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总在分分秒秒地靠近,当下呼气后,还有没有吸气的机会,你们想过没有?各人现在还为自己无始所积的重重罪障所缚,万一这口气吸不进来了,后果能不让你害怕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懈怠呢?大家应该抓住每一个刹那,努力去祈求金刚上师、诸佛菩萨,尤其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本体金刚萨埵,在他面前一心一意地哀求救护,白天黑夜不停地念诵心咒,至诚地忏悔罪业,祈求庇佑!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死神是不能信任的,它不管你罪业是否已经清净,也不论你是否生病,随时都会降临。人寿多么短暂,一点也不可依恃。
三界众生,无一可逃脱死魔的掌握,亦不能把握死神何时来临。假如能知道它是在明年、后年、抑或十年后某时间来,那么我们也可从容地安排一下自己怎样度日子,怎么修行;或者可以与死神交上朋友,让它在我们将罪业忏净,身体生病、衰坏了,才来将自己带走,能有此机会,大家也可以轻松悠闲地过日子。但是这种情况一点可能性都没有,死神对谁都是冷酷无情的,谁也不能信任它,无论你罪业净未净,也不论你在生病或健康时,它刹那之间便降临。在它的掌握下,人的寿命极其脆弱、短暂,毫无依赖。《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死者大敌如暴雷,谁亦不知何时到。”我们看看身边的人,有些人在病床上折磨多年才死,有者却不一样,身体好好的,在站着、坐着,说话或吃饭时,突然就断气,被死魔之黑索套走了。1996年给我们讲爱国主义课的达吉部长,那时他说:“到2000年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时我们如何如何……”大家也许还记得,他很年轻,身体也很好,前些日子却突然去世了(昨天丹增活佛到马尔康给他念经超度)。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热情,却没有等到现代化,自己已先走到前头。你们看看,人生就是这样。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死魔无声瞬间至,生命如同风中灯。”在《亲友书》中亦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藏族有一个谚语也说:重病卧床待死间,眼见无病百人亡。是说有些人患了重病,以为自己会死去,在此之间,许多健康人却死了,其意指死魔降临是没有确定的,无论对何种人,何时、何地都会降临。
死神是如此无情,突然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有充分准备,当死魔来时,能安然地祈祷上师、入大圆满定、观修往生窍诀,有这样的把握和准备,无论死魔在何时、何地来临,你都可以安详地辞世。你如果还没有这样的把握和准备,应该赶在死神之前,速速在上师三宝前忏净罪业,祈求加持,自己精进地修持正法,随时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到时候方可无畏地面对死魔。不管什么情况,只要你能随时有准备,就不会临阵慌乱,对付死魔也是如此。
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
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
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
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在死时必然舍弃生前的一切,所以为了亲人与仇敌,造作了种种罪业。然而仇敌都将化为虚无,亲人亦将如烟一般消散无迹,自己亦必定会死去,世上一切亦终归空无。
我们人类一方面来说很了不起,与旁生不同,有智慧、有追求,对外境物质世界,似乎什么都能征服,能制造出许多新产品,为自己服务。但仔细想起来,人确实是很愚昧,只是将目光对准外境,将外界形形色色研究、观察得很仔细,却把自己给忘了。与自我时刻不离、关系最密切、最重要的身心与生命奥秘问题,丝毫也没有去观察、思考过。自己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生死之间是什么东西在连接着?人们似乎是忘了自己要死亡,也忘了死时什么都依恃不了的事实。人们似乎没有想到,即使是一个国王,虽然活着是威慑天下,死时眷属受用什么也带不走,唯一跟随者是黑白二业——“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死时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弃所有权力、名声、财产、眷属,随业力而去中阴境,独来独去,如同酥油中抽出一根毛一样,丝毫也带不走。
人世间的盛衰变化,人们都见过、听过,但是,似乎谁也未曾认真想过,反而去为亲戚、朋友,为衣食受用,不择手段去造作杀生、偷盗、欺骗等恶业;对怨恨敌人,生起猛烈嗔恨、嫉妒心,而与他们明争暗斗,勾心斗角,造下了弥天罪业。这些恶行,似乎一生中都没有停过。如果世人静下来仔细地观察、思维一番,仇敌亲友都会如灰飞烟灭、烟消云散,自己终有一天与他们一样必死无疑。自己的嗔恨对境、贪爱对境,其实质上与云烟无异,唯有一些暂时幻象,分析起来毫无实义。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想想:自己小时候的亲人、朋友,还有曾与自己打架结怨的仇人,有多少已经离开了此世,现在仍留存此世者是否都一样会消亡呢?
