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八)

  

14、菩萨诸业

  

“菩萨诸业”指圣者菩萨所行持的种种事业。具体指每个刹那都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众生海,分别诸法海,深入智慧海,清净诸行海,圆满诸愿海,亲近诸佛海,供养诸佛海,修行经劫海。

  

什么是事业?就是心的能力的外在发挥,比如太阳是本体,光、热是功能,由光热的发挥而长养万物是事业。圣者菩萨以证悟心性的力量,能令本具的功德周遍地发挥作用。心性远离垢障就能起不可思议的妙用,能在一个刹那就做到严净诸刹海、解脱众生海、分别诸法海等等的极广大事业,远远超过了凡夫和小乘阿罗汉的境界。比如世间杰出人士也拥有教育、环保、慈善等等的事业,但在效率、影响、成果等方面无法和圣者菩萨相比。比如圣者菩萨一刹那就能往诣无量佛前广兴供养,能教化十方无量众生,而世间的一个教育家一时只能为几百、几千个人授课,而且一个刹那决定说不出一个字来。所以在做事业的能力上,凡夫和圣者有天壤之别。

  

我们应当心怀最远大的志向,不应以做一些世间事业为满足,应当发愿追随圣者菩萨,成就与他们同等的事业。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海表示无量无边。藏文每一句都有“能”字,汉译为了照顾译文的优美和气势,有几句省略了,但我们持诵发愿时,要有“能”的内涵在里面。

  

普能严净诸刹海

  

无量无边的刹土叫做刹海。以修证的力量普遍净除无量刹土中的器情垢染,令其清净,功德庄严,叫做严净刹土。念一句时,应当发愿:每个刹那都能令如海的刹土像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庄严。

  

解脱一切众生海

  

观察轮回的现状就知道,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身陷在三有牢狱中,被铐上烦恼枷锁,日日夜夜受众苦逼恼,无量劫不得解脱。我们要发愿:一切系缚在惑、业、苦中的众生,我能在说法时以身神变和意神变让他们欢喜、满足,之后,以语教诫神变宣说妙法,让他们当下心得解脱。

  

善能分别诸法海

  

  

诸法海包括讲述方面的教法海和修证方面的证法海。教法按经、律、论分,有无量的文句法蕴,证法按戒、定、慧分,有无量的证德,所以都叫做海。

  

念这一句时,应当发愿求证慧眼一一刹那都能别别观见如海教证诸法的无上境界。就像一面大圆镜子顿时照见森罗万象那样,智慧眼一时就照见如海的教法和证法,对无量法的每一细节都了了分明,毫无错乱。

  

这不是一般智慧的作业。一般智慧的作用相当有限,比如一次只能了知有限的一部分;对于一分法的意义,也要通过渐次地观察才能有所了知;或者,只是在文句上了解,对于内证的境界却茫然无知。

  

大家观察,比如看一页书,迟钝的人做不到“一目一行”,观察力敏锐的人却可以“一目十行”。又比如有这样的修行人,初学道时看不懂经文,但悟道后开了智慧,再看经书,一目了然。这些现象都说明有情本来具有观察的能力,只是被障碍遮蔽而使观察力变得狭小、暗钝,等到障碍消除时,就能现前慧眼一时照见无量法海的境界。比如,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意伏藏之王,在他老人家心中能一时顿现无量无边的法义,无量的显密法海、菩萨地道修证的境界都能极透彻地见到。有这样的智慧,就能起无边妙用,能做极广大的佛法事业。

  

这里,发愿的重点是誓欲把心性本具的观察力开发到究竟,也就是誓愿求证到一刹那就能顿时无杂照见一切教法海和证法海的智力。

  

能甚深入智慧海

  

  

从哪个角度讲智慧是如海呢?打个比方,我们称赞某人智慧如海,是指他对各领域的现象、原理等都了如指掌。由此就知道,是从“智慧的境无量”上来说智慧如海的。所以,智慧海是指对诸法的性相、因果等的无量所知一一通达的智慧。

  

了知了智慧海的涵义后,再认定这里发愿希求的目标。这里是希求每个刹那都能深深趣入了知无量尽所有相的广大智海(“深入”是现证的意思)。这是针对了知尽所有相的广大智慧,誓欲使其作用开发至究竟。所以,重点在发愿令本具的广大智慧的妙力开发到最究竟。颂中“能”字是关键字,表示能力、作用。当广大智慧的力量开发至究竟时,就会现前每个刹那都能入于广大智海的境界。

