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戒贊》中也說過:“用貪欲看女人,也將墮落地獄受獄卒以熱鐵沙撒在眼中的痛苦。”貪欲女人帶來的痛苦如此嚴重,因此諸佛菩薩與曆代的高僧大德,都強調過修行人欲求解脫安樂,應如避毒蛇、火坑一樣,遠離貪欲。
除骨更無余,與其苦貪執,
非我自主軀,何如趣涅槃?
然而除了一堆白骨和血肉等不淨物之外,女身更無其余可貪之物;因此與其苦苦貪戀這個非我能擁有與自主的女身,何不如追求解脫的涅槃妙樂呢?
世間愚人如此不顧一切追求女人,那女人到底有何值得貪愛之處呢?詳細觀察之下,女人的身體除了白骨、血肉等這些令人作嘔的不淨物之外,毫無可貪之物。無論什麼樣的女人,即使她的容貌能令所有男人傾倒,然而只要將她的身體裏外剖析,露出身軀內的血肉、不淨糞,貪心最大的人也不會再喜歡她。女身如同一個盛滿不淨糞的皮囊,不管其外表如何華麗,然而它只是一個臭袋子而已,又有什麼可值得貪愛的呢?而且一個人不管如何貪愛女人,也無法完全自主地擁有女人的身體,即使他有最大的能力,也不可能自在地主宰一個屬于別人的身體。他人的身心別人無法主宰,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而且在無常死亡的主宰下,即使暫時得到女人,也會迅速失去。貪執這樣無法主宰的不淨女身,對自己的今生來世不會帶來任何利益,而只會帶來無盡的痛苦。既然如此,希求安樂者爲何不追求自由解脫的涅槃妙樂呢?《正法念處經》中說過:“現世與來生,恐怖女人最,欲求勝樂者,應拒女人身,若常離女人,今生來世樂,故欲棄窮乏,及欲享富足,欲趨涅槃者,應舍諸女人。”對男性修行人來說,女人是最大的違緣。而且無論如何也無法自主擁有,其本身不淨,又會帶來無窮痛苦。可是涅槃妙樂是每一個衆生本性即具足的真常大樂,是無漏的究竟安樂;相較之下,追求安樂者理應舍棄前者,而盡最大的力量去追求涅槃妙樂。可是世人對此愚昧無知,迫于貪欲惡習,雖然想追求快樂,卻把無窮痛苦根源的女人當成了安樂源,而對真正的無上涅槃妙樂,卻不聞不問。我們現在明白了貪欲女人的過患與愚癡,如果還不努力斷除,那就如同有人明知前面是火坑,還要往下跳一樣,那是愚者之中的愚者。
醜二、(本體不清淨):
始則奮擡頭,揭已羞垂視,
葬前見未見,悉以紗覆面。
昔隱惑君容,今現明眼前,
鹫已去其紗,既見何故逃?
初次會面時,少女鼓足勇氣才敢擡頭,揭開面紗後更加嬌羞,只敢低頭垂視,在她死亡埋葬之前,無論遇到任何男士,都得用面紗把臉遮蓋起來。從前使你迷惑顛倒的覆紗之容,現在完全呈現在眼前,屍林中的禿鹫已經撕開她的面紗衣裳,既然看清楚了,爲何你要害怕逃走呢?
貪著女人是一種顛倒的惡習,從世人的種種風俗習慣去觀察,這種貪著的顛倒與愚癡是顯而易見的。作者在此舉出印度當時的風俗習慣,讓人們反思:既然自己對屍林中赤裸裸的女人不起貪心,那爲什麼要對世間那些身覆紗麗的女人生貪心呢?
