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因修要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

  回向有總的回向和特別的回向,對求生西方的人來說,要把所作的善根特別回向西方,這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能這樣發願印持善根:這一切所修都回向在往生西方、見阿彌陀佛、成就菩提上,那麼一切善根就都成爲往生資糧。所以,如果回向西方,做任何善根都是積往生資糧。比如平時聞思修,做各種善法,乃至閑散時間做一些修持,這些跟修淨土沒有任何矛盾。有句話叫“萬善同歸”,不論修什麼法門——參禅、修密、持名等等,把所修的善根回向西方,就都成爲淨土資糧。

  古代的大師們也有各種各樣的示現,比如善導大師、印光大師示現是專一念佛;省庵大師是持名、觀想兼修,他的淨業堂規約說:每日課程:十時念佛,九時作觀,一時禮忏;永明大師是萬善莊嚴淨土,每天行108件佛事,到夜晚去別的山峰念十萬聲佛;蕅益大師除了著述、念佛之外,也有專念大悲咒七天、念往生咒七天、拜忏七天等等。這些就是示現的風範不同。總之,把所修的善根回向往生淨土,就都成爲往生資糧。

  蕅益大師曾經開示:“要信現前一舉一動都可以回向西方。如果不回向,雖然做了上品善法,也不往生;如果知道回向,即使誤作惡行,速斷相續心,起殷重忏悔,以忏悔的力量也能往生。何況持戒修福,種種殊勝的業,怎麼不足以莊嚴淨土呢?”

  這樣就領會到本儀軌講的:“所作善根悉攝集。”這“悉”字就是指把一切所修的善根全數回向西方,全數轉成往生資糧。這一點極爲緊要,沒有回向發願心的話,就不能往生,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裏講:“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而且說“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可見缺少回向發願往生,就不能往生。

  (2)回向目的

  爲入西方安樂土,生于佛王汝座前,

  一切廣大菩薩行,皆悉圓滿而回向。

  這是表明回向的目的。我們是爲求什麼而回向善根呢?就是由于對西方淨土生起了信心,已經成了一心西歸的人,所以自己有發自內心迫切想往生西方的願望,而且表現在自己的語言上、發願上、行動上。就像有的人夢想去美國,有的人夢想去澳洲,一旦他的心願已定,就會在語言、願望、行爲上有明顯的表現。同樣如果我們選定了去西方,就會把所修的善根斷定地往這個目標上回向。什麼目標?第一、是今生一斷氣就往生西方,生在佛王阿彌陀如來座前;第二、就是得佛神力加持,使一切菩薩廣大行海全部得到圓滿。

  總之,這個儀軌是很簡要,就記住兩條:第一、我要生到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的座前。這是決定了今生命終直接就去西方,沒有第二個選擇。

  這裏“西方”,以凡夫生死心量來說,是指從我們這個世界往西過十萬億國土。“爲入”是一心以西方爲歸。所以標定“西方”,是讓我們心無二用,一心趣入。善導大師《上都儀》說:“歸命叁寶,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況離相耶?(就凡夫的狀況來說,首先要給他標定一個方向,讓他的心住在上面緣取,不然一般凡夫連心系在一個固定所緣上都難以做到,何況讓他離相怎麼能辦到呢?)”其次要知道,日升于東落于西,西方是表示結果圓成的意思,因此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西方,以求圓成佛果。本頌後兩句含攝了這一要義,這是爲入西方“圓成菩薩行海”而回向,也就是爲圓滿普賢行願而回向。

  “安樂土”,就知道在這個國土沒有絲毫的苦,唯一是樂;在這娑婆世界沒有絲毫的樂,唯一是苦。一生西方就脫離了曠劫持久的生死流轉;一旦生到佛前,就有了成就菩提的最大助緣,我們圖的就是這兩點。不走這條路,只憑自己的力量斷盡煩惱跳出叁界,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古德比喻成“蟻子上于高山”,螞蟻憑著很小的步伐一步步登上高山,那有多困難、多緩慢,但是兼仗佛力,以信願行往生到西方淨土,就頓時脫離了輪回,所以我們一心希求的是生到西方安樂土。

  再解釋“佛王”,這在《無量壽經》各譯本裏都有體現。吳譯:“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魏譯:“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其佛國土,……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正因爲阿彌陀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也就是他的大願海具有極強加速衆生成就的功能,所以在十法界的有情裏,我願生在佛前;在一切諸佛中,我願生在阿彌陀佛座前,因爲他是佛中之王的緣故。

  從現實的因緣來看,自己和阿彌陀佛的因緣最深,而且佛的願力能加持凡夫迅速成就,所成就的淨土又圓滿攝受了無數刹土的精華,所以自己極其向往能生在阿彌陀佛王的座前。

  生在佛前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本來是佛,現在只是被暫時迷亂的客塵障蔽,要借一個極具力量的助緣來顯發;我圖的是生在佛前,佛給我一摸頂、一授記,然後就迅速成就極廣大的功德,再下到這個世界上來,就千千萬萬倍超過了現在利他的能力!以這個原因,上至龍樹、世親、智者、永明這樣的大菩薩、大祖師他們都希求往生西方淨土。什麼原因?就是一生到佛前,得佛力加被就能迅速成佛。所以在這個世界如果開悟了,一往生西方就頓時登地;如果登地了,一往生西方就頓時成佛!以這個原因,這裏回向就是爲了命終直接生到阿彌陀佛座前。不要想我生到淨土邊地還呆多少年,要想我現在對于佛智、不思議智、廣大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有決定的信心,我沒有懷疑,佛的智慧就是無等無倫、不可思議的。要以這種堅信直接就生在佛前。

