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P60

  ..续本文上一页戒赞》中也说过:“用贪欲看女人,也将堕落地狱受狱卒以热铁沙撒在眼中的痛苦。”贪欲女人带来的痛苦如此严重,因此诸佛菩萨与历代的高僧大德,都强调过修行人欲求解脱安乐,应如避毒蛇、火坑一样,远离贪欲。

  除骨更无余,与其苦贪执,

  非我自主躯,何如趣涅槃?

  然而除了一堆白骨和血肉等不净物之外,女身更无其余可贪之物;因此与其苦苦贪恋这个非我能拥有与自主的女身,何不如追求解脱的涅槃妙乐呢?

  世间愚人如此不顾一切追求女人,那女人到底有何值得贪爱之处呢?详细观察之下,女人的身体除了白骨、血肉等这些令人作呕的不净物之外,毫无可贪之物。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即使她的容貌能令所有男人倾倒,然而只要将她的身体里外剖析,露出身躯内的血肉、不净粪,贪心最大的人也不会再喜欢她。女身如同一个盛满不净粪的皮囊,不管其外表如何华丽,然而它只是一个臭袋子而已,又有什么可值得贪爱的呢?而且一个人不管如何贪爱女人,也无法完全自主地拥有女人的身体,即使他有最大的能力,也不可能自在地主宰一个属于别人的身体。他人的身心别人无法主宰,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在无常死亡的主宰下,即使暂时得到女人,也会迅速失去。贪执这样无法主宰的不净女身,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不会带来任何利益,而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既然如此,希求安乐者为何不追求自由解脱的涅槃妙乐呢?《正法念处经》中说过:“现世与来生,恐怖女人最,欲求胜乐者,应拒女人身,若常离女人,今生来世乐,故欲弃穷乏,及欲享富足,欲趋涅槃者,应舍诸女人。”对男性修行人来说,女人是最大的违缘。而且无论如何也无法自主拥有,其本身不净,又会带来无穷痛苦。可是涅槃妙乐是每一个众生本性即具足的真常大乐,是无漏的究竟安乐;相较之下,追求安乐者理应舍弃前者,而尽最大的力量去追求涅槃妙乐。可是世人对此愚昧无知,迫于贪欲恶习,虽然想追求快乐,却把无穷痛苦根源的女人当成了安乐源,而对真正的无上涅槃妙乐,却不闻不问。我们现在明白了贪欲女人的过患与愚痴,如果还不努力断除,那就如同有人明知前面是火坑,还要往下跳一样,那是愚者之中的愚者。

  丑二、(本体不清净):

  始则奋抬头,揭已羞垂视,

  葬前见未见,悉以纱覆面。

  昔隐惑君容,今现明眼前,

  鹫已去其纱,既见何故逃?

  初次会面时,少女鼓足勇气才敢抬头,揭开面纱后更加娇羞,只敢低头垂视,在她死亡埋葬之前,无论遇到任何男士,都得用面纱把脸遮盖起来。从前使你迷惑颠倒的覆纱之容,现在完全呈现在眼前,尸林中的秃鹫已经撕开她的面纱衣裳,既然看清楚了,为何你要害怕逃走呢?

  贪着女人是一种颠倒的恶习,从世人的种种风俗习惯去观察,这种贪着的颠倒与愚痴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在此举出印度当时的风俗习惯,让人们反思:既然自己对尸林中赤裸裸的女人不起贪心,那为什么要对世间那些身覆纱丽的女人生贪心呢?

  在古印度,女人平时都得戴面纱,覆盖自己的脸部,防止别的男人见到她的容貌,即使是自己的丈夫,未婚之前,也无法一睹芳容。在新婚时,少女头覆纱巾,鼓足很大的勇气,才敢抬头隔着纱巾看自己的男人,丈夫把她的面纱撩开时,她更是娇羞地低头垂视,不敢抬头。这种娇羞的神态,使贪心很大的男人心神飞荡,不能自持。有些男人对自己所贪爱的女子,因为无法见到面纱后的脸容,往往日夜思慕,为不能亲睹而惆怅不已。按当时的风俗习惯,女人在死亡出葬之前,都得戴着面纱,别的男人无论怎样思慕,也很难见到,然而等她被送到了尸林,不管是谁,都可以见到她的容颜了。秃鹫等将她的面纱、衣裳全部撕去,昔日那令人神魂颠倒的娇容完全呈现在眼前,可是此时,贪心最大的男人也会惊慌失色,仓忙逃走,就连看也不敢看,更不用说是生贪心了。昔日你日夜思慕、魂牵梦萦的玉女娇躯,现在已毕现于前,为何你如此害怕呢?要知现在这个身躯与昔日并无异样,都一样是由骨肉皮肤组成,既然你现在对这个肉身如此害怕,那昔日又为何那样贪爱呢?

  活着的女人身躯,与放在尸林中的女人身躯,结构模样并无区别,而且尸林中的女身,已完全没有了遮掩。如果男人贪爱女人的容貌,那么在尸林中的女人,其容貌与昔日并无多大改变,往昔那么贪求,此时为何不生贪心呢?以前我在尸林中见到一个熟悉的老乡,将他妻子的尸体送在那儿天葬,我们一言不发地看着那具尸体,被秃鹫撕食,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呆了许久他突然对我说:“啊,佛经中说人的身体是不净物组成,确实是这样啊!以前我特别疼爱妻子,总以为她非常好看,但今天突然有了认识……。”我想不管是谁,能冷静地思考,就一定会明白,贪爱女人的容貌,确实是一种颠倒的愚昧行为。仔细分析下,这种贪爱毫无道理,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执爱,假如能认识到这点,面对女人的容颜,一定能克制这种无明恶习的捉弄。

  昔日他眼窥,汝即忙守护,

  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护?

