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因修要講記

  四因修要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法師 譯講

  全知這篇儀軌很適合我們現代人修。我們現代人很繁忙,沒有很多時間,因此就要求修法簡要。怎麼簡要?就是把往生最關鍵的四因都攝在裏面,在很短的時間裏就修習到其中最關要的幾點。因此叫做“修要”。

  四因就是系念彌陀、發菩提心、積集善根、回向願生(簡稱念佛、發心、積善、回願)。念佛是廣義的,包括觀想、觀像、持名等;發心,就是阿彌陀佛如何發願,我也這樣發願;積善,就是日常修積各種善根;回願,就是把善根攝集起來,回向願生極樂世界。“願生”也很簡要,就兩點:第一點,願命終往生西方,生在佛前;第二點、願得佛加持,速成佛道。總的就是如此,人人都能記住,所以稱爲“修要”。

  四因出自《無量壽經》。以魏譯來說,叁輩往生的情況:“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衆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其中“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就是這裏說的四因。其他中輩、下輩的情況也都能看到相應的四因。

  下面我們就開始講儀軌:

  全文分二:一、序說 二、正文

  一、序說

  欲生極樂世界的諸衆,修習往生四因之義者,每日專心系念彌陀身像而稱名七遍等後,念修此文。

  先解釋“欲生”和“修因”。是指心裏已經決定了求生極樂世界,隨後就要開始著手修習往生的正因。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成辦一個果,首先要認定它的因是什麼,而且要把心力投注在修集這些因上。因上一旦修圓滿了,果就一定會實現。

  人心的功能能造出十法界,從地獄到佛都是由心造的。由于人類心裏的向往和心念、行業不同,導致將來的去處各式各樣,有的做人;有的生天;有的下地獄;有的做餓鬼;有的修成小乘阿羅漢;有的做大乘菩薩;有的生佛國成佛。那麼,我們在十法界的路徑裏選擇走哪一條路呢?我們走的是念佛成佛的路。所以在十法界裏,心不去念地獄、鬼、畜生,不去念人、天、阿修羅,不念聲聞、菩薩法界,就只念佛法界!以念佛爲因就一定能成佛。(這裏再附帶說明一下,我們聽者當中有的學密,有的不學。學密的人就在阿彌陀佛前加“上師”兩個字,以自己的根本上師和佛無二來修;不修密的,就是本師阿彌陀佛。一生到淨土,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必要妄生分別。)

  總的一句話,大家要在自心的緣起上用智慧來好好調控。每個人都在走自己心上的一條路,修行能不能成就也在于把心上的方向、路徑認定好之後,是不是按這樣實行。如果心心念念如教修行,那就一定會成就。這不是看你外在的形象。看起來大家在起點上差不多,後來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什麼緣故?就是有的人他只是在外在做,沒有把握好心上的緣起,沒有真正在心上修集正因,這樣怎麼能成就道果呢?

  我們已經決定了求生西方,接下來最要緊的就是用自己的心相續不斷地修往生的四因,只有這樣才能成辦往生,也才能在往生之後顯發廣大功德,圓成佛道。這都是事在人爲。就像同一所小學,裏面有上千名學生,每個學生的理想、做法不同,看起來都差不多。但過了30年,再看他們的人生已經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有的還處在愚癡、蒙昧的狀況中;有的人卻前程遠大,做了很大的事業。這就是在他們十多年的成長當中,心心念念往哪方面投注的結果。所以小學、中學、大學一路一路的分流、一段一段地按照自己的發願、造作,就感召各式各樣的結果。人的心就像幻化師、舞蹈家一樣,由心裏的種種作爲就出現種種結果。

  總之,這心上是有個方向、是有做法的。今天我們遇到了殊勝奇特的彌陀願海法門,已經發了決定的心。這樣自己的目標已經定好了是去極樂世界,接下來就要每天修習往生四因,來實現往生!

  這裏“每日”是要求每天不間斷。就像我們想考上名牌大學,將來功成名就,在讀書時每天都爲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這樣才會成功。我們是要生到極樂世界去成就菩薩道。目前是一個進淨土前的訓練,目的就是在臨終的考試能順利過關!如果每一天都保證修持不斷,堅持到臨終的這一天心還緣在佛上,那就會往生!所以這個法是每天都修的。

  修的時候先要專心系念彌陀身像(就是心念專注在阿彌陀佛的身像上,這樣觀起來了阿彌陀佛的身像,心就系在阿彌陀佛上)。然後就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等,以稱名等的緣故,就能召請佛力。“稱名七遍”按藏地這樣念一長串佛的通號和別名,七遍的字數相當念六字名號四十多遍。“等”是指其它方式。

  總之,這裏系念彌陀是修法的第一步,是展開以下一切的序幕和所依。其實,修淨土的根本就是念阿彌陀佛!我們從現在開始已經決定了要去西方、依止阿彌陀佛爲導師,也就從現在開始常常念阿彌陀佛,不論做了什麼善法要發願、要回向、要怎麼祈求的時候,都是請阿彌陀佛垂念,恭恭敬敬地在佛前作發願、回向、祈求加持。到了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就真正生在佛前。更是祈求佛以神力加被自己迅速成滿普賢行願,然後廣化十方利益無量。總之,從始至終都是以阿彌陀佛爲增上緣來成就菩提道。現在已經以自己的誠心持佛名號等,召請阿彌陀佛降臨。接下來,一切都是在阿彌陀佛面前來做。

