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兩股力量,就一定感得佛以悲願攝受,而往生淨土。所以第一個關要就是引發臨終人的信心。
這又有兩個方面:一是勸導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二是解除病人的疑慮,使他生起信心。
(一)勸導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爲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系戀之心。】
首先,要懇切地勸導病人:“現在是關鍵時候了,你心裏還有什麼牽挂,有什麼沒交代好的事,趕緊交代。”(如果他心裏還在牽挂世間的事,就不能一心緣在佛上,所以首先要讓他把牽挂的事都處理完。)
交代好了,就對他說:你已經交代完了,就把心放下吧,不要再去想它。要想:我現在就要跟著阿彌陀佛去佛國了。世間的所有富貴、快樂、眷屬以及種種的境界,都是往生的障礙,一貪戀在上面,就會生在輪回當中,所以不應當生一念貪戀的心。
總之這是引導他:你要放下世間的一切,一心求生淨土;如果心還挂在世間的法上,就還要來娑婆受生。所以,對世間的一切東西不能生一念牽挂、貪戀的心。
【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複受生于善惡道中。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
又對他說:“某某,你要知道自己一念心的本性是不會死的。所以,死不是自己完全消失了!死只是這個身體使用到期,心識要從身體中分離出去,所以不必害怕我會沒了,心性是從來不會死的。”
“死”,就是舍開這個身又受另一種身。現在到了轉換的關口,到底是生娑婆、還是去淨土,現在就看你當下這一念心怎麼做了!如果現在不念佛,就會隨生前所造的善惡業力,又受生在善道和惡趣當中。如果能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這至誠念佛的心,就一定感得佛大發慈悲,親自來接引你,讓你往生!
所以就知道,臨終時如果心裏不念佛而念世間法,就會隨業力受生在六道當中;如果一心念阿彌陀佛,就一定被阿彌陀佛的願力攝持,而往生到淨土。這樣你心裏就清楚:應當放下一切,一心念阿彌陀佛!
(二)解除病人的疑慮,使他生起信心
【且莫疑我系業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業力重,念佛數少,而生疑乎。】
這是打消他的顧慮。他的自信心不足,認爲自己是業力凡夫,造了很多業,怎麼能憑這麼短時間的念佛就生到佛國淨土呢?
這時候要打消他的顧慮,要告訴他:佛是救護我們衆生的大悲慈父,連生平造了五逆十惡的極重罪人,臨終地獄的相都現了,馬上就墮地獄了,在這種關頭,如果有善知識教他念佛,當時才念十聲佛或者只念一聲佛,也都得到佛接引而往生西方。
從這裏就知道佛慈悲呀!這麼重的業,這麼危急,地獄都現了。怎麼辦?下至念了一聲,就已經被佛的願力攝持,而生到了淨土。像這種人只念幾句佛還能往生。跟他相比,你沒造五逆十惡的罪業,也沒有現地獄相,你何必懷疑自己業力重、念佛時間短而不能往生呢?你現在能一心念佛,就決定得到佛攝受而往生西方!
要相信佛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有不可思議的慈悲願力!我們凡夫就是佛慈悲救度的對象!就是佛願海攝受的對象!我一心念佛就已經和佛的願海合上了,就一定能往生!
【須知吾人本具真性,與佛無二,但以惑業深重,不得受用。今既歸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還我本有家鄉,豈是分外之事。】
第二層道理:
你要知道,我們本具真如佛性,和佛沒有差別,所以不要看輕自己。衆生和佛只是迷悟的差別,要相信自己的佛性廣大周遍,不可思議,而我又能發心念佛,怎麼不能生西方呢!
所以我本來是佛,本來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可思議的,我現在只是做了迷夢,裏頭起了各種虛妄分別,所以不能受用到本具佛性。現在我覺悟了,又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就像流浪的孩子一念間醒悟了自己是王子,他就會回家,歸投父王。當然就被父親攝受!現在我是回本有的家鄉,哪裏是分外之事呢?
【又佛昔發願,若有衆生,聞我名號,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故一切衆生,臨終發志誠心,念佛求生西方者,無一不垂慈接引也。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
第叁層道理:
再告訴佛往昔發願就是要讓衆生很容易就能生到淨土,願海所設計的是極簡易的方法,而不是困難的方法。所以在臨終有聽到名號至心信樂這個條件,憑著十念就能往生。
也就是佛往昔發下了這條大願:如果有衆生聽到我的名號,至心信受、歡喜,乃至念十聲佛,如果不能往生我的淨土,我就誓不成佛。現在彌陀已經成佛,這一願成爲真實的願力,毫無虛妄。所以,一切衆生臨終發至誠的心,念佛求生西方,佛沒有不慈悲接引的!這是願海自然的反應,只要衆生歸投,有至誠的信心、歡喜心,一心念佛,佛就一定慈悲接引他。千萬不要懷疑!懷疑就是耽誤自己,讓自己落入輪回,千生萬劫地受苦,所以禍害極大。
在這樣解除了他的疑慮之後,他就有了信心。再進一步讓他生歡喜心:
【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慈悲,亦無奈不依佛教之衆生何。】
要想到:現在離開這個苦難的娑婆世界,要生到無比安樂的淨土,這是一生最歡喜、最慶快的事!這麼一想就要生起歡喜心。就像在監獄裏關了無數年,受盡了痛苦折磨。到了出獄的這一天,心裏多高興啊!外面的天地那麼自由、廣大,從此告別了輪回,迎來了無比美好、光明的未來!現在佛已經在監獄門口接你了,要把你接到淨土的家裏去。
這不是在人間去了富饒、發達的地方,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是去無比美好的佛國淨土!所以你要歡歡喜喜地念佛,歡歡喜喜地去淨土。
你千萬不能怕死,你怕死也不能不死,怕死反而沒有生西方的分了。爲什麼?因爲你的心跟佛的願違背,佛的願是救你出娑婆,而你怕死,想繼續呆在娑婆。你不願意離開娑婆,佛雖然有大慈悲,也奈何不了不依佛教導的人。
一般的人臨終時無可奈何,是最悲慘、最恐懼的時刻。但是人只要能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臨終就成了告別輪回的最歡喜的時刻!成了真正實現自己大願的時刻!成了人生的飛躍!所以那一刻是大歡喜、大安慰的時刻。佛來接引,有多歡喜啊!所以根本不同。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于洪爐,即便了不可得。又況業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
進一步勸導安慰:你不要怕自己業障重、善根薄,佛不來接引你。爲什麼呢?因爲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像大冶洪爐。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以名號做佛事,來普度衆生;修行時又以無量功德莊嚴名號;成佛時成就了萬德洪名(就是在名號裏具足無量功德)。
所以只要你持這句萬德洪名,就召來佛的無量功德加持,功德的力量就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洪爐;多生的罪業,就像空中飄落的一片片雪花;心裏至誠念這句萬德洪名,就在這念佛的心中消除罪業,就像一片片雪花靠近洪爐當時就化掉一樣。所以,現在至心一念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一心念佛的功德之大、消業之快。
這樣業力消了,善根自然發出來,自然增長殊勝,自然就是大善根的人了!何必懷疑自己不能往生、何必看輕自己、何必懷疑佛不來接引呢?
