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两股力量,就一定感得佛以悲愿摄受,而往生净土。所以第一个关要就是引发临终人的信心。
这又有两个方面:一是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二是解除病人的疑虑,使他生起信心。
(一)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首先,要恳切地劝导病人:“现在是关键时候了,你心里还有什么牵挂,有什么没交代好的事,赶紧交代。”(如果他心里还在牵挂世间的事,就不能一心缘在佛上,所以首先要让他把牵挂的事都处理完。)
交代好了,就对他说:你已经交代完了,就把心放下吧,不要再去想它。要想:我现在就要跟着阿弥陀佛去佛国了。世间的所有富贵、快乐、眷属以及种种的境界,都是往生的障碍,一贪恋在上面,就会生在轮回当中,所以不应当生一念贪恋的心。
总之这是引导他:你要放下世间的一切,一心求生净土;如果心还挂在世间的法上,就还要来娑婆受生。所以,对世间的一切东西不能生一念牵挂、贪恋的心。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又对他说:“某某,你要知道自己一念心的本性是不会死的。所以,死不是自己完全消失了!死只是这个身体使用到期,心识要从身体中分离出去,所以不必害怕我会没了,心性是从来不会死的。”
“死”,就是舍开这个身又受另一种身。现在到了转换的关口,到底是生娑婆、还是去净土,现在就看你当下这一念心怎么做了!如果现在不念佛,就会随生前所造的善恶业力,又受生在善道和恶趣当中。如果能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这至诚念佛的心,就一定感得佛大发慈悲,亲自来接引你,让你往生!
所以就知道,临终时如果心里不念佛而念世间法,就会随业力受生在六道当中;如果一心念阿弥陀佛,就一定被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而往生到净土。这样你心里就清楚:应当放下一切,一心念阿弥陀佛!
(二)解除病人的疑虑,使他生起信心
【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这是打消他的顾虑。他的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是业力凡夫,造了很多业,怎么能凭这么短时间的念佛就生到佛国净土呢?
这时候要打消他的顾虑,要告诉他:佛是救护我们众生的大悲慈父,连生平造了五逆十恶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的相都现了,马上就堕地狱了,在这种关头,如果有善知识教他念佛,当时才念十声佛或者只念一声佛,也都得到佛接引而往生西方。
从这里就知道佛慈悲呀!这么重的业,这么危急,地狱都现了。怎么办?下至念了一声,就已经被佛的愿力摄持,而生到了净土。像这种人只念几句佛还能往生。跟他相比,你没造五逆十恶的罪业,也没有现地狱相,你何必怀疑自己业力重、念佛时间短而不能往生呢?你现在能一心念佛,就决定得到佛摄受而往生西方!
要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有不可思议的慈悲愿力!我们凡夫就是佛慈悲救度的对象!就是佛愿海摄受的对象!我一心念佛就已经和佛的愿海合上了,就一定能往生!
【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
第二层道理:
你要知道,我们本具真如佛性,和佛没有差别,所以不要看轻自己。众生和佛只是迷悟的差别,要相信自己的佛性广大周遍,不可思议,而我又能发心念佛,怎么不能生西方呢!
所以我本来是佛,本来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我现在只是做了迷梦,里头起了各种虚妄分别,所以不能受用到本具佛性。现在我觉悟了,又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像流浪的孩子一念间醒悟了自己是王子,他就会回家,归投父王。当然就被父亲摄受!现在我是回本有的家乡,哪里是分外之事呢?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
第三层道理:
再告诉佛往昔发愿就是要让众生很容易就能生到净土,愿海所设计的是极简易的方法,而不是困难的方法。所以在临终有听到名号至心信乐这个条件,凭着十念就能往生。
也就是佛往昔发下了这条大愿:如果有众生听到我的名号,至心信受、欢喜,乃至念十声佛,如果不能往生我的净土,我就誓不成佛。现在弥陀已经成佛,这一愿成为真实的愿力,毫无虚妄。所以,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的心,念佛求生西方,佛没有不慈悲接引的!这是愿海自然的反应,只要众生归投,有至诚的信心、欢喜心,一心念佛,佛就一定慈悲接引他。千万不要怀疑!怀疑就是耽误自己,让自己落入轮回,千生万劫地受苦,所以祸害极大。
在这样解除了他的疑虑之后,他就有了信心。再进一步让他生欢喜心:
【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要想到:现在离开这个苦难的娑婆世界,要生到无比安乐的净土,这是一生最欢喜、最庆快的事!这么一想就要生起欢喜心。就像在监狱里关了无数年,受尽了痛苦折磨。到了出狱的这一天,心里多高兴啊!外面的天地那么自由、广大,从此告别了轮回,迎来了无比美好、光明的未来!现在佛已经在监狱门口接你了,要把你接到净土的家里去。
