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修要讲记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法师 译讲
全知这篇仪轨很适合我们现代人修。我们现代人很繁忙,没有很多时间,因此就要求修法简要。怎么简要?就是把往生最关键的四因都摄在里面,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修习到其中最关要的几点。因此叫做“修要”。
四因就是系念弥陀、发菩提心、积集善根、回向愿生(简称念佛、发心、积善、回愿)。念佛是广义的,包括观想、观像、持名等;发心,就是阿弥陀佛如何发愿,我也这样发愿;积善,就是日常修积各种善根;回愿,就是把善根摄集起来,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愿生”也很简要,就两点:第一点,愿命终往生西方,生在佛前;第二点、愿得佛加持,速成佛道。总的就是如此,人人都能记住,所以称为“修要”。
四因出自《无量寿经》。以魏译来说,三辈往生的情况:“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其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就是这里说的四因。其他中辈、下辈的情况也都能看到相应的四因。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仪轨:
全文分二:一、序说 二、正文
一、序说
欲生极乐世界的诸众,修习往生四因之义者,每日专心系念弥陀身像而称名七遍等后,念修此文。
先解释“欲生”和“修因”。是指心里已经决定了求生极乐世界,随后就要开始着手修习往生的正因。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成办一个果,首先要认定它的因是什么,而且要把心力投注在修集这些因上。因上一旦修圆满了,果就一定会实现。
人心的功能能造出十法界,从地狱到佛都是由心造的。由于人类心里的向往和心念、行业不同,导致将来的去处各式各样,有的做人;有的生天;有的下地狱;有的做饿鬼;有的修成小乘阿罗汉;有的做大乘菩萨;有的生佛国成佛。那么,我们在十法界的路径里选择走哪一条路呢?我们走的是念佛成佛的路。所以在十法界里,心不去念地狱、鬼、畜生,不去念人、天、阿修罗,不念声闻、菩萨法界,就只念佛法界!以念佛为因就一定能成佛。(这里再附带说明一下,我们听者当中有的学密,有的不学。学密的人就在阿弥陀佛前加“上师”两个字,以自己的根本上师和佛无二来修;不修密的,就是本师阿弥陀佛。一生到净土,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必要妄生分别。)
总的一句话,大家要在自心的缘起上用智慧来好好调控。每个人都在走自己心上的一条路,修行能不能成就也在于把心上的方向、路径认定好之后,是不是按这样实行。如果心心念念如教修行,那就一定会成就。这不是看你外在的形象。看起来大家在起点上差不多,后来却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什么缘故?就是有的人他只是在外在做,没有把握好心上的缘起,没有真正在心上修集正因,这样怎么能成就道果呢?
我们已经决定了求生西方,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用自己的心相续不断地修往生的四因,只有这样才能成办往生,也才能在往生之后显发广大功德,圆成佛道。这都是事在人为。就像同一所小学,里面有上千名学生,每个学生的理想、做法不同,看起来都差不多。但过了30年,再看他们的人生已经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还处在愚痴、蒙昧的状况中;有的人却前程远大,做了很大的事业。这就是在他们十多年的成长当中,心心念念往哪方面投注的结果。所以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一路的分流、一段一段地按照自己的发愿、造作,就感召各式各样的结果。人的心就像幻化师、舞蹈家一样,由心里的种种作为就出现种种结果。
总之,这心上是有个方向、是有做法的。今天我们遇到了殊胜奇特的弥陀愿海法门,已经发了决定的心。这样自己的目标已经定好了是去极乐世界,接下来就要每天修习往生四因,来实现往生!
