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谈心说识(释依昱)▪P3

  ..续本文上一页测高深变化无常,同样的事物、因时地的不同感受也不同,所以落鸡的皇帝要乡间饥肠时吃到的地瓜汤惊为是珍品美味,一回到宫中再品尝竟难以下嚥。因心识是善变而难以捉摸所以若能如实掌握自心进而去了解他人的心,知已知彼就无事不成了。宋朝的方会禅师有一首偈云:

  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亦无优

  且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尝心转境幽,人生之乐趣吧!

  

  第二章 创造奇迹的意识——第六意识的潜能

  一·第六意识的潜在能力

  常言,第六意识或潜在意识,下意识等,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心识呢?梦中的意识又是第几识呢?它除了最会出主意之外还具有哪些能耐作用呢?在本文中将会有一番交待。一般人提到“心”或者是“精神”时,最先联想起的就是——第六意识,因其能变性最强,因为能变所以才能创奇迹,才会发挥潜在能力。

  我们爬山,在接近峰顶时总会感到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再也无法向前举步,但抬头一望,前面的同伴在你招手告诉你目的地就要到了,其实还有好几小时的路程,但一听到“就要到了”,仿佛注入一道清泉,好!拼一下马上就可休息了,这一思惟给了内在潜能一道讯息又能打起精神继续走,会瑜伽术的人将人催眠之后,使人身体腾空平放,靠的是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心力,也是意识的力量所创造的奇迹。

  禅宗的《碧岩录》中有句话:“热时……热杀,寒时……寒杀”,意思在说明热时更往热处去,寒时更加挺身勇往寒地。寒、热是我们前五识中“身识”接“触”到环境时的感觉,这时,第六意识起了二个念头来影响人的行动。第一个念头是找一处凉快的地方乘凉去,第二个念头是既是热就让它热得够劲一点,於是就在阳光底下做起健身运动、或登山、或打球……等,虽汗汉夹背,精神却很舒爽。在冷气间里虽可得到暂时的凉快,一旦上学出屋外,迎面而来的热风让肌肤觉得很不舒服,反而觉得更热。和此相比,热时,走到户外、沐浴在阳光下,肌肤虽晒黑了,但汗自毛细孔中尽情地流,把体内的郁气、闷气、毒气也随著汗水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人更显得有活力,精神百倍。此时肌肤承受热的感觉,和刚从冷气间出来,迎面而来的热潮,其感受是截然不同,而造成这一百八十度转变的,就是第六意识的能变性。

  “热时……热杀,寒时……寒杀”并非在教我们如何避暑,其所揭示的是一种处世的心态,凡事要直下承担,不逃避责任,只有面对诸种困境难关时,才会因经验而生出智慧,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常言:“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危急时,绝处逢生”,这些都是第六意识所创的奇迹。

  二·分别善恶之识

  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官作用,这前五识各缘色、声、香、味、触等五种境界,此五识仅由单纯的感觉作用来攀缘外境,而不具有分别、认识的作用到了第六意识才具有认识,分别现象界所有事物的作用,所以又称为分别意识。

  第六意识即一般人所谓的思想、见解或潜在意识等,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占一非常重要之位置。西洋哲学中视此识为“能把握客观对象之心机能”,广义言之,即吾人所有经验从原始的感觉到高度的思考均包括在内。意即此意识亦包含前五识的作用在内。例如,我们去寺院听经闻法,耳闻说法之声是耳识的作用,眼睛看到庄严的佛像是眼识的作用,但从闻法中去了解佛教的教理,知道善恶皆有所报而心生警惕,这必须靠第六意识才有此感;瞻仰膜拜慈祥的菩萨圣容会油然而生恭敬心,在佛前忏悔发愿会感动得涕泪纵横,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又看一张风景图片,虽有平面,但映现在脑海的却是一幅有远近,深浅距离的山水、人物、景色等的立体画面,这也是第六意识的作用。

  在我们八识田中,以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最为强而有力,任何事物,只要经过第六意识的分辨,其好坏美丑,是非曲直立见分晓。在这世间上,个人的荣辱得失,家庭事业的兴衰分合,甚至社会风气的振靡等,无不系之於第六意识的一念之转变。故《维摩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春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在故宫博物院的李霖灿先生曾在云南丽江调查民俗。有一天,有户人家办丧事,李先生看到一位手挟贝叶经卷的老者来丧家念经,突然领悟到生死真义。那位老者念的经文是:“在无量河上流,有三个富女人,她们有金银满柜、骡马成羣。有一天,她们发现自己鬓毛雪白,才知道自己将有老死。她们听说有个大都市叫丽江,什么都有得买,就结伴来丽江买“寿”买“岁”,街头绕了绕,只有卖金卖银,没有卖“寿”卖“岁”的;她们听说有个更大的都市叫大理,什么都有得买,结果那儿有卖吃卖喝的,没有人卖“寿”卖“岁”;她们又听说有个最大的都市叫昆明,凡人间要有的,无有具备,结果那儿有卖绫罗绸缎,没有卖“寿”卖“岁”;三个富婆大哭著回家;走到昆明碧鸡关,累了歇口气,喝口碗茶,回头对著昆明城一望:只见滇池的大柳树,来时绿茵茵,现在已是黄叶烂烂,三个富有婆突然领悟,树木都会衰老,人何能例外?於是心头悲哀一齐丢下,笑著转回家!”