这不是在人间去了富饶、发达的地方,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是去无比美好的佛国净土!所以你要欢欢喜喜地念佛,欢欢喜喜地去净土。
你千万不能怕死,你怕死也不能不死,怕死反而没有生西方的分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心跟佛的愿违背,佛的愿是救你出娑婆,而你怕死,想继续呆在娑婆。你不愿意离开娑婆,佛虽然有大慈悲,也奈何不了不依佛教导的人。
一般的人临终时无可奈何,是最悲惨、最恐惧的时刻。但是人只要能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临终就成了告别轮回的最欢喜的时刻!成了真正实现自己大愿的时刻!成了人生的飞跃!所以那一刻是大欢喜、大安慰的时刻。佛来接引,有多欢喜啊!所以根本不同。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进一步劝导安慰:你不要怕自己业障重、善根薄,佛不来接引你。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像大冶洪炉。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名号做佛事,来普度众生;修行时又以无量功德庄严名号;成佛时成就了万德洪名(就是在名号里具足无量功德)。
所以只要你持这句万德洪名,就召来佛的无量功德加持,功德的力量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洪炉;多生的罪业,就像空中飘落的一片片雪花;心里至诚念这句万德洪名,就在这念佛的心中消除罪业,就像一片片雪花靠近洪炉当时就化掉一样。所以,现在至心一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见一心念佛的功德之大、消业之快。
这样业力消了,善根自然发出来,自然增长殊胜,自然就是大善根的人了!何必怀疑自己不能往生、何必看轻自己、何必怀疑佛不来接引呢?
这也是要引发他对于佛、对于名号的信心。他怕自己业力重,认为念几句佛能消多少业障。要告诉他不能这么想,这时候全凭信心。有十足的信心,念佛的力量就能发出来;半信半疑,念佛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
能这样委曲宛转地开导安慰,针对病人内心的畏惧、怀疑、退屈,设法帮他解除,提起他的信心、欢喜心。这就是对他做了最直接的帮助。
总之,就是自己要做一名善巧的心理医生,针对临终人内心哪里薄弱、哪里有障碍,而设法把它排除;正面的信心、愿力、欢喜心等,设法使它引发出来、增长起来。通过这样帮助了临终者的心,才是帮助他往生的方法。
能够这样善巧地开导安慰,帮他拿掉顾虑、怀疑、怯弱的心理包袱,他就心里轻松了,就生起了真正的信心,再帮助他发起欢喜心,他就能勇猛地求生净土。
【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
以上是对病人开导的方法。至于自己所应当竭尽孝顺、诚心的地方,也唯一在这上面。
刚才讲过,佛法非常简明,就是在根本的心上着眼,唯一让亲人临终时的心得到安慰、引导他的心往净土的方面走,助念的要点就在这上面。
所以所谓尽到孝心、尽到诚心,就是要尽力帮助亲人的神识往净土上去。除此之外,万万不能随世俗的想法、做法,因为那样不但没有利益,还会给自他带来祸害。所以不能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限到来,鬼神、医药哪里能让人不死呢?
【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
对于一般人来说,临终时就是一念心,不是去极乐世界,就是去轮回。在旁的亲友也只有一个心,不是帮他去极乐世界,就是帮他去轮回。所以这时不论是临终者还是助念者,都要一心系念在阿弥陀佛上。不然,一分神就跑到别的路上去了。
旁边的亲友也是这样,如果心缘在无意义的世间事上,对于念佛就分心了,诚恳的程度就大大减弱。比如心想着怎么请医生或者送医院等等,心都分掉了,哪里能一心一意地开导、安慰病人,而提他的正念、提他的愿力、提他的欢喜心呢?重点都放在世间法上了!都是怎么求神、问医,想常住在轮回里的一个想法,对于往净土送的紧要大事就不能办好。这样心没有十足的诚恳,没有尽心竭力地在这个要点上做,那就不能感通。
所以这时候,临终人的心是主因,旁边人的心是助缘,主因和助缘都要放在和阿弥陀佛相应这个重点上。如果往生者自己的心唯一倾注在阿弥陀佛上,旁边人的心也共同倾注在阿弥陀佛上。这样一定感得佛慈悲加持,而接引往生。
【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很多人在父母临终的时候,不惜花费大笔钱财,请很多医生来看。这叫做“卖孝”,目的是想让世间人称赞我对父母能够尽孝。
世间人看的是表面现象,而天地鬼神看的是人的存心。所以凡是对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的人,不是有天灾,就必定有人祸。
作为子女的,要注重父母临终时的神识得到好的去处,让他来世得到大利益,能够让父母生到净土,那才是尽了出世间的孝道。所以一定要在这个重点上尽自己的孝心。在这以外,世俗所称颂的一套,固然不值明眼人一笑,何况是极意地这样张罗,而得到不孝父母的大罪过呢?
《临终三大要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