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78卷09頁碼:P0395
東晉 佛馱跋陀羅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二十五

  東晉天竺叁藏佛馱跋陀羅譯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叁

  諸菩薩聞是  第四地行法

  心皆懷喜悅  踴躍無有量

  雨天衆寶華  ˇˇ如雪下

  鹹贊言善哉  金剛藏大士

  他化自在王  與諸眷屬等

  于上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放衆妙光明  作天諸妓樂

  歌歎佛功德  及諸菩薩衆

  天諸采女等  各以清妙音

  同聲稱贊佛  而說如是言

  世尊久遠來  勤苦所求願

  無上正真道  于今始乃得

  利益天人者  久乃得奉見

  釋迦牟尼佛  今至于天宮

  從久遠已來  大海ˇ始動

  久遠無量世  今乃放妙光

  衆生從久遠  今始得安樂

  久乃方得聞  大慈悲德音

  度諸功德岸  久遠今乃值

  聖王能悉破  臨慢我心等

  無比可恭敬  而今得供養

  能開諸天道  使得一切智

  世尊甚清淨  無量如虛空

  不染于世法  如蓮華在水

  處世最高大  猶如巨海中

  須彌大山王  是故歡喜禮

  如是諸天女  各以衆妙音

  敬心歌頌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願說得五地  行ˇ之因緣

  金剛藏菩薩語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诃薩已具足第四地。欲得第五地。當以十平等心。何等爲十。一過去佛法平等。二未來佛法平等。叁ˇ在佛法平等。四戒淨平等。五心淨平等。六除見疑悔淨平等。七道非道淨平等。八行知見淨平等。九諸菩提分法轉勝淨平等。十化衆生淨平等。菩薩以是十平等心。得入第五地。菩薩住難勝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淨故。求轉勝道故。則能得佛。是菩薩得大願力故。慈悲心不舍一切故。得念慧道力故。修習福慧不舍故。出生方便故。欲得轉勝道上地明觀法故。受諸佛神力所護故。生定不退心故。如實知是苦聖谛。是苦集谛。是苦滅谛。是苦滅道谛。是菩薩善知世谛。善知第一義谛。善知ˇ谛。善知差別谛。善知說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起谛。善知盡無生谛。善知入道谛。善知一切菩薩次第成就諸地起如來智谛。菩薩隨衆生意。令歡喜故。知世谛究竟一乘故。知第一義谛。分別諸法自ˇ故。知ˇ谛諸法各異故知差別谛。分別陰界入故。知說谛以身心苦惱故。知苦谛諸趣生ˇ續故。知集谛畢竟滅一切惱故。知滅谛至不二法故。知道谛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次第成一切菩薩地故。知如來智谛以信解力故。知非得無盡谛智。菩薩如是以此諸谛智。如實知一切有爲法。虛僞诳詐。假住須ˇ。诳惑凡人。菩薩爾時于衆生中。大悲轉勝。生大慈光明。得如是智慧力。不舍一切衆生。常求佛智慧。如實觀一切有爲法先際後際。知衆生從先際無明有愛故生。流轉生死。于五陰歸處。不能動發。增苦惱聚。是中無我。無我所。無衆生。無人。無知者。無壽命者。後際亦如是。如是無所有。而愚癡貪著。不知究竟有出無出。又作是念。凡夫衆生甚爲可怪。無明癡故。有無量身。已滅今滅當滅。如是生死。不能于身生厭離ˇ轉更增長五道苦輪。生死水漂不能得返。歸五陰舍不能舍離。不知不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臨慢見箭。不能滅除貪恚癡火。不能破壞無明愚ˇ。不能幹竭愛著大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常隨魔意于生死城。常爲諸惡覺觀所轉。如是苦惱。孤窮衆生無有救者。無有舍者。無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獨無等侶。修習福慧。以是資糧。令此衆生。住畢竟淨。乃至得一切法中無礙智力。如是思惟。從正觀生于智力發願。所作一切善根。皆爲度衆生故。爲一切衆生求安樂故。爲利益一切衆生故。爲解脫一切衆生故。爲一切衆生無苦惱故。爲一切衆生無粗惡故。爲一切衆生心清淨故。爲調伏一切衆生故。爲滅一切衆生諸憂惱苦。滿其願故

