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得出了三十六种不欲境。从所欲上分析,自己希望得到安乐、尊重、闻受爱语、敬语;对自己的亲友方也是如此;对自己的敌方,希望他们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这十二种所欲境,各又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这样共三十六种所欲境。
我们了知这七十二种嗔境后,可以细细地对照省察,自己对哪些有特别的执着,找出自己生嗔之根,便可全力以赴去断除。
辛二、(真修安忍)分三:壬一、于造不欲者修安忍;壬二、于所欲阻碍者修安忍;壬三、于诽谤吾者修安忍。
壬一分四:癸一、令吾受苦而修安忍;癸二、于斥责吾者修安忍;癸三、于吾友造不欲者修安忍;癸四、于敌造福者修安忍。
癸一分三:子一、痛苦领受之安忍;子二、于法定心之安忍;子三、怨害不嗔之安忍。
子一、(痛苦领受之安忍):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在轮回之中,产生安乐的因何其稀少,而导致痛苦的因缘极其繁多;然而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出离心,因此,自心应坚毅地安忍痛苦!
对嗔境作了分析后,论主再引导我们对不同的嗔境一一修安忍,首先是修安受痛苦之忍。陷于轮回中的众生,如果要享受安乐,必须要广植乐因——修持五戒十善,可对众生来说,修善法的机缘极其稀少,而苦因——造恶业的因缘却非常多。《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分析了众生所有的衣食受用,唯以造恶业而成,最终要以此感受无边的恶趣痛苦。造善业极少,而起心动念,穿衣吃饭喝茶都在制造苦因,以此轮回众生的痛苦怎会不多呢?佛在《正念经》中说:“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弥勒菩萨也说:“不净粪中无香味,五道之中无安乐。”《法华经·譬喻品》中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痛苦的毒火无时无刻不在焚烧着轮回众生。
但是,“无苦无出离”,我们虽然都不乐意感受轮回痛苦,然而痛苦是修持佛法的助缘,是帮助众生进入佛门的助缘。因为感受到痛苦,众生才会生起出离轮回的心念。就像我们在座一些人,有很强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是因为亲身经受了,或反复思维认识了世间的种种苦楚而生起。我了解你们许多人出家的原因,是因为遇到了某种苦难,由此引发了对轮回世间苦谛的一些认识,于是无法忍受,转而寻求解脱,出家修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你们得感激这些痛苦。无垢光尊者说:“遭受损害遇正法,获解脱道害恩大;痛苦忧伤遇正法,得安乐故苦恩大。”由感受痛苦而厌世,由有厌世心才追求解脱,如《四百论》中所说:“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痛苦对自己的修行有如是增上助进作用,因而我们当以坚毅的勇气去面对忍受,把痛苦转为道用。
《功德妙瓶》中说:“痛苦有些是无始以来的恶业之果;有些不是宿业感召的果,而是突然性的遭受他人损害而致;有些是修持佛法中的苦行而致;不管是哪一种痛苦,善修安忍者都可以将它转化为安乐。”依据一些经论,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始轮回中造恶业而受苦报;一种是往昔的善业感召,让你感受到痛苦,以此而逼迫你进入解脱道。如果没有感受到这两种痛苦,像天人一样恒时感受安逸,我们不可能进入解脱道,修行也不会成功。感受痛苦有这样的功德,因此,我们在遇到任何痛苦时,自心不能脆弱、逃避,能够去正视痛苦、安忍痛苦,修行就会有极大的进展。以前高僧大德们,他们无论遇到何种挫折违缘,都是坚定的安忍,将这些转化为自己的功德花鬘,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功德事业!
我们在座很多人,年纪轻、阅历少,没有感受过什么痛苦磨难,但是,既然随业力流转在轮回里,就不可能没有痛苦。身心痛苦有时会猛烈现前。这种时候希望你们不要脆弱,一旦陷入脆弱的状态,拿不起“坚忍”的武器,痛苦就会把你打败,让你越来越无力,越来越难受。你的生命也会变成一片死灰,眼前一切都会显得沉重不安,对因果的取舍、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等一切修行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我时常观察,也经常这样认为:如果内心不自在、不能坚忍,那自己的一切作为,都会受到致命的障碍;如果心意愉悦、坚实,那自己做任何事,像念诵、静坐、观修等等,都会进行得顺利而圆满;自心坚忍无畏时,对一切有情都能发出真挚的慈悯,愿意代他们受所有的痛苦……
在痛苦时,不要说“好痛苦,好难受”之类自我暗示、自我折磨的话语,好好地忍下来,安静一会儿,然后开始细细地观察自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用上,看看痛苦到底有什么成份,在自心哪个部位,在如何进行工作……。当智慧的光芒专注到内心时,痛苦黑暗一定会无影无踪、灭迹无余。
初学者不一定能掌握这些有力的智慧方法,但不要紧,你如果不能修这些法门,或是力量不够,那你应稍静一静,停止那些厉害的分别念,然后问自己:“我这样痛苦下去有什么意义呢?只有自己折磨自己而已;三界中的父母众生,有许多在受着比我更严重无数倍的苦楚,我却只想着自己,现在我应观修自他交换的修法……。”噶当派的格西们说过:“如果自心特别苦恼,应该立即观三界轮回众生的痛苦,以自己现行的痛苦去代受他们所有的痛苦,以此而使自己的受苦变成功德。”这时自己受的痛苦越多,就可越减轻无量众生的痛苦,自己积累的功德也就越多。如果不这样观修,自己受的苦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会给修行作障碍。我们这样作观修,如果能以至诚的悲心猛厉发愿,对众生痛苦的关注超过对自己的关切时,自己的痛苦也许马上就会消失。只要有勇毅坚忍的心态,观修这些殊胜的窍诀就一定能转痛苦为道用。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那些苦行外道和伽那巴尚且能忍受无义的灼烧、割身等痛苦,现在我为了追求究竟解脱的大利,为什么反而要畏惧受苦呢?
