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P62

  ..续本文上一页分析,此颂确实有些突兀,上下不大连贯,有可能是后人注疏中的文句,经辗转传诵,而误入原颂之中。但藏地诸多大德,对此颂都依文释义,没有删除,译者也已译出,我们也就依传承而作释。

  若谓厌不净,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饰女,何以拥入怀?

  如果说,你厌恶不清净的粪便等物,那么以肌腱紧系骨架,充以内脏粪尿,再用肉泥薄皮粉饰的女身,你为何要紧紧拥入怀抱呢?

  凡夫因无明痴暗覆心,往往对同性质的东西会串习起喜恶偏执。例如组成女人身体的成份,都是不净物,愚人对其中的一部分,像粪尿、脓血、鼻涕等等,认为是非常丑恶污秽的东西;如果把女身剖开,人们看见一块块的肌肉、骨头、内脏等等这些不净成份时,不要说触摸,就连看也不愿多看。然而奇怪的是,当男人们看见这些不净物聚合而成的女人时,却会生起猛烈的贪爱,毫无厌嫌。同性质的东西,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确实很希奇。我们应当对这种凡夫的恶习,深入地辨析,找出其根源,而彻断贪欲习气之根。

  女人身体并非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构成它的主要框架是三百六十块骨头,骨头之间有一块块肌腱相互联接,而保持着骨架的不分散;在这种框架中间,是五脏六腑,充满着粪尿与各种汁液;框架外面饰以肉泥、皮肤、毛发等等;整个结构无一不是不净物。如果拆下来,没有一种东西会让人生起贪爱,但当它们以整体形式出现时,男人们却要拥入怀抱,贪恋不舍。难道不净物组成一个整体后,这个整体会是清净可爱之物吗?这是不可能的,如同一堆粪秽,不管怎样组合,也只是粪秽堆而已,绝不可能变成清净的物体。凡夫女人的身体,无论怎样分析,也只是不净物的聚合体而已,根本不值得贪执。佛陀在《阿难住胎经》、《诃欲经》等等众多经典中,都详说了女身的不净,麦彭仁波切也在教言中说过:“女身如同盛满粪秽之瓶。”凡夫虽然对粪秽等不净物不会生贪欲,然而自心为无始以来的愚痴贪恼所覆,对女身生起可爱可贪的幻觉,而贪执不舍。大家从这个方面去反复观察、思维,如果对女身不净生起了坚固的定解,贪欲习气一定可有效地止息。

  当然,有一些佛菩萨与密乘中所说的空行母,经常化现为女人来度化众生,这些圣尊所化现的女众不包括在此处所说的女人,此处所说的只是烦恼深重的凡夫女人。圣尊所化现的女众,虽然显现上好像有不净的女身,而实质上是清净的智慧坛城,是大悲智慧化现的度生方便。在汉地,曾发生过一段家喻户晓的鱼篮观音公案。那是唐朝时观音菩萨为了度化某边地的人们,化身为一绝色女子,在集市上卖鱼,当时观者如堵,那儿的年轻人都向她求婚。那位女子先答应说能在一日之内背诵《观音菩萨普门品》者,便可允婚,于是有众多年轻男子发奋诵读,第二日居然有多人能诵。卖鱼的女子又答应如果在三日之内,能背诵《金刚经》者可允婚嫁,三日之后,又有数人能诵此经。那位女子再答应以七日为期,能诵《法华经》者,作为择婚对象,最后有一位马姓的青年,在七日内熟诵了《法华经》,于是娶得了卖鱼的绝色佳人。在迎娶那天,新娘子猝然逝去,马郎虽然痛心难过,也只好将新妇归葬。后来有一位梵僧告诉他们:这是观音大士为度化你们而示现。众人不信,梵僧让他们启开墓穴,只见棺材中有一双黄金锁子骨,那位梵僧以锡杖挑之,踏空而去。见到了这段神奇的事实,当地人都深信佛法,马郎也深悟人生无常,出家为僧。观音菩萨化现为女身度化众生的故事,在汉地还有很多。

  在藏地,也有空行母益西措嘉、玛吉拉准卓玛等,众多的智慧空行母显现于世,度化了无量众生。但是,我们愚笨的凡夫人很难了知,身边的人究竟谁是化身,谁是凡夫女众。因而在开始修行时,唯有以别解脱戒为行持之规范,以不净观严持自心,远离女众,这样做不会有过失。初学者必须以持别解脱戒为主,如《法华经》中所说:“诸淫女等,谨勿亲近。”《大智度论》中也说过:“宁以赤铁,宛转眼中,不以散心,邪视女色……,执剑向敌,是犹可胜,女贼害人,是不可禁。”我们欲界的众生,贪爱异性的烦恼最为根深蒂固,如果不能以严厉的手段,断除贪欲,欲界尚不得出离,更谈不上解脱三界,望诸有志者努力。

  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

  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

  其实,你自己拥有的不净物已经够多了,而且日用寻常,时刻都要经历伴随着它们,难道这些脏东西还不够你享受吗?为何还要贪图其他的臭皮囊呢?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大都相同,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这样的不净粪囊,自己从出生至死亡之间,时时刻刻都在拖着,紧密相伴不离,无论行住坐卧,自己都在受用着这一大堆不净物,不停地为它吃喝拉撒、穿衣洗刷、护寒护暖等等。对这样的臭皮囊,难道我们还要嫌它不够拖累,再找上另外一个臭皮囊,臭上加臭,这样才能满足吗?以前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乞丐,他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非常苦,但他似乎嫌穷得不够,又娶了一个乞丐老婆。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自己都快饿死了,还娶个乞丐女人,是不是要找一个垫棺材的东西啊!”与此相同,世人每天为自己的粪秽囊所拖累,如果还嫌不足,又去抱持另一个屎尿袋子,这是不是世人嗜秽成癖,一心想往臭秽物中凑呢?不厌嫌自身的不净无常多苦多难,还要寻找她人的臭皮囊相伴,不净加不净,苦上加苦,这种迷茫愚痴的行为真是难以理喻啊!