在古印度,女人平時都得戴面紗,覆蓋自己的臉部,防止別的男人見到她的容貌,即使是自己的丈夫,未婚之前,也無法一睹芳容。在新婚時,少女頭覆紗巾,鼓足很大的勇氣,才敢擡頭隔著紗巾看自己的男人,丈夫把她的面紗撩開時,她更是嬌羞地低頭垂視,不敢擡頭。這種嬌羞的神態,使貪心很大的男人心神飛蕩,不能自持。有些男人對自己所貪愛的女子,因爲無法見到面紗後的臉容,往往日夜思慕,爲不能親睹而惆怅不已。按當時的風俗習慣,女人在死亡出葬之前,都得戴著面紗,別的男人無論怎樣思慕,也很難見到,然而等她被送到了屍林,不管是誰,都可以見到她的容顔了。禿鹫等將她的面紗、衣裳全部撕去,昔日那令人神魂顛倒的嬌容完全呈現在眼前,可是此時,貪心最大的男人也會驚慌失色,倉忙逃走,就連看也不敢看,更不用說是生貪心了。昔日你日夜思慕、魂牽夢萦的玉女嬌軀,現在已畢現于前,爲何你如此害怕呢?要知現在這個身軀與昔日並無異樣,都一樣是由骨肉皮膚組成,既然你現在對這個肉身如此害怕,那昔日又爲何那樣貪愛呢?
活著的女人身軀,與放在屍林中的女人身軀,結構模樣並無區別,而且屍林中的女身,已完全沒有了遮掩。如果男人貪愛女人的容貌,那麼在屍林中的女人,其容貌與昔日並無多大改變,往昔那麼貪求,此時爲何不生貪心呢?以前我在屍林中見到一個熟悉的老鄉,將他妻子的屍體送在那兒天葬,我們一言不發地看著那具屍體,被禿鹫撕食,一會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呆了許久他突然對我說:“啊,佛經中說人的身體是不淨物組成,確實是這樣啊!以前我特別疼愛妻子,總以爲她非常好看,但今天突然有了認識……。”我想不管是誰,能冷靜地思考,就一定會明白,貪愛女人的容貌,確實是一種顛倒的愚昧行爲。仔細分析下,這種貪愛毫無道理,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執愛,假如能認識到這點,面對女人的容顔,一定能克製這種無明惡習的捉弄。
昔日他眼窺,汝即忙守護,
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護?
既見此聚屍,鹫獸競分食,
何苦以花飾,殷獻鳥獸食?
昔日其他男人僅僅用眼角偷偷欣賞,你就要忙著遮擋他們的視線,今天禿鹫在撕食她的皮肉,吝啬嫉妒的你爲何不去保護她呢?眼看著這堆不淨物所聚成的屍體,爲衆多禿鹫、野獸所吞食,事實既然如此,你又何苦以花鬘等飾物,殷勤地奉獻給這鳥獸的食物呢?
貪欲很重的男人,對自己的妻子極爲貪愛,也往往極盡遮護,別的男人偷偷看上一眼,他心中也會嫉妒難平,馬上會將她遮掩起來,不讓別人窺觎。在古代無論印藏漢地,一般女人不准和他人接觸,甚至不能獨自出門;而國王及貴族,他們對成群的妻妾,會專門派人監護看管。世間男人對女人的貪愛與護惜,在曆史上曾留下許多故事,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很明顯地了知這點,那些貪心、嫉妒心都很重的男人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爲突出。然而不管你在以前如何護惜女人,當她的屍體被送到屍陀林中時,成群的禿鹫、狐狸、野狗等,一塊塊地撕咬著她的皮肉、內髒,刹那之間,讓她變得四分五裂、血肉狼藉,這時候,你卻無動于衷,任由其事。很奇怪啊,以前別人只是偷看一眼,你就會妒火中燒,忙著遮護;現在那些卑微的鳥獸,都在殘食她的嬌軀,爲何不去保護她,不去爲她而爭鬥呢?你不是很貪愛她的容顔身體嗎?
