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法正宗記》

「史傳部」經文2078卷51頁碼:P0715
宋 契嵩編

  《傳法正宗記》叁

  

卷第一(終)傳法正宗記卷第二

  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葉尊者傳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天竺第叁祖商那和修尊者傳天竺第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傳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傳天竺第六祖彌遮迦尊者傳天竺第七祖婆須蜜尊者傳天竺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天竺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天竺第十祖脅尊者傳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傳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葉尊者傳

  摩诃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其父號飲澤。母號香志。始生姿質美茂。其體金色。而照曜甚遠。相者曰。是子夙德清勝。法當出家。父母憂之。乃相與謀曰。必美婦可縻其心。稍長苦爲擇娶。而尊者辭。不得已乃绐之曰。非得女金色如我。不可爲偶。父母乃以婆羅門計鑄金人。辇行其國。因觀者求之。果得金色女如迦葉者。遂以室之。先是毗婆屍佛滅後。衆以其舍利建塔。塔之像其面。金色缺壞。是時迦葉方爲鍛金師。會有貧女。持一金錢。求治爲簿。欲往補之。迦葉聞且樂爲補已因相與願。世世爲無姻夫妻。以是報九十一劫體皆金色。後生梵天。天之壽盡乃出此婆羅門富家。及是夫婦而其體複然。故初名迦葉波。此曰飲光。蓋取其金色之義也(記內翻梵語義類通華言者如此。迦葉波之類多有。或國本前錄已傳。不敢辄以梵學較之也)然皆清淨。雖偶未嘗有男女意。終亦懇求出家。其父母從之。即爲沙門。入山以杜多行自修。會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即趨于竹林精舍。致禮勤敬。如來乃分座命之坐。而大衆皆驚。謂其何以與此。如來知之。乃說其夙緣以斷群疑。尋爲之說法。而尊者即座成道。然其積修勝德。而智慧高遠。故如來嘗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叁昧無量功德以自莊嚴。而迦葉比丘亦複如是。一朝乃以正法付之。囑其相傳。無令斷絕。複授金縷袈裟。命之轉付彌勒。及如來般大涅槃。而尊者方在耆阇崛山。是時地震光明照曜。即以天眼知之乃謂衆曰。佛涅槃矣嗟乎。正法眼滅世間空虛。與其徒即趨于拘屍那城。既至乎雙樹之間。而如來既化已內于金棺。尊者大恸。遂感如來足出于棺以慰其哀慕。尋致栴檀白[疊*毛]。以資其阇維。既而尊者謂。金剛舍利宜與人天爲其福田。吾等比丘當務結集以惠來世爲其大明。即以神通自升須彌之頂。而說偈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當赴結集。遂擊金鍾。其偈因鍾聲而普聞。故五百應真(或雲一千)皆會于畢缽羅岩。唯阿難以漏未盡。不得即預。宿戶外終夕思之。及曉乃得正證。遂以之叩戶相告。尊者曰。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戶鑰中入。阿難如其言而至。是時佥議。叁藏者宜何爲先。尊者曰。乃宜先修多羅。因謂諸聖曰。此阿難比丘。總持第一。而常侍如來。其所聞法如水傳器。無有遺余。宜命以集修多羅藏。次命優波離以集毗尼藏。複命阿難集阿毗昙達磨藏(他部或雲命迦旃延)已而尊者即入願智叁昧。觀其所集。果無謬者。然尊者處世方四十五年。終以結集既畢。而說法度人亦無量矣。念自衰老。宜入定于雞足山以待彌勒。故命阿難曰。昔如來將般涅槃。預以正法眼付囑于我。我將隱矣。此複付汝。汝善傳持。無使斷絕。乃說偈曰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阿難于是作禮奉命。複念。如來舍利皆在諸天。欲往辭之。遽陵虛遍至塔廟。禮已而還。複以夙約必別于阿阇世王。及至其門會王方寢。因謂阍者曰摩诃迦葉將入定于雞足山。故來相別。王起奏之。遂以此周孝王之世。窅然入其山席草而坐。自念。今我被糞掃服。持佛僧伽梨。必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至于彌勒出世。終不致壞。乃語山曰若阿阇世王與阿難偕來。汝當爲開去已複合。于是寂然乃入滅盡定。是時大地爲之動。而阿阇世王亦夢。其殿梁忽折。及覺而司門者果以尊者之語奏。王聞泣下。爲之歎息。即詣竹林精舍。拜阿難命之同往逮至雞足。而其山果辟。尊者定體而俨在其間。王且哀且禮。命香薪欲爲焚之。阿難謂王曰。未可燔也。此大迦葉方以禅定持身。而俟彌勒下生。授佛僧伽梨乃般涅槃。王聞此而敬之益勤。及王與阿難引去。而其山合如故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刹帝利。斛飯王子。而釋迦如來之從弟也。始名阿難陀。此雲慶喜。亦雲歡喜。蓋當如來成道之夕。而尊者乃生。王之家大慶且喜。以故名之。然有奇相。而聰明睿智。不比凡者。少時聞如來出世。乃用世幻自感。以如來初從釋氏而出家成大聖道。因往求爲其弟子。如來許爲之說法。遂成須陀洹果。方如來欲人參侍。而尊者獨爲大衆所推其智慧善巧。而知時所宜。頗合聖意。然其往世。于佛有大功德。故所聞法皆能記之。若水傳器而無有失者。故如來嘗稱其總持第一。及如來垂般涅槃。而尊者方在娑羅林外。爲魔所亂。如來即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解。尊者因與文殊偕還。而禮觐如來。如來化已。大迦葉會諸羅漢于畢缽羅岩。結集法藏。獨以尊者大智多聞而常侍如來其聞法最詳。乃白衆請之。以集修多羅阿毗昙達磨藏。尊者領命。遂說偈曰

