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鑒稽古略續集》

「史傳部」經文2038卷49頁碼:P0903
明 幻輪編

  《釋鑒稽古略續集》一

  乙醜至元二年 大宋鹹淳元年 去年十月理宗崩。度宗嗣位。事迹見于前書茲不錄

  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五月劉秉忠參領中書省事。既入拜以天下爲己任。知無不爲。世祖咨以治天下之大經養民之良法。秉忠條上祖宗舊典。參以古製之宜于今者。世祖善之。命下之日綱舉目張。一時人材鹹見錄用。文物燦然一新(元史) 召許衡至命中書省議事。丞相安童時年二十一素聞衡名心慕之。及見于行館既還歎服日訪以政事(元史)世祖聞張德輝之名召見。參議中書省事。輝以聖賢道德之奧。修身治國之方。古今治亂之繇。詳陳于帝。俾教胄子學官。內外煥然一新

  丙寅至元叁年 宋鹹淳二年 佛教東被震旦。至此已一千二百年矣

  丁卯至元四年 宋鹹淳叁年 宋帝詣太學谒孔子。行舍菜禮。以顔回曾參孔伋孟轲配享。升颛孫師于十哲 許衡陳時務五事。一曰立國規模。二曰中書大要。叁曰爲君難以踐言。四曰農桑學校。五曰慎微上嘉納之。乞歸鄉裏許之(史)

  佛國禅師 師諱至溫。字其玉。號全一。谥佛國普安。刑州郝氏子也。禮辨庵讷公披剃。佐無還富公于萬壽。參萬松爲侍者。既而太保劉公爲世祖知遇。薦師召語大悅將授以官。弗受曰。天下佛法流通。臣僧之願富貴非所望也。憲宗命海雲主釋教。诏天下作資戎會。師持旨宣布中外。而輔成之。劉公衛承製錫師茲號。總攝諸路僧尼之事。師銳意衛教。僧衆賴之。後納印辭職。是年五月十一日。以疾終于桓州之天宮。西向右脅而化。當暑儀容如生。更有異香。火浴心口牙不壞。掊地數尺猶得舍利。壽五十一。臘四十。學士虞集撰碑(通載)

  戊辰至元五年 宋鹹淳四年 元阿術劉整圍宋襄陽。知府呂文煥告急 謝枋得論雲。官爲宰相。可以生殺廢置人。官爲臺谏。可以彈駁榮辱人。官爲國子監。可以考校去取人。此叁等謂之系籍聖賢也(史)

  己巳至元六年 宋鹹淳五年 二月帝師癹思巴。製蒙古字成頒行天下。宋之常州雞翼生距

  庚午至元七年 宋鹹淳六年 诏請膽巴金剛上師。住持仁王寺普度僧員

  帝師 苾刍癹思巴。說根本有部出家羯摩儀軌。親製序曰。原夫贍部嘉運。至第四佛釋迦文如來遺教利見也。大元禦世。第五主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登極也。天資福慧谛信內乘。普使萬邦鹹歸一化。雖敷天垂拱而至治無垠。眷支那弘道。而在躬不息。欲以自佛相承師資繼踵。迄今不替正戒儀軌。爲從善行人一一恒持。精練叁業堅守四儀。此實聖皇匡正佛法之睿旨也雲雲(通載) 廉希憲立朝谠正。世祖令受帝師僧八思馬戒。希憲對曰。臣已受孔子戒。上曰。汝孔子亦有戒耶。對曰。爲臣當忠爲子當孝。是也

  辛未至元八年 宋鹹淳七年 十一月始建大元國號。取易乾元之義。始興蒙古學校。從太保劉秉忠請也 以許衡爲學士。衡每謂書中無疑看得有疑。有疑即看得。無疑方是有功。衡之教人也。必因其所明。開其所蔽。而納諸善時其動息。而弛張之慎其萌蘖。而防範之日漸月漬。不自知其變也。日新月盛不自自知其化也。又爲學者。治生最爲先務。又言。士君子當以農桑爲生

