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三大要讲记
印光大师 著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悲惨的事无过于死,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这就是说,我们到了这一生的最后,都要面临死亡,面临身心瓦解的恐惧,以及对来世前途的忧愁等等)。所以凡是有心想自利利人的人,就不能不提早考虑度过死亡难关的办法。
其它人世间的疾病、磨难、困厄等等,都只是一般的难关,而死是最大的难关!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即使目前忌讳谈起“死”字,不愿多考虑“死”,但它迟早都会到来。越是回避、越是不考虑,当它到来的时候,就越恐慌、越害怕,而且会导致来世的苦难更大。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寻找能度过死亡的办法,而且尽早地做准备。
如果不对生死大事认真地计划、考虑,而只在短浅的现世名利、享受上考虑,到了人生的最终,就一定遭到大的苦难,到时后悔已经没有用了。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
其实,死只是一个假名,而不是彻底断灭。死是宿世业力所感的这一期业报身已经用完了,心识就从身体中出来,再去受一个身体。这样舍离一个身体、又受取另一个身体的事,就叫做“死”。打个比方:身体好比房屋;心识好比主人;今生好比主人搬到这屋子里住;死就是这个屋子已经坏了,主人从里面搬出来,而迁居到另一个屋子。所以死并不是断灭。
不知道佛法的人,对于死的状况和应对死的方法完全不知道,更不可能做相关的准备和练习。这样的人就只是一天天地混吃等死。像这样麻痹自己,一天天地过去,逐渐就走到了死前。临死的时候,没有解脱的办法,就只有随业流转了。
而我们知道了佛法,跟世间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回避死的问题,我们是直接面对死;他们对于死无计可施,只能被动地随业流转,我们可以积极地准备、应对,来求得最好的结果。
在佛法里提供了很多解脱生死的办法,其中以阿弥陀佛大愿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是人人有希望修成的法门,能让众生平安度过死亡的法门,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法门。就像一艘大轮船,只要有钱买得起船票,就都可以上船;一旦上了船,都能安全到达彼岸。买船票的钱就是信、愿、行三资粮,普通人都能买得起。“普度”,是指阿弥陀佛的大愿慈航,能把一切根机的众生都托运到极乐世界,而了脱生死轮回。
现在我们已经听到了这个法门,而且衡量自己,可以上得了这艘大船。这样的话,不是太难,如果要凭自己的力量在一生当中断惑证真,恐怕一般人达不到。而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他要摄受浊世的凡夫即生就横超生死,大愿就是按这样设立的。
这样的话,就要想好我到了今生临终时,用什么方法来解脱。这只有靠你自己做决定。这不是半信半疑、犹犹豫豫、想去又不想去而能成办的。每个人都要考虑临终怎么来面对死亡?就像我们读书,要考虑好上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将来做什么职业,自己认为这是关系到一生前途的大事,就会慎重地抉择,确立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进取。
那么,解脱生死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而是关系到未来无量世永久苦乐的大事,它的重要性比今生的前途问题要大无数倍!所以要百倍的关注,非常慎重地考虑,做出抉择。如果选定了临终唯一去极乐世界,来解决长劫的轮回生死,那到临终之前还有一段时间,能用来做准备。这是极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要尽可能地增长对西方净土的信愿,尽可能地念佛,尽可能地预备好往生资粮。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临终能往生净土,由此免除长劫沦落轮回的大苦,获得现证涅槃常住的真实安乐。这对自己来说,意义极其深远、重大,比世间任何事都重大,所以就竭尽一切力量做准备。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不但是自己这样考虑、这样行动,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和眷属,也要这样为他们着想。
如果生了重病,已经好不了了,就应当发孝顺、慈悲的心,劝导他们念佛求生净土,而且帮他助念,这才是真正的孝顺、慈悲。物质上的利益是很小的,只能享受一点五欲快乐,其它派不上用场,更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
我们怎么利益自己的亲友呢?怎么利益他无量世呢?就是要劝他去阿弥陀佛的净土。能够送他去极乐世界,确实利益了他无量世。因为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就免除了长劫轮回的大苦。而且生到了净土,就一定能成佛。所以这是无法估量的利益。
总之,就是要好好考虑:我怎么来利益我的亲友和眷属呢?想来想去,只有引导他往生净土,让他得到永久的安乐,才是最切实、最广大的利益。这样能帮助亲友,对于净土生起真实的信愿,再通过念佛而往生到净土,就算尽到了自己的心。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现在列出三大要,作为成就临终人往生的依据。语言虽然浅陋粗俗,但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来。遇到有这个因缘,大家都一致按这样进行。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所谓的三要,就是临终助念有初、中、后三个阶段的要点。可以叫做初要、中要和后要。
第一、通过善巧地开导、安慰临终的人,使他心里生起正信。生起信心是往生的第一关要。生了信心,就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后面助念的力量才能加上去,没有生信心,即使助念,也起不到大的推进作用。所以第一个关要就是要引起他的信心。
第二、通过大家换班念佛,来帮助他保持念佛的正念。(临死的人心力很弱,旁边的人护持他,使得他能保持一心系念在阿弥陀佛上,那就成功了!)