昔日那楚楚動人的美女,今日在屍林中,成爲了鳥獸的食物;在自己的眼前,原先那萬般貪愛的嬌軀,爲鳥獸所撕裂,露出了令自己惡心嘔吐的膿血、腐肉、白骨、不淨糞……,既然親眼看到這些,那麼自己爲什麼要給這種鳥獸食物殷勤地獻上花鬘寶飾呢?這種事情如果前後仔細想想,確實是令人發笑。大家可以想,如果一個人長年對豬、羊、雞鴨等禽獸百般呵護,用種種金銀美飾打扮裝飾,然後送給猛禽惡獸做食物,這種事一定會令人們譏笑不止,而事實上,世人都在幹著這種可笑的蠢事。人們似乎已經麻木,毫無心智,根本沒有想到女人的身軀只是不淨物之聚合,最終都會成爲鳥獸的食物。一代代世人仍然在貪愛著女人,耗盡財産、精力,給自己所貪愛的女人,不辭辛勞地獻上種種美飾,不斷地在這種鳥獸食上浪費自己的生命,造作種種惡業。
當然,以上所講的內容是針對男衆的教言,女衆可以從間接意義上去理解。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說過:“如女身不淨,汝自身亦然。”男衆的身體如同女身一樣,也是不淨物之聚合,毫無可貪愛之處,大家應反複誦讀思維這些教言,如從內心深處生起了人身不淨的定解,定可斷除貪欲。
若汝見白骨,靜臥猶驚怖,
何不懼少女,靈動如活屍?
如果見到白色的骷髅,即使靜臥不動也會令你驚怖不安,那麼像屍體一樣由風大帶動的少女,你爲什麼一點兒也不害怕呢?
在屍林或荒地中,如果見到女人的屍骸,雖然這種腐屍爛骨擺放在地上,一點也不會活動,人們仍然會非常害怕。在古印度,人們處理屍體與其它地方不同,那時人們將死人的屍體往屍林中一扔,便不再管了,因而,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完整的屍體、骨架,與鳥獸撕食後的殘肢斷軀。一個女人變成了這種樣子後,即使是貪心最大的男人,也會見而生畏、迅速遠離,根本不可能生起什麼貪心。然而在這些同樣的骨肉,尚有風大的支撐能夠活動之時,你爲什麼不害怕呢?女人在活著時,你細去分析,與死後的身軀、容顔、結構並無多大區別,人們對死後不動的女身恐懼不已,可是對能夠活動的女身不但不害怕,反而要百般貪戀,希求與之共處,這種現象確實難以想通啊!在馬爾康地區一帶,以前有過許多“起屍”(鬼魅借助剛死的屍體而活動),如果一個女人在死後,屍體突然在床上慢慢蠕動,然後猛然站起,雖然容顔與往昔無異,然而最貪愛她的男人也會驚嚇至昏厥過去。所以一般藏族人在死亡叁天後,會用繩子捆緊,以防“起屍”;康藏一帶的藏人建房子,其門框特別矮,也是爲了防止“起屍”的緣故。人們如此害怕詐起的屍體,那爲什麼不害怕女人活著時的骨肉,反而要對之貪戀呢?女人確實比妖魅更爲可怕,如果遇到“起屍”,最多不過失去今世的生命而已;而爲活著的脂粉骷髅所俘虜,破壞了戒體與修行時,多生累劫的安樂與解脫生命都要因之而失去。《正法念處經》中如是說:“女人禍害根,今生與來世,若欲自樂者,應當舍女色。”作爲修行人,應當反複內省:自己如果對不動的女人屍體尚是心驚膽戰,那爲什麼不對能危害自己的活動女屍體生起更大的怖畏呢?
女衆們應當注意,雖然男女的身軀,其本質沒有多大區別,都是穢惡不淨物的聚合,但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衆多經典中著重提出了女人的過失,如《涅槃經》、《楞嚴經》、《地藏十輪經》、《妙法蓮華經》等。有些經典中提出了女身有五種過患,如不能現得轉輪王位…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