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P66

  ..續本文上一頁今生逐塵勞,彼世遭獄難。

  再者,那充滿汙垢的女身,不付出代價是得不到的,貪者今生必須爲她一輩子奔波勞碌,來世也還要因此飽受地獄等苦難。

  以上的二十多頌中,從各方面闡述了女身不淨的事實,可是世間許多人執迷不悟,對這樣汙垢的女人充滿了貪愛。然而這種貪求並非可輕易地滿足,要得到女人,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這些代價總的來說,即是:今生須爲她奔波勞碌,來世須爲此飽受地獄等苦難。世間人爲女人而在即生奔波勞碌,受苦受難,喪盡臉面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現量了知的。曆史上也有許許多多這方面的故事,像中國古代的烽火戲諸侯、殷纣王、唐玄宗等等,爲女人而失去江山性命,奔波勞累;而一般的平民百姓,爲得到女人而受苦,更是有目可睹的事實。

  麥彭仁波切在《詩學善說海》中,講了猛光王的一個公案。猛光王與一位大臣率兵降伏了一個國家後,當時猛光王見到了當地有一個臉上長有很多瘡疱的小女孩,覺得她非常醜陋,便對大臣說:“她很可憐,長得這麼難看!”聰明的大臣對國王說:“不一定,現在她只不過是窮困,才成了這副模樣,以後也許很多男人會喜歡她,她甚至可以叫男人爬在地上當馬騎……”猛光王根本不相信,于是大臣悄悄地將那名女孩帶回家中,叫一些醫生精心治療,使她恢複了健康。俗話說“女大十八變”,在優裕的生活環境中,那名女孩日漸長大,竟然成了一名楚楚動人的美女。一日,大臣請猛光王到家中作客,並設計讓國王見到了那位女孩,國王見後果然生起貪愛,不惜一切代價,將她娶爲妃子。大臣又對那名女孩暗授計謀,讓她裝病,並說這種怪病只有騎在丈夫身上,讓丈夫學馬嘶叫才能治愈。在貪心的驅使下,猛光王果然上當,當時那名女子還要求有樂師伴奏,猛光王也百依百順,將一名樂師蒙上雙眼,帶到王宮的樓頂演奏樂曲,他自己馱著妃子爬在地上,一邊還聲嘶力竭地學著馬叫。那名樂師一聽,便知道國王受到了女人的蒙騙。原來樂師也曾受過一名妓女的欺騙,耗盡了家財,最後那名妓女又騙他吃大便,而他鬼迷心竅,竟然吃了糞穢,結果那名妓女還是把他趕出了家門。像這種故事,在人世間每天都在發生,你們或許也有耳聞。

  根霍仁波切在注疏中說:“上等女人要花費金銀財寶才能得到;中等女人要以牦牛和馬匹來換取;下等女人也要以錦緞來換取,沒有財物是得不到的。”然而得到了女人的男人,他今世的生活並不會因此而快樂。很多故事中說得很好:某對男女曆盡艱辛終成眷屬,從此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而實際上,從此吵吵鬧鬧,悲慘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呢!《大智度論》中說:“諸欲樂甚少,憂苦毒甚多,爲之失身命,如蛾赴燈火。”那些爲貪女人而活的人,如同飛蛾赴火,一生勞苦憂惱不休,最終也只是悲慘死去,毫無所得而已。

  爲了滿足女人對財産的貪心,有些男人不惜以造罪的手段賺取財物;而與女人共住,經常會造不淨行的自性罪;以這些罪業,後世更要遭受地獄中的劇苦。大家對此不要在文字上泛泛而讀,而應在內心反複思維,結合自己對生活實際情況的了解,相信一定可以對這些苦難本質的法生起厭離心。

  少無生財力,及長怎享樂?

  財積壽漸近,衰老欲何爲?

  年少時沒有能力賺錢,長大了以後,憑什麼享受欲樂呢?盛年之時爲了積聚錢財而辛勞,等錢財積聚起來時,年紀也老了,衰朽老翁還要色欲做什麼呢?

  世人爲了追求貪欲辛勤不息,而實際上不可能得到滿足。人在尚未成年時,智力、體力等各方面都未成熟,沒有積聚財富的能力,到年齡稍長,情窦初開,此時因沒有錢財,無法得到女人。爲了得到女人,在成年之後,男人們不得不拼命地賺錢,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四處奔波,如宣化上人所說:“在家人很可憐,整天爲貪欲而奔波,正是所謂的風餐露宿,披星戴月。”這樣爲積累財産而耗盡精力,也就沒法享受很多的欲樂。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成年後,雖然成家娶妻,然而他必須爲了家庭生活,爲了積累財産而日夜操勞。心思不停地爲此謀慮,身體爲此不停地忙碌,等錢財積聚起來時,他自己也發白眼花,成老人了。有些人以爲成了家後,可以享受欲樂,實際上成家之後,尚未嘗到所謂的美好生活,自己卻在操勞中不知不覺地衰老,寶貴的人生已經在瑣事中耗盡了。所以人在壯年時,忙于聚財,也沒有享受欲樂的機會,等到錢財積攢夠了,可以安然地度日時,自己已經成了垂暮老朽,這時根本就沒有享受貪欲的能力,還需要女人做什麼呢?那時他白發蒼蒼地坐在那兒,連移動身體都會覺得困難,只好呆坐著,回顧自己的一生,如同《中觀四百論》中所說:“壯年自所作,老時不樂彼。”悔恨懊惱不已!

