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P61

  ..续本文上一页,不能即女身而成佛等等。女身相对来说,确实是比较下劣,女人也有许多不共的烦恼,因而在许多佛刹中,是没有女人的,许多修行人也发愿生生世世不转女身。大家在现实中也可了知到,女众的习气毛病比较严重,特别难调化。有些高僧大德也不愿接受女弟子,即使接受了一些女弟子,在教化的过程中,其难度也远远超过教导男众,很难避免种种麻烦。所以,女众修行人应当理解佛陀与众多论师们的密意,虽然在实相中诸法平等,然显相中万法参差各异,相较男身来说,女身确有其低劣之处,有不共的烦恼业结。作为女众,应面对现实,痛下决心,忏除宿业,尽除恶习。真正证得了大平等的法性,那也就不会再存在男身、女身优劣的差异了。

  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

  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从前,连为衣饰所蔽的女身都要贪爱,现在,为何不去贪爱那裸露的女尸呢?如果说,你不喜欢那不净的尸体,那么为何会拥抱着原本污秽的着衣女人而满足呢,难道是贪爱她的衣服吗?

  贪心炽盛的男人,在女人活着时,即使有着种种衣饰的掩蔽,然而每当见到时,仍会对她生起贪执;但是,在她的尸体被扔在尸林中时,鹫兽撕去了她的衣饰,玉体毕呈于前,此时你为何不生贪欲,反而害怕厌恶呢?这一点,每个去过尸林中的人都会有体验,那些无论怎样美艳的女人,她的尸体裸卧在天葬台上时,只会让人恶心呕吐,恐惧不安,一般人就连走近身也不敢,更不用说什么生贪欲了。如果你说女人的尸体污秽不堪,所以自己不喜欢这样的不净物,那在女人活着时,你却贪爱她,这又是为什么呢?生前死后骨肉皮肤并无差别,都同样是你不喜欢的不净物,那是不是因为她生前穿有衣饰,你对那些华丽的衣饰生贪爱呢?如果是这样,你拥着那些衣饰也就可以满足贪心,而不用去追求女人了。可在事实上,人们所贪求的不是女身的衣饰,而偏偏是不净物所成的女身,人们的贪爱就是这样颠倒、迷茫,毫无理智可言。以前我在尼泊尔时,曾见过一个乞丐,他的体格强壮,脸貌也长得很好,然而他全身上下,只有破破烂烂的几块布片,污秽不堪,游客们经过他的身边时,一个个都侧目皱眉,显出厌恶的样子。当时我想如果他洗干净,穿上盛装,那肯定会有许多人喜欢他。同样的人,因外表衣饰不同而导致他人的喜恶,这种喜恶的对象按理来说,应该是衣饰。然而人们糊糊涂涂,根本不按理行事,只是随顺自己的习惯误执,对同一个人有时生厌心,有时生贪心。人们的贪爱女人,也是根本没有任何理智可言的,一旦遇到外境,凡夫的贪心就会如干草遇火一般盛燃,但仔细观察之下,到底在贪爱什么呢?华丽的衣饰并非男人所贪爱的对象,而衣饰下的女身,唯是一堆血肉白骨等不净物,如果是喜欢这种不净物聚成的身体,那么当它裸卧在尸林中时,你为什么不但不喜欢,反而要生厌恶心呢?佛经中说过:“增上贪欲者,不知理非理。”世人的贪心增上时,心智已被蒙蔽了,自己愚痴偏执那些丑恶的不净物,虚妄地生起种种满足乐感的幻觉,如同疯狂者享受不净粪一样,根本不会考虑合理与非理。大家应以这些正理对自己的贪心进行剖析,打破这些非理作意与幻觉,一定可以彻底断除贪欲恶习。

  粪便与口涎,悉从饮食生,

  何故贪口液,不乐臭粪便?

  人的粪便与口水,都是从饮食消化而生的脏物,你为何贪爱吸吮口水,却不喜欢臭粪便呢?

  贪欲重的男人,在拥抱亲吻女人时,对女人的口涎也会生起贪执,毫无厌嫌,麦彭仁波切在教言中也说过:“愚笨的贪欲者,于女人的口水也如同甘露一样饮用。”分析人们这种贪爱,其实也是一种颠倒偏执,毫无道理。大家知道,组成人体的各种成份,都来自于人们的饮食呼吸,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饮料食物,而使它们变成血液、口涎、肌肉等,食物未被吸收的部分变成粪便。女人身体中的种种成份无一不是来自于饮食,如果一个男人对她的口涎会生贪执,那为何不对她的粪便生贪爱呢?因为这二者同样来自于饮食,同样是她身体中的物质,但在实际中,贪欲烦恼最粗重的男人,也不会对女人的粪便生起贪执而吸吮,甚至连看也不愿看,有的一闻到粪便臭味就会呕吐。同样来自于饮食的两种不净物,而人们对之一贪一恶,其原因并非外境上有可贪可恶的分别,而是人们在长时期的习惯误执串习而致。这些习惯没有任何合理性可言。

  大家细细地思考,就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中的种种贪着都是如此,都是随自己的习惯执着而成。人的身体上上下下,全部都是不净物,如同粪便一样,没有哪一种值得贪爱,但在强烈的贪欲恶习驱使之下,人们对其中的部分不净物却生起了可爱可贪的幻觉,造成了种种的执爱。如果不能以正理慧观勘破这些误执幻觉,人们将无限期地陷入其中,而无法醒悟。因而,有缘了知这些教言的修行人,当励力观修,如理如实地破除自己的误执恶习。我想不管男众女众,也不管年老年少,凡夫人的贪心都很强烈,如果不依这些智慧窍诀对治,烦恼猛烈现前时,扯头发、打耳光……,无论怎样挣扎,要摆脱多生累劫串习起的烦恼羁缚,是不那么容易的。真正能掌握这些智慧窍诀,能以正理之宝剑砍破贪欲烦恼之幻象,那时无论对境如何严厉,对自心也不会有什么干扰的力量。有关对治贪欲的教言大家还可以去翻阅《正法念处经》、《月灯经》、《宝鬘论》等,反复去参阅思维,则一定会有力地对治贪欲恶习。