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
人生如同梦幻一般,无论任何事物,发生过后,只能成为忆念之影尘,一切往事再无法经历。
我们的一生经历过许多事情,无忧无虑的童年、欢乐浪漫的少年时代,雄心勃勃抑或忧郁之青年时代……。那些感觉过的天真快乐、忧虑痛苦等种种令人欢笑或让人哭泣之经历,现在也只能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回忆,破破碎碎,与自己昨夜之梦境差不了多少,唯有存于意念之境,我们无论用什么办法,亦不可能再去经历。
法王如意宝在讲这一段时,提及他五十年前在洛若寺,那时他自己才十六岁,金刚道友很多,个个都是开朗活泼,生命力很旺盛,每天都过得很快乐,但现在只剩下他和邬金丹增喇嘛。当年的情景都成了梦境,现在再也无法去感受经历了。
第一次听这个颂词时,我感受特别大,一生中的种种经历、种种痛苦,至此恍然如梦中事,如缥缈之云烟。一切事物之本质如虚空一般,而世人为了亲友、怨仇,为世间八法争争夺夺,劳扰不休。他们的种种执着,如同攀抓虚空,虚耗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招致将来之痛苦,确实是太愚昧了。大家也回忆自己的一生,恩恩怨怨,得意失意,世事炎凉,诸般往事,今天是否还能去执持?是否还能去感受呢?你们再去执着它,它也只能是如虚空一般,与昨夜的梦一般,除了给你一种虚幻的心里影像外,不可能再有任何意义。往事不可能重复了,大家应该抛弃这一切毫无实义的世间法,将宝贵人生用于了达生命,达到彻底醒悟、解脱之境,才是唯一有意义,能够利益自他之大事业。
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而且,于此短暂的一生中,亲友和仇敌大半都已经去世了,然自己为他们造罪而招致之果报,丝毫不爽等在自己面前。
我们南赡部洲人寿很短暂,在短短一生中,很多人为了亲人、仇人,不停地造作恶业。而实际上,如果他们临终时回头看看,亲友也罢、仇人也罢,大都早被无常吞噬了,留下的只有丝毫不爽之业报,等着自己去感受,此时,反省自己一生为保护亲人、斗争仇怨而造下的累累罪业,后悔也无用了。今天早上,我听到家乡一个消息,正是这方面血淋淋的事实。我家乡的一户人家,他们有五口人,家里两个小伙子卖光家产,将这些钱换了两支枪,准备与经常欺负他们的仇家作决斗,结果与公安人员发生枪战而死去。面对家破人亡,家人嚎啕大哭……。你们看,世事大抵如此,世人拼命地保护亲人,报复仇怨,但往往是宿业所感,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越努力下场越悲惨。而且无论成功、失败,为此所造的罪业,不会报应在别人头上,唯有造罪者自己去慢慢地承受!在座诸位如果还有亲仇执着,这个血淋淋的教材,也许能让自己清醒一点。
大家都是相信因果的人,也都一定程度地明白因果报应之理,在《教诫国王经》里讲:国王去世后,诸眷属财产都带不去,只有一生中所造的黑业、白业,像影子一样跟随自己。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亦言:自己的恶业报应,其他人即使是再亲的父母、妻子等都不会代受。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知道伏怨护亲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放弃这一切贪嗔恶业,而且趁现在有取舍自在之机会,忏悔自己以往所造的恶业。
因吾不甚解:命终如是骤,
故起贪嗔痴,造作诸恶业。
因为我未甚深地了解,生命的终结竟是如此突然,所以生起了贪嗔痴三毒烦恼,而造作了许多罪业。
一般你们在没有入佛门、闻思正法时,肯定不会认真地思考人生寿命短暂、无常迅速的道理,像世间大多数人一样,为了名利而奔波,浑浑然已忘了自己要死的事实。而且在皈依佛门后,大多数人也福缘智慧不够,唯在名相上听到了人寿短暂、无常迅速等道理,根本没有深入地理解这些。法王如意宝说过:佛教所讲轮回、因果、无常,如果有智慧的人去思维,越来越觉得深奥难懂,但浅慧而不求甚解者,他会觉得这些浅显易懂。
一般学佛者大抵会如此:刚开始闻思基础教理时,觉得许多道理比较简单,但是真正去深入思考、修持,会觉得越来越深邃、精微,甚至会觉得不可测其堂奥。例如说“诸行无常”,一般人初学时,会觉得这是说诸行现象暂有暂无,故说无常;细细思维一下,诸行无常是说从因缘生故、刹那亦不停变动故、所作性故等有内外密多种意义。
我们从“不甚解”阐述了佛教教理愈深入愈深奥不易解之特点,于此再谈谈佛教另一种不共特点:即佛法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改变,因为佛陀所讲的是最究竟之真谛。比如《入行论》,以前的行人依之修持,现代大乘行人也依之修行,乃至大乘佛法尚住世间,后人还会依之修持;许多人年轻时修持此论觉得非常殊胜,中年时亦会如此,乃至老年更觉此法门之殊胜。然而,世间的知识就不一样,有人研究过:现代人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每年中百分之三十都会“老化过时”。你们看现在达尔文“进化论”已被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也站不住脚了……。人类社会的哲学思潮不知更换了多少代,有些人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