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二十四

  卷第二十二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叁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慚愧篇第十四 獎導篇第十五 說聽篇第十六

  慚愧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叁世輪轉六道旋還。若有一片神明無不經離多處。既其禀生無定有智有愚。受性不同爲善爲惡。爲善故有慚有愧。爲惡故無慚無愧。但凡夫之法相惑居懷。若未得治道斷除。理應日夜勵己策修慚愧冥空辭謝幽顯。從來無智不識至真。致使煩惱森然結漏繁擁。冀藉一善消除萬累。排蕩重昏豁然清淨。是故大聖殷勤製諸道俗深慚應供。橫受福田之名。仰愧沙門。虛當乞士之號。進無菩薩兼濟之能。退乏聲聞自調之德。點辱師僧辜負檀越。不堪行國王之地。無以報父母之恩。事等破瓶。義同燋種。亦如多羅既斷。甯可重生。析石已離終無還合。鬼常掃迹唱是惡人。如來敕言。非我弟子。不能爲世福田。豈可勝他禮拜。近障人天遠妨聖道。如斯罪累何可言陳。在道尚然居俗甯救。是以一失人身動經累劫。再逢服本還同遇本。今當以慚愧水洗浴戒塵。執發露刀割覆藏網。仰愧先賢。深慚後德。盡誠忏謝徹窮來際。見一切凡聖敬同佛想。自勒己心卑如賤想。所有諸過。不起一念私隱之心。所有諸善。常生修學之意。粗陳此心。是名慚愧也

  引證部第二

  如涅槃經雲。有二白法能救衆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惡。愧者不教他造。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慚愧。有慚愧故則能恭敬父母師長一切道俗人及非人。便能敬重叁寶滅諸惡業

  又迦延論雲。何名無慚。答曰。可慚不慚。可避不避。不善恭敬。不善往來。此謂無慚。雲何名無愧。可羞不羞。可畏不畏。惡事不畏。故稱無愧。又不善往來名無慚。惡事不見畏稱無愧。翻此前名。故雲慚愧

  又新婆沙論雲。世間有情見無慚者。言是無愧。見無愧者言是無慚。到謂此二其體是一。今欲顯示性相差別。令彼疑者得決定解。問無慚無愧有何差別。答于自在者無怖畏轉是無慚。于諸罪中不見怖畏是無愧。複于自在者無怖畏轉是無慚。于諸罪中不見怖畏是無愧。複不恭敬是無慚。不怖畏是無愧。複不厭賤煩惱是無慚。不厭賤惡行是無愧。複作惡不自顧是無慚。作惡不顧他是無愧。複作惡不自羞是無慚。作惡不恥他是無愧。複作惡不羞恥是無慚。作惡而傲逸是無愧。複獨一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對他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對少人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衆人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對惡趣有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善趣有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對愚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智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對卑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尊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對在家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出家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對非親教軌範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親教軌範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複若作惡時不羞天者是無慚。若作惡時不恥人者是無愧。複若于諸惡因不能诃毀是無慚。于諸惡果不能厭怖是無愧。複貪等流是無慚。于癡等流是無愧。是謂無慚無愧差別。如是二法唯欲界系。唯是不善。一切不善心心所法。皆遍相應。唯除自性(各翻前惡是名慚愧)又瑜伽論雲。雲何無慚無愧。謂觀于自他無所羞恥。故思毀犯。犯已不能如法出離。好爲種種鬥訟違诤。是名無慚無愧也。又遺教經雲。慚如鐵鈎。能製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愧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又智度論偈雲

  入道慚愧人  持缽福衆生

  雲何縱欲塵  沈沒于五情

  著铠持刀杖  見敵而退走

  如是怯弱人  舉世所輕賤

  比丘爲乞士  除發著袈裟

  五情馬所製  取笑亦如是

  又如豪貴人  衣服以嚴身

  而行乞衣食  取笑于衆人

  比丘除飾好  毀形以攝心

  而更求欲樂  取笑亦如是

  已舍五欲樂  棄之而不顧

  如何還欲得  如愚自食吐

  如是貪欲人  不知觀本願

  亦不識好醜  狂醉于渴愛

  慚愧尊重法  一切皆已棄

  賢智所不親  愚癡所愛近

  諸欲求時苦  得之多怖畏

  失時懷愁惱  一切無樂處

  諸欲患如是  以何當舍之

  得福禅定樂  則不爲所欺

  欲樂著無厭  以何能滅除

  若得不淨觀  此心自然無 

  又正法念經雲。若破戒多欲而行惡法。實非沙門自稱沙門。猶如野幹著師子皮。如虛僞寶內空無物。又莊嚴論偈雲

  既著壞色衣  應當修善法

  斯服宜善寂  常思自調柔

  雲何著是服  豎眼張其目

  蹙眉複聚頰  而起嗔恚相

  嗔恚于出家  不應所住處

  嫌恨如屠枷  嗔乃是恐怖

  輕賤之屋宅  醜陋之種子

  粗惡語之伴  燒意林猛火

  示惡道之業  鬥诤怨害門

  惡名稱床缛  暴速作惡本

  應當自觀察  出家之標相

  心與相相應  爲不相應耶

  比丘之法者  從他乞自活

  雲何食信施  而生重嗔恚

  他食在腹中  雲何生嗔恚

  而爲于信施  之所消滅耶

  此身不清淨  九孔常流汙

  臭穢甚可惡  乃是衆苦器

  是身極鄙陋  癰瘡之所聚

  若共[改-己+亭]觸時  生于大苦惱

  身如彼箭镝  有镝箭即中

  有身衆苦加  無身則無苦

  蚊虻蠅毒蟲  皆能蠚殺人

  應當勤精進  遠離于此身 

  故知。上來所錄。若道若俗。常須作意正念現前。不得微解少法便起慢心不生慚愧。如四果人等雖不可受總報。別報猶受。故賢愚經雲。如鴦崛魔羅。由殺九百九十九人。雖值佛成羅漢。居在房中地獄之火。從毛孔出極患苦痛。何況外凡未起對治。隨造一業決定墮叁惡道。但人身難得。遇惡因緣則便易失。以惡多善少。一日之中罪念百千善念無一

