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P61

  ..續本文上一頁,不能即女身而成佛等等。女身相對來說,確實是比較下劣,女人也有許多不共的煩惱,因而在許多佛刹中,是沒有女人的,許多修行人也發願生生世世不轉女身。大家在現實中也可了知到,女衆的習氣毛病比較嚴重,特別難調化。有些高僧大德也不願接受女弟子,即使接受了一些女弟子,在教化的過程中,其難度也遠遠超過教導男衆,很難避免種種麻煩。所以,女衆修行人應當理解佛陀與衆多論師們的密意,雖然在實相中諸法平等,然顯相中萬法參差各異,相較男身來說,女身確有其低劣之處,有不共的煩惱業結。作爲女衆,應面對現實,痛下決心,忏除宿業,盡除惡習。真正證得了大平等的法性,那也就不會再存在男身、女身優劣的差異了。

  昔衣汝亦貪,今裸何不欲?

  若謂厭不淨,何故擁著衣?

  從前,連爲衣飾所蔽的女身都要貪愛,現在,爲何不去貪愛那裸露的女屍呢?如果說,你不喜歡那不淨的屍體,那麼爲何會擁抱著原本汙穢的著衣女人而滿足呢,難道是貪愛她的衣服嗎?

  貪心熾盛的男人,在女人活著時,即使有著種種衣飾的掩蔽,然而每當見到時,仍會對她生起貪執;但是,在她的屍體被扔在屍林中時,鹫獸撕去了她的衣飾,玉體畢呈于前,此時你爲何不生貪欲,反而害怕厭惡呢?這一點,每個去過屍林中的人都會有體驗,那些無論怎樣美豔的女人,她的屍體裸臥在天葬臺上時,只會讓人惡心嘔吐,恐懼不安,一般人就連走近身也不敢,更不用說什麼生貪欲了。如果你說女人的屍體汙穢不堪,所以自己不喜歡這樣的不淨物,那在女人活著時,你卻貪愛她,這又是爲什麼呢?生前死後骨肉皮膚並無差別,都同樣是你不喜歡的不淨物,那是不是因爲她生前穿有衣飾,你對那些華麗的衣飾生貪愛呢?如果是這樣,你擁著那些衣飾也就可以滿足貪心,而不用去追求女人了。可在事實上,人們所貪求的不是女身的衣飾,而偏偏是不淨物所成的女身,人們的貪愛就是這樣顛倒、迷茫,毫無理智可言。以前我在尼泊爾時,曾見過一個乞丐,他的體格強壯,臉貌也長得很好,然而他全身上下,只有破破爛爛的幾塊布片,汙穢不堪,遊客們經過他的身邊時,一個個都側目皺眉,顯出厭惡的樣子。當時我想如果他洗幹淨,穿上盛裝,那肯定會有許多人喜歡他。同樣的人,因外表衣飾不同而導致他人的喜惡,這種喜惡的對象按理來說,應該是衣飾。然而人們糊糊塗塗,根本不按理行事,只是隨順自己的習慣誤執,對同一個人有時生厭心,有時生貪心。人們的貪愛女人,也是根本沒有任何理智可言的,一旦遇到外境,凡夫的貪心就會如幹草遇火一般盛燃,但仔細觀察之下,到底在貪愛什麼呢?華麗的衣飾並非男人所貪愛的對象,而衣飾下的女身,唯是一堆血肉白骨等不淨物,如果是喜歡這種不淨物聚成的身體,那麼當它裸臥在屍林中時,你爲什麼不但不喜歡,反而要生厭惡心呢?佛經中說過:“增上貪欲者,不知理非理。”世人的貪心增上時,心智已被蒙蔽了,自己愚癡偏執那些醜惡的不淨物,虛妄地生起種種滿足樂感的幻覺,如同瘋狂者享受不淨糞一樣,根本不會考慮合理與非理。大家應以這些正理對自己的貪心進行剖析,打破這些非理作意與幻覺,一定可以徹底斷除貪欲惡習。

  糞便與口涎,悉從飲食生,

  何故貪口液,不樂臭糞便?

