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时候佛的大悲加持,在我们面前显现了逆增上缘,使自己受到诽谤损害,将进入恶趣的“名利之门”关闭了。如果愚昧无知,反而要去嗔恨,怪他人不该损害自己的名誉等等,这岂不是不知恩仇,自己害自己的愚蠢之举吗?汉地妙叶禅师说:“嗔恚嗔怒者,虽有佛力,亦不可救也!”如果以嗔恨去对待这样的逆增上缘,后世只有在地狱中受苦,到时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有些人经常为得到一些顺缘而祈祷三宝,但有时不但不成功,反而会受到一些逆缘。这时候,应相信这是佛陀所作的正确抉择,是对我们最有益的加持,而不应就此对佛陀的大悲加持产生怀疑。《百业经》中说:即使波涛离大海,佛陀的慈悲眷念也不会离开众生。我们的诚心祈祷不会没有作用,在佛陀明鉴一切智慧中,任何人的祈祷都会了然无余地知道,但是如果对解脱修行有害,佛陀的加持不会随顺你的无理要求,而是会顺解脱方向给你加持。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即使在如法修行的过程中受到损害,也应明白这是佛陀的大悲加持。
一个想修行佛法的人,如果不明白也不相信佛陀的慈悲加持,而对自己所遇的损害充满嗔恨,那么他就会如同尖牛角一样,与周围环境不能适应,处处与人碰撞,弄得始终处于紧张焦躁的情绪中,生活充满了痛苦,这样的人无疑是把自己推进恶趣火宅。而能够相信三宝,明白这些道理的修行人,他无论遇到什么环境,自心始终处在佛陀的慈悲光辉中,他能以喜悦而安宁的心,安忍外境一切损害逆境,使一切外境也就成了修行的助缘,这种大修行人,他的修行怎会不迅速圆满呢!
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
如果说,仇敌的诽谤损害等会障碍我积聚福德的善行,但是以此嗔恨仇敌也不合理。因为没有一种难行的功德能比得上安忍,那么我为什么不坚毅地忍耐呢?
每个生嗔恨心的人,都会有他自己觉得很正当的理由。在前面虽然作过种种分析,也破斥了种种颠倒的妄执,但有些人还是会找理由,他们说怨敌的损害会阻碍修集福德的善行,比如说自己正在顺利地闻思修行,别人前来干扰,破坏了条件,那么我为何不能为保护自己的修行而嗔责他呢,这很有必要的嘛!这种理由也不能成立,因为在所有的修行中,安忍是最难行的苦行,也是功德最大的一种善行,既然你要修集福德,为何不修习安忍呢?
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遭受别人干扰,也是难免的。自古至今,有许多不明因果的愚夫经常摧坏寺院,诽谤三宝,造很多恶业,在印度、藏地、汉地,这类事情都发生过不少。这种时候,有些人说:“为了保护佛法,我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然后拿起武器与那些损害者拼命。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有理由,可是实际上,对凡夫来说,在这种场合中肯定是充满着嗔恨心,而以嗔恨烦恼去杀害众生,到底是在捍卫佛法还是践踏佛法,这种做法的果报又会如何,明白因果的人都会清楚。我们修行佛法,其唯一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而现在如果对众生发嗔恨心,乃至杀害众生,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修行目的。所以,这种为保护修行而不安忍众生损害的理由,是荒谬的。作为佛弟子,对愚昧众生损害三宝的行为应该理解,佛陀在《阿难七梦经》早已明说此事。当时阿难尊者梦见一群猪闯进檀香林中,将檀香林毁坏无余。阿难尊者祈请佛陀释梦,佛陀授记此梦预示着末法时代中,将有像猪一样愚昧无知的白衣在家人,到寺院中摧毁塔像、经函、僧人等等。末法时代的这种情况已经清楚授记了,但佛陀当时并没有说:你们应以嗔恨心去抵挡,杀掉那群恶猪,而树立法幢。佛陀一贯以“沙门四法”来要求弟子,要求以大慈大悲来对待众生。佛在示现涅槃前所说的《佛遗教经》中说:“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依佛陀的教导,我们出家修行佛法,不管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能以嗔恚对待。经中还说哪怕是众生前来节节肢解我们,也应“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为了维护道场与生命等也不能以嗔心对待,那么更何况别人前来对自己的修集福德作一点小障碍呢,理应谨摄身口意三门,安忍不动。
如果要修集福德资粮,在面对损害时,是最好不过的机会,因为修安忍的功德,是其它诸难行苦行不能相比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修习过很多安忍难行,也亲口说过:“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作为修行人,如果能面对各种侵害,修习安忍,制服自己的嗔恚烦恼,那么其它的善行即使暂时受到了阻碍,而在积累福德资粮上,却能远胜其它持戒等善行。
若我因己过,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习忍福德因?
如果我因为嗔恨烦恼粗重的过失,不能容忍敌人的伤害,那么岂不是给自己制造障碍,破坏了修持安忍这种积累福德的殊胜因缘吗?
