造不动业而感得长劫安住定中。但这种由惑业势力造成的境界,并不是寂静涅槃。因为支撑它的是有限业力,一旦业力穷尽,就顿时从梦中醒来。这时只落得一无所有,烦恼种子又重新发动起来,又开始不断地生起苦苦和坏苦。
以上是从“恒时为行苦侵恼”的角度(也就是从“念念随惑业而转,对安住、对死不得自在”的角度),观察到上界唯一是苦的自性。生在上界没有机会灭除烦恼,因此没有机会现前真实的安乐。
下面再从三苦角度认定六道唯一是苦的自性:
毒疮是认识三苦最好的比喻,《瑜伽师地论》就是用这个比喻指示三苦的体相。毒疮遇到冷水等冷触时有舒服的感觉,这好比是坏苦,内容包括有漏乐受和相应的心王、心所以及所缘境。毒疮遇到热水等热触时发生的疼痛,好比是苦苦,内容包括有漏苦受和相应的心王、心所及所缘境。毒疮不遇冷、热触,暂时不苦不乐的阶段,好比是行苦,内容包括有漏舍受和相应的心王、心所及所缘境。
首先要看到:毒疮里充满着毒素,这是生苦的主因,毒疮这样的法是苦的自性,不是安乐性,原因是:这是出生苦苦和坏苦的因。再具体看到:在有毒素伴随的一切时候都唯一是苦性,不是安乐性,不论遇到冷水生起乐受,还是遇到热水现前苦受,或处在不苦不乐的舍受中,都是毒素存在、丝毫没有消除的状况,因此只是苦因,只是苦的自性。只有消除毒素,真正寂灭了苦因,才是真正的安乐。
毒素比喻藏在凡夫识田中的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包括由我见引起的贪、嗔、痴等各种烦恼种子,以及由造业熏入的种种苦苦种子、坏苦种子。只要没有生起它的对治——现证无我的智慧,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一直跟随在心中。这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跟随不舍”的苦相,就称之为“行苦”。
再想想这个五取蕴的毒疮,不论掉进恶趣,还是上升天堂;不论是在恶趣中溃烂流脓,惨不忍睹,还是在善趣中被暂时控制住,显现出快乐或平静的假相,都不会有一刹那机会现前真实的安乐,因为这些时候根本没有生起对治,消除毒疮中的毒素,因此一直是苦患在身的状况,没有摆脱往后不断遇缘引发苦苦和坏苦的悲剧。
(如果对毒疮不太熟悉,还可以用癌症患者的比喻来做思维。在癌症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期间,一切时都是苦的自性。虽然有时候病苦发作得轻,或者暂时不发作,但这不是安乐的体性,在体内的癌症没有消除时,性质上就唯一是苦性。我们凡夫得了烦恼病、生死病,就像是癌症患者。八识田中有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身上有癌症病毒。虽然有时有所缓解,觉得已经平安无事或者得…
《岩洞老人颤抖歌讲记(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