  

  

普能清净诸行海

  

  

所谓行海,“行”指菩提行——能成就佛菩提的妙行,“海”指无量支分。菩提行就是福慧资粮——能成就佛功德法的智慧资粮和能施予一切众生利乐的福德资粮。成就佛果需要圆满无边的福慧资粮,福和慧都要修到最圆满为止,要修满一切菩提行海,无欠无缺。

  

这一句重点落在“能清净”上。“普能清净诸行海”,就是能做到普令一切菩提行都清净无垢。以布施为例,在行布施时,内心没有悭贪等的烦恼垢;进一步,执著能施、所施、布施的分别心也空净了。像这样,行持一切菩提行时,都能净治违品,不染垢秽,叫做“普能清净诸行海”。

  

有人疑惑:怎么能在“清净”上说能力呢?清净上确实有能力的大小,比如行菩提行时,有悭贪、嗔恚等障垢,都会使菩提行不清净。对于这些违品,你能伏住吗?能断除吗?有多大的净治能力呢?在它现起时,是当下能空净,还是需要经过长时对治才能止息?或者是能净治有限的几种障垢,还是能净治一切障垢?……这样观察就知道,清净菩提行的能力因人而异,大有差别。那么,净治的能力到达究竟是何种境界呢?就是一一刹那都能令无量的菩提行清净无垢。这就是我们发愿求证的目标。

  

总之,念这一句时要发愿求证一一刹那都能令一切菩提行海清净的境界。

  

圆满一切诸愿海

  

  

这是发愿一一刹那都能以戒、定的力量圆满无量菩萨愿海。也就是,每个刹那都能令无量的菩萨愿圆满地实现。比如,利益众生方面的许多愿——愿众生见闻忆触即能灭除罪障、增长福德、获得辩才、开启智慧、增益菩提心、止息烦恼、坚固正念等等,所有这些发愿都能在一个刹那圆满地实现。总之是发愿让自己一切发愿的能力都毕竟圆满。

  

亲近供养诸佛海

  

  

这是发愿一一刹那都能化现无数身显现在十方诸佛刹土,亲近如海诸佛,以周遍虚空界的普贤供养云献上供养。

  

这里的要点是誓欲使心性本具的供养妙力显发至究竟。比如,我们当下就能在佛像前供养一朵花,说明我们本具供养的妙力,土木砖石冥顽不灵,不会供养,可见供养唯是佛性的作用。我们要尊重己灵,使自己佛性的妙力无限地发挥、周遍地发挥。我们现在被客尘烦恼障蔽了,使得灵知狭小局促,等到消尽了虚妄分别时,心性妙力就能彻底地彰显,遍界发挥。这时是佛位的普贤。我们为了求得生命境界的圆满,应当发愿令心性本具的供养妙力毕竟圆满。当供养的妙力到达究竟时,就能一一刹那化现无数身在无量佛前遍虚空界广兴供养,这就是普贤的自性无障碍地尽性发挥。

  

大家要懂得普贤行愿的重点是在这里。想一想,欲证入如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能不发起普贤行愿吗?不发普贤行愿,就没有成佛最圆满的因,怎么能趣证大方广的佛果呢?大家知道,“大”是指体的常遍,即性体遍一切处,无始无终,含裹十方三世。“方”是指相大,圆满含摄常乐我净、智慧、慈悲等的恒沙性德。“广”指用大,能起一切作用。我们的佛性是如此不可思议,要开显它,就必须依仗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

  

  

修行无倦经劫海

  

  

这是发愿:以上这七种事业在无量劫数中行持也无丝毫厌倦,以精进波罗蜜多的力量勇猛勤修,永无疲厌地严净诸刹海、利益众生海等等。

  

以上这八种事业海,一一刹那都修行无缺,叫做毕竟圆满《十地经》所说的菩萨十自在、十力等。这是成就十地(法云地)时的主要事业,但它的同类在十地之前也有显现。

  

以上这些圣者地的大愿,我们在最初学习时,需要在念诵愿文时,以心作意圣者菩萨的事…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