  人的糞便與口水,都是從飲食消化而生的髒物,你爲何貪愛吸吮口水,卻不喜歡臭糞便呢?

  貪欲重的男人,在擁抱親吻女人時,對女人的口涎也會生起貪執,毫無厭嫌,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也說過:“愚笨的貪欲者,于女人的口水也如同甘露一樣飲用。”分析人們這種貪愛,其實也是一種顛倒偏執,毫無道理。大家知道,組成人體的各種成份,都來自于人們的飲食呼吸,人體的消化系統消化吸收飲料食物,而使它們變成血液、口涎、肌肉等,食物未被吸收的部分變成糞便。女人身體中的種種成份無一不是來自于飲食,如果一個男人對她的口涎會生貪執,那爲何不對她的糞便生貪愛呢?因爲這二者同樣來自于飲食,同樣是她身體中的物質,但在實際中,貪欲煩惱最粗重的男人,也不會對女人的糞便生起貪執而吸吮,甚至連看也不願看,有的一聞到糞便臭味就會嘔吐。同樣來自于飲食的兩種不淨物,而人們對之一貪一惡,其原因並非外境上有可貪可惡的分別,而是人們在長時期的習慣誤執串習而致。這些習慣沒有任何合理性可言。

  大家細細地思考,就可以發現人們在日常中的種種貪著都是如此,都是隨自己的習慣執著而成。人的身體上上下下,全部都是不淨物,如同糞便一樣,沒有哪一種值得貪愛,但在強烈的貪欲惡習驅使之下,人們對其中的部分不淨物卻生起了可愛可貪的幻覺,造成了種種的執愛。如果不能以正理慧觀勘破這些誤執幻覺,人們將無限期地陷入其中,而無法醒悟。因而,有緣了知這些教言的修行人,當勵力觀修,如理如實地破除自己的誤執惡習。我想不管男衆女衆,也不管年老年少,凡夫人的貪心都很強烈,如果不依這些智慧竅訣對治,煩惱猛烈現前時,扯頭發、打耳光……,無論怎樣掙紮,要擺脫多生累劫串習起的煩惱羁縛,是不那麼容易的。真正能掌握這些智慧竅訣,能以正理之寶劍砍破貪欲煩惱之幻象,那時無論對境如何嚴厲,對自心也不會有什麼幹擾的力量。有關對治貪欲的教言大家還可以去翻閱《正法念處經》、《月燈經》、《寶鬘論》等,反複去參閱思維,則一定會有力地對治貪欲惡習。

  嗜欲者不貪,柔軟木棉枕,

  謂無女體臭。彼誠迷穢垢。

  貪欲強烈的人只貪求細滑的女人軀體,而不會貪著柔軟的木棉枕,他們說:“棉枕沒有女人的體味。”這些人顯然已被髒物迷昏了頭。

  貪欲強烈的人,對女人細滑柔軟的身體特別貪愛,他們認爲接觸這種細軟的身體會帶來樂感,既然如此,那他們爲什麼不去擁抱柔滑的木棉枕頭而尋求快樂呢?木棉枕頭與女身比起來,無疑要柔軟細滑得多,而且木棉質地清淨,顔色也白潤,不像女人的身體那樣,裏裏外外由叁十六種不淨物所組成。如果細嫩柔滑的物體能帶來樂感,那人們理應貪著比女體更柔軟、清淨的木棉枕頭,而不應貪著不淨的女人身體。可實際中並非如此,人們對木棉枕頭毫無貪欲,對女體卻充滿貪愛,這是爲什麼呢?有些貪欲強烈的男人說:木棉枕雖然柔滑,然而它沒有女人的體味,無法與女人相比,怎能對它生貪愛呢?作者對這種辯解的人說:這種貪戀女身不淨體味的人,顯然已經被那些肮髒的東西迷惑了!按他們的觀點,男人貪著女人是因爲那種女體的味道,而從構成女身的叁十六種不淨物所散發的味道,哪有值得貪愛之處呢?這些味道穢惡不堪,只是一個盛滿不淨糞的皮囊所散發之臭味,只要稍加分析,便可發現對它的貪執是何等顛倒迷亂。世人貪戀女色,以爲女人美妙清淨,實際上是一種迷亂的顛倒分別惡習。把汙穢不淨物當成清淨物,把無常痛苦之法當成恒常安樂之法,這是世人普遍的顛倒認識。作者在下一品說“彼等誠虛僞,如垢謂淨等”,世人的根識所見境皆是虛妄的迷亂相,如同世人執愛不淨的女身爲清淨一樣。大家如是以正理深入觀察思維,貪著女人的偏執,便可一層層地露出其愚癡迷亂與可笑之處,以此而有力地斷除自己的貪欲惡習。

