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P66

  ..续本文上一页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再者,那充满污垢的女身,不付出代价是得不到的,贪者今生必须为她一辈子奔波劳碌,来世也还要因此饱受地狱等苦难。

  以上的二十多颂中,从各方面阐述了女身不净的事实,可是世间许多人执迷不悟,对这样污垢的女人充满了贪爱。然而这种贪求并非可轻易地满足,要得到女人,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这些代价总的来说,即是:今生须为她奔波劳碌,来世须为此饱受地狱等苦难。世间人为女人而在即生奔波劳碌,受苦受难,丧尽脸面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现量了知的。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故事,像中国古代的烽火戏诸侯、殷纣王、唐玄宗等等,为女人而失去江山性命,奔波劳累;而一般的平民百姓,为得到女人而受苦,更是有目可睹的事实。

  麦彭仁波切在《诗学善说海》中,讲了猛光王的一个公案。猛光王与一位大臣率兵降伏了一个国家后,当时猛光王见到了当地有一个脸上长有很多疮疱的小女孩,觉得她非常丑陋,便对大臣说:“她很可怜,长得这么难看!”聪明的大臣对国王说:“不一定,现在她只不过是穷困,才成了这副模样,以后也许很多男人会喜欢她,她甚至可以叫男人爬在地上当马骑……”猛光王根本不相信,于是大臣悄悄地将那名女孩带回家中,叫一些医生精心治疗,使她恢复了健康。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那名女孩日渐长大,竟然成了一名楚楚动人的美女。一日,大臣请猛光王到家中作客,并设计让国王见到了那位女孩,国王见后果然生起贪爱,不惜一切代价,将她娶为妃子。大臣又对那名女孩暗授计谋,让她装病,并说这种怪病只有骑在丈夫身上,让丈夫学马嘶叫才能治愈。在贪心的驱使下,猛光王果然上当,当时那名女子还要求有乐师伴奏,猛光王也百依百顺,将一名乐师蒙上双眼,带到王宫的楼顶演奏乐曲,他自己驮着妃子爬在地上,一边还声嘶力竭地学着马叫。那名乐师一听,便知道国王受到了女人的蒙骗。原来乐师也曾受过一名妓女的欺骗,耗尽了家财,最后那名妓女又骗他吃大便,而他鬼迷心窍,竟然吃了粪秽,结果那名妓女还是把他赶出了家门。像这种故事,在人世间每天都在发生,你们或许也有耳闻。

  根霍仁波切在注疏中说:“上等女人要花费金银财宝才能得到;中等女人要以牦牛和马匹来换取;下等女人也要以锦缎来换取,没有财物是得不到的。”然而得到了女人的男人,他今世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快乐。很多故事中说得很好:某对男女历尽艰辛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而实际上,从此吵吵闹闹,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大智度论》中说:“诸欲乐甚少,忧苦毒甚多,为之失身命,如蛾赴灯火。”那些为贪女人而活的人,如同飞蛾赴火,一生劳苦忧恼不休,最终也只是悲惨死去,毫无所得而已。

  为了满足女人对财产的贪心,有些男人不惜以造罪的手段赚取财物;而与女人共住,经常会造不净行的自性罪;以这些罪业,后世更要遭受地狱中的剧苦。大家对此不要在文字上泛泛而读,而应在内心反复思维,结合自己对生活实际情况的了解,相信一定可以对这些苦难本质的法生起厌离心。

  少无生财力,及长怎享乐?

  财积寿渐近,衰老欲何为?

  年少时没有能力赚钱,长大了以后,凭什么享受欲乐呢?盛年之时为了积聚钱财而辛劳,等钱财积聚起来时,年纪也老了,衰朽老翁还要色欲做什么呢?

  世人为了追求贪欲辛勤不息,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满足。人在尚未成年时,智力、体力等各方面都未成熟,没有积聚财富的能力,到年龄稍长,情窦初开,此时因没有钱财,无法得到女人。为了得到女人,在成年之后,男人们不得不拼命地赚钱,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如宣化上人所说:“在家人很可怜,整天为贪欲而奔波,正是所谓的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这样为积累财产而耗尽精力,也就没法享受很多的欲乐。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成年后,虽然成家娶妻,然而他必须为了家庭生活,为了积累财产而日夜操劳。心思不停地为此谋虑,身体为此不停地忙碌,等钱财积聚起来时,他自己也发白眼花,成老人了。有些人以为成了家后,可以享受欲乐,实际上成家之后,尚未尝到所谓的美好生活,自己却在操劳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宝贵的人生已经在琐事中耗尽了。所以人在壮年时,忙于聚财,也没有享受欲乐的机会,等到钱财积攒够了,可以安然地度日时,自己已经成了垂暮老朽,这时根本就没有享受贪欲的能力,还需要女人做什么呢?那时他白发苍苍地坐在那儿,连移动身体都会觉得困难,只好呆坐着,回顾自己的一生,如同《中观四百论》中所说:“壮年自所作,老时不乐彼。”悔恨懊恼不已!