  這樣見了佛,就使得菩薩行海無量無邊的支分都得以圓滿。這是由于彌陀本願的威神加被,使自己迅速成就叁身四智、五眼六通、陀羅尼、叁摩地等極廣大的功德。這樣的話,再去成辦菩薩行就非常迅速了,也因此極廣大的普賢行願在凡夫看來是望塵莫及的事,但以生到西方作爲跳點,彌陀願海強力的加持一下來,就能迅速圓滿。因此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就使得普賢行願極快速地圓滿。

  我們希求的是這一點,這也是彌陀二十二願裏講的:往生西方以後,就究竟到達一生補處,……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注意“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就是指能現前修習普賢廣大行願,這就知道彌陀願海有加持衆生速疾圓滿普賢行願的威神力。)

  所以往生西方有叁個飛躍:第一個飛躍就是所謂的解脫問題,因爲只要臨終具足信願,下至十念就頓時超出輪回,這就使得過去無量劫難以完成的事現在仗十念就成辦了!這不是快速嗎?第二個飛躍是一往生就入了不退地,初發心菩薩單靠自己的力量修到不退地是很不容易的事,信位菩薩就像空中柳絮隨風飄轉,沒有穩定性。因此經上才說“菩薩因中多、得果非常少”,這就是由于沒入不退地之前很容易退轉,一遇到很強的退緣,人就沒力量把持。從我們自身上也能看出,沒遇到境界覺得什麼都好,一遇到很強的順、逆境界,就會難以把持。想想看,極具誘惑的境緣現前時,能控製得了嗎?受到侮辱、誹謗、折磨時,身體有大的病痛時,能平靜下來嗎?這就看出我們道力微弱,一遇強大的退緣,就會身不由己地退下來,所以要登不退地很不容易。但是一往生西方就都是入正定聚、得不退轉,這是第二個飛躍。第叁個飛躍就是可以不經過通常的地地升進,而能夠頓超。有這叁個“頓”,就使得本來極其難行的菩提道能非常簡易迅速地越過。

  所以,我們是爲了這些目的,而把一切善根都回向在往生西方上。這已經成了一生的向往,自己選定了這條成佛之路。

  (3)回向祈願

  願于此生舍報已,化生淨土極樂國,

  無量光佛親授記,究竟圓熟淨叁德。

  我們都知道回向以願爲體。如果要區分發願和回向的話,發願就是在沒積功德之前首先發起這樣的願心;而回向就是修好了一些功德,以心裏祈願作印持,把這些功德往所願的方面轉化。

  這裏祈願也是兩條:第一、是在此生舍離業報身之後,當即化生在淨土極樂國中。就像山溝裏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就盼望早日脫離窮鄉僻壤,他有很強的願望:等我讀到高中畢業,就跳出這個窮山溝,到大城市裏去大展鴻圖。他關注的就是高中畢業那個點,那是個機會,到了那個點上,一通過高考就飛出了窮山溝。與此類似,我們囚禁在叁界牢獄裏的人,盼望的是今生業報受完的那一刻,直接脫出叁界的牢獄,去無比安樂的淨土。所以這裏的時間定在“此生舍報已”。

  我們現在是由宿世業力受了這個身,所以還要一段一段地受報。直到這一期的業報受完,心識脫離這個身的時候,那就是能化生到淨土的關鍵點。

  這裏願“舍報”、“化生”實際包括了欣、厭兩種心,有對業報身厭舍的心,對淨土蓮花化身欣求的心。

  這樣的五取蘊(或有漏的五蘊身),無論如何除了苦還是苦,它只是造苦的機器、出苦的源泉,因爲這唯一是由煩惱和業的力量造就的。

  在前世中陰的階段,自己以一念貪欲投入父母精血,然後取得了這個身。這樣就決定還受惑業的力量牽製,也就別無選擇要受報啦。但是按目前人類的情況,壽命多則七八十歲、少則五六十歲,很快就業報盡了。所以掐著手指都能算出來,多的只有一萬天,少的只有一千天或一百天,這就很近了!

  所以在這個世間只是隨緣度日而已,因爲還有這個業報在,就還要受多少天的報。但留在人間的時間很短,相比于無量劫的輪回,就只是一刹那而已。所以我們就安下心來,在世上有點病苦或有點什麼,心裏要安然順受。等到這一生的業報受完,就馬上生到西方淨土。不去別的地方,就去西方;不拖延第二刻,是一斷氣就生到西方。

  一到那邊就是蓮花化生了。現在做人的這個身體是煩惱和業的産物,無論因、體、果都是不清淨的,所以這個業報身是苦器、是苦源。我們生出離心就是基于認識到自己這個有漏的五蘊是苦的自性。

  一直被惑業的力量牽製著的這個五蘊身,在它上面絕不會出現任何安樂。…

《四因修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