  按布敦大師的觀點,前面“昔衣汝亦貪”一頌應當放在此頌之後,才符合梵文本的順序,但本論的藏文譯本與各論師的注疏中,都沒有依布敦大師所說那樣而調整。在此,我們也依《妙瓶》、《佛子正道》等注疏,依文直釋而不作更改。

  迷劣欲者言:棉枕雖滑柔,

  難成鴛鴦眠。于彼反生嗔。

  沈迷于卑劣欲望的人說:木棉枕雖光滑柔軟,卻無法兩相交合成鴛鴦美眠。因此,有時反而會討厭憎恨木棉枕。

  沈迷于低劣欲樂的人,他們對上偈所說的問題,也會辯解說:木棉枕雖然光滑柔軟,但是它不能代替女人,因爲它無法像女人那樣與自己同床共枕,合成鴛鴦美夢而滿足貪欲。因此木棉枕雖然柔滑,卻因無法滿足貪欲,有時自己反而要對它生起厭惡,乃至大發嗔恨!頌詞在字面上,可如是作釋,作者的破斥之詞在此沒有明顯寫出來,賈操傑大師在注疏中作了一個簡單的回答:“此乃顛倒執著,故于觸不應貪也。”愚人認爲與女人交合相觸,能産生樂感,滿足貪欲,這是一種顛倒執著虛妄的分別念而已。一方面,女身極其穢惡不淨,凡夫女人又具足種種不共的過失,與之親近能引生今生後世的種種苦難,如果是一個具有智慧的男人,根本不可能有從女人不淨身體上得到安樂的欲求;其二,想依靠女身滿足貪欲,止息貪心痛苦,這無疑是以油澆火、飲鹽水止渴的愚昧之舉。依女身而滿足貪欲的人,只會串習起更爲頑固的貪欲惡習,增加煩惱的力量,將自己推進更深的惡趣痛苦淵薮;其叁,如果以甚深智慧,深入觀察這種執著,裏裏外外其實完全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分別計執,是自己欺騙自己的虛妄夢幻而已。這種欲樂實際並不存在,但因妄取那些虛妄不實的有法而生起貪著,正如《華嚴經》所言:“心不在內外,心亦無所有,妄取故有法,無取則寂滅。”所貪的外境女人,能貪的自我,還有貪愛、滿足安樂等等,這一切法在法界的本體上從來就沒有過,只不過是世人的二取分別識中所生的一種幻境而已,如同我們所做的夢,在實際中無論怎樣去尋找,也不可得到絲毫的實體。人們對如同夢幻一樣的迷亂意識所生之境,生起錯誤認識而偏執,導致了諸般“自作自受”的戲劇,而且反複的串習,使實有的迷亂執著越來越增上。人們如果妄執女人是美妙的,貪欲是美妙的,長期串習,這些本來無有的夢幻妄境,在自己的境界中也就會生起真實感,導致虛枉的苦樂感受。如果不以佛法智慧,勘破這些妄相與自心惡習氣,貪欲煩惱將會蒙蔽衆生,使衆生陷于輪回惡夢之中,永遠無法覺醒!

  有一些論師與譯者如石法師說:梵文原版中無有此頌。如果依上下文來…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