苦行伽那巴是指古印度那些信仰苦行的外道徒和南印度伽那巴地方的人们。古印度一些信仰苦行的外道,他们在每年的秋月初9开始,于三日中灼烧自己的身体或砍割肢体,以此向他们信奉的神灵乞求悉地;伽那巴人于月食时,也用种种方法割裂、灼烧身体。这些外道的苦行,并非只是古代的传说而已,在印度,这类外道至今尚存。例如信仰大自在天的外道信徒,往往为了得到所谓“神的恩宠”,用种种办法进行自我摧残;有些外道为了修梵天,把自己的头砍断;有的外道用铁丝、铁钩穿裂身体,以自己的血祭神等等,有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自我残害行为。他们这些所谓的苦行,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善法成就,也不可能为他们消除业障痛苦,唯有自害而已,根本没有真实的意义,然而他们都能无端地忍受这些苦痛。
我们也可现量见到,现在汉地的一些老年人,每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忍着风霜雨雪,在城市里的空地上,随着吵吵闹闹的音乐,手舞足蹈地练一些希奇古怪的东西。看起来,也是特别引人生悲悯: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善法,为后世、为死亡做一些准备呢?每天这么早就出来顶风冒雨地蹦蹦跳跳,肯定有不少辛苦,然而就是为了这些毫无实义的东西,他们都能忍受。
相比之下,我们修习佛法,为的是自他一切众生的究竟解脱,为了让一切父母众生得到终极的大安乐,为了这么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有什么理由去畏惧受苦呢?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面对一些寒冷、病痛、疲困……,我们完全应当毫无怯弱地安忍。成佛的事业不是空中楼阁、水中月影,回顾往昔的高僧大德们,他们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只要不畏苦难,依善知识的教导去修行,自利利他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我看《高僧传》中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一段,经常为之而垂泪,我们后代的学法者,为什么不能去效仿,有什么理由不能忍受一些小小的苦害呢?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长时间练习而不变成容易适应,这种事情绝对没有。渐渐修习忍受小损害,一旦大的苦难临头,也就能够安忍了。
众生所执爱的一切法,都是因长久串习而成,因此任何一件难事,只要去习惯,慢慢地也就变得容易适应,变成自然无任何困难。这点我们各自在生活中可能都有一些体验,比如说刚刚学藏文时,很陌生,也很困难,发音、书写、文法样样都让自己头痛,但只要真正去下功夫,慢慢地就得心应手,不会再感到吃力;刚念一个长长的咒语时,我们更是要伸长脖子摇头晃脑,结结巴巴,熟悉一段时间后,也就会流利通畅地念诵,无任何困难。上师如意宝说:“闻思修行都是如此,必须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习惯后,不会再有什么困难了……”
做任何一件事,如果经长久练习,有没有不会变成习惯而自然的事呢?这是肯定不会有的,习惯的力量不可思议,萨迦班智达说过:“无论任何一切事,若人习惯无微难,如同学习工巧明,修学佛法亦不难。”在修习安忍时,如果能去长久修习,首先习惯去安忍一些微小的伤害,比如别人对自己的一些冷言冷语、讥讽、侮辱、捶打等小小的损恼,日复一日,坚持安忍,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对这些安忍就变成了自然习惯,慢慢地对较大的伤害,也就会有承受的能力。安忍的力量串习成熟后,面对他人的种种伤害苦恼乃至杀害都能安如泰山般地忍受,无任何困难可言。
龙树菩萨说:“有情之功德与过患,乃串习而成,而串习也依赖于自己,故当励力串习善法功德。”我们都是希求解脱的人,为此应当抛弃恶业的串习,而朝善法功德方面去努力。如果能从小处着手,积极主动地去练习,将来一定也会有忍辱仙人那样的安忍力量,以此而能迅速积累巨大的福德资粮。如果不能去主动串习,现在对小小的苦恼都不能忍受,将来遇到大的违缘苦痛,又该如何应付呢?不忍而…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