這也是要引發他對于佛、對于名號的信心。他怕自己業力重,認爲念幾句佛能消多少業障。要告訴他不能這麼想,這時候全憑信心。有十足的信心,念佛的力量就能發出來;半信半疑,念佛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
能這樣委曲宛轉地開導安慰,針對病人內心的畏懼、懷疑、退屈,設法幫他解除,提起他的信心、歡喜心。這就是對他做了最直接的幫助。
總之,就是自己要做一名善巧的心理醫生,針對臨終人內心哪裏薄弱、哪裏有障礙,而設法把它排除;正面的信心、願力、歡喜心等,設法使它引發出來、增長起來。通過這樣幫助了臨終者的心,才是幫助他往生的方法。
能夠這樣善巧地開導安慰,幫他拿掉顧慮、懷疑、怯弱的心理包袱,他就心裏輕松了,就生起了真正的信心,再幫助他發起歡喜心,他就能勇猛地求生淨土。
【此系爲病人所開導者。至于自己所應盡孝致誠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隨順俗情,求神問醫。大命將盡,鬼神醫藥,豈能令其不死乎。】
以上是對病人開導的方法。至于自己所應當竭盡孝順、誠心的地方,也唯一在這上面。
剛才講過,佛法非常簡明,就是在根本的心上著眼,唯一讓親人臨終時的心得到安慰、引導他的心往淨土的方面走,助念的要點就在這上面。
所以所謂盡到孝心、盡到誠心,就是要盡力幫助親人的神識往淨土上去。除此之外,萬萬不能隨世俗的想法、做法,因爲那樣不但沒有利益,還會給自他帶來禍害。所以不能隨順俗情求神問醫,大限到來,鬼神、醫藥哪裏能讓人不死呢?
【既役情于此種無益之事,則于念佛一事,便紛其誠懇,而莫由感通矣。】
對于一般人來說,臨終時就是一念心,不是去極樂世界,就是去輪回。在旁的親友也只有一個心,不是幫他去極樂世界,就是幫他去輪回。所以這時不論是臨終者還是助念者,都要一心系念在阿彌陀佛上。不然,一分神就跑到別的路上去了。
旁邊的親友也是這樣,如果心緣在無意義的世間事上,對于念佛就分心了,誠懇的程度就大大減弱。比如心想著怎麼請醫生或者送醫院等等,心都分掉了,哪裏能一心一意地開導、安慰病人,而提他的正念、提他的願力、提他的歡喜心呢?重點都放在世間法上了!都是怎麼求神、問醫,想常住在輪回裏的一個想法,對于往淨土送的緊要大事就不能辦好。這樣心沒有十足的誠懇,沒有盡心竭力地在這個要點上做,那就不能感通。
所以這時候,臨終人的心是主因,旁邊人的心是助緣,主因和助緣都要放在和阿彌陀佛相應這個重點上。如果往生者自己的心唯一傾注在阿彌陀佛上,旁邊人的心也共同傾注在阿彌陀佛上。這樣一定感得佛慈悲加持,而接引往生。
【許多人于父母臨終,不惜資財,請許多醫生來看,此名賣孝,欲世人稱我于父母爲能盡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實鑒其心。故凡于父母喪葬等事,過于張羅者,不有天災,必有人禍。爲人子者,宜注重于親之神識得所,彼世俗所稱頌,固不值明眼人一哂,況極意邀求,以實罹不孝之大咎乎。】
很多人在父母臨終的時候,不惜花費大筆錢財,請很多醫生來看。這叫做“賣孝”,目的是想讓世間人稱贊我對父母能夠盡孝。
世間人看的是表面現象,而天地鬼神看的是人的存心。所以凡是對父母喪葬等事過于張羅的人,不是有天災,就必定有人禍。
作爲子女的,要注重父母臨終時的神識得到好的去處,讓他來世得到大利益,能夠讓父母生到淨土,那才是盡了出世間的孝道。所以一定要在這個重點上盡自己的孝心。在這以外,世俗所稱頌的一套,固然不值明眼人一笑,何況是極意地這樣張羅,而得到不孝父母的大罪過呢?
《臨終叁大要 講記一(印光大師文鈔選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