  又淨度叁昧經雲。罪福相累重數分明。後當受罪福之報。一一不失。一念受一身。善念受天上人中身。惡念受叁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百年之中種後世栽甚爲難數。魂神逐種受形遍叁千大千刹土。體骨皮毛遍大千刹土地間無空處。又菩薩處胎經偈雲

  吾從無數劫  往來生死道

  舍身複受身  不離胞胎法

  計我所經曆  記一不說余

  純作白狗形  積骨億須彌

  以利針地種  無不值我體

  何況雜色狗  其數不可量

  吾故攝其心  不貪道放逸 

  又提謂經雲。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岚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于是。又菩薩處胎經。世尊說偈雲

  盲龜浮木孔  時時猶可值

  人一失命根  億劫複難是

  海水深廣大  叁百叁十六

  一針投海中  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  難得過于是 

  又大莊嚴論偈雲

  離諸難亦難  得于人間難

  既得離諸難  應當常精進 

  我昔聞有一小兒。經中說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時此小兒。故穿一版作孔受頭。擲著池中。自入池中。低頭舉頭欲望入孔。水漂版故不可得值。即自思惟。極生厭惡。人身難得。佛以大海爲喻。浮木孔小盲龜無眼。百年一出。窬難可值。我今池小其版孔大。複有兩眼日百出頭。猶不能值。況彼盲龜而當得值。即爲說偈雲

  巨海極廣大  浮木孔複小

  百年而一出  得值甚爲難

  我今池水小  浮木孔極大

  數數自出頭  不能值木孔

  盲龜遇浮木  相值甚爲難

  惡道複人身  難值亦如是

  我今值人身  應當不放逸

  河沙等諸佛  未曾得值遇

  今日得咨受  十力世尊言

  佛所說妙法  我必當修行

  若能善修習  濟拔極爲大

  非他作已得  是故自精勤

  若墮八難處  雲何可得離

  世間業隨逐  墜墮于惡道

  我今當逃避  得出叁有獄

  若不出此獄  雲何得解脫

  畜生道若幹  曆劫極久長

  地獄及餓鬼  黑闇苦惱深

  我若不勤修  雲何而得離

  險難諸惡道  今日得人身

  不盡苦邊際  不離叁有獄

  應當勤方便  必離叁有獄

  今我求出家  必使得解脫 

  又罪業報應經偈雲

  水流不常滿  火盛不久燃

  日出須臾沒  月滿已複缺

  尊榮豪貴者  無常複過是 

  故知。人身難遇易失。以易失故不須生著。當知人身念念近死。如牽豬羊詣于屠所。故涅槃經雲。觀是壽命。常爲無量怨仇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如暴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又摩耶經偈雲

  譬如旃陀羅  驅牛就屠所

  步步近死地  人命疾過是 

  自大聖已還體未圓明。雖複分證無生。猶爲叁相遷流。況于凡愚理隔淨境。善惡雜糅明白未分。豈能免點累之愆愛染之失。今聞出家入道之美。不得便言無惡。聞白衣在家之過。不得都無其善。若內修其行則如出家之美。若內乖其信徒爲剪落。在家之人有諸眷屬公私擾擾。資待所須尚不應悭。沙門淨行塊然獨立。止須叁衣六物極至百一供身。自外妨緣何須蓄積。經律具呵明在聖教。若悭吝法財不惠愚貧。智種不成便失聖胎。乃至小罪猶懷大懼。常應謙肅恭敬大小。不得自大輕慢前人。若具犯大罪廣畜田宅。過分貯積勤營俗事。此定極惡。何須述之。今且略論中下之人。薄學淺識謂智過人。起大憍慢放誕形容。陵篾一切籠罩天地。踑踞師長之前。叱吒尊人之側。道本和合恭順爲僧。既心形乖反。豈成僧寶也。或有專讀外典愖玩琴棋諷讀詩書徒消日月。內教法藥救生爲急。文奧理深詞華秘博。能解一句演無量義。新舊經論卷軸數千。曾不窺撿一句之文。外書不急之事日夜勤學。若恐白衣笑我無知不學世典者。何如俗人問我經義不能答。恥居內不閑于外。未足可羞。在內不解于內。恥辱彌甚良由時將末法人命轉促。無常交臂朝不謀夕。恐一入幽塗累劫難出。再遇佛法想見無由。雖有經律許一分學外爲伏外道。此爲上品聰睿者說。先谙于內兼令知外。譏辯鋒芒出言關典。內外博究堪爲師匠。得如經說爲伏外道。今自量身觸事無能。神識常蔽愚戆瞢然。自救無憀何能利物。色香不通何辯菽麥。願自私退省己爲學。故涅槃經雲。佛語諸比丘。出家之人應修慧學尋究經典。不得披讀外道典籍路伽耶等。常處山澤空閑靜室。修禅禮誦斷邪顯正。是汝所宗

  又…

《法苑珠林二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