所以第二个要点是帮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方法是以换班念佛,使得他耳边的佛号声相续不断。
第三、就是在临终时和断气之后,切切不可搬动他的身体,或者在他身边哭泣。(这是因为:搬动身体会使他疼痛生嗔心,哭泣会使他动情、动爱念,动了贪嗔,就很难往生了!)
临终就看一念往哪边走,就生到哪里!所以在这个阶段切切不能出现任何干扰!临终的人一碰到违缘,就难免生起烦恼,很可能就落到六道里去了。所以我们要给他营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使他的心唯一缘在佛上,这就是助念的要点。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
按照这初、中、后三要而实行,能得到哪些利益呢?有临终得到往生和往生后进修成佛的大利益。临终时的利益:就是可以使他消除宿世的业障,增长净土因缘,从而得到佛愿力摄受、接引,而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后的大利益:一往生就生在西方净土的宝池莲花里,从此就不是婆娑世界的人了!已经在弥陀愿海光明的恒时护念之下,净土一切的境缘都是清净的,不会再起惑造业,也就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了。然后以阿弥陀佛为导师,以海会圣众为良朋,时时听经闻法,只进不退。逐渐地上进,最终圆满成就佛果。
这么看来,临终就是一个转折点!转凡成圣的关键点!如果能扶助临终的人顺利生到净土,那确实给了他未来无穷的利益,了脱生死的利益,成佛的利益。
【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
像得到这样了生脱死、渐进成佛的极大利益,完全依仗眷属助念的力量。这不是求医、问神、占卜可比的,也不是做一些场面上的事可比的。
能够这样做,对父母算是真正尽到了孝道。让父母往生净土是出世间的大孝,不是世间的小孝可比。世间小孝是给予父母衣食供养,或者成就功名、事业,让父母光荣,但这些对于解决生死问题起不到直接的作用。能让父母永远超出生死,才是报了大恩!(当然世间的孝道方面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地做。)
对于兄弟姊妹,这是真正尽了友爱。不只是生活上的关心帮助,而是利益到他永久的未来,使他得到永久的安乐,这才是真正尽了悌道!对于儿女是真正尽了慈爱。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儿女,但世间有什么最好的东西?无非让他吃好、穿好,给他成家、找工作,让他以后日子过得舒服,这只是世间法上的小利益。真正让儿女能生到极乐世界,超凡入圣,究竟成佛,这才是对儿女尽了最大的慈爱。对于朋友、平辈按这样做,也是真正的讲情义、真正的施恩惠。
佛法讲到根本上,就是心法,不是做表面文章,也不必要花几十万扔到医院里。我们是发至诚的心来帮助临终者的心,使得他的心和佛的心相应。佛法这样在根本上做,实际给予的是极大的利益、无穷无尽的利益,比花几十万块钱大无量倍的利益。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对于这三大要,以下就一条一条地讲述,使大家做到心里有数,不至于临时无所适从。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这第一要的重点是通过善巧地开导、安慰,把临终人内在的信心引发出来。
成办往生要靠主因和助缘两股力量:内在的力量就是临终人内在的信心,以及求生西方的愿力、至诚念佛的心力;助缘的力量就是大家至诚助念的力量。以…
《临终三大要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