  各自反省自身,如果能对此生起认识,对自己贪欲习气的愚痴颠倒,定会感到羞愧、厌恶。《大智度论》中说:“是身为秽薮,不净物腐积,是实为行厕,何足以乐意”,“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大家对此反复观修,每当贪恼现起时,即以这些法宝对治,贪欲习气一定可以息灭。

  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

  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

  所欲妇女心,无从观与触,

  可触非心识,空拥何所为?

  如果说你喜欢女人的细皮嫩肉,所以要观看并触摸她,那么你为什么不贪求那已经死亡的无心尸肉呢?如果说,你贪求的是女人的心,但是心识既无法观赏也无法触摸,可以触及的绝对不是心识,你无聊地拥着女身作什么呢?

  有些贪欲烦恼深重者说:“不管如何,我很喜欢女人的肉体,她的细皮嫩肉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很渴望看着这样的肉体,并且想抚摸、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贪欲。”分析这种观点,既然你不管净秽,喜欢女人的肉体,但是女人的肉体,除了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血液等这些成份外,别无他物。阿罗汉莲花色比丘尼,曾于无赖少年前,以神通节节肢解她那美丽的身体,然而除了皮骨等三十六种不净物外,也是没有任何美妙之物。你既然喜欢这些皮肉,那么当女人的肉体被送到尸陀林,一动不动地躺在尸林中时,你为什么不但不喜欢,反而要生厌恶心呢?尸陀林中那些完整的女尸,或者刚死不久的年轻女人,其体温尚未退失,面容也栩栩如生,对这些肉体,你为什么不生贪欲,不去拥抱抚摸,反而要生起恐惧远离呢?凡夫都是这样,见到异性身躯时,就习惯生起俱生的贪心,从来不去仔细分析,自己贪爱异性身躯的习惯是否合理、正确,而只是盲目地随顺习气的催动。

  恰美仁波切在《山法论》中说过:“看到山谷中苍鹰正在吞噬尸体时,人们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而这种恐惧的根源——肉身,每一个人自生至死都在毫不例外地拖着,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对于别人的身体就不会生贪爱之心。”平时我们附近的尸林中经常有男女老少的尸体,大家可以去体验体验。如果自己对这些肉体有着抑制不住的恐惧、恶心感,那么也应该试着想想:如果这些同样的肉体在活着蹦蹦跳跳时,自己为什么不会有这种感觉,反而要生贪欲呢?如果能抓住当下对肉体的不净感、厌恶感,并在平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凡夫肉身,反复串习这种不净观,贪欲心一定可有效地得到止息。

  有些人也许还会从另一个角度想:有生命活力的身躯,能够活动,能够以动作表示对自己的热情,而死尸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看看自己周围,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有些人前几天还如胶似漆,相互贪爱,但现在突然反目成仇,见到对方的身影时内心有抑制不住的厌恶、嗔恨感,对方同样是充满活力的身躯,那为什么不会生贪心,反而要生厌恶之心呢?肉体既然不可贪,贪欲者又会辩解说:我所爱慕的是她的心啊!死人已经没有心识了,如同木石,而变了心的人,虽然活着,但她的心已不值得爱恋了,所以,这两种人我是不会生贪爱的。既然是这样,作者又问:你喜欢的不是肉体,而是她的心,就算是这样,那么女人的心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纵然你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见到、摸到人的心意,因为心意无有形体、颜色、处所等等,如同《弥勒菩萨请问经》中所说的:“心者无形无色无住,犹如虚空。”这样犹如虚空一样的心意,你怎么去欣赏、触摸呢?这样看不见、摸不着,毕竟一无所有的心,想要去抓住,想要爱执,恐怕只有如同攀抓虚空一样徒劳吧!所谓爱女人的心,与爱石女的儿子一样,或者如同猴子捞水中的月亮一样,唯是一种颠倒偏执,痴人于梦中的迷梦而已!妄想着爱恋女人的人,拼命地去追求女人,拥抱女人,而他所触所见,并不是心识,而是与死人一样的肉体,那么你这些作为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这样并不能触及你所爱的心,而只能触到她那无义的肉体。

  世间凡夫人的这些分别执爱,都是颠倒的邪执,都包括在“妄念大无明”之中。《六祖坛经》中说:“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能证得离一切戏论分别的正见,则是出世解脱的彼岸,而所谓的邪见,即是世间众生的所作所为,凡夫人认为常有可乐干净的法,实际上都是颠倒妄计邪见。如希求出世解脱,必须以修持断除这些妄计证得正见。我们…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