  是菩薩住難勝地。不忘諸法故。名爲念者。決定智慧故。名爲智者。知經書意次第故。名爲有道者。自護護彼故。名爲有慚愧者。不舍持戒故。名爲堅心者。善思惟是處非處故。名爲覺者。不隨他故。名爲隨智者。善分別諸法章句義故。名爲隨慧者。善修禅定故。名爲得神通者。隨世間法行故。名爲方便者。善集福德資糧故。名爲無厭足者。常求智慧因緣故。名爲不舍者。集大慈大悲因緣故。名爲無疲倦者。常正憶念故。名爲遠離破戒者。深心求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故。名爲常念佛法者。常令衆生離惡修善故。名爲莊嚴佛國者。種諸福德。莊嚴叁十二ˇ八十種好故。名爲行種種善業者。求莊嚴佛身口意故。名爲常行精進者。供養一切說法菩薩故。名爲樂大恭敬者。一切菩薩方便中心無礙故。名爲心無礙者。常樂教化衆生故。名爲晝夜遠離余心者。菩薩如是行時。以布施教化衆生。愛語利益同事。亦教化衆生。又以色身示ˇ。教化衆生。亦以說法。教化衆生。亦示諸菩薩行事。教化衆生。亦示諸佛大事。教化衆生。亦示生死過惡。教化衆生。亦示諸佛智慧利益教化衆生。菩薩如是修習。以大神力種種因緣方便道。教化衆生。是菩薩雖種種因緣方便。心常在佛。不失善根。又複常求轉勝利益衆生法。是菩薩利益衆生故。知世所有經書技藝。文章算數。金石諸性。治病醫方。幹ˇ癞病。鬼著蠱毒等。妓樂歌舞。戲笑歡娛。國土城郭。聚落室宅。園林池觀。華果藥草。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碼瑙。示諸寶聚。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ˇ吉凶。地動夢怪。身中諸ˇ。布施持戒。攝伏其心。禅定神通。四無量心。四無色定。諸不惱亂。安衆生事。哀衆生故。出如此法。令入諸佛無上之法。菩薩住難勝地。值數百千萬億佛。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聽法。聞法出家。而爲法師。說法利益。得轉勝多聞叁昧。乃至過百千萬億劫。而不忘失。一切福德善根。轉勝明淨。譬如成煉真金。砗磲磨瑩。其光轉勝。菩薩住是地中。方便智慧力故。功德善根。轉淨明勝。下地不及。又如日月星宿。諸天宮殿。風持令去。不失法度。如是菩薩住難勝地。以方便思惟故。福德善根轉倍明淨。而不取證。亦不疾成于無上道。佛子。是名略說菩薩難勝地。菩薩住是地中。多作兜率陀天王。諸根猛利。悉能摧伏一切外道。有所作業。布施愛語。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常生是心。我當于一切衆生。爲首爲勝。乃至于一切衆生。爲依止者。佛子。是菩薩若欲勤行精進。須ˇ之間。得千億叁昧。乃至能示千億菩薩。以爲眷屬。若以願力神通自在。複過是數。若幹百千萬億劫不可計知。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諸菩薩具足  四地行法已

