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记(二十一)▪P2

  ..续本文上一页而不立什么,所以说“非是非非”:这真正的自性光明或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既没有“是什么”的固定一相,也没有“非什么”的固定一相。“百非之所不喻”,“百非”指一切戏论,分别心所计的是也好、非也好、既是“是”又是“非”也好、不是“是”不是“非”也好,这一切都说不到法性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法性远离这一切戏论,所以说是“清净句”。这样远离一切戏论,就叫“清净”。反过来,落在戏论中,就不是清净。

  【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

  所谓的“清净”就是指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因为这是离一切边而清净,所以就在这清净中,随缘现出无量如海的功德庄严。也就是从法性身中现起无量方便法身或者说无量的报、化色身。极乐世界的无量庄严统摄起来,就入在一法句中。这个“法”就是指离一切戏论的清净,“清净”就是指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有的佛法都摄在这里面。

  比如二转*轮宣说诸法无我,就是摄入清净句——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但只说到空性这一分,并没有说圆满,只是部分了义。这空性又是什么?实际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真实智慧,不是虚妄分别;是无为身,不是有为身。这是指性体、指如来藏,它的体性是无念的灵知。

  此清净有二种,应知。

  要知道这清净有两种。

  【上转入句中,通一法入清净,通清净入法身。今将别清净出二种故。故言应知。】

  以上辗转摄入的句子当中,把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国土三类庄严全部摄入在一法句中(或者摄入在一个“法”字中),而这一“法”字又入在“清净”二字中,“清净”又入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中。现在要在清净上分出两种差别,所以说“应知”。

  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是哪两种清净呢?一是器世间清净,二是众生世间清净(或者说成依报清净和正报清净)。所谓的器世间清净,就是像上面讲的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就叫器世间清净;所谓众生世间清净,就是像上面讲的八种庄严功德成就佛、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就,就叫众生世间清净。要知道,这个“一法句”中包含两种清净的涵义。

  【夫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体用不一,所以应知。】

  个体的众生是以自己的别业感得的果报体,共处的国土是众生共业果报显现的受用处。由于众生是果报的主体,国土是众生共同受用之处,以体和用不同的缘故,或者以正报和依报不同的缘故,所以要知道清净上会有器情两分。

  【然诸法心成,无余境界。众生及器,复不得异,不得一。不一则义分,不异同清净。】

  但诸法只是一个心造成的,离心就没有境界。所以众生和器既不是别别的两个体,也不是无二的一体。就像梦中人在山上走,人和山不能说是不同的两个体,因为只是一个梦心变的;又不能说是无二的一体,因为人和山的相状不同。由于器和众生不是一种相,所以就可以按意义分成两种;由于器和众生只是心造成的,而不是有两种体,所以心清净时,众生和器同得清净。

  【器者,用也。谓彼净土,是彼清净众生之所受用,故名为器。如净食用不净器,以器不净故,食亦不净。不净食用净器,食不净故,器亦不净。要二俱洁,乃得称净。是以一清净名,必摄二种。】

  “器”是用的意思。意思是说,西方净土是彼清净众生的受用之处,所以叫做器。比如:干净的食物用不干净的器装,由于器不干净,就使得食物也不干净;不干净的食物用干净的器装,由于食物不干净,也使得器不干净。只有食物和器都干净,才称得上干净。所以一个“清净”的名称一定包含器清净和众生清净两种。

  也就是凡是世界清净,就必须是器和众生两者都清净。如果有一者不清净,就不能把这世界叫做清净世界。比如器世界受用的色声等不清净,就使得众生也成为不清净。或者众生世界有烦恼、业的杂染,也使得器世界转成不清净。所以要器情都清净才称得上“清净世界”。

  【问曰,言众生清净,则是佛与菩萨。彼诸人天,得入此清净数否。】

  有人问:所谓的众生清净就是指佛和菩萨。那些人天能算在里面吗?

  意思是人天没有断一分烦恼障和所知障,应当是不清净的众生。只有登地之后分断二障的菩萨和圆断二障的佛才称得上清净,同居土的人天怎么能算在里面呢?

  【答曰,得名清净,非实清净。譬如出家圣人,以杀烦恼贼故,名为比丘。凡夫出家者,持戒破戒,皆名比丘。又如灌顶王子,初生之时,具三十二相,七宝即为所属。虽未能为转轮王事,亦名转轮王。以其必为转轮王故。】

  回答:这些人天是可以称为清净,而不是实际已经得到清净。比如出家的圣者以杀灭烦恼贼的缘故,称为比丘。但凡夫出家人不论持戒、破戒,也都称为比丘。又像得过受职灌顶的转轮王子,一出生就具有三十二相,拥有轮宝、摩尼宝等的七宝。虽然小王子还不能做转轮王的事业,但也称为转轮王,因为他将来一定成为转轮王。

  【彼诸人天,亦复如是,皆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当得清净法身。以当得故,得名清净。】

  极乐世界的人天也是这样。他们往生后都入了大乘正定聚,只进不退,当然毕竟会证得清净法身。以将来一定会证得的缘故,也称为“清净”。

  

《往生论注讲记(二十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