  嗜欲者不贪,柔软木棉枕,

  谓无女体臭。彼诚迷秽垢。

  贪欲强烈的人只贪求细滑的女人躯体,而不会贪着柔软的木棉枕,他们说:“棉枕没有女人的体味。”这些人显然已被脏物迷昏了头。

  贪欲强烈的人,对女人细滑柔软的身体特别贪爱,他们认为接触这种细软的身体会带来乐感,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不去拥抱柔滑的木棉枕头而寻求快乐呢?木棉枕头与女身比起来,无疑要柔软细滑得多,而且木棉质地清净,颜色也白润,不像女人的身体那样,里里外外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所组成。如果细嫩柔滑的物体能带来乐感,那人们理应贪着比女体更柔软、清净的木棉枕头,而不应贪着不净的女人身体。可实际中并非如此,人们对木棉枕头毫无贪欲,对女体却充满贪爱,这是为什么呢?有些贪欲强烈的男人说:木棉枕虽然柔滑,然而它没有女人的体味,无法与女人相比,怎能对它生贪爱呢?作者对这种辩解的人说:这种贪恋女身不净体味的人,显然已经被那些肮脏的东西迷惑了!按他们的观点,男人贪着女人是因为那种女体的味道,而从构成女身的三十六种不净物所散发的味道,哪有值得贪爱之处呢?这些味道秽恶不堪,只是一个盛满不净粪的皮囊所散发之臭味,只要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对它的贪执是何等颠倒迷乱。世人贪恋女色,以为女人美妙清净,实际上是一种迷乱的颠倒分别恶习。把污秽不净物当成清净物,把无常痛苦之法当成恒常安乐之法,这是世人普遍的颠倒认识。作者在下一品说“彼等诚虚伪,如垢谓净等”,世人的根识所见境皆是虚妄的迷乱相,如同世人执爱不净的女身为清净一样。大家如是以正理深入观察思维,贪着女人的偏执,便可一层层地露出其愚痴迷乱与可笑之处,以此而有力地断除自己的贪欲恶习。

  按布敦大师的观点,前面“昔衣汝亦贪”一颂应当放在此颂之后,才符合梵文本的顺序,但本论的藏文译本与各论师的注疏中,都没有依布敦大师所说那样而调整。在此,我们也依《妙瓶》、《佛子正道》等注疏,依文直释而不作更改。

  迷劣欲者言:棉枕虽滑柔,

  难成鸳鸯眠。于彼反生嗔。

  沉迷于卑劣欲望的人说:木棉枕虽光滑柔软,却无法两相交合成鸳鸯美眠。因此,有时反而会讨厌憎恨木棉枕。

  沉迷于低劣欲乐的人,他们对上偈所说的问题,也会辩解说:木棉枕虽然光滑柔软,但是它不能代替女人,因为它无法像女人那样与自己同床共枕,合成鸳鸯美梦而满足贪欲。因此木棉枕虽然柔滑,却因无法满足贪欲,有时自己反而要对它生起厌恶,乃至大发嗔恨!颂词在字面上,可如是作释,作者的破斥之词在此没有明显写出来,贾操杰大师在注疏中作了一个简单的回答:“此乃颠倒执着,故于触不应贪也。”愚人认为与女人交合相触,能产生乐感,满足贪欲,这是一种颠倒执着虚妄的分别念而已。一方面,女身极其秽恶不净,凡夫女人又具足种种不共的过失,与之亲近能引生今生后世的种种苦难,如果是一个具有智慧的男人,根本不可能有从女人不净身体上得到安乐的欲求;其二,想依靠女身满足贪欲,止息贪心痛苦,这无疑是以油浇火、饮盐水止渴的愚昧之举。依女身而满足贪欲的人,只会串习起更为顽固的贪欲恶习,增加烦恼的力量,将自己推进更深的恶趣痛苦渊薮;其三,如果以甚深智慧,深入观察这种执着,里里外外其实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分别计执,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虚妄梦幻而已。这种欲乐实际并不存在,但因妄取那些虚妄不实的有法而生起贪着,正如《华严经》所言:“心不在内外,心亦无所有,妄取故有法,无取则寂灭。”所贪的外境女人,能贪的自我,还有贪爱、满足安乐等等,这一切法在法界的本体上从来就没有过,只不过是世人的二取分别识中所生的一种幻境而已,如同我们所做的梦,在实际中无论怎样去寻找,也不可得到丝毫的实体。人们对如同梦幻一样的迷乱意识所生之境,生起错误认识而偏执,导致了诸般“自作自受”的戏剧,而且反复的串习,使实有的迷乱执着越来越增上。人们如果妄执女人是美妙的,贪欲是美妙的,长期串习,这些本来无有的梦幻妄境,在自己的境界中也就会生起真实感,导致虚枉的苦乐感受。如果不以佛法智慧,勘破这些妄相与自心恶习气,贪欲烦恼将会蒙蔽众生,使众生陷于轮回恶梦之中,永远无法觉醒!

  有一些论师与译者如石法师说:梵文原版中无有此颂。如果依上下文来…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