  儀軌正文分二:(一)正修 (二)結修

  (一)正修分叁:1、祈佛垂念 2、如佛發心 3、積善回願

  1、祈佛垂念

  救主無量光垂念,

  首先是祈禱救主阿彌陀佛慈悲觀照自己。

  “救主無量光”是阿彌陀佛無上功德和恩德的名號。這是殊勝的光明妙德,因爲佛發願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無量無數的國土,這是指應身的光明。諸佛的法身光明都是遍一切處,而應身光明是根據各自發願的不同,有的身光一由旬、十由旬、百由旬,照一世界、十世界、百世界……,唯有阿彌陀佛大願王,因地所發的願連應身光明也要普照到無量無數的國土!這是爲什麼呢?這是由于佛發的願是要救度十方世界無量衆生,所以應身的光明要普照十方,使得一切念佛衆生都蒙佛光照觸而得佛力攝受。正是由于發願普攝十方,所以要求光明遍照十方。

  這光明救度的無上威德,在《無量壽經》裏說:“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消除叁垢冥,明濟衆厄難,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暗,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意思是,彌陀世尊因地發願,願我以神力放無量光明,普照十方無邊佛土,以光明消除衆生心裏的貪欲、嗔恚、愚癡,救濟衆生的各種苦難。願衆生得我光明照觸,開啓清淨慧眼,滅除叁有黑暗,關閉一切惡道,安置在善趣當中。)《觀經》上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所以佛光照在我們心裏,我們是在佛光裏念佛。在以誠心祈求“救主無量光垂念”時,一定當下得到佛攝受。在這樣請佛垂慈之後,就有以至誠懇切的心做以下的發心、回向等。

  2、如佛發心

  世雄如何發宏願,我亦發此菩提心,

  (“世雄”就是叁界大雄,雄是勝伏一切的意思。大經上說“願慧悉成滿,得爲叁界雄。”)

  這裏所謂的發心是發大乘無上菩提心。也就是發起尋求無上佛果救度法界一切衆生的心,這個心是發到了極點、發到了盡未來際的!我們能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那就頓時開發了無量善根,也就和佛果地的悲願充分相應,就會得到充分的加持。所以發願非常關鍵。

  這發菩提心是大乘根本的正因。發了大心,就外能感通諸佛,內能契合本性,上能圓成佛道,下能廣利群生。就能迅速忏除積劫罪業,速疾成熟無量善根。所以《華嚴經》以上百個比喻贊歎菩提心的功德。

  而這裏的發菩提心是歸在淨土修法上直接隨學阿彌陀佛。這就十分具體、十分親切、也十分相應了。所以就是直接在阿彌陀佛前發願:大雄世尊您因地做法藏菩薩時,在世自在王如來前如何發願求證大菩提來救度一切衆生,如何發願成就極殊勝的淨土,攝受210億刹土的精華,而且遠遠超勝于此。發願之後,又如何在無量劫中修持無量無數的菩薩行。就如同世尊往昔如何發宏願一樣,我也這樣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這裏要求學習淨土的經教,尤其要學習《無量壽經》。真正的學就是以阿彌陀佛因地的大願大行作爲效仿的榜樣,世尊如何發心我也如何發心,世尊如何修行我也如何修行,一心一意地隨學阿彌陀佛。這樣的話,《無量壽經》講到“法藏因地”的每一句都成了自己奉行的法則。

  這樣再看這部經,久遠劫前,法藏菩薩一路過來的時候,他當時是怎麼發心、怎麼修行。看到一句就心裏想一句:我也要像這樣!世尊是怎樣發的無上心,成就無上道是怎樣長期地修菩提道,我也要這樣發心、這樣修行!世尊如何發願成就無量功德莊嚴的勝妙淨土,我也要成就同樣的淨土!樣樣都是隨學阿彌陀佛,這就是所謂的發大心。能這樣發起來,在世俗緣起上,就會和阿彌陀佛心心相應!

  3、積善回願分叁:(1)所回善根 (2)回向目的 (3)回向祈願

  (儀軌裏從“所作善根”到“究竟圓熟淨叁德”之間是一段完整的內容。念修的時候,要讓文義連貫下去,不能隔斷。)

  (1)所回善根

  所作善根悉攝集,

  積善,就是平常作禮拜、稱名、念咒、聞思等內修的善根,以及作上供下施、救濟貧苦等外修的善根。所做的下至點滴的善根都要攝集起來,朝往生極樂世界上回向,這是“點鐵成金的手段”。因爲回向是一種善巧,它能讓所修的善根轉變。如何轉變呢?結合在淨土上,就是轉變成往生的正因,以及往生後成就菩提的正因。如果不回向善根,就會在以後被邪見、嗔恚等違品摧壞。就像面粉不收好,放在路口風一吹就無影無蹤。如果及時地收起來,以發願印持作回向,善根就不會損失,而且能增長、廣大,乃至輾轉無盡。

  …

《四因修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