  比丘諸眷屬  離佛不莊嚴

  猶如虛空中  衆星之無月

  尋作禮大衆。乃升法座而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某經教。乃至天人等信受奉行。是時大迦葉複問衆曰。阿難所言其錯謬乎。皆曰。無異世尊之所說者也。乃大迦葉將入定于雞足山。乃以如來所授正法眼付之。尊者使其傳之勿絕。自是以法遊化諸方。一日尊者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尊者因之歎息曰。如來乃世正法之眼何速寂滅。使此群生失所依止。而迷謬聖教。乃語其人曰。是非佛意。不可依之。汝應聽我演正偈雲。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是比丘乃以聞其師。師反謂阿難衰老。其言謬妄。豈宜信乎。汝可如前誦之。尊者他日複聞誦其前偈。問其何以然。而不從所教。是比丘者遂說其師之意。尊者以其不重自語。而益感之。因入叁昧。欲求尊聖爲之證者。然終不能得。于是念之。佛與衆聖皆已涅槃。必何從而明之。當是時也地爲之動。少頃光明遽發。俄然有一聖宿大士示現。爲其說偈。而證之曰

  彼者諷念偈  實非諸佛語

  今遇歡喜尊  而可依了之

  彼師弟子視大士神奇。乃禀其言。即誦尊者所說。遂以之得第二果。尊者既得見證。而益自警。謂身危脆猶若聚沫。況其衰老何堪久乎。欲趣泥洹。複以阿阇世王嘗慨不見如來迦葉二尊聖所般涅槃。因約阿難。若當寂滅。願示其期。而尊者故往告之。及王之門。而阍者詞之。以王方寢。不敢以聞。然王于其夢。適見一蓋七寶飾之。千萬億衆繞而瞻之。俄有風雨暴至。遂吹折其柄。寶皆委地。王驚。及寤會阍者以阿難事奏。王聞之遂失聲號恸。哀感天地即詣毗舍離城。方見尊者坐恒河中流。王遽禮之。而說偈曰

  稽首叁界尊  棄我而至此

  暫憑悲願力  且莫般涅槃

  是時毗舍離王亦在河側。複說偈曰

  尊者一何速  而歸寂滅場

  願住須臾間  而受于供養

  尊者見二國王皆來勸請。亦說偈曰

  二王善嚴住  勿爲苦悲戀

  涅槃當我淨  而無諸有故

  尊者于是乃自念曰。我若偏住一國而滅度之。諸國必诤。非其當也。此應以平等而度諸有情。遂即恒河之中流而欲涅槃。其時大地六種皆震。先有五百仙人棲于雪山。及是相與乘空而來禮尊者足曰。今我等定于長老當證佛法。願乘見度。尊者默而許之。即變殑伽河悉爲金地。遂爲之說大法要。尊者又念。先時。所度弟子。宜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自空而下。爲其出家受戒仙者尋皆得四果。然其仙衆之中有二羅漢。一曰商那和修。一曰末田底迦(亦雲未田地)尊者知其皆大法器。而命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將滅。用傳汝等。汝受吾教。當聽偈言

  本來付有法  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複謂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而護持正法無令斷絕。謂末田底迦曰。昔佛記雲。滅度五百歲中。當汝于罽賓國敷宣大法。後宜往之。以興教化。已而尊者超身虛空作一十八變。入風輪奮迅叁昧。乃分身四分。一惠忉利天。一惠娑竭羅龍宮。一惠阿阇世王。一惠毗舍離王。得者各建寶塔而供養之。是時當此周夷王之世也

  天竺第叁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亦曰舍那婆斯。姓毗舍多。其父號林勝。母號嬌奢耶。處胎凡六載始生。而身自有衣。隨體而長。梵曰商諾迦猶。此曰自然服者。始西域有瑞草。常産于勝地。遇得道聖人出世。其草則化爲九枝以應之。及尊者之生而化草果然。初事雪山仙者。會其仙師從阿難求度。而尊者皆預其出家。尋成道爲阿羅漢。至是其胎衣遂變爲九條法服。先是如來行化嘗至摩突羅國。見一茂林顧謂阿難曰。此林其地名優留茶。吾滅度後近百年。當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說法度人。阿難滅後。而尊者以其法遊化至是。欲圖居之。會有二火龍。偕占其地。遂暴作風雨以張其威。尊者乃入慈叁昧以降之。因謂龍曰。佛昔記此。當爲伽藍。汝宜見舍。龍以佛記故喜舍之。尊者遂以立精舍。而說法廣度人天。果符佛語。久之尊者念欲付法。因入叁昧觀佛所記聖士爲其後者必在何國。出定乃以神通獨之吒利國。訪其長者首陀善意之舍。善意相見禮已。乃問其所以來。尊者曰。我生子然故來命侶。善意曰。我嗜世樂不暇相從。俟有子當以奉法。尊者即稱善去之。其後善意果有子。一曰優波吉羅。二曰優波焰摩及育。其叁者曰優波鞠多尊者。知必法器。複詣善意而謂之曰。此第叁子者優波鞠多。適合佛記。當襲我傳法。汝宜舍之。善意以佛記故不敢見拒。于是鞠多即從其出家。尊者因問之曰。汝年幾耶。曰我年十七。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鞠多乃曰。師發已白。爲發白耶。而心白耶尊者曰。我但發白。非心白也。鞠多因曰。我年十七。性非十七耳。尊者益器異之。及其得戒成道。乃命之曰。昔如來…

《傳法正宗記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