  一些世間人也說:“唉,人的一生沒有好過的時候!小時候,精力時間都有,但沒有錢,沒辦法玩樂;中年時候,精力、金錢都有,但沒有空閑時間,也沒辦法玩樂;到了老年,時間、金錢都有了,但沒有精力,還是沒辦法玩樂。”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不可能有輕松享樂的機會,世俗欲樂生活充滿艱難而且毫無意義,明了這點後,我們還貪執它幹什麼呢?

  多欲卑下人,白日勞力竭,

  夜歸精氣散,身如死屍眠。

  有些多欲的低賤苦力,白日的勞作使體能耗盡,晚上回家時困頓至極,身如死屍一樣睡在床上,無法享受欲樂。

  世間很多貪欲熾盛、地位低賤的人,爲了積攢維持家庭生活的錢財,不得不做各種重活。他們起早摸黑,白天不停地勞作,竭盡了自己的體力,好不容易收工了,自己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一頭倒在床上,睡得如同死屍一樣,這種情形下,對貪欲再也不會有享受的能力。世間人勞作的艱苦,你們一部分人多多少少也許有過體驗,不要說幹農活、搬運這些苦工,就是現在一般的工廠,像紡織、裝配等等,這些工廠的工人要如同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高效率地進行工作,幾個小時幹下來,全身如同散了架一樣,根本沒有精力再想其它的事情。腦力勞動方面也如此,坐在辦公室幾個小時,腦子高速運轉,一下班就會像虛脫一樣,疲憊不堪。有些人以爲世間人沒有什麼清規戒律,可以隨意享受欲樂,日子過得很自由快樂,實際上情況並不是那樣。世間生活的艱辛苦楚,大家好好看看已成過家的人,問問他們的生活情況就可了知。貪欲就如同一付精美的辔頭,如果有人受其誘惑而戴起來,等待他的將是不停地拉車套磨,陷于勞累之中無法解脫。

  或需赴他鄉,長途曆辛勞,

  雖欲會嬌妻,終年不相見。

  有些人爲了生計而遠赴他鄉,曆盡長途跋涉的艱辛,雖然他們渴望與嬌妻歡聚,卻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

  有些人爲了生活,爲了讓親人得到滿足,不得不離開家門遠赴他鄉,去做買賣,或受雇出征,因此而長途跋涉,備嘗艱辛。在異國他鄉的途中,人生地疏,困乏憂苦不絕,雖然想回家與親人團聚,卻因路途遙遠,活計繁忙等各種原因,無法實現回家的夢想。古時候,交通通訊不便,人們離家之後,往往常年累月與家中音信隔絕,只有長籲短歎,飽受思念家人的痛苦,因此而留下了許多關于思鄉的詩篇。古印度有一篇名詩叫《白雲的召喚》,詩中寫了一對夫妻分別十二年的痛苦曆程,看起來使人油然而生悲歎。有一本西方作家寫的《離別的痛苦》,其中也反映了在家人的生活,時時處在愛別離之中。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一家人兩地分居的情況有很多,有的甚至兩叁年中都無法見面。這些人雖然很想回家,享受欲樂,但有的人因爲沒有賺到錢,有的人因爲受人雇傭自己沒有自主權,因而無法回家,只有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痛苦煎熬中生活。

  世人想求得貪欲的滿足是如此困難,而貪欲實際上又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這就像吸毒一樣,越吸毒瘾越大,享受貪欲之後,人的貪心也會更加熾盛,無論如何也只有在得不到滿足的痛苦之中生活。

  或人爲謀利,因愚賣身訖,

  然利猶未得,空隨業風去。

  也有人爲了謀求微薄的利益,愚昧地出賣自身,然而應得的財利還沒有到手,自己已經隨業風漂泊而去了。

  有些愚昧無知的人,爲了得到一點可憐的財利,以換取女人的歡心,甚至不惜將自身賣給他人。然而應得的利益尚未得到之前,自己的無常大限已到,只有兩手空空地隨業風而去!或者因雇主的事業失敗,雇主的突然死亡,自己賣身的財利無法取得,也只有空手而歸,毫無所得而去。這種事情,任何時代,都可以現量看到。所謂的“賣身”,大家應理解有許多種形式,例如給別人做奴仆、雇傭工、保镖等等,這些人完全要聽從雇主的吩咐,如同工具一樣,自己一點自主權也沒有,這無疑是將自己的身命賣給了他人。

  有關此頌的解釋,各論師不盡相同。根霍仁波切解釋說:“父母爲了讓兒女得到安樂,把兒女賣給別人,最終只有得到痛苦……。”《佛子正道》中解釋說:“愚者爲財利而鬻自身,然不得其值,徒爲他人事業風所動搖,自無主宰……。”其它還有一些不同的解釋方法。但多數論師中,結合上下文的內容,認爲此頌所闡述的是貪求欲樂者爲得財利,而愚昧地出賣自身,最終因無常業風,得不到應得的利益。印藏兩地的修行人經常說:“世人舍大而求小,爲今生的小利樂而奔命,卻將修持正法以求得永世安樂的大利益給放棄了。雖然他們勞苦一生,然而最終只有空隨業風而去可怖的中陰世界。”

  世人的生活如此悲慘,我們如果不出家修行,放棄對欲樂的貪求,也難免如此啊!律藏雲:“出家人如住淨室,在家人如住火宅。”《法苑珠林》中雲:“出家修道易爲,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實難,如陸地行船。”大家想想自己現在無憂無慮的生活,這全都是叁寶的加持所致,自己一面應感激叁寶的恩德,一方面應精進修持,斬斷貪欲的輪回鐵索,以免它將自己捆縛在那世間的苦海中。漢地的禅師說過:“如果不斷除貪欲,無論在家出家,痛苦是不會遠離的。”…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