  壬申至元九年 宋鹹淳八年 宋少傅葉夢鼎辭歸秦。願勵精寡欲收人心固邦本。又雲。廉恥事大。死生事小。扁舟徑返

  盤谷禅師 號麗水。海鹽人。師貌不揚。而志氣超邁博覽經史。性耽山水之樂。至元中遊五臺峨嵋伏牛少室名山勝地。嘗雲。足迹半天下。詩名滿世間。時附馬高麗沈王。聞師德望具書聘。講華嚴大意于杭之慧因寺。師展四無礙辯。七衆傾伏。王大悅。聲價益重。後至松郡精舍勤修淨業。日課彌陀佛號。年七十余。無疾預告以時。端坐而寂。有遊山詩集叁卷。行世(高僧傳)

  癸酉至元十年 宋鹹淳九年 元圍襄陽日久。二月破樊城。都統範天順歎曰。生爲宋臣。死當爲宋鬼。即所守處缢死 許衡還至懷孟。簡絕人事。常居山下。勤以自治。公愛兼盡不嚴而整。閨門之內若朝廷。然夫婦相待如賓。喪祭一遵古製。懷孟化之(史)

  甲戌至元十一年 宋鹹淳十年 七月宋度宗崩。太子少帝嗣立年四歲。八月大霖雨天目山崩。水湧溺死無算 是年八月劉公薨。贈儀同叁司太傅谥文貞。製曰。臣以忠孝而事上貴輸獻納之誠。上以禮義。而遇臣思笃始終之愛。視死之日猶生之年。故光祿大夫太保劉秉忠。學窺天人識貫今古。邃沖而有守。安靜而無華。昔侍潛藩稔聞高論。適當叁接之際。懇上萬言之書。蓋將舉天下而措諸安。以戒爲人主者過于殺。朕服嗣而伊始。卿盡力以居多。蓋得卿實契于朕心。而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驗。人匪他求。周旋叁十年不避其艱。剀切數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方圖任于舊人誰謂旻天。不整遺于一老。興言及此。何日忘之。載惟臺輔之尊。厥有泉扃之贲。是用錫之綸命。峻一品之尊階。遂以衮衣。蹑叁槐之正位。複加顯號允答殊勳。惟爾英靈識予哀寵。可贈太傅谥文貞(通載)

  劉文貞公 諱秉忠。字仲誨。瑞州劉季村人。禮天甯虛照禅師披剃爲僧。後遊雲中住南堂寺。同海雲禅師北觐。谒世祖於潛邸。一見應對稱旨。自是屢承顧問公獻書。陳時事所宜者數十條。凡萬余言率皆尊主庇民之事。上嘉納之。從上征伐方便救護。全活甚衆。及上正位宸極。創定朝儀立官製。改元建號。一切所當施設。時物之宜皆公所草定。公齋居蔬食終日澹然。是年八月壬戌端坐而薨。享年五十有九。自幼好學至老不衰。雖位極人臣不異平昔。上謂左右曰。秉忠事朕叁十年。小心慎密。其陰陽術數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 帝命史天澤伯顔。帥師南征。召谕之曰。古之善取江南者。惟曹彬一人。汝能不殺是吾曹彬也 史天澤真定人。身長八尺音如洪鍾。善騎射。出入將相五十年。柱石四朝師表百辟。爲開國元臣。人方郭子儀曹彬雲。年七十四。谥忠武

  乙亥至元十二年 宋德祐元年 宋恭宗改元德祐在位二年。元兵執之北行殂于沙漠 江西提刑文天祥起兵勤王。其友止之。天祥曰。國家養育臣庶叁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赴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欲以身狥。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衆者力濟。如此則社稷可保也。天祥性豪華自奉甚厚。至是痛自抑損。盡以家資爲軍費。每與賓僚語及時事。辄撫幾流涕言曰。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聞者莫不爲之感動 湖南提刑李芾遣兵入援。發壯士叁千人使將將之。勤王後谥忠節 行人郝經。使宋被留一十六年。撰集諸書。至是歸燕卒。谥文忠 宋诏張世傑總督諸軍。後與陸秀夫陳宜中。航海以狥國難溺死 有二星鬥于中天。一星隕 六月朔日有食之。既晝晦如夜