修持安忍是增上福德,获得解脱的殊胜方便,这种方便必须依赖有敌害等安忍境才能行持,因而在遇到怨敌损害时,实际上是得到了积累资粮的殊胜因缘。如果自己的嗔恚烦恼粗重,在面对敌害时不能安忍,那就白白错失了这种难得的积福良机。在表面上看这个过程,就如前偈中有人说他人来制造损害,是障碍自己修集福德,然而现在深入观察,这种说法完全是颠倒事实,他人来损害,实际上是给我们制造了修安忍的对境,提供了积集福德资粮的殊胜机缘。如果因自己的烦恼过失而不能安忍,错失了机会,那岂不是自己障碍了自己的福德善行,这样你有什么理由说怨敌阻碍你修集福德而生嗔恨呢?
佛陀在《供灯经》中说了四种不可思议,其中之一是说众生的业力、根机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因前世所造的业不同,所以,在今世中各自的根机意乐千差万别,有些人在现世中嗔恨烦恼非常严重,平时无缘无故也要对他人生气不满,更况别人对他损害时,他就更忍不住自己的嗔恼,这样不但错失修行之良机,还要造很大的恶业。我们都应检查自己平时的心行,自己是不是也在给自己制造修福积善的障碍呢?如果安忍度不能圆满,不可能得到圆满的解脱,因而每一个想真实修行的人,在遇到他人损害时,应当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不要给自己制造障碍。阿底峡尊者说过:“别人加害你的时候,你不要生气,你如果生气,那怎么能得到修安忍的机会呢?”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没有敌害就无法修行安忍,有了怨敌的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既然敌害是修习忍辱成就福德的因缘,怎么能说他会障碍修集福德呢?好比应施时而来行乞的乞丐,是修布施的助缘而非障碍;授予我们出家戒的和尚阿阇黎也不是妨碍出家的障难。
对怨敌的损害,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自己修行中的障难,但用智慧去观察,并非如此。因为在我们的修行中,如果根本没有怨敌损害逆境,那自己怎有机会修习安忍呢?只有遇到诋毁伤害等逆境时,才有因缘修习安忍,成就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怨敌的损害实际上是修忍累积福德的一种助缘,是我们的福德因,哪有什么理由称它障碍自己修福呢?
安忍波罗蜜多的修持,在大乘修学道中非常重要。华智仁波切曾引教证说,一百个贪欲恶业之罪也比不上一刹那的嗔罪,因此对治嗔恼恶业,功德非常大。再说佛教是讲缘起生法的,不像外道那样说诸法无因而生或常有自在主生万法。我们要成就某种果就得去积聚它的因缘,修行人要成就佛果,必须究竟六度万行的修习,而安忍度是六度中必修的法门。要圆满安忍度,当然是离不开因缘集聚,只要具足因缘,果也就会必然现前。而修习安忍的根本助因是什么呢?这点我们都清楚,就是要有修忍的对境,也即怨敌的损害等。如果没有敌害的现前,你安忍什么呢?什么损害也找不到,安忍波罗蜜多就会如空中花园一样,可想而不可及。因此,大家对怨敌损害违缘要清楚的认识,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糊涂了,这些损害违缘是修福因,是每个修行人必须要有的,而不要颠倒是非黑白,认为它会障碍修福。
在讲述大乘菩萨行的论著中,没有不提及安忍度修习方法的,但是,像寂天菩萨那样具体而系统作引导的,却基本上见不到。这点你们去多加留意,便能确知,因此,大家对论中所阐述的窍诀,应细加研习消化。要不然,有许多人在平时说:“本来我的修法很顺利,但某某人害我,就中断了。这个人真讨厌,他是我修法的最大障缘……。”他人前来给你提供积聚福德的机会,你却认为是障缘,这不是颠倒是非吗?真正障碍自己不是外境损害,而是自相续中的错误知见,错误习惯。外境已给你提供了难得的机缘,你如果能把握,修习忍辱,于短时间即可积累巨大的福德资粮,面对这种良好机会,你却迷迷糊糊为自己习惯的误执所支配,不但不加以利用,反而认为这是障碍,这种习惯的认识思维方式又是多么荒谬。
为了让我们更清晰的明了安忍损害等对境并非修福之障,论中又以修习布施与持戒为例来说明。如同修忍一样,修布施度时,也需要借助一定对境才能圆满。如果没有对境,那我们又怎么布施呢?在你打算发放布施时,如果刚好有乞丐应施而来,这些乞丐正是自己成就布施波罗蜜多的助缘,是你积累福德资粮之助缘,而非障缘。如果某人说自己要发放修布施,在此时来了许多人,向他索要施舍物。这时如果他说这些人索要财物令自己很心痛,是妨碍他修布施的障难,那么这种观点,正常人谁会认同呢?一边说要布施修福,一边将乞丐的乞讨认作障难而拒之门外,这种做法是正常人绝不会做的。同样,如果你说自己要积集福德资粮,而在面对积集福德最好的来源——修忍对境时,却说别人在障碍你修福,这种说法也是智者所呵斥的谬论。
修习净戒时也是如此。要得到清净的别解脱戒体,必须要…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