  丧家听了,哭泣声渐渐停顿下来,李先生心头也感到了阵平和,想自己与众生本立足於平等之处,所谓生死大事,只不过是自然界的运转,实在不必艰深探索,浅近之处竟是如此易解。李先生所体会的,也是从自我的偏执,走向通达的生命观,对於别人的荣华富贵相较谥自己的蹙运难堪,也就淡然了。对人生的这一层体会也了解其实也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如此重要的第六意识,不但要好好地认识它,而且更重要妥善地控制它、引导它,切勿使其朝不正当的方向任意发展,若是不随时加以约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很难再追回来,所以那些因一念之差而犯罪者,只有在狱中细细咀嚼那“再回头已百年身”的滋味。

  三·意识的定义——转凡夫识为妙观察智

  “意识”,梵文原名:mana-vij

  ma、西藏语译为yid-kyi rnam-par-ses-pa.八识或九识中的第六识。依意而有识,即以意根所依,以法境为所缘而正确地了别认识各种现象的真相。且其作用能统摄多种经验之内容。

  此包含有自性、计度、随念等三种分别;有善、恶、无记等三性,通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漏、无漏;缘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有为法、无为法,而取一切境界的总相。因此《俱舍论记》卷三云:“五识缘自境名各别境识、意识遍缘一切名为一切境识。”

  德国有位哲学家——毕加落(一八八八——一九六五)在其《人类和颜孔》的这本书的开头有这么一段文:“有一天大文豪苏格拉底的住处,来了一位很会看相的人名叫钟毕路斯,他擅长以看人的相貌而断其性格,很准确。他看到苏格拉底的脸相,就说那是一张具足各种恶德的脸,在旁边的一些苏格拉底的弟子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的老师是圣哲怎么会具有恶德。只有苏格拉底默而不言,因为他自己深知他是背负著各种恶德而来出生……”。

  被众人视为圣者的人自知其本具有种种恶的万分,在其内心深处虽含有恶德,但一方面所流露出来的却是被称为圣哲之人所拥有的高贵气质。这种把恶的本性转换成高贵、善良的气质的关键所在就是第六意识,也可以说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不只是纯粹知道的精神状态,他还包括判断事情的知性,做白日梦的幻想力、发明家必备的想像力以及感情、意志等各种机能。且可加以分类。

  四·意识的种类

  第六意识大分有二种(一)五俱意识(二)独头意识;(二)独头意识再细分有四种、即1、五后意识、2、定中意识、3、独散意识、4、梦中意识。今分述如下:

  (一)五俱意识、就是和五种感官作用(眼识、耳识、鼻识、舌头、身识)等一起劳动而产生的感觉。所谓的感觉,若光恁外界的刺激那是无法成立其对外界的认识,受到外来的刺激时,须经意识加以统合、研判之后方才得知“那是什么”如此才构成认识外界的条件。例如身体的触觉感受到天气很热,五识的作用仅止於此,而促使我们尽快找一凉快之处——冷气间去消暑、或到避暑胜地去度假的是第六意识,也就是五识和感觉共同作用的五俱意识。此“五俱意识”尚可分成“五同缘的意识”和“不同缘的意识”。 

  五·五俱识与独头意识

  吾人的第六意识,因其能变性最强,因为能变所以才能创造奇迹,才会发挥潜在能力。这个心识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我们判断事情的知性、空想或是想你力感情,意志等皆属意识。第六意识大分有二种:(一)一俱意识、(二)独头意识(五不俱意识);细分有四种即1、五后意识2、定中意识3、独散意识4、梦中意识。这些个心理作用,也是要靠五种感觉作用来支持。譬如以舌头所感受到味觉而言,同样是一盘青菜摆在面前,因时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菠菜在台湾很普通,也便宜,所以吃起来不觉得怎么样,但日本的菠菜是属昂贵的蔬菜,所以笔者在日本时很少购买,偶而看到饭桌上有一盘炒得油光翠绿的菠菜,就觉得今天这一顿饭特别好吃。这是心理上的作用左右了菜的味道。我们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尝试的时候,不会觉得很好吃,如果是听到这道菜来源不易或是价钱很高的话,我们就会认为特别的好吃,相信这种经验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就是五俱意识中的“舌具体意识”——意识与舌识同起。由於第六意识的能变性强,所以它不只是影响我们的感官作用,也会左右我们的感情、意志,改变我们的人生观,若能如实地将此意识认清、把握;我们将会活得更加积极、乐观。今将意识的种类分述如下:

  (一)五俱意识

  1、与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同缘的意识

  由前五识的感觉再加上第六意识的判断、…

《谈心说识(释依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