  丙子至元十叁年 宋德祐二年 五月宋端宗立。改元景炎後。航海崩于嶺南之崗州

  二月日中有黑子。大如雞卵。相蕩久之 丞相文天祥常言。國亡與亡此男子心。元人以天祥北去 錢塘江潮叁日不至。時元軍分駐江沙上。杭人方幸之。而潮汐不至 叁月元伯顔。入臨安建大將旗鼓。受宋帝及太後庶僚。趍赴京入觐 姚樞仁恕恭敬。未嘗疑人之欺。凡有與謀者必忠告。人莫不敬之。時以爲翰林學士。宋侍從之臣及士子。至上都皆令樞隨學行而官之

  丁醜至元十四年 宋景炎二年 封宋主爲瀛國公。令往脫思麻路。習學梵書西番字經 全後于正智寺爲尼

  建大聖萬安寺 廉希憲官至平章。伯顔謂之宰相中真宰相男子中真男子。世以爲名言。至是卒

  戊寅至元十五年 宋祥興元年 宋帝昺立改元祥興。在位二年後航海至厓山。張世傑與元戰敗。陸秀夫抱之沈海 正月朔旦。廣設大會以齋僧衆。大赦天下。玉泉等五老蒙恩得度 有大星。南流隕海中。小星千余隨之。聲如雷。數刻乃止

  己卯至元十六年 二月宋亡。宋自太祖起至帝昺。通叁百二十年

  文文山 姑蘇人。諱天祥。爲宋狀元丞相封信國公。有忠孝大節。被執目擊厓山。有詩哀悼(不錄)又歌曰。飓風起兮海水飛噫。文武盡兮火德微噫。鷹鹯相擊兮靡所施噫。鴻鹄欲舉兮將安歸噫。棹歌中流兮任所之噫。獨抱春秋兮莫我知噫 又正氣歌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末雲。顧彼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宿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顔色 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碎碎水漂絮。身世浮沈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金陵草舍離宮。轉夕晖孤雲飄泊欲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後至臨終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集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平生作文未嘗屬草。有指南集吟嘯集。有集杜詩百首等行世 建司天臺于大京 立安樂堂。疾者醫之。饑者廪之。死者葬之

  庚辰至元十七年六月。新曆成賜名授時。明年始頒行天下。遣使窮黃河之源。由星宿海至昆侖山。始抵其地 窦默爲人樂易。平居未嘗一言方人。官至學士至是卒。谥文正

  帝谕真金太子曰。伯顔文武全才。汝勿以常人遇也 許衡臨終語其子曰。我平生爲虛名所累。不能辭官。是年卒。谥文正

  帝師入寂 癹思八爲大元帝師。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示寂。年四十二歲。上聞不勝震悼。追懷舊德建大窣堵波于京師。實藏真身舍利。輪奂金碧無俦。學士王磐奉敕述行狀曰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裕國。如意**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班彌怛拔思癹帝師。乃土波國人也。生時諸種瑞應具詳家譜。初禮伯父薩師加哇爲師。秘密伽陀一二千言。過目成誦。七歲演法。辨博縱橫猶不自足。複遍咨名宿。鈎玄索隱盡通叁藏。年十五。世祖皇帝龍德淵潛。師知真命有歸。馳驿徑詣王府。世祖官闱東宮。皆秉授戒法。特加尊禮。年二十。釋道訂正化胡經。憲宗皇帝诏師剖析是非。道不能答。自棄其學。上大悅。年二十二。世祖登極。建元中統尊爲國師。授…

《釋鑒稽古略續集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