这里“每日”是要求每天不间断。就像我们想考上名牌大学,将来功成名就,在读书时每天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会成功。我们是要生到极乐世界去成就菩萨道。目前是一个进净土前的训练,目的就是在临终的考试能顺利过关!如果每一天都保证修持不断,坚持到临终的这一天心还缘在佛上,那就会往生!所以这个法是每天都修的。
修的时候先要专心系念弥陀身像(就是心念专注在阿弥陀佛的身像上,这样观起来了阿弥陀佛的身像,心就系在阿弥陀佛上)。然后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等,以称名等的缘故,就能召请佛力。“称名七遍”按藏地这样念一长串佛的通号和别名,七遍的字数相当念六字名号四十多遍。“等”是指其它方式。
总之,这里系念弥陀是修法的第一步,是展开以下一切的序幕和所依。其实,修净土的根本就是念阿弥陀佛!我们从现在开始已经决定了要去西方、依止阿弥陀佛为导师,也就从现在开始常常念阿弥陀佛,不论做了什么善法要发愿、要回向、要怎么祈求的时候,都是请阿弥陀佛垂念,恭恭敬敬地在佛前作发愿、回向、祈求加持。到了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就真正生在佛前。更是祈求佛以神力加被自己迅速成满普贤行愿,然后广化十方利益无量。总之,从始至终都是以阿弥陀佛为增上缘来成就菩提道。现在已经以自己的诚心持佛名号等,召请阿弥陀佛降临。接下来,一切都是在阿弥陀佛面前来做。
仪轨正文分二:(一)正修 (二)结修
(一)正修分三:1、祈佛垂念 2、如佛发心 3、积善回愿
1、祈佛垂念
救主无量光垂念,
首先是祈祷救主阿弥陀佛慈悲观照自己。
“救主无量光”是阿弥陀佛无上功德和恩德的名号。这是殊胜的光明妙德,因为佛发愿光明无量,普照十方无量无数的国土,这是指应身的光明。诸佛的法身光明都是遍一切处,而应身光明是根据各自发愿的不同,有的身光一由旬、十由旬、百由旬,照一世界、十世界、百世界……,唯有阿弥陀佛大愿王,因地所发的愿连应身光明也要普照到无量无数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佛发的愿是要救度十方世界无量众生,所以应身的光明要普照十方,使得一切念佛众生都蒙佛光照触而得佛力摄受。正是由于发愿普摄十方,所以要求光明遍照十方。
这光明救度的无上威德,在《无量寿经》里说:“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意思是,弥陀世尊因地发愿,愿我以神力放无量光明,普照十方无边佛土,以光明消除众生心里的贪欲、嗔恚、愚痴,救济众生的各种苦难。愿众生得我光明照触,开启清净慧眼,灭除三有黑暗,关闭一切恶道,安置在善趣当中。)《观经》上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佛光照在我们心里,我们是在佛光里念佛。在以诚心祈求“救主无量光垂念”时,一定当下得到佛摄受。在这样请佛垂慈之后,就有以至诚恳切的心做以下的发心、回向等。
2、如佛发心
世雄如何发宏愿,我亦发此菩提心,
(“世雄”就是三界大雄,雄是胜伏一切的意思。大经上说“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这里所谓的发心是发大乘无上菩提心。也就是发起寻求无上佛果救度法界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心是发到了极点、发到了尽未来际的!我们能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那就顿时开发了无量善根,也就和佛果地的悲愿充分相应,就会得到充分的加持。所以发愿非常关键。
这发菩提心是大乘根本的正因。发了大心,就外能感通诸佛,内能契合本性,上能圆成佛道,下能广利群生。就能迅速忏除积劫罪业,速疾成熟无量善根。所以《华严经》以上百个比喻赞叹菩提心的功德。
而这里的发菩提心是归在净土修法上直接随学阿弥陀佛。这就十分具体、十分亲切、也十分相应了。所以就是直接在阿弥陀佛前发愿:大雄世尊您因地做法藏菩萨时,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如何发愿求证大菩提来救度一切众生,如何发愿成就极殊胜的净土,摄受210亿刹土的精华,而且远远超胜于此。发愿之后,又如何在无量劫中修持无量无数的菩萨行。就如同世尊往昔如何发宏愿一样,我也这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这里要求学习净土的经教,尤其要学习《无量寿经》。真正的学就是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行作为效仿的榜样,世尊如何发心我也如何发心,世尊如何修行我也如何修行,一心一意地随学阿弥陀佛。这样的话,《无量寿经》讲到“法藏因地”的每一句都成了自己奉行的法则。
这样再看这部经,久远劫前,法藏菩萨一路过来的时候,他当时是怎么发心、怎么修行。看到一句就心里想一句:我也要像这样!世尊是怎样发的无上心,成就无上道是怎样长期地修菩提道,我也要这样发心、这样修行!世尊如何发愿成就无量功德庄严的胜妙净土,我也要成就同样的净土!样样都是随学阿弥陀佛,这就是所谓的发大心。能这样发起来,在世俗缘起上,就会和阿弥陀佛心心相应!
3、积善回愿分三:(1)所回善根 (2)回向目的 (3)回向祈愿
(仪轨里从“所作善根”到“究竟圆熟净三德”之间是一段完整的内容。念修的时候,要让文义连贯下去,不能隔断。)
(1)所回善根
所作善根悉摄集,
积善,就是平常作礼拜、称名、念咒、闻思等内修的善根,以及作上供下施、救济贫苦等外修的善根。所做的下至点滴的善根都要摄集起来,朝往生极乐世界上回向,这是“点铁成金的手段”。因为回向是一种善巧,它能让所修的善根转变。如何转变呢?结合在净土上,就是转变成往生的正因,以及往生后成就菩提的正因。如果不回向善根,就会在以后被邪见、嗔恚等违品摧坏。就像面粉不收好,放在路口风一吹就无影无踪。如果及时地收起来,以发愿印持作回向,善根就不会损失,而且能增长、广大,乃至辗转无尽。
…
《四因修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