  一些世间人也说:“唉,人的一生没有好过的时候!小时候,精力时间都有,但没有钱,没办法玩乐;中年时候,精力、金钱都有,但没有空闲时间,也没办法玩乐;到了老年,时间、金钱都有了,但没有精力,还是没办法玩乐。”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不可能有轻松享乐的机会,世俗欲乐生活充满艰难而且毫无意义,明了这点后,我们还贪执它干什么呢?

  多欲卑下人,白日劳力竭,

  夜归精气散,身如死尸眠。

  有些多欲的低贱苦力,白日的劳作使体能耗尽,晚上回家时困顿至极,身如死尸一样睡在床上,无法享受欲乐。

  世间很多贪欲炽盛、地位低贱的人,为了积攒维持家庭生活的钱财,不得不做各种重活。他们起早摸黑,白天不停地劳作,竭尽了自己的体力,好不容易收工了,自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一头倒在床上,睡得如同死尸一样,这种情形下,对贪欲再也不会有享受的能力。世间人劳作的艰苦,你们一部分人多多少少也许有过体验,不要说干农活、搬运这些苦工,就是现在一般的工厂,像纺织、装配等等,这些工厂的工人要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高效率地进行工作,几个小时干下来,全身如同散了架一样,根本没有精力再想其它的事情。脑力劳动方面也如此,坐在办公室几个小时,脑子高速运转,一下班就会像虚脱一样,疲惫不堪。有些人以为世间人没有什么清规戒律,可以随意享受欲乐,日子过得很自由快乐,实际上情况并不是那样。世间生活的艰辛苦楚,大家好好看看已成过家的人,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就可了知。贪欲就如同一付精美的辔头,如果有人受其诱惑而戴起来,等待他的将是不停地拉车套磨,陷于劳累之中无法解脱。

  或需赴他乡,长途历辛劳,

  虽欲会娇妻,终年不相见。

  有些人为了生计而远赴他乡,历尽长途跋涉的艰辛,虽然他们渴望与娇妻欢聚,却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

  有些人为了生活,为了让亲人得到满足,不得不离开家门远赴他乡,去做买卖,或受雇出征,因此而长途跋涉,备尝艰辛。在异国他乡的途中,人生地疏,困乏忧苦不绝,虽然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却因路途遥远,活计繁忙等各种原因,无法实现回家的梦想。古时候,交通通讯不便,人们离家之后,往往常年累月与家中音信隔绝,只有长吁短叹,饱受思念家人的痛苦,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关于思乡的诗篇。古印度有一篇名诗叫《白云的召唤》,诗中写了一对夫妻分别十二年的痛苦历程,看起来使人油然而生悲叹。有一本西方作家写的《离别的痛苦》,其中也反映了在家人的生活,时时处在爱别离之中。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一家人两地分居的情况有很多,有的甚至两三年中都无法见面。这些人虽然很想回家,享受欲乐,但有的人因为没有赚到钱,有的人因为受人雇佣自己没有自主权,因而无法回家,只有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煎熬中生活。

  世人想求得贪欲的满足是如此困难,而贪欲实际上又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这就像吸毒一样,越吸毒瘾越大,享受贪欲之后,人的贪心也会更加炽盛,无论如何也只有在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之中生活。

  或人为谋利,因愚卖身讫,

  然利犹未得,空随业风去。

  也有人为了谋求微薄的利益,愚昧地出卖自身,然而应得的财利还没有到手,自己已经随业风漂泊而去了。

  有些愚昧无知的人,为了得到一点可怜的财利,以换取女人的欢心,甚至不惜将自身卖给他人。然而应得的利益尚未得到之前,自己的无常大限已到,只有两手空空地随业风而去!或者因雇主的事业失败,雇主的突然死亡,自己卖身的财利无法取得,也只有空手而归,毫无所得而去。这种事情,任何时代,都可以现量看到。所谓的“卖身”,大家应理解有许多种形式,例如给别人做奴仆、雇佣工、保镖等等,这些人完全要听从雇主的吩咐,如同工具一样,自己一点自主权也没有,这无疑是将自己的身命卖给了他人。

  有关此颂的解释,各论师不尽相同。根霍仁波切解释说:“父母为了让儿女得到安乐,把儿女卖给别人,最终只有得到痛苦……。”《佛子正道》中解释说:“愚者为财利而鬻自身,然不得其值,徒为他人事业风所动摇,自无主宰……。”其它还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方法。但多数论师中,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认为此颂所阐述的是贪求欲乐者为得财利,而愚昧地出卖自身,最终因无常业风,得不到应得的利益。印藏两地的修行人经常说:“世人舍大而求小,为今生的小利乐而奔命,却将修持正法以求得永世安乐的大利益给放弃了。虽然他们劳苦一生,然而最终只有空随业风而去可怖的中阴世界。”

  世人的生活如此悲惨,我们如果不出家修行,放弃对欲乐的贪求,也难免如此啊!律藏云:“出家人如住净室,在家人如住火宅。”《法苑珠林》中云:“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大家想想自己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全都是三宝的加持所致,自己一面应感激三宝的恩德,一方面应精进修持,斩断贪欲的轮回铁索,以免它将自己捆缚在那世间的苦海中。汉地的禅师说过:“如果不断除贪欲,无论在家出家,痛苦是不会远离的。”…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