  思惟叁世佛  戒心除疑悔

  道非道知見  菩提化衆生

  如是平等觀  得入第五地

  四念處爲弓  信五根爲箭

  四正勤爲馬  四如意爲車

  五力以爲铠  破諸煩惱賊

  勇健不退轉  直入第五地

  慚愧無垢衣  淨戒以爲ˇ

  七覺爲華蟓  禅定爲塗ˇ

  智慧與方便  種種念莊嚴

  如是則得入  陀羅尼園林

  四如意爲足  正念爲頭ˇ

  慈悲明淨眼  利智慧爲牙

  以空無我吼  破諸煩惱賊

  如是人師子  能入第五地

  是菩薩已得  住于第五地

  轉修勝淨法  皆爲佛道故

  常行慈悲心  未曾有厭倦

  常爲修習此  第五地行法

  深集二資糧  福德及智慧

  種種方便力  上地明觀法

  常爲佛所護  得成于念慧

  次第能善觀  如實知諸谛

  苦集滅止道  世ˇ第一事

  說生起差別  無生如來智

  如是觀諸谛  心微妙清淨

  雖未能逮得  無障礙解脫

  以能有智慧  及與信力故

  得勝于一切  世間諸智慧

  如是觀諸谛  悉知有爲法

  虛僞不真實  無一堅固ˇ

  能得于諸佛  慈悲光明分

  爲諸衆生故  專心求佛慧

  知有爲先後  衆生甚可愍

  墮在無明ˇ  愛因緣所系

  是菩薩能滅  世間之苦惱

  知法無壽者  猶如草木等

  衆生常以二  煩惱因緣故

  從于先世來  後世亦如是

  ˇ續不斷絕  不能盡苦邊

  于此生愍傷  我當度脫之

  不能出五陰  不畏四大害

  不拔諸邪箭  不滅叁毒火

  不除無明ˇ  墮在大愛海

  無有智慧眼  離大導師故

  知如是事已  轉加勤精進

  有所作起業  皆爲度衆生

  常住正念慧  有道有慚愧

  堅心覺隨智  轉更令增益

  修福慧無厭  持戒不羸弱

  求多聞無倦  正修淨佛土

  種ˇ好音聲  因緣無厭足

  所作諸善業  皆爲利衆生

  爲利世間故  造立經書等

  金石性醫方  歌舞戲笑事

  堂閣及園林  衣服諸飲食

  示種種寶聚  令衆得歡喜

  占日月五星  及二十八宿

  地動吉凶ˇ  夢書諸怪事

  布施淨戒等  離欲修禅定

  四無量神通  安樂世間故

  大智慧菩薩  得此難勝地

  供養萬億佛  從佛而聽法

  所修諸善根  皆悉得明淨

  猶如砗磲寶  瑩磨于真金

  譬如寶宮殿  風持不失法

  世法所不染  如蓮華在水

  菩薩住是地  多作兜率王

  諸根轉猛利  破諸外道見

  所作諸善業  皆爲佛智慧

  得佛力無畏  能度諸衆生

  是菩薩勤修  轉勝精進力

  即能得千億  深妙諸叁昧

  供養千億佛  動千億世界

  隨其所願力  過是數無量

  如是第五地  種種諸方便

  上智慧大人  如法解說竟

  第六地

  諸菩薩聞說  上地之行ˇ

  在于虛空中  雨衆妙珍寶

  放清淨光明  供養于世尊

  鹹贊言善哉  善哉金剛藏

  無量億諸天  心皆大歡喜

  于上虛空中  雨種種珍寶

  光明ˇ绮錯  微妙甚可樂

  ˇ華諸璎珞  幡蓋散佛上

  他化自在王  與諸眷屬等

  雨衆妙寶物  ˇˇ如雪下

  歌頌供養佛  稱歎金剛藏

  鹹贊言善哉  快說諸地行

  千萬億天女  于上虛空中

  作天衆妓樂  歌歎佛功德

  鹹作如是言  如來之所說

  微妙無有量  能滅諸煩惱

  諸法本性空  無有毫末ˇ

  空無有分別  同若如虛空

  無有去住ˇ  亦無有戲論

  本來常清淨  如如無分別

  若人能通達  一切諸法性

  于有于無中  其心不動搖

  但以大悲心  爲度諸衆生

  是名諸佛子  從佛口法生

  常行于布施  利益諸衆生

  本來雖清淨  持戒而堅心

  雖本心無傷  而行于忍辱

  …

《大方廣佛華嚴經二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