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竭诚方获实益论 讲记四(印光大师文钞选编)▪P2

  ..续本文上一页子《道德经》五千言,已经被火焚化。这样就收取各种经卷,一时乡村的人都叹为奇异。

  【其金刚般若一卷,题字焦黑。访问所由,乃初题经时,有州官能书。其人行急,不获洁净,直尔立题,由是被焚。】

  只有一处特别,就是《金刚般若》一卷经的经题变得焦黑。大家询问缘由才知道,最初写经题的时候,有个州官很会写字,请他来写。这个人做得很匆忙,没有整洁身心,直接就题上去了。当时心没有安住在诚敬当中,写的经题没有功德力,所以火就能烧上去,使得字迹焦黑。

  【其人现在,瑞经亦存。京师西明寺主神察,目验说之。】

  令狐元轨现在还在世,当初写的大乘经也还存在。这是京师西明寺的寺主神察师目睹了这件事而说的。

  【(注)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经。一切佛事,俱以戒行诚敬为本。若戒行精严,诚敬笃至。则三宝诸天,皆为拥护。否则无边法力,莫之能感。】

  一切佛事,无论是书写、讽诵、受持、开演,还是祈福、禳灾、延寿、超度等等,都要以戒行和诚敬为根本。如果戒行精严、诚敬到量,那么三宝诸天就一定来作拥护。

  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知道,三宝的力量周遍在一切时空中,只要我们竭尽诚心来做,就能召来三宝的加持。这不同于求世间的达官贵人,即使费尽功夫,也不一定能求到。佛法上的事,只要具备戒行精严、虔诚恭敬这两个条件,不论做哪种佛事,都有三宝和龙天来拥护、护持。不然,没有持戒和竭尽诚敬,不具有感通的因缘,即使有无边的法力也无法显现。

  【观此诸经毫无所损,唯金刚经题,字迹焦黑,以其人既无戒力,又无诚心故也。受持佛经者,可不以持戒竭诚为急务哉。】

  看到这些大乘经丝毫无损,只有《金刚经》的经题字迹变得焦黑,就是因为当初写经的这位州官,没有持戒的力量,写经时又没有诚敬的心,匆匆而写,所以不具功德力,也就被火烧得焦黑了。以此为鉴,受持佛经的人能不以持戒、竭诚作为当务之急吗?

  比如我们诵经、持咒、念佛,如果恭敬至诚,一句一句都倾注自己的诚心,就能得加持;如果随随便便念过算数,以心不诚敬的缘故,就难以得加持。

  【唐河东有练行尼,常诵法华。访工书者写之,价酬数倍。而洁净翘勤,有甚余者。一起一浴,燃香熏衣。筒中出息,通于壁外。七卷之功,八年乃就。】

  唐朝河东地区有一位叫练行的尼师,常常读诵《法华经》。她访问善于书写的人写经,给他写经的报酬好几倍。

  写经者洁净勤奋,超过其他人。每天起床都做一次沐浴,烧好香再用香熏衣服。写经时有一个筒通到墙壁之外,要出气时通过这个筒通到外面。

  这七卷《法华经》,用了八年才写成(写经的时间这么长,每个字都倾注了极大的诚心在里面)。

  【龙门寺僧法端,集众讲说。借此尼经,以为楷定。尼固不与,端责之。事不获已,乃自送付端。端开读之,唯见黄纸,了无文字,余卷亦尔。】

  龙门寺的僧人法端,集合大众讲说经典,要借练行尼这部《法华经》作为样本。练行尼坚决不给,法端就责怪她。实在不得已,练行尼就自己送来经卷,交给法端。

  法端要讲经了,打开经卷,只有黄纸,根本没有字!不但这卷经如此,其他六卷经也通通没字。

  【端愧悔送尼。尼悲泣受已,香水洗函。顶戴绕佛,七日不休。开视,文字如故。即贞观二年,端自说之云。】

  法端惭愧、忏悔自己的轻慢,导致经文隐没不现。他只好把经卷送还练行尼。

  练行尼悲哀哭泣,受取经卷之后,用香水洗净经函。对于经卷礼拜、绕佛,七天不休息(她对《法华经》非常恭敬,见到经卷上没有字,心里特别难过。就祈求佛力加被,恢复经卷的原貌,所以竭尽自己的诚心顶戴佛经,绕佛祈求,七天不休息)。再打开经卷,经文和原来一样!一个个字都显出来了!

  这是贞观二年,法端自己讲述的事。

  【本拟广录恭敬三宝之利益,及亵慢三宝之罪愆,令研究佛学者取法有地,获罪无由,以目力不给,遂止。】

  印祖说:原本打算广录恭敬三宝的利益和亵慢三宝的罪过,使得研究佛学的人有榜样可以效仿,不至于遭致罪报,但因为眼睛不好,只能中途停止。

  以上简略地解释了《竭诚方获实益论》的正文。大家学习之后关键要反省自身对于佛法有哪些亵渎、轻慢的行为,然后着手改正自己的缺点。

  下面罗列一些现象,供大家对照检查:

  1、把法宝放在不洁净之处。这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比如有时把经书放在有灰尘的窗台上,或者有油垢的桌子上。又比如香袋很脏,把转经筒、法本、加持品和其它杂物或污秽物放在一起。还有的会把经书放在床上、座椅上、拜垫上等不洁净的地方。

  2、有些居士卧室和佛堂不分,睡时也不用帘子隔开,这样很不恭敬佛像、法宝。或者看电脑、电视有些不清净的画面,经书也就在不远之处,这样也是不恭敬法宝。

  3、因为不经常打扫佛堂,供灯和供香的油烟熏在经本上。还有居士因为家小,厨房和卧室不太远,炒菜的油烟落在经书法本上。

  4、跨越法本。特别开法会时人多,有些人着急,会从别人的经书或香袋上跨过去。

  5、有些道友竟然把世间书籍放在了佛教经书法本的上面。

  6、佛经法宝要用双手捧,而且拿的时候要高于脐部,不能挟在腋下。现代人比较随便,习惯单手给人拿东西,但对于尊贵的经书这样做就不尊重。

  7、上厕所后或者手摸了不干净的东西,都要先洗手再看经书。大家看佛经时一般会洗手,但看其它法本就没有看经书这么尊重,也就会忽视这些细节。

  8、如果在家人还没有完全吃素,诵经、念佛时,要先刷牙、漱口,因为嘴里的荤腥、浊气会污染经本。

  9、有人躺着看经。或者诵经时会用口水翻书。或诵经到一半时,碰到有重要事要处理,有些人会对法本折页、折角,或者就把法本放在那里,让它摊开不合起来。或者干脆把书倒扣过来,人就去处理事情。

  10、有些人诵经还在打电话或者说杂话、开玩笑,这样很不庄重。或者看经书法宝时,旁边还放电视、广播,听音乐。或者边吃零食边看书,这都是没有恭敬心的表现。

  11、看见佛经上有灰尘时,用口去吹经上的灰尘,这样口里的浊气吹在经书上,非常不恭敬。应当用干净的布来擦。

  12、把佛经法宝当做货物卖,把法宝做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我们能改掉以上这些行为,就会让自己在佛法中得到实益,因为我们下意识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所以才会导致有这些行为出现。学了《竭诚方获实益论》,看到古人对法宝的重视而获得的成就,我们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差距,找到多年学佛没有进步、没有实效甚至还不如从前的原因。就像常说的那句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就是学佛的恭敬心、虔诚心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在下降。

  

《竭诚方获实益论 讲记四(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念佛观修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