  既见此聚尸,鹫兽竞分食,

  何苦以花饰,殷献鸟兽食?

  昔日其他男人仅仅用眼角偷偷欣赏,你就要忙着遮挡他们的视线,今天秃鹫在撕食她的皮肉,吝啬嫉妒的你为何不去保护她呢?眼看着这堆不净物所聚成的尸体,为众多秃鹫、野兽所吞食,事实既然如此,你又何苦以花鬘等饰物,殷勤地奉献给这鸟兽的食物呢?

  贪欲很重的男人,对自己的妻子极为贪爱,也往往极尽遮护,别的男人偷偷看上一眼,他心中也会嫉妒难平,马上会将她遮掩起来,不让别人窥觎。在古代无论印藏汉地,一般女人不准和他人接触,甚至不能独自出门;而国王及贵族,他们对成群的妻妾,会专门派人监护看管。世间男人对女人的贪爱与护惜,在历史上曾留下许多故事,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很明显地了知这点,那些贪心、嫉妒心都很重的男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不管你在以前如何护惜女人,当她的尸体被送到尸陀林中时,成群的秃鹫、狐狸、野狗等,一块块地撕咬着她的皮肉、内脏,刹那之间,让她变得四分五裂、血肉狼藉,这时候,你却无动于衷,任由其事。很奇怪啊,以前别人只是偷看一眼,你就会妒火中烧,忙着遮护;现在那些卑微的鸟兽,都在残食她的娇躯,为何不去保护她,不去为她而争斗呢?你不是很贪爱她的容颜身体吗?

  昔日那楚楚动人的美女,今日在尸林中,成为了鸟兽的食物;在自己的眼前,原先那万般贪爱的娇躯,为鸟兽所撕裂,露出了令自己恶心呕吐的脓血、腐肉、白骨、不净粪……,既然亲眼看到这些,那么自己为什么要给这种鸟兽食物殷勤地献上花鬘宝饰呢?这种事情如果前后仔细想想,确实是令人发笑。大家可以想,如果一个人长年对猪、羊、鸡鸭等禽兽百般呵护,用种种金银美饰打扮装饰,然后送给猛禽恶兽做食物,这种事一定会令人们讥笑不止,而事实上,世人都在干着这种可笑的蠢事。人们似乎已经麻木,毫无心智,根本没有想到女人的身躯只是不净物之聚合,最终都会成为鸟兽的食物。一代代世人仍然在贪爱着女人,耗尽财产、精力,给自己所贪爱的女人,不辞辛劳地献上种种美饰,不断地在这种鸟兽食上浪费自己的生命,造作种种恶业。

  当然,以上所讲的内容是针对男众的教言,女众可以从间接意义上去理解。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过:“如女身不净,汝自身亦然。”男众的身体如同女身一样,也是不净物之聚合,毫无可贪爱之处,大家应反复诵读思维这些教言,如从内心深处生起了人身不净的定解,定可断除贪欲。

  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

  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

  如果见到白色的骷髅,即使静卧不动也会令你惊怖不安,那么像尸体一样由风大带动的少女,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害怕呢?

  在尸林或荒地中,如果见到女人的尸骸,虽然这种腐尸烂骨摆放在地上,一点也不会活动,人们仍然会非常害怕。在古印度,人们处理尸体与其它地方不同,那时人们将死人的尸体往尸林中一扔,便不再管了,因而,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完整的尸体、骨架,与鸟兽撕食后的残肢断躯。一个女人变成了这种样子后,即使是贪心最大的男人,也会见而生畏、迅速远离,根本不可能生起什么贪心。然而在这些同样的骨肉,尚有风大的支撑能够活动之时,你为什么不害怕呢?女人在活着时,你细去分析,与死后的身躯、容颜、结构并无多大区别,人们对死后不动的女身恐惧不已,可是对能够活动的女身不但不害怕,反而要百般贪恋,希求与之共处,这种现象确实难以想通啊!在马尔康地区一带,以前有过许多“起尸”(鬼魅借助刚死的尸体而活动),如果一个女人在死后,尸体突然在床上慢慢蠕动,然后猛然站起,虽然容颜与往昔无异,然而最贪爱她的男人也会惊吓至昏厥过去。所以一般藏族人在死亡三天后,会用绳子捆紧,以防“起尸”;康藏一带的藏人建房子,其门框特别矮,也是为了防止“起尸”的缘故。人们如此害怕诈起的尸体,那为什么不害怕女人活着时的骨肉,反而要对之贪恋呢?女人确实比妖魅更为可怕,如果遇到“起尸”,最多不过失去今世的生命而已;而为活着的脂粉骷髅所俘虏,破坏了戒体与修行时,多生累劫的安乐与解脱生命都要因之而失去。《正法念处经》中如是说:“女人祸害根,今生与来世,若欲自乐者,应当舍女色。”作为修行人,应当反复内省:自己如果对不动的女人尸体尚是心惊胆战,那为什么不对能危害自己的活动女尸体生起更大的怖畏呢?

  女众们应当注意,虽然男女的身躯,其本质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秽恶不净物的聚合,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众多经典中着重提出了女人的过失,如《涅槃经》、《楞严经》、《地藏十轮经》、《妙法莲华经》等。有些经典中提出了